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语,常用来形容从别人身上取经或借鉴别人的经验和
优点,以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
意思是说,像不同的山石可以研磨出精美的玉器一样,我
们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有益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而提升自己。
这句话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他山之石代
表着不同的人和事物,而玉则象征着自己的目标或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没有人是完美的。
而当我们能够虚心学习,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借鉴他人的优点,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反映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
独特的知识和经验,没有人可以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
而当我们能够将团队中不同的人
才和观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更为出色的成果。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借鉴,
融汇贯通,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
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从其他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启
示和经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方式、价值观和传统,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彼此,促进和谐共处并推动社会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鼓励了我们不断学习、充电和发展的态度。
我们要保持虚心、
谦逊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和成功因素,用他山之
石来攻取自己的玉。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不断进取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理
想。
【经典诗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佚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是渚。
乐彼之园,爰存有一棵檀,其下佩?。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照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嘹亮上云天。
微微渚滩游鱼沉,有时逃出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欢乐,檀树头顶枝叶墨,下面楮一棵狼又粗。
他方山上存有尽如人意石,可以用以金玉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道“?”实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⑺?(gǔ):树木名,即为楮一棵,其树皮可以并作造纸原料。
⑻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
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赏析】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别人有好的经验和实践可以借鉴,有
益于自己的提高。
经常性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
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疏漏和不足在别人身上弥补。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掌握表面的知识,而应深入思考,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
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借助别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只有在不断思考之后,才
能产生像“他山之石”一样有价值的结论,把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推动自己
的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往往我们即使有很多优秀的经验,
但是也很难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遇到过,经验不足。
这个时候,借鉴别人
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别人可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有了对策和经验。
这时候,我
们就会像使用“他山之石”攻玉一样,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
素质。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向别人学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如何
处理人际关系等。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经验,就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寻找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
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变自己的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表明一个人对于如何获得经验和知识的态度,和如
何将别人的智慧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正如一颗宝石经过琢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一样,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和借鉴,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
智慧和力量,并付诸实际行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意味深远的成语。
意思是:可以从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借鉴和得到启示,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比喻来源于古代采石的经验。
采石者在石料中发现一个形如雕刻好的石头,即便不知道这石头的价值,也会感到非常惊艳;但如果采石者只固守自己的观点,排斥别人提供的经验,那么可能错过更好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运用这句话。
在学习和生活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只有持续思考、学习、借鉴与领悟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进步并超越自我。
人类的文化创造是累积而来的,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没有哪个人是孤独的前行者。
相反,人们应该尝试从别人成功的经验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长得更快。
知识是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得到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光辉的篇章,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创新和成就。
例如,伽利略通过观测天体,发现地球自转的事实,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基石;爱迪生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发明了许多变革人类生活的产品,例如电灯、电话等;如今,我们常常成为各种领域的精英,因为他们利用了其他人之前已经积累的技术和知识。
对于新生的企业来说,“他山之石”也可以帮助他们加速发展。
当企业遭遇瓶颈时,可以利用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启发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个人生活中,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有许多人喜欢将自己的剧烈情绪暴露给朋友,但有时我们应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能够减少让朋友感到困惑的机会。
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借鉴他们的成功秘方。
此外,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和借鉴彼此的经验,更加和谐地交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克服挑战和解决问题的精髓。
只要我们保持谦逊的心态,向其他人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澄清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
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也应该避免照抄照搬,以免到达一个尷尬的境地。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成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可以用别人的优点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用别人的智慧来克服自己的愚昧。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有些人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或同事,有些人可能是我们在书本中或是在网络上所了解到的。
无论是哪一种人,我们都应该学会虚心倾听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正如成语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以克服自己的不足,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些人可能在学业上很优秀,有些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有些人可能在工作中很有独到见解。
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虚心吸收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
这样做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新的动力,也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诉我们要善于反思和改进自己。
在学习别人的长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板。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否则,即使我们学到了别人的长处,但如果自身的不足没有得到改进,很难取得更好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虚心。
虚心是一种美德,也是学习的前提。
只有保持谦逊和虚心,才能真正地接纳和吸收别人的长处。
否则,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会让我们与很多宝贵的资源失之交臂。
我们要尊重别人,虚心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长处,也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并且要善于反思和改进自己。
我们也要保持谦逊和虚心,才能真正地接纳和吸收别人的长处。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意思是从别人或其他地方学习经验或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
这个谚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说在古时有一个名叫聂政的官员,他虚心学习,不断寻求各种经验和智慧,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有一天,聂政听到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人想把自己的玉石变得更加圆润光滑,就找到了一个从山上背回来的大石头,用它来磨擦,最终成功地让自己的玉石焕然一新。
从这个故事中,聂政领悟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不仅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还要有自我反思和改进,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义非常深远,它告诉我们,学习并不一定只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甚至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汲取灵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接触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文化背景,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告诉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虚心地倾听和学习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尤其是在工作场所,我们要注意与同事和上级的沟通和协作,从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可以增进与同事和上级之间的关系。
最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和探索。
虽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为我们带来灵感,但是如果我们不愿意变通和创新,那么我们很难有所突破。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断追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勇于实践和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谚语深刻地诠释了学习和成长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局限,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犹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通过借鉴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
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所传达的思想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常常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取得新的成就。
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们在吸取前人的理论和实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推动了科学事业的进步。
在人文学科中,学者们也通过阅读和研究前人的经典著作,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观摩和学习其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中国画家徐悲鸿在学习西方绘画技法的过程中,从西方绘画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因素,将之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商业竞争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这种学习可以包括从对手企业中发现他们的创新点和优点,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个人成长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个人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方法,才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进步。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也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要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需要一定的“攻玉”的能力。
虽然借鉴他人的长处可以提升自己,但我们不能完全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从而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们也不能只关注别人的优点,而忽视自身的长处。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最后一句,没有下一句。
出自《诗·小雅·鹤鸣》全文为:鹤
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鹤,声传四野真亮明。
浅深渊潭游鱼Saucourt,有时沉至渚边停在。
在那园中真欢乐,檀树头顶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谢。
他方山上存有尽如人意石,可以用
以搓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
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小雅·鹤鸣》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历代学者对其主题存
有相同的观点,有人指出这首诗就是讽谕周王朝最低统治者必须服劳役归隐山野的贤才。
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又
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全诗意
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5年7月15日7月16日上午,我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参加了初中地理教师暑期培训,聆听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责任编辑庞玲的现场讲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庞玲这座山,不是一般的山,堪比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最高山“喜马拉雅山”,短短的一天半的学习,让我这个多年来闭门造车、教学陷入低谷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推介多节获奖微课和特色课例,如祖国各地名山之石;
祖国处处多名山,赏游不同的山川都带给我不同的欣喜和启迪。
庞玲给我们展示了的10多节微课和4节课例,每节课都是她精心选编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案例,在欣赏、借鉴这些“他山之石”之余,我渐臻攻玉之境:了解了祖国地理教学的先进的前缘,知道了地理教学的区域差异,不但看到了“他山之石”的亮点,也能发现“他山之石”的瑕疵,甚至对于如何改进都有了初步的设想。
比如微课《经纬网的运用》幻灯片的展示和解说,不如《黄土高原》动态的视频吸引我的眼球;课件《三江源》的平面图片,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立体图片给我更深刻的体验;《长江的开发》一课教师匠心独具,设计了最出彩的水车道具和其他地图道具共5个,我却想道具太多教师上课累不累.....学他人之长,创自己之新。
二、解读人教版新教材,如泰山之石;
庞玲老师花一天时间,给我们了展示新旧课标的差异、新旧教材
内容的更迭,新教材选编内容遵循的原则;对于教材中模糊的知识体系、遗漏的知识点,地图信息也作了详细的补充。
我觉得最有帮助的是:襄阳市的学生,会疑惑中国行政区划不是“省、市、县、乡”四级,而是“省、县、乡”三级的设置,以往讲到这点我都是含糊带过,庞玲老师的说法是;遵从国家宪法,服从全国规律,理解各地特例。
其关键是三级行政区划是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普遍设置。
还有在八年级地理上册42页2.30一图帮我找到遗漏的信息:原来蓝色的河流粗细线不但可以代表河流的流量,还可以根据河流颜色的深和浅,读出河流的流向,当然这个规律只适用于外流河。
泰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登泰山而小天下,庞玲老师以人教社专家的角度对教材的解读高屋建瓴,当面释疑解惑,使我对刚使用第一遍的教材认识达到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