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湖南农林工程学院20XX-20XX年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精品

湖南XXXX学院20XX-20XX年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一、校园基本建设现状(一)校园规划基本定型校园由东校区和西校区组成,东、西两校区现已建设占地面积1057亩,其中743.877亩已办土地证。
(二)基本建设已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用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校园建设占地面积1057亩,其中已办好土地证的有743.877亩,计495918.1平方米,生均71.7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409.66平方米,生均35.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45330平方米,生均21.0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96180.28平方米,生均13.91平方米。
学院到20XX年5月,有固定资产净值为5.48亿元,加上20XX年初完工项目,固定资产突破6亿元。
(三)水电设施基本到位十多年来,经过不断扩容改造,水电管网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供水供电能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对学校水电基础设施进行扩容改造,改造后的供水供电能力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水、用电量需求,并有效降低水电损耗,提高水电资源的利用率。
(四)数字化校园初现端倪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的校园网,极大地提升了校园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生态校园建设已见成效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不懈地绿化和美化校园。
建成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园林景点,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由于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成绩突出,学院被评为全省园林式单位。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学校近年来的基本建设工作,看到进步的同时,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制约学校基本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 立足长远发展,改进投资结构,多方筹措资金不够。
2. 有关部门对学院校园基本建设支持不够。
3. 建筑的单体设计缺乏宏伟,大气;没有很好的考虑建筑群体的和谐与错落有致。
二、总体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已有校园面积743.877亩。
新校区总体规划面积2056亩.新校区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一)突出合理布局点面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地安排西校区的功能分区,确保教学区的中心地位。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生态规划目标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生态规划目标作者:张亚琼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8期摘要:河流景观生态规划一直是风景园林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河流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多重角色,如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塑造城市生态景观、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
[1] 正是这些重要功能的承担使得河流的景观生态必须结合流经城市实际地段的特殊性进行规划。
当前,随着长沙市红旗路的修建,农大段的浏阳河风光带对城市的景观展示面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指出其地域自然优势和建设中的不足,并对该段今后的景观生态规划建设作出目标建议。
关键词:景观生态景观;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建设一、前言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谋求区域和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保护、建设、恢复、调整和管理为重点,在景观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建立区域景观利用优化结构和空间格局,提出景观建设、调整和利用的方案、对策和措施的一种规划模式。
[2] 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
全长共222公里,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流经浏阳市、长沙县市共40个乡镇。
浏阳河流经湖南农业大学,这也是浏阳河农大段周边环境的最主要特征,其地域特色集中表现在自然地貌、人文底蕴、历史痕迹、使用人群等方面,这也将是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二、景观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价(一)水浏阳河已与湘江连通,最高水位在35.01米以上,最低水位在25.35米,水位变化比较明显。
浏阳河的景观生态规划中堤坝防汛防洪是其首要的任务。
防汛防洪可采用梯级防御法,逐级减弱浏阳河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
分级防洪的基础建设可以与景观游步道相结合,有效地利用了土地价值,实现了景观的多元化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
2023年校园环境绿化美化规划方案

2023年校园环境绿化美化规划方案引言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对于提升学校形象、改善师生生活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绿化美化工作的发展,以达到提高学校环境质量、塑造美好校园的目标,制定并实施2023年校园环境绿化美化规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1.提升校园绿化覆盖率,使校园绿色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2.加强植被保护,提高校园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3.提高校园环境美化水平,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宜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植物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二、具体措施1.提升校园绿化面积为了提升校园绿化面积,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修建绿色空地:校园内的空地将逐步建设为绿化带,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2)增加绿化景观:在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等重要场所周围增加绿化景观,如花坛、草坪等;(3)建设垂直绿化:在高层建筑表面、墙面以及走廊等地方设置垂直绿化,形成立体绿化景观;(4)提升校园内植物品种:引进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种植多样性的植物,提升校园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2.加强植被保护为了加强植被保护,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1)加强绿化管理:成立专门的绿化管理团队,负责校园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定期修剪草坪和花坛,清理杂草和落叶;(2)合理使用水资源:制定科学的浇水计划,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3)加强疫病防治:定期检查校园内植物的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传播扩散。
3.提高校园环境美化水平为了提高校园环境美化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美化公共区域:对校园的主要公共区域进行美化,如道路、广场、门口等地方增加绿化植物和景观装饰;(2)提供休闲设施:在校园内设置休闲设施,如湖泊、健身器材等,为师生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3)开展环境美化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植树节、绿化比赛等活动,宣传环境美化的重要性,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美化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文本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文本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文本目录一、学校概况 (2)二、绿地现状分析 (2)三、规划指导思想 (4)四、规划目标 (5)五、规划依据 (5)六、校园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结构 (5)七、种植规划 (7)八、经济技术指标 (8)九、附录 (9)一、学校概况1、外部环境概况: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为长沙市东三环外郊区,距市中心(火车站)12km,景色自然,环境幽雅,植被茂盛,空气清新。
湖南农业大学靠马坡岭下,浏阳河边,北面靠农科院,近汽车东站、黄花机场,东靠生物机电学校,临陶公庙、梨江公园。
地理位置较环境较便捷,人文气息较好。
现设的三路公交,交通便捷——往市中心的317,往汽车南站的802,和往火车站的110。
2、内部环境概况: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1年3月9日,由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经过55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目前教职工总数1828人,在校生3.5万余人。
通过校场合并,原有的附属农场已收归学校所有,部分农业生产用地将转化为学校建设用地,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用地分为建成区和待建区两个部分。
整体地势为平缓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31.5—47.0m之间,土壤以第四世纪红色壤土为主,临近浏阳河一带为冲积沉积土,呈酸性、弱酸性或弱碱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
据统计,历年温度最高位40.7?,最低为-11.3?;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6?,最冷月平均温度为4.8?;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降水量42为1417.5mm,最大积雪量为200mm,最大冻土深度为50mm;年平均风速为2.7m/s,常年主导风向为NW、频率24%。
湖南农大校园学生宿舍区景观生态规划

湖南农大校园学生宿舍区景观生态规划湖南农大校园学生宿舍区景观生态规划作者:张冰清欧阳秋敏张京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10期摘要:学校学生宿舍区作为校园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如何使校园宿舍区在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其审美及文化体现的要求,已成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宿舍区景观作为探讨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与自己对学校宿舍区的景观所做的观察,发现宿舍区的景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在文中提出一些关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建议与想法。
关键词:湖南农大;学生宿舍区;景观生态;规划学生宿舍区是校园中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空间之一,自然宿舍区的景观的规划、景观规划的生态性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这次利用调查问卷与自己对学校宿舍区的景观所做的观察,发现宿舍区的景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在文中提出一些关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建议与想法。
1 存在的问题1.1 绿化问题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宿舍区内绿化面积不够,绿化面积缺乏的结果就是让人对整个宿舍区的感觉大都偏向用“单调”来形容。
这样可向而知,大家倾向于评价宿舍区的景观效果并不好。
因为植物的种植在加强景观生态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结果让大家对好的宿舍区景观规划有所期待:“绿树成荫”、“生态自然”、“舒适宜人”的形容词是大部分人希望的。
1.2 生态与和谐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从问卷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宿舍区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
宿舍区内的景观规划,没有很好地与建筑配合,宿舍区内的景观也没有与整个校园协调起来。
景观的规划没有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样景观原本强大的作用就被忽略了。
同时,环保这个概念在宿舍区也被学生关注。
我们知道宿舍区的各种能耗是非常大的,所以“节水”、“垃圾回收利用”这些问题被很多同学提出应当更多关注,但实际的情况是在这些问题上其实并没有很“环保”。
2 改造建议宿舍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包括很多方面,就上面出现的问题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有机生长理论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 以湖 南农业大 学校 园规划 为例 ,探 讨 了 “ 网+ 格 细胞 ”的有机构 架形 式、 “ 能整合” 、 “ 能置换 ”等 功 功
有机 生长的手法在校 园规 划 中的具体应 用。 关键词 :校 园规划 ;有机生 长;湖南农业大 学
Th r a i e0 g n cThe r o ynppyi heP a n n f heHun n Ag iu t r l l t l n i go n t a rc lu a Unie st v ri y
i tg ai n” .“ u ci n l p a e e t a dS n. ne r to F n to a Re lc m n ” n Oo
Ke r sc m p spa nn o g n cg o h; eh n na rc l r l nv ri ywo d :a u ln ig;r a i r wt t u a g iut a ie st h u u y
LU a — i。 LIM io 。 Xin we ‘ a CHEN o g— n, 。 Qin l 。ZH OU e , GO NG u i Ch n’ Zh o‘
f. re p r n f n nA r utr U i ri 82A c i cueDe a t n f n nU ies y4 0 2 Gad nDe a t t a gi l e nv s y4 1 ;.rht tr p r 1 me o Hu c u e t 1 02 e me t a nvri 8 ) o Hu t 1 0
Ab ta tT k h a u lnnn ft n nAg iul r l ie st o x mpeD ic s e h p l f heo g nc sr c : a et ec mp spa ig o heHu a rc t a v r i f re a l, s u s d t ea py o r a i u Un y t go h r wt m eh d n h c m p s ln i . c a te r a i a c ie t r f r t o i t e a u pa nngSu h s h o g nc r h tcu e o m o “ Grd f i +Cel .“ F cin l l” un t a o
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邱靓,陈海霞﹡(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128)以湖南农业大学一处滨水绿地为例,从植物种类、季相景观和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建议,旨在为校园滨水游憩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校园;滨水绿地;植物景观木为主,草本植物用量很少,包括了25科68种植物。
常绿乔木以香樟和杜英为主,落叶乔木以复羽叶栾、樱花、美人梅和紫薇为主。
从季相色彩分析,春季和秋季色彩分明,有显著特色。
从初春到春末,樱树、紫叶李、紫荆、杜鹃和红花檵木次第盛开,樱花则以普贤象樱和染井吉野樱为主。
红花檵木是湖南特产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生态适应性强。
紫红色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花期长,将红花檵木球布置在绿带中,起到点缀作用。
杜鹃是长沙市市花,4~5月开花,花色绚丽,花叶兼美,以群植和丛植为主。
夏季以紫薇和夹竹桃为主。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花色艳丽,花期长,在此区作为行道树和水体周围丛植。
夹竹桃栽植在水体周围,丛植为主,起到遮挡和防护作用。
秋季色彩以枫香和银杏叶色为主。
枫香在草地孤高校校园景观是指大学校园内由各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文化价值或生态价值的空间体系[1],包含校园建筑景观、校园植物景观、校园水体景观、校园设施景观等。
其中水体景观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景观中最富有活力与灵动的元素[2],对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调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滨水游憩绿地应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点缀园林设施与小品[3],为师生提供休闲和观光场所。
湖南农业大学被誉为“湖南最美高校”之一,校园景观特色显著,社会反响很大。
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某一滨水绿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植物种类、季相色彩和功能区特色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调查结果与分析1.1植物种类及季相特点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此滨水休憩绿地以乔木和灌2019年第11期现代园艺式,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和利用。
高校校园可持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

3、注重乔灌草结合,增加垂直 绿化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提高植 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1、深化植物种类和分布的优化研究,进一步提高校园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 稳定性;
2、探讨农业院校校园植物景观与生态农业的结合方式,发挥农业院校的优 势,为校园植物景观注入新的特色;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提 升国内农业院校的植物景观设计水平。
5、文化与科研价值的提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将植物 景观设计与科研、教学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例如,设立植物标本园、建设生态科 研基地等,使植物景观设计更具科学性和文化性。
6、公众参与与互动:加强校园绿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对植物景 观的认知和爱护意识。同时,通过组织植树节、花卉展览、植物知识普及等活动, 促进师生参与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三、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研 究
1、增加植物种类:为了提高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应积极引进新的 植物种类。这不仅可以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还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2、合理配置植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确保植物的合理配置。例如, 将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搭配种植,这样可以在一年四季都能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3、优化空间布局:在保证校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优化植物景观的空间布 局。通过合理设置绿化带、绿化广场、植物园等,将校园划分为不同的绿化区域, 使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景观风格和功能特色。
4、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针对校园内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采 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措施。例如,通过种植吸附能力强的植物治理空气 污染、建设生态湿地治理水污染等。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植物景观在高校校园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不仅可 以提升校园的审美价值,还能提供生态和教育的功能。本次演示以福州高校校园 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植物景观建设,为校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育 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文本目录一、学校概况………………………………………………二、绿地现状分析…………………………………………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目标………………………………………………五、规划依据………………………………………………六、校园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结构………………………七、种植规划………………………………………………八、经济技术指标…………………………………………九、附录……………………………………………………一、学校概况1、外部环境概况: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为长沙市东三环外郊区,距市中心(火车站)12km。
景色自然,环境幽雅,植被茂盛,空气清新。
湖南农业大学靠马坡岭下,浏阳河边,北面靠农科院,近汽车东站、黄花机场,东靠生物机电学校,临陶公庙、梨江公园。
地理位置较环境较便捷,人文气息较好。
现设四路公交,交通便捷——往市中心的317,往汽车南站的802,往火车站的110和往星沙的星106。
2、内部环境概况: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1年3月9日,由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经过55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目前教职工总数1828人,在校生3.5万余人。
通过校场合并,原有的附属农场已收归学校所有,部分农业生产用地将转化为学校建设用地,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用地分为建成区和待建区两个部分。
学习是农业部与湖南省共建省属重点高校,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整体地势为平缓丘陵地貌,整个校区东高西低,海拔高度在31.5—47.0m之间,土壤以第四世纪红色壤土为主,临近浏阳河一带为冲积沉积土,呈酸性、弱酸性或弱碱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
据统计,历年温度最高位40.7℃,最低为-11.3℃;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6℃,最冷月平均温度为4.8℃;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降水量42为1417.5mm,最大积雪量为200mm,最大冻土深度为50mm;年平均风速为2.7m/s,常年主导风向为NW、频率24%。
校区浏阳河段最高洪水位为38.50m,最低为28.5m。
3、农大精神爱校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二、绿地现状优势与劣势分析1、总论农大现有绿地率约为60%,超过《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范中的40%,但实验田、东湖等被遮挡,实际人均占有率仅约6㎡/人,与规范中8㎡/人尚有差距。
2、优势分析(1)基本骨架采用“网络式+细胞型”,将功能相近的建筑和区域合成独立的组团,排布于道路网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2)老教学区规划统一,采用建筑结合整齐植物的形式,植物层次多样,景观类型多样,是最有序的部分,平视、俯视效果均得益,且易使学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3)后建成区多采用老校区所没有或少有的品种,拾遗补缺,同种植物列植,达到了丰富景观层次、形成各自特色的效果。
(4)善于利用微地形来塑造自然景观,众多大草坪是师生户外活动的良好选择。
(5)在住宅区的植物配置均注意了通风、采光、抗破坏等功能上的需求。
(6)校园内现有为数不少的大树,干径在30cm-90cm之间,其中有一批树龄在50 年以上;另外,校园内还有少量名贵的稀有树种,实现了人文和教学便利。
(7)在一些地方发挥了农业特色。
如,利用园中的六丘实验田,一教后的实验水稻等等。
3、劣势分析(1)绿地系统性不强,新老校区间没有合理的过渡。
建设时间的差异导致空间布局零散,见缝插绿式的布局方式随处可见。
难以发挥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2)植物层次单一,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如香樟,桂花和广玉兰等常绿乔木的树冠下很少栽植其他植物,尤其是很少栽植耐荫的中层灌木,大多为乔木和草坪两个层次。
景观类型单调,色彩搭配不丰富,乔木过于集中,乔灌草比例不合理,很难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除布置花坛外,其他地方很少应用,因此绿化植物景观一年中缺乏季相变化。
常绿树过多,到处是香樟、广玉兰、和桂花,其他树种的数量很少。
(3)校园内不同空间栽植的几乎都是同样种类的植物,很少讲究艺术构图和造型,因此,绿化植物的大小、疏密、虚实、间距、层次等均缺乏艺术的变化,且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变化也不丰富,校园内缺乏形态特别和色彩突出的主景植物。
(3)基调树种不明显,行道树种类较单一。
校园内植物种类仅200 余种,乔木不到40 种,灌木不到30 种,地被植物不到20种,草坪植物不到10种,除了少数7、8种,其余绝大多数品种出现频率很低,也不能体现本校特色和风格。
缺乏植物群落的配置,在植物景观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都显得严重不足。
同种植物分散各处,相对集中度不够,不能形成吸引人的特色景观,缺少“量大为美”的体现。
(4)模纹花坛及造型植物较多。
①养护、灌溉及因不当使用而更新的成本高;②使用率低,多只承担了装饰功能;③维护力度和植物选择不恰当,影响美观。
(5)草坪大多维护粗糙,草种选择不当,且空间围合度不高、领域感不强,对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提供师生户外活动空间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绿篱灌木配置失调。
部分道路空间狭窄而安放密植绿篱,另一些开场绿地却缺少绿篱实现障景和分流行人。
(6)植物选择多跟随当时潮流,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湘土”特色绿地,地方材料及乡土风情的运用也没能得到重视,文化底蕴不足。
目前农田植物种类单一,且以单一的科研功能为主,场地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一些可以形成景观的区域也未能得到重视。
随着建筑和人数的增加,户外活动空间的尺度也相应加大,目前新建区草坪多,树木少且未长大,强化了户外空旷感,弱化了校园的趣味功能和接触氛围。
(7)缺乏对使用者行为的研究,绿地环境中缺乏台阶、座凳等休息设施,不能较长时间停留下来学习、交流和赏景,且因疏于管理,原设的石凳桌椅显破旧。
校园水景不足且分布集中,可达性不强,现有滨水空间缺乏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8)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用地日见紧张,为满足人数增加的要求,在校园内建筑与绿地比例失调,原有植被被破坏,绿地总体布局表现出无序与混乱。
规划方法以分散的建筑单体设计为基础,缺乏整体观,导致校园空间缺乏对人行为的关怀和对环境品质的关注,各教学楼绿化也没有自己的风格。
虽然有红轴等新建成的利用地形场所,但在多数已建成区,基本是将原地形夷为平地,再新建建筑和绿地,因此自然的植物景观仍然有待加强。
(9)教职工住宅中占地面积大,其中,科教新村搭配合理;而在校园东南部,新住宅区空旷老住宅区荫蔽,在绿化上分布十分不均匀,给人强烈的差异感,也未能形成各自特色。
(10)农大位置偏远,应该以开放的形式与外界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放在城市绿地的全局上科学合理布局。
但目前交通和绿地组织上尚未能实现这一点。
校内没有规划足够且专门的停车用地,或者有规划的也不易被人发现和不方便使用。
造成车辆乱停,阻碍交通且对行人的安全带来威胁。
(11)人文景点和有历史价值的景观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例如水塔、老校门、古井等。
(12)校园水景维护粗糙,各处水体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规划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工的多层次需求,从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心理入手进行各项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
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各种天然资源,构筑方便学生和教职工使用的植物空间,创造使用方便的户外学习、交流、健身、休闲的生活环境。
对规划内的一切建筑设施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优美而舒适、自然而清新的富有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2、突出特色,整合校园。
学校是育人之地,育人之地的环境务必要体现育人的特色。
这也是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与其他单位建设规划的根本区别。
充分挖掘与湖南农业大学有重要影响和关系的题材,塑造景点;为教学服务,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便于相关专业教学的大基地。
校园规划既充分考虑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又力求把育人环境作为显著特色,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知识传授的地方,也是知识创新的地方。
校园规划由局部性、单层面的设计迈向整体性、多层面的配置。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不仅要考虑校园的量化空间、景观空间,更要考虑校园的智慧空间,营造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氛围。
3、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营造灵活应变的校园环境。
充分利用浏阳河的自然景观,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整合农业高科技园,各色苗圃以及观光试验田,体现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校园景观特色。
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背景的发展需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满足近期需要又可适应长远发展,同时亦可适应现代大学开放性,多元化的需求。
4、合理规划,可持续性校园规划发展。
校园规划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在注重生态绿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校园建设。
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我校的基本建设规划高标准严要求,克服短期行为思想,充分考虑了长远发展需要,尽量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力争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避免规划失误,不留规划遗憾。
四、规划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人文资源条件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合理整合湖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营造一个具有农大校园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环境。
按照校园规划的总体规划要求,把湖南农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校园。
实现“以人为本、景观自然、特色内涵”的总体目标,形成具有地域环境内涵特色的湖南农业大学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生活交往的需要的合理舒适空间。
构筑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校园文化突出,景观艺术感染力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大学校园。
五、规划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年)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建城[2002]240号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8、《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建城[1993]748号9、《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0、《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11、《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2、《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4、《湖南农业大学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5、《湖南农业大学2003-2010 年发展规划》16、相关规范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