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折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

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1. 诊断和治疗- 骨折是骨头受到断裂或打碎的伤害。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闭合骨折(皮肤未破裂)和开放骨折(皮肤破裂)。

- 如果怀疑骨折,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

医生通常会进行物理检查、X光检查等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骨折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包括石膏固定、矫正装置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骨折,需要手术修复或植入金属板螺钉等。

2. 康复阶段- 骨折康复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法。

- 早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功能。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冷敷、保护性运动和物理治疗。

- 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温敷、适度活动、物理治疗和体力训练。

- 后期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完全功能和预防复发。

常见的康复方法包括功能锻炼、平衡训练和逐渐增加负重。

3.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 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负荷,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伤害。

- 注意饮食营养,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有利于骨折愈合。

-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康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重要的是坚持并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 恢复时间- 骨折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类型而异。

一般来说,轻度骨折的恢复时间约为6-8周,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 康复期间应进行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以上是骨折的康复诊疗指南,但请注意,这份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处理。

浅谈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浅谈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下 肢 深静 脉血 栓形 成 ( D V T)是 由于静 脉 血流 滞缓 、 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病因而导致深静 脉血栓形成 , 是一种常见病 … 。此病可导致下肢水肿 、继发性 静脉 曲张 、 皮炎 、色素沉着 、郁 滞性 溃疡等 ,栓子 脱落后 甚至 可能 危 及患者生命 ,严 重损害健 康。而骨 折后 的患者长期 卧床 休 息 、骨折后脂肪栓子 等因素 是下肢 深静脉 血栓形成 的高 危 因素 ,应该进行积极 的预防治疗 。
表 1 两 组 患者 D V T发 生 率对 比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P< 0 . 0 5 。
3 讨 论
休 息 ,清 淡 饮食 。 1 . 2 . 2 观察组 治疗 方法 观察组 的患者除 了接受上 述常规 的预防治疗外 ,还 采取一 系列早 期 、科学 、合理 、综 合 的
康复治疗 。包括 C P M辅助锻炼 ,在患者术 后第二 天即开始 在C P M机上进行锻 炼 ,角度从 1 0 。 开 始并视具 体情 况逐渐 增加 ,每天 两次 ,每次 持续 1 5—2 0分 钟 ;充 气压 力泵 治 疗 ,以加快下肢 静脉 的血 流速度 ,减少 瘀血 ,每 天进 行 5 次治疗 ,每次持续 2 O~ 3 0分 钟 ;在康 复医师和 护理人员 的 指导下 ,让患者将下 肢下 垂在床 边 ,然后进行 患肢 抬高锻 炼 ,嘱咐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1 . 3 疗效评价 1 . 3 . 1 体检 每天随时对患者体检并观察 患者是否 出现 以下 几个 D V T体征 :①患肢肿胀 ,肿胀 的发展程度 ,须依据每天 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 ,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 ,单纯依 靠 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 的价值 ,小腿肿胀严重时 ,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②压痛 ,静脉 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 ,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胭窝、内收 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 脉; ̄H o m a n s征。将足 向背侧急剧弯

浅谈骨折的护理与康复

浅谈骨折的护理与康复

第2 O期
尹海 玲 : 浅谈 骨折 的护理 与康 复
1 5 9
理不当 , 在关 节 附近 的软 组 织 内可有 广 泛 的骨 化 , 影 响关 节 活动 ;
垫, 以防局 部发 生褥 疮 。如 果颈 椎 损伤 为屈 曲型 , 可
7 ) 感染
开放性骨折 有出现化脓性感染 、 气性
以在患者肩部垫枕头 ; 过伸 型损伤, 则在 头部垫枕 头, 使颈部屈 曲; 如果胸、 腰椎屈曲型骨折 , 可在骨 折背部垫一个小枕头 , 保持脊柱过伸, 以达到 自行复 位的目的。当骨折 已愈合时 , 指导患者进行背肌功 能锻炼 , 即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 四点支撑法和三点 支撑法 , 以促进血 肿吸收 , 减少骨折周 围软组 织粘
第2 9卷 第 2 0期 2 0 1 3年 1 O月
甘肃 科 技
G 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f . 2 9
Ⅳ0 . 2 O
Oc t . 2 0 1 3
浅 谈 骨 折 的护 理 与 康 复
尹海玲
( 兰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掌握骨折的局部解 剖、 了解影 响骨折愈合 的因素和骨折 的并发症 是为 了更好地设计创 伤治疗方 案和急 救处
1 . 2 影 响骨 折愈 合 的 因素
伤、 心脏 的损伤、 肝破裂、 脾破裂等; 3 ) 血管 、 神 经损 伤 血管损伤后 局部 出血 , 形
成血肿 , 尤其是动脉断裂 , 可造成分布部位不同程度 的缺血 ; 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 , 可引起颈段和胸腰段 脊柱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 , 周 围神经损伤多见于上
肿胀 、 疼痛、 缺血 、 坏死 、 挛缩 及神 经麻 痹 等 ;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典型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治疗骨折要点在于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一、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骨折,包括游离性骨折和骨裂。

物理疗法的作用是通过热、冷、光、电、声、水、气和运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物理因素,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治疗、电疗和按摩等。

2.手动疗法手动疗法又称为手法治疗,是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来治疗骨折。

手动疗法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种。

直接手法是指疗师直接对病人的受伤部位施加力量,达到疏通气血、恢复关节活动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间接手法是指疗师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手势,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来促进骨折的恢复和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

主动运动是指病人自己进行的锻炼,如活动肢体、走路等。

被动运动是指在疗师的协助下进行的锻炼,如牵引、分离和弯曲等。

二、康复训练效果分析康复训练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骨折的愈合时间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时间。

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更加充足。

手动疗法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局部炎症和肿胀。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推动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 骨折的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骨折后的动作和功能。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获得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度。

手动疗法可以调整骨骼和肌肉的失衡,避免病人畸形和偏斜。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促进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训练可以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骨折后病人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

骨折康复训练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折断的损伤,常见于外伤事故或者骨质疏松等原因。

骨折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锻炼和治疗方法,帮助骨折患者恢复骨骼功能、增加肌肉力量以及重新获取运动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和常见的康复方法。

一、骨折康复训练的原则1.早期康复:骨折康复必须从骨折的早期开始,以便尽早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早期康复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个体化治疗:每个骨折患者的情况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个体化治疗可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逐渐恢复压力:骨折康复训练中,应逐渐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压力,从而刺激骨骼新生和肌肉力量的增加。

然而,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再次受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4.综合治疗:骨折康复训练不仅包括物理治疗,还应该结合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二、骨折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1.被动运动:在骨折初期,由于骨骼受损,患者往往无法主动运动,此时可以通过被动运动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

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2.主动运动:当骨折开始愈合,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常见的主动运动包括渐进性的恢复性教练、活动幅度和运动频率逐渐增加等。

3.平衡训练:骨折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问题,容易发生摔倒。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平衡练习来改善患者的平衡感知和控制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4.抗阻力训练:骨折后,肌肉力量常常会下降。

抗阻力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辅助器械来增加肌肉负荷,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抗阻力训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还能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5.功能性训练:骨折康复的终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因此,功能性训练非常重要。

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身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还应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康复治疗技能。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在手腕和前臂部位。

当孩子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时,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方法。

一、康复治疗1.固定:在孩子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要进行固定。

固定可以采用石膏固定或绷带固定。

目的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防止错位。

2.冷敷:在骨折发生后48小时内,应进行冷敷。

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降低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出血。

3.热敷:在骨折发生后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4.按摩:在骨折恢复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5.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期间,进行功能锻炼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度,帮助孩子恢复手部功能。

二、功能锻炼1.握力锻炼:握力锻炼可以采用握力器、弹力带等工具。

通过握力锻炼,可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提高握力。

2.关节活动锻炼:关节活动锻炼包括手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活动。

可以采用手指伸展、手腕旋转等动作进行锻炼。

关节活动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度。

3.手腕功能锻炼:手腕功能锻炼包括手腕的弯曲、伸展、旋转等动作。

可以通过练习写毛笔字、画画等手腕活动,提高手腕功能。

4.日常活动:鼓励孩子参与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澡等。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功能,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5.功能性锻炼:功能性锻炼是指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进行锻炼。

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选择游戏中的手部动作进行锻炼。

功能性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手部功能,同时增加他们的兴趣。

桡骨远端骨折,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身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帮助他们渡过这个难关。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骨折部位:在骨折治疗初期,需要通过适当的固定或石膏包扎来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2. 控制疼痛和肿胀:骨折后常伴随疼痛和肿胀,采取冷敷、局部按摩、止痛药物等措施控制疼痛和肿胀症状。

3. 逐渐恢复功能:骨折后康复治疗应逐渐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和协调等。

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正确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骨折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理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 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骨折后康复治疗要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6.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骨折后康复治疗时应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遵守治疗计划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7. 心理支持和教育:骨折后康复治疗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帮助其正面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和困难,并提供正确的用药、病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康复实践心得体会

骨折康复实践心得体会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我有幸参与了骨折康复的实践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对骨折康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骨折康复的重要性骨折康复是骨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同时,骨折康复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二、骨折康复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 早期介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 持之以恒:康复训练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三、骨折康复的实践心得1. 了解患者病情: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骨折部位、程度、合并症等。

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以便制定出更合适的康复方案。

2.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的内容、时间、强度等。

康复计划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康复训练方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以下方法:(1)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被动、主动和抗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2)肌肉力量训练:针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3)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本体感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4. 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疼痛管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避免疼痛加剧。

(2)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康复的开始时间应尽可能的早。

一般是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

而具体的骨折复位固定是指:①石膏固定已经干了;②牵引已经安装好;③已经施行了内固定术;④病情稳定者。

凡是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康复医疗介入的原则:①康复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②功能训练内容应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不同.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由弱到强。

④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

⑤活动应以恢复肢体有生具来的生理功能为中心。

如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⑥注意功能训练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⑦进入骨折恢复期要针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替代。

要首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时的顺利程度,达到关节活动无障碍。

⑧要进一步恢复关节运动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⑨期间如有理疗配合,应在理疗后进行功能训练。

康复训练如何做?一般分为三期进行:(1) 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

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

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

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

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2) 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

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

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

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3)功能锻炼的后期: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

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

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

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

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

当石膏未拆除时,可否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可以。

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可自我进行固定部位的肌力训练。

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特点:1.胫骨内侧紧贴皮下,直接外伤易引起开放性骨折,并易合并感染。

2.胫骨营养血管在骨干后上、胫骨下1/3无肌肉附着,而该处骨折最多见,因为骨折处血液供应不足,来源单一,在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骨折延迟连接或者骨不连。

3.腓骨承重少,周围有较多的肌肉附着,骨折发生较少,一般容易愈合。

4.骨折移位的方向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腓肠肌的收缩和伤肢远段的重力而定。

①骨折后常有错位、重叠和成角畸形;②远侧段常向后外方移位有外旋、近侧段向前移位,有时骨折断端可刺破皮肤哆出伤口外,形成开放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③由于胫腓骨之间骨间膜存在,单一骨折时,常有限制移位的作用;④但也可于胫骨骨折时,暴力沿骨间膜传至腓骨而引起腓骨骨折。

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手法复位和固定:常用的方法为石膏外固定、跨关节内外固定。

(二)骨牵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断端很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对位,以及骨折部有伤口,皮肤擦伤和肢体严重肿胀,必须密切观察肢体的病例,不能立即以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最好用跟骨持续牵引。

成人牵引4~6公斤,共牵引3周左右,换长腿无垫石膏继续固定8周。

胫骨骨折的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重,因胫骨中下1/3部供血较差,稍牵拉过度即易发生延迟愈合。

固定力求确实可靠,如果固定已经三个月尚未多量骨痂连接,应继续坚持固定,每6~8周照片检查一次,至达坚实愈合为止。

如石膏固定中发现有成角畸形,可在无骨痂出现前,环形切开,手法矫正。

(三)骨外穿针固定法:这种外固定器特别对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开放骨折,甚至战伤骨折,清创后不能行早期闭合者,以及不稳定型骨折比较适用。

(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多次整复失败,畸形愈合,骨不连者,均应切开复位,酌情采用加压钢板,钢板螺丝钉,单螺丝钉,髓内针等内固定。

术后再用长腿石膏外固定10~12周。

(五)特殊处理:(1)开放骨折:应早期彻底清创,争取一期缝合伤口;如有皮肤缺损,应设法旋行减张切口,植皮等闭合伤口。

如系伤后时间不太长,伤口污染不太重,清创比较彻底,手术同时可行内固定。

(2)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无论小腿的闭合骨折还是开放骨折,若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现象都应作为紧急情况对待,骨折复位后密切观察,抬高伤肢,如不缓解应速施行彻底的筋膜长轴向切开(包括深层筋膜)缓解内压改善血循。

如发现已有肌肉广泛坏死、感染、血循环不见恢复好转,必要时应施行截肢,密切注意肾功能状态,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在伤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应尽可能开始练习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做好准备。

(2)注意增加骨折端和碎骨块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康复动作不良造成整复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关节面不平行,肢体负重线不正,以及骨不连者增加的现象。

(3)术后尽早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锻炼中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

(4)在跟骨连续牵引的情况下,除注意避免牵引过度会造成愈合延迟外,要适当配合进行双手支撑臀部抬起法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练习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患者用力绷紧受伤腿部肌肉,空蹬足跟,然后放松,一蹬一松,反复练习,一般每日在石膏内做300次以上,直至石膏拆除。

但要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

(5)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内外摆动的活动。

方法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300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石膏拆除。

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

(6)一般稳定性胫骨骨折患者,大多数是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着地不负重,不可悬起),4周改用单拐(去掉健侧),5周是弃拐,6周时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的活动,并练习行走。

对于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7)注意石膏拆除后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训练,不要过急、过重、小幅度,小次数开始,应循序渐进。

(8)注意步态的训练。

(9)及时注意纠正和预防错误步态。

石膏拆除后在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时应该注意什么?髋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髋关节的屈伸动作:应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

注意下蹲动作的练习。

膝关节:其主要功能是伸、屈膝及膝关节稳定。

所以,练习时除了做屈伸外,要注意大腿前方肌肉锻炼,在练习中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

踝关节:在锻炼时注意应做背屈---跖屈---走步动作。

如果踝关节在早期固定在跖屈位时更应早期做背屈运动石膏外固定拆除后膝关节僵硬怎么办?石膏外固定是下肢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

由于固定时间长,很多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的屈伸障碍,甚至僵硬,造成工作、日常生活障碍。

(1)自身重量法:如膝关节屈的功能完全障碍,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3-4次,每次30-4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

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锻炼,反复进行,重复20-30次。

(2)不负重练习法: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助,每日4-5次,每次20-30次。

(3)负重练习法:为使膝关节达到最大运动范围,可做蹲、起运动。

可扶椅子或床头。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角度逐渐增大,同时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4)其它: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可以辅助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下肢骨折后步行可能出现的错误步态,怎样预防?步行是下肢骨折后必须恢复的一种最自然的活动。

在骨折后的恢复期,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急于恢复到骨折前步行自如的常人状态。

可是,此期患者的患肢肌力不足、健患失衡,步行乏力,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步态,影响一生。

最常见的错误步态有以下4种。

(1)急促步态:步行时患者迅速把体重从患肢移至健肢,以至两腿支撑时间不等,其原因是缺乏信心或患肢支撑不足.(2)倾斜步态:步行时患肢僵硬,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不敢让健肢落在患肢的前面.(3)回旋步态:步行时患肢外旋,身体亦稍向外侧倾斜.(4)硬膝步态:步行时膝关节僵直,消失了一伸一屈的节奏.造成上述错误步态的主要原因是:①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使肌肉群的平衡性遭到破坏;②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软弱无力使患肢支撑力不足。

因此,骨折后早期的功能锻练要根据各自骨折的不同特点,注意加强臀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锻炼,为日后的步行提前做好准备。

如何判断臀大肌无力和增强臀大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臀大肌无力的方法:臀大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后伸,站立时固定骨盆和躯干,臀大肌无力时会出现骨盆忽上忽下的步态,不能跑步.增强臀大肌肌力的练习有:仰卧位时收缩臀肌,使两臀部向中线靠拢,互相接近,在恢复期还可以进行仰卧位的直腿外展;俯卧位者练习向后的直腿抬高.如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和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股四头肌无力的方法: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膝关节伸直并保持膝关节伸直位以支持体重,股四头肌无力会造成步行时膝关节软弱无力,并且不能有节奏的伸屈,也不能跑步. 练习的方法有: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再此姿势下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放松,可见膑骨一上一下地移动,故此运动又称膑骨运动,多用于骨折初期;当骨折情况允许时可开始做直腿抬高,恢复期患者可坐于床边或高凳子上,小腿下垂,用力绷紧股四头肌使小腿尽可能的伸直,进一步还可在小腿上加一沙袋或重物,做上述动作.如何判断腓肠肌无力和增强腓肠肌肌力的方法?判断腓肠肌无力的方法:腓肠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跖屈并使足在步行时能作有节奏的弹性运动,在急速步行时能以足趾支持身体迅速前进,如腓肠肌无力,则走路时足跟不能离地,不能以正常步态跑步.练习方法有:立位,提起足跟,然后放下;或以足尖支地作简单的上肢运动或蹲坐;或以足趾支地步行,即用足尖走路;恢复期患者可用足趾抵住自行车踏板做踩踏板的运动.怎样进行下肢骨折后步行的再训练?首先什么是正确步行的基本要素:(1)躯干保持正直;(2)髋关节只作伸展和屈曲运动;(3)当身体的重心落在一腿时,该腿的膝关节必须牢牢地完全伸直,,当重心转移到另一腿后,膝关节再屈曲;(4)足尖指向正前方,重力由足跟转移至足趾上;(5)步速规律,步幅均匀.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