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骨折康复治疗流程图

骨折康复治疗流程图

骨折康复治疗流程图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骨折康复治疗的流程图,为患者和医疗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导。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流程图示例
以下是骨折康复治疗的一般流程图:
1.确诊和初步处理:
就医并进行骨折的初步诊断和确定骨折的类型。

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固定断裂的骨头或使用夹板。

2.手术治疗: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安排手术并进行手术前的准备。

手术结束后,进行必要的伤口缝合和包扎。

3.术后处理:
准确遵循术后指导,包括使用支架、拐杖或其他辅助工具。

进行康复治疗,包括依据医生建议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4.恢复期持续关注:
定期复诊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康复计划。

5.功能恢复和康复结束: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日常活动和运动。

达到医生预期的康复目标后,结束治疗。

总结
通过以上流程图,骨折患者和医疗人员可以清晰了解骨折康复治疗的步骤和顺序。

每个患者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始终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处理。

有了正确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典型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治疗骨折要点在于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一、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骨折,包括游离性骨折和骨裂。

物理疗法的作用是通过热、冷、光、电、声、水、气和运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物理因素,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治疗、电疗和按摩等。

2.手动疗法手动疗法又称为手法治疗,是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来治疗骨折。

手动疗法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种。

直接手法是指疗师直接对病人的受伤部位施加力量,达到疏通气血、恢复关节活动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间接手法是指疗师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手势,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来促进骨折的恢复和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

主动运动是指病人自己进行的锻炼,如活动肢体、走路等。

被动运动是指在疗师的协助下进行的锻炼,如牵引、分离和弯曲等。

二、康复训练效果分析康复训练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骨折的愈合时间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时间。

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更加充足。

手动疗法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局部炎症和肿胀。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推动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 骨折的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骨折后的动作和功能。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获得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度。

手动疗法可以调整骨骼和肌肉的失衡,避免病人畸形和偏斜。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促进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训练可以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骨折后病人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骨折部位:在骨折治疗初期,需要通过适当的固定或石膏包扎来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2. 控制疼痛和肿胀:骨折后常伴随疼痛和肿胀,采取冷敷、局部按摩、止痛药物等措施控制疼痛和肿胀症状。

3. 逐渐恢复功能:骨折后康复治疗应逐渐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和协调等。

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正确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骨折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理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 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骨折后康复治疗要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6.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骨折后康复治疗时应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遵守治疗计划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7. 心理支持和教育:骨折后康复治疗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帮助其正面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和困难,并提供正确的用药、病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的急救和康复措施

骨折的急救和康复措施

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多样化食物
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以确保摄 入各种营养素。建议每天摄入五
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适量控制
避免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如脂 肪和糖,以免对骨折愈合产生不
良影响。
避免影响愈合因素
忌烟限酒
01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
防滑措施
在浴室、厨房等易滑倒的区域使用防滑垫或安装 扶手。
避免再次受伤风险
遵循医嘱
在骨折康复期间,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 。
适度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稳定性。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并及时发现潜在问 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有效原则
在锻炼过程中要确保安全 ,避免再次受伤,同时要 保证锻炼的有效性,达到 预期的治疗效果。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缓解疼痛和焦虑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焦 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 量。
促进康复进程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进程,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中药制剂
一些中药制剂如接骨丹、跌打丸等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 骨折愈合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局部外用药物辅助治疗
外用镇痛药
如扶他林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可局部涂抹于患处,缓解疼痛和肿胀。
外用消炎药
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可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外用促进骨折愈合药
在进行某些活动时,如骑自行车、滑板等,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 备,如头盔、护腕、护膝等。

骨折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康复治疗原则在骨折康复治疗中,正确的治疗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尽快重返正常生活。

一、正确的骨折定位和固定骨折定位和固定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首要任务。

通过准确的骨折定位,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二、早期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早期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锻炼计划。

三、合理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康复进程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四、科学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骨折康复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促进骨折的愈合;镇痛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骨生成药物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合理选择和使用。

五、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骨折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骨折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而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增强康复信心,减少心理压力。

骨折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正确的骨折定位和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训练、科学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患者才能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尽快恢复健康。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骨折康复治疗注入更多的关爱和希望。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一、骨折愈合期早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止全身并发症发生。

1.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

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伤肢近端和远端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运动轴位上的主动运动。

必要时给予助力。

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与手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运动,老年患者更应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发生。

骨折固定部位进行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挤压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关节面骨折常遗留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取下外固定装置,在保护下进行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维持固定。

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形并减少关节内的粘连。

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关节面骨折后康复方法也有了发展。

术后立即做持续被动运动(CPM)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治疗。

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起床。

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情况,防止褥疮、呼吸系统疾患等并发症。

2.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有效抬高肢体,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

3.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温热疗法、超短波疗法或低频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瘫痕巧粘连。

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

温热疗法:传导热疗(如蜡疗、中药敷)、辐射热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

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

二、骨折恢复期主要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重新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a.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万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

骨折的处理和康复训练

骨折的处理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作用:促进血液循 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
活动度等
康复训练的方法:运动疗法、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康复训练可以减少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康复训练可以增强骨折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可以预防骨折后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
提高关节灵活度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 够康复
避免焦虑和抑郁,保持心情舒 畅
学会放松,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 保持联系,分享康复过程中的 感受和经验
6
预防骨折的措施
加强锻炼
增强骨骼强度:通过锻炼,提高骨 骼密度和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增强肌肉力量:锻炼肌肉力量,提 高关节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营养补充 ,保证骨骼健康发 育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固定时间:一般需要固定 2-3周,具体时间根据骨 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
搬运
搬运前评估:评估伤者的生命 体征和骨折情况
搬运方法:使用木板、担架等 工具进行搬运,避免二次伤害
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伤者身 体稳定,避免晃动和颠簸
搬运后处理:及时就医,进行 专业的骨折处理和康复训练
2
骨折的分类与治疗
闭合性骨折
使用止血带或绷带在骨折部 位上方适当位置进行止血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骨折部 位再次受伤
如果伤口仍在流血,应持续按 压止血带或绷带,直到出血停

如果伤口持续流血不止,应 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固定
目的:防止骨折断端移位, 减轻疼痛和肿胀
方法:使用夹板、绷带、 石膏等工具进行固定
注意事项:固定前应检查 骨折部位,避免二次伤害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02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学会如何正 确使用辅助器具和采取保护措施 ,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 和工作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自信心 和积极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
03
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Chapter
疼痛控制与消肿措施
冷敷
晚期康复目标及措施
Chapter
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进行关节松动术、持续被动运动 等,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 节僵硬和挛缩。
针对患者步态异常进行针对性训 练,如调整步幅、步速、步频等 ,改善行走功能。
肌力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
步态训练
通过渐进性抗阻训练,增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和运动控 制能力。

日常生活技能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01
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
家务劳动能力训练
0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家务劳动的难度和复杂性,如
做饭、打扫卫生等。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03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聚会、购物等,提高患者的社
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05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骨折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 当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减轻身心压力。
避免再次受伤风险
注意安全
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再次受伤。如使 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时要保持平稳,避免摔倒;在 浴室等湿滑场所要特别小心。
定期复查
骨折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康复计划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康复治疗一般分两期进行:
1、第—期,即愈合期。

此期以运动疗法为主。

方法和步骤如下:
伤肢远、近端天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力向主动运动;
在固定启骨折端复位基本稳定。

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节奏的肌肉等庆练习;
当骨折累从关节面时、于固定2-3周后,即可取取下外固定物,做受累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固定;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起床活动。

此外处可进行理疗,常用光疗、电疗、透热疗法、超声波等治疗。

2、第二期,即恢复期,自外固定物去除开始。

康复的主要目的为争取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最充分和最迅速地恢复,并要求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常用方法:(1)运动疗法:关节活动,主、被动活动相结合,配合牵引等打法,使关节功能下n恢复。

助肌力练习,通过按摩,被动及主动活动使肌力逐渐恢复。

同时肌力练习应与关节活动结合起来。

作业疗法:当关节活动及肌力有所恢复时。

应尽早进行实用技能练习16R穿衣、吃饭、上下楼梯等。

(2)物理疗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局部IhL循环、松解粘连、软化原痕。

常用方法有:蜡
疗、小药熏进等温热什法,光疗法;医疗法;超声波等。

(责任编辑:叉叉)•骨折的定义:是指骨或软骨的完整性破坏和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

骨骺发生分离也属骨折
•骨折处理的最终目标:良好的愈合并保持或恢复身体正常的机能状态
•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临床表现:
•骨折处疼痛、肿胀、出血、功能障碍;
•全身可有发热或休克
•体征:骨折部位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X线检查:明确骨折部位、骨折的类型、是否涉及附近关节、以及是否伴有关节脱位的情况,有助于指导骨折的复位、判断骨折处的固定情况和骨折端的愈合情况•
•骨折的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外伤性炎症恢复期):约需2~3周或更长的时间。

临床特点是骨折部位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部不稳定。

•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约需3~4周。

临床特点: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段渐稳定。

•第三阶段(骨痂成熟期):伤后约5~6周.表现为肌肉力量已恢复、骨折部位已有足够的骨痂、骨折断端已相当稳定。

•第四阶段(临床愈合期):伤后约7~10周。

X光片显示骨折线已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第五阶段(骨性愈合与塑性期):骨折痕迹完全消失约需2~4年。

骨折断端的间隙完全消失,已达骨性愈合。

康复的问题:
•损伤后炎性反应和肢体肿胀
•局部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关节活动障碍
•骨强度降低
•关节稳定性减弱
•整体机能下降
•ADL下降
•心理障碍
损伤后影响活动的问题: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
----制动、创伤、水肿、局部循环障碍
•粘连
•纤维蛋白和无定行基质的影响
•其它:骨缺损、骨折复位欠佳、游离体、关节软骨坏死、瘢痕、骨化性肌炎等
康复的评定:
•骨折后一般情况的评定
包括骨折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的评定,有无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骨折的类型等•与运动功能相关内容的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主动、被动评定)肢体围度的评定。

下肢骨折后的患者还应重点对步态及步行能力评定
•其他方面的评定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评定、职业能力的评定等
康复治疗的适应症:
•各种类型的骨折:开放性和非开放性、关节内和关节外、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骨折延迟愈合:骨科处理同时加强康复治疗
•禁忌证:局部炎症、病理性骨折
•暂缓功能锻炼:关节内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骨折与脱位尚未妥善处理
康复治疗的目的: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尤其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训练,减轻或消除上述可能出现的各种康复问题,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
•促进骨痂形成和重塑
•预防或减轻软组织的挛缩和粘连,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预防或减轻肌肉萎缩,促进肌力的恢复
•防止发生制动综合征,尽早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期:
•第一期(愈合期):骨折愈合的前三个阶段,断端尚未达到坚固稳定,局部肢体尚需固定制动
•第二期(恢复期):骨折愈合的第四阶段起,断端已达稳固,外固定已去除
第一期康复(愈合期康复)
•固定部位远端和近端的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训练
•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等长收缩
•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
•关节内骨折、局部夹板固定。

•理疗包括光疗、电疗、热疗等
•按摩有利于消肿、预防或减轻粘连,从远端向近端逐渐进行
•CPM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它是利用机械和电动活动的装置。

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消除手术和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关节的被动性牵拉:
•肢体在伤后早期进行持续、缓慢、无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适应证较广包括关节内手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
•第二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关节活动度练习
•肌力练习
•作业治疗
•肢体功能综合练习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各种徒手体操
•下垂摆动练习
•悬挂练习
•各种器械练习
以上属于主动或助力运动
持续性关节功能牵引
•时间:10-20分钟
•重量:轻度疼痛可以从容忍受
•肌肉放松,无对抗
•每日多次
牵拉技术
•实际是手法牵引关节(人工)
•缓慢牵拉,持续15~30秒或更长时间
•自我牵拉
关节松动术
•适用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
•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患者各关节
•基本手法: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
•理疗
•关节松解术
关于活动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熟知病情,定期评定关节活动度
•掌握损伤的愈合进程
•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禁忌暴力
•关节活动度练习应和肌力练习同步进行
•做好宣教工作
锁骨骨折:
临床上非常多见,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肘或肩部先着地,暴力沿上肢冲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

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见于锁骨中段,多为横型或斜形骨折;直接暴力多为粉碎型。

骨折后,近侧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后上方移位,远侧端因受肢体重力与胸大肌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

有移位的的骨折常需手法复位后再用石膏绷带等固定。

经骨科处理后可即日开始功能锻炼
愈合期康复:
•姿势治疗,睡眠时宜在木板床上仰卧,两肩之间垫高,保持肩外展后伸位
•保健体操,包括深呼吸、躯干和下肢的主动运动
•进行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肘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第二周增加抗阻腕屈伸运动等,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

第三周增
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内外展,仰卧位下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丁爱治的治疗方案要点
第一阶段(外伤性炎症恢复期):约需2~3周或更长的时间。

临床特点是骨折部位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部不稳定。

2014年11月30日骨折起。

现为第3周。

治疗以消炎、止痛、对症处理、如用塞来昔布200mg/bid 、碳酸钙D3颗粒半包/日二次
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约需3~4周。

临床特点: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段渐稳定。

治疗以对症处理。

第三阶段(骨痂成熟期):伤后约5~6周.表现为肌肉力量已恢复、骨折部位已有足够的骨痂、骨折断端已相当稳定。

治疗以对症处理。

第四阶段(临床愈合期):伤后约7~10周。

X光片显示骨折线已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治疗以对症处理。

第五阶段(骨性愈合与塑性期):骨折痕迹完全消失骨折断端的间隙完全消失,已达骨性愈合。

刘启伟
2014年12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