乡愁的文化表达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阅读题:1.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哪种情感?2. 作者是如何描述乡愁的?3. 乡愁对于作者意味着什么?4. 你是否有类似的乡愁经历?如果有的话,你对乡愁的感觉是什么?5. 你认为怎样可以克服乡愁?答案:1.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乡愁这种情感。

2.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风景、记忆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自己心中的情感等方面,对乡愁进行了描绘。

3. 对于作者,乡愁意味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依恋,也带有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

4. (回答因个人经历而异)是的,我也有类似的乡愁经历。

对于我来说,乡愁带给我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感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5. 克服乡愁可以通过保持各种联系方式,与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痛苦;同时,也可以主动寻找和接触具有类似乡愁情感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以减轻自身的乡愁压力。

另外,积极投入和融入新的环境和生活中,也可以逐渐减少乡愁的困扰。

乡愁是一种特殊而深刻的情感,它常常伴随着离别和远离故乡而产生。

对于许多人来说,离开家乡可能是为了求学、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无论是远行到城市还是到国外,都难免会有一股思念故乡的情感涌上心头。

阅读这篇关于乡愁的文章,不禁让我思考起自己的乡愁经历和对乡愁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故乡的风景和绚丽的色彩,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无论是那片金黄的油菜花田,还是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河,无不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述一些记忆中的人物和事件来体现乡愁的深沉。

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们,都是作者心中不可磨灭的存在,而那些曾经共同经历过的欢笑和泪水,也令作者难以忘怀。

乡愁对于作者而言,意味着一种深深的思念和依恋,同时也带有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

在远离家乡的时候,乡愁像一股悠长的歌声,时刻回荡在心中,让作者充满了对家乡的向往和眷恋。

无论是何时何地,乡愁总是在提醒着作者自己的根,使他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来自何方。

乡愁的文化表达

乡愁的文化表达

乡愁的文化表达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乡愁的文化表达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电影等多种方式来展现。

本文将以文字为主,探讨乡愁的文化表达。

文字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描述故乡的美景、乡村的变迁、乡亲的习俗等。

例如,我们可以用文字描绘故乡的山川河流,如黄土高原上的黄河奔腾而过,太行山脉的雄伟壮丽。

我们可以用文字来描绘乡村的风土人情,如农田里劳作的乡亲们,村庄里传承的民俗活动等。

文字可以将乡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温暖。

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乡愁表达方式。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歌词等来唤起人们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

比如《故乡的云》这首歌曲,通过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让人们陶醉在回忆中。

又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通过歌词中的描述和旋律的激昂,让人们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打动人心,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情感。

除了文字和音乐,绘画也是一种常见的乡愁表达方式。

绘画可以通过画笔和色彩来描绘故乡的美景和乡村的风情。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通过纸墨的运用,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中国的民间画,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将乡村的风土人情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上。

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乡愁的情感通过色彩和线条传递给观者,让人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电影也是一种强大的乡愁表达方式。

电影可以通过镜头的运用和故事的叙述,将乡愁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活着》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农民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遭遇,让观众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电影是一种集文字、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影像和声音来打动观众的心灵,让观众感受到乡愁的情感。

乡愁的文化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电影等多种方式来展现。

乡愁-乡愁余光中、阅读答案、赏析

乡愁-乡愁余光中、阅读答案、赏析

••••••••••••••••••••••••••••••••乡愁《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目录1234乡愁1乡愁原文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英文译文When I was young,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I was here, my mother was there.After growing up, my homesickness was a narrow ticket, I was here, my bride was there.Later, my homesickness was a little tomb, I was outside, my mother was inside.And now, my homesickness is a shallow strait, I am here, the mainland is there.2作品赏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何处是乡愁阅读理解

何处是乡愁阅读理解

何处是乡愁阅读理解乡愁是指对家乡、故乡的深情怀念和思念之情,是对家乡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归属感的表达。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无论他们是在故乡生活,还是在外地游子,都可能拥有对乡愁的感受和体验。

而乡愁也常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成为作家表达情感的媒介。

乡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更是一种思乡之情。

在《乡愁》一文中,作者余光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乡愁的感受。

他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独自漂泊时,思念故乡的种种细节,如田野的青翠、小鸟的婉转歌唱等,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品中的乡愁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美好的向往,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在文中,乡愁也成为了作者追寻内心真正的归属感的一个重要线索。

作者在异国他乡,虽然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但内心深处仍然存在一种无法言喻的空虚和孤独感。

他回忆起自己在故乡的儿时时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引发了他的乡愁情感。

这种乡愁似乎是他在外游荡时唯一的寄托,承载着他对归属感和安定的渴望。

乡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和情感,也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许多人为了谋生或者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选择离开故乡,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人对乡愁的感受。

而乡愁的存在也成为了城市化背景下保留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人们通过对乡愁的思念,寻找自己与家乡以及传统文化的联系和认同,传递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的愿景。

乡愁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情感,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在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乡愁的情感回归,成为一种对简单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乡愁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

乡愁成为一种向往,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选择。

总之,乡愁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和情感纽带,它连接着个体与社会、历史与现实。

《乡愁》

《乡愁》
2018/9/12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2018/9/12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2018/9/12 望的人在那头
2018/9/12
我在这头
母 亲 在 那 头
2018/9/12
长大后
2018/9/12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 在 这 头
2018/9/12
新 娘 在 那 头
2018/9/12
我 墓乡 后 在 愁 来 外 是 啊 头 一 方 矮 矮 的 坟
2018/9/12
头母 亲 在 里
2018/9/12
2018/9/12
“海峡”

“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 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它象征 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 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 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 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无穷。作 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 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 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 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 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2018/9/12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 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 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 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6分)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

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①_____(A pàn B bàn)。

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缘自那首脍zhì②_____(A灸B炙)人口的《乡愁》。

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

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甲】(A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的思念。

最初,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

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A苍凉B 凄凉)与顽强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处②处(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处乙处(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修改句:2.为方便中考复习,小金想制作一本“错别字消灭集”,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3分)错别字消灭集(1)利用汉字偏旁消灭错别字如:转朱阁,低琦户。

解析:“琦”的偏旁“王”表示美玉,而此处“qǐ户”意为雕绘着花纹的门窗,与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有关,故应写作“”。

(2)利用成语消灭错别字如:何事常向别时圆。

解析:成语“天cháng地久”指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久远,形容永久不变(多指感情)。

“cháng向”中的“cháng”有长时间、长期的意思,引申为“总是”,故应写作“”。

(3)利用文化常识消灭错别字如:千里共蝉娟。

解析:“chán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故“chán娟”应写作“”娟。

3.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1)在岳阳楼上,范仲淹震撼于洞庭湖水势浩大、宽阔无边,写下了“①,②。

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妁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阅读题目:1、这首诗用于哪些形象表现诗人的乡愁?阅读答案:1、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2、由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或月明之夜会引起人们的思乡愁绪;以明月寄情传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能公开往来。

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却身在海外,心系大陆。

而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

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这首《乡愁》。

文学赏析写乡愁的诗很多,而席慕蓉的这首《乡愁》写得清爽缠绵,清爽缠绵中又透着淳厚。

远离家乡的人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像思念中的亲人的音容最容易出现在眼前一样,故乡的声音、故乡的容貌时时萦绕在游子的脑际。

诗人将诗意赋予这种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

诗中写故乡的声音是清远的笛音,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月是故乡明。

在古诗月夜思乡的意象中增添了牵魂摄魄的清丽悠远的笛音。

与清远的乡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这正是诗人对人们情感的准确把握,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愈是熟悉的、了解的、亲近的,往往愈不容易一下子说出其容貌来。

那种仿佛在云里雾里的模糊感觉更牵动人们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节。

看到月亮,就仿佛听到故乡的声音;想在记忆的屏幕上看清楚故乡的容貌,故乡却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这就是乡愁,这就是被声音和容貌牵动起来的、梦萦魂绕的乡愁,不离不散的乡愁。

把这种飘忽无定的乡愁,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达不出来的,被诗人表达出来了,一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一比喻抒发了情深似海的愁绪和怀念怅惘的情感,充分表现“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具活力。

《乡愁》精选习题(解析版)

《乡愁》精选习题(解析版)

《乡愁》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 )——即使变成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用斯哑的喉咙歌唱;是余光中的忧愁——似一枚( )小小的邮票,如一张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坟mù( ),是一弯浅浅的海xiá( )。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着( ) 一枚( ) 坟mù( ) 海xiá(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zhuó méi 墓峡 (2)斯改为嘶弯改为湾【解析】注意翘舌音zhuó,“墓”不要写成“暮”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长大后//乡愁....的/船票../是一张/窄窄C.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D.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答案】C【解析】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

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答案】D【解析】D项属于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

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的文化表达》阅读答案《乡愁的文化表达》阅读答案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

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

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B.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C.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D.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C.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伴随人的一生。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近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原文是“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非条件关系.“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 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 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研计划文组教学语学期小年春季学1920思想一、指导育。

面实施素质教标,全根本,点,以课堂教核心,彻实施习贯彻改革纲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以研究学为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