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学校标志
基于二元翻译标准的高校校园标识语翻译

使 “ 中国”这个含义变成 “ 瓷器 ,陶瓷 ” 。虽然这并不妨碍
作者简介 :李丹 ( 7 ) 1 8一 ,女 ,湖南长沙人 ,湖 南农业 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硕 士,从事翻译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9 课题 项 目 :湖 南省教 育厅 2 1 0 0教 改课 题 2 1 15 0 0 5 ;湖 南农 业 大学人 才 引进 项 目 60 0 0 0 7 东方科 技 学 院重 点 项 目 2 3 15 1 ;
“cm a” 本 应 为 a ps
c mpu ” a s
,
同样 因大意而 出现错误 。此类错误 只需细心一
些 ,是可以避免的。 有 的错误 翻译则是 由于译者们 对于 中文标识语 的含义
清 ,以使信 息接 收者在最短时 间内准确 的把握信 息 。如 前
文 中公共标识语 “ 电危险- d neo s。译文虽准确地表 有 - agru” 达 了所需 传递的信息 ,但并不 能快速有 效地传 达信息 。而 译 义 “a gr dn e”则更为简明达意 ,体现信息传递性 。再 如前 文 中 湖 南 大 学 内 传 达 室 的 两 个 译 文 版 本 “ai r 和 i t” no “ nt ’S om” i ir o 。相对而占,前者更简洁并准确。 a o r 而针对高校校 园公共标识语 翻译 问题 ,在准确 ,简达 的基础一 卜,应该对症下药。 首先 ,对 于重要 警示翻译不全 面的问题 ,应先 收集 校 内重要警示语 ,后进行逐一准确翻译并使用。 第 二 ,对 于拼音 翻译问题 ,首 先需在校 区 内收 集具有 此 类错误 的公共标识 语 ,及时改正 ,并引 以为戒 。如湘雅 医学 院内的 “ 灭火 器箱”可将 “ eh oq x n ”更改 为 mi u i i g a “ i xn use” Fr E t gi r。湖南农业大学 内的 “ e i h 贵重 物 品 请 妥善
湖南科技大学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106
VI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湖南科技大学校徽湖南科技大学校名。
12个知名logo诠释

12个知名logo诠释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华诞:1.徽标以60为设计主体,有机融入桃李、雏凤、彩带、校徽等形象,整体和谐自然;2.徽标整体形如桃李,寓意着我校成立六十周年以来栉风沐雨培育了一代代优秀学生,桃李满天下,校友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徽标中的数字“6”宛如一只展翅高飞的火凤,诠释了我校多年来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卓越精神;而数字“0”犹如一只慈祥厚爱的母凤,在回首深情凝望自己的孩子,正如我校对毕业学子寄予的浓浓关怀和深切情意!4.徽标笔触用彩带的形式来表现,凸显了校庆的欢乐,象征着吉祥与喜庆,整体色彩搭配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易识别。
二、伊利:三个月牙形:新LOGO由三道“月牙形”环绕而成:两条深浅不同的绿色代表着深远辽阔的草原;蓝色代表着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寓意健康与活力;白色代表着营养丰富的牛奶,红色的“伊利品牌”成长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绿地中。
两个汉字:“伊”在古代汉语中是“她”的意思,现在也是“你我她”的意思,“伊”利,就是利“伊”。
“伊利,大家得利”。
以人为本,是伊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个圆圈:整个LOGO以圆形为轮廓,表达了一种中国式的和谐与平衡。
灵动的圆形设计,既代表着伊利所倡导的生生不息的“绿色产业链”,又象征着伊利将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圈”。
整体而言,新LOGO既有对草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也有着与时俱进的开拓与创新。
对原标识(LOGO)的传承形状的传承:新LOGO由三道独特的月牙形环绕而成,传承了原LOGO的月牙形。
颜色的传承:新LOGO保持了原LOGO的“蓝、绿、白、红”的基本色。
寓意的传承:基本保留了“伊利”两个字的字体和寓意,“伊”利,就是利“伊”。
“伊利,大家得利”。
对原LOGO的增加蓝色月牙形中的阳光:与原LOGO相比,在蓝天和草原的元素之外,新LOGO增加了阳光的元素。
蓝色的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代表着健康与活力。
这些好看的大学校徽,每一个都想拿来当头像

这些好看的大学校徽,每一个都想拿来当头像作者:顾栀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1年第04期大学校徽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勋章,也是一所大学的代表性标志,其承载着厚重的校园精神文化底蕴,小小的图标里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缩影。
因为校徽承担着这种重要的任务,所以很多大学都会从构造、形態、寓意、美感上费尽心思地提高它的辨识度,提炼它的精神价值。
同时,校徽作为大学的“外貌担当”,常常被高考考生们设为自己的头像、壁纸、背景图,也被考生们视为是考上梦想大学的“精神御守”。
那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颜值与内涵俱佳的校徽吧!西藏地区一直以来民族传统色彩浓厚,西藏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
在校徽的设计上,西藏大学充分结合西藏地区长久以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校徽的色彩上选用黄色和蓝色进行搭配,在符合当地的文化色彩的同时,还展现了学校所在地的神秘与传奇的风格特色。
西藏大学校徽的外形采用标准的圆环形,寓意是学校希望学子们功德圆满、学业有成。
校徽的中心圆中的字体采用篆体,同时融入藏文字写法的特点构成“藏大”二字。
校徽的最外围的环形内文字采用的是“藏大”的藏文写法,表达西藏大学的国家级重点优势学科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藏大”二字视觉上展现沉稳、大气的特点,表达学校的师生都具有能吃苦、奉献、忍耐、团结的精神,同时呼应西藏大学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改革创新的办学宗旨。
东南大学的校徽可以说是众多高校校徽中的“优等生”,也许是整体设计契合年轻人的审美观感。
东南大学是一所“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于1902年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创办。
东南大学的校徽在1997年由东南大学艺术系的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
校徽的颜色选用了中国传统色——黄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表示学校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学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今仍风华正茂。
除了选用明亮的颜色,校徽的主体图案是东南大学里的大礼堂。
校徽整体造型选用同心圆与倒三角,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内部的倒三角的下面一角是冲破了内圆的,这体现东南大学“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的教育理念。
跟着校徽去打卡(上)

每所大学都有承载着学府精神文化的老建筑,而这些建筑的剪影,往往是校徽设计的最佳素材。
这些经典建筑在岁月的洗礼和打磨中与一代代学子心手相连,见证了大学办学发展的风雨历程,成为学子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想知道校徽上的建筑背后都蕴藏着哪些传奇故事吗?走,让我们跟着校徽去打卡吧!●苏苏跟着跟着校徽校徽去打卡去打卡老图书馆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如老图书馆、文法学院、老斋舍等,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大开中国高校建筑之先河。
其中,老图书馆最有故事可说。
1928年,李四光在武汉大学建校的筹备会上提出,新建大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
而图书馆正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代表。
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无论是选址还是设计建造,学校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这座建成于1935年的图书馆位于校园中轴线上、狮子山顶,是学校的制高点。
图书馆建筑呈“工”字形,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似皇冠,孔雀绿琉璃瓦,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完整地体现出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建筑元素,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武汉大学已启用新的图书馆,而这座美轮美奂的老图书馆则作为校史馆和报告厅投入使用。
尽管已不再用于藏书,但这座老图书馆对武汉大学师生们而言,早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以及精神的殿堂。
武汉大学现行校徽的主体图案即取自老图书馆的造型。
行走在兰州大学(以下简称“兰大”)校园里,学子们有意无意之间总会往积石堂的方向投上一眼。
如果说校园是兰大的身躯,那么积石堂就是学校的心脏。
积石堂是兰大本部的图书馆,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
1946年以后,学校修建了一座二层独立馆舍,正式定名为“积石堂”,它不仅是兰大的标志性建筑,还一度成为整个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积石堂以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积石山命名。
《山海经》认为,积石山是黄河之源,黄河又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而兰大正位于黄河之滨,每日离不开黄河水,因此学校以“积石”之名警示学子们要“饮水思源”。
湖南农大百年史赋

湖南农大百年史赋——熊楚才神农创耒,邑有圣陵[1];善卷击壤 ,耕田凿井[2]。
禹帝南巡治水,遗留先贤之迹[3];陶公东篱采菊,张扬虞夏之风[4]。
南岳圣庙,麓山红枫。
湘资沅澧,浩浩洞庭。
神州沃土,唯楚丰盈;天下粮仓,潇湘为盛。
农耕文明始祖,善德山[5]归隐;稻作农业源起,玉蟾岩可证[6]。
湖南农大,占尽天时地利人气;先民子孙,得道尧舜帝者师宗。
湖湘精神内涵,不少先烈拓展;农耕文化正脉,自有后人传承。
“修业”称谓,农大乳名。
光绪廿九年间,十二青年结盟;时逢春暖花开,“修业学堂”诞生[7]。
道腴[8]等三人协力总办,校以内诸事共同担承。
修德敬业,学与政兼;爱国救亡,道合志同。
驱除鞑虏,本革命之情绪;恢复中华,怀救亡之热情。
“华兴会”唤醒学界,“断指书”震撼朝廷[9]。
国钧叫化磨血,不负重托;先泽赤脚主事,倍受推崇。
父子同心献身修业,耕读一体受命高农[10]。
湖南水稻改良,修业开启先河;安化黑茶研制,孟津[11]建立头功。
挽学校于倒闭,黄海润经年不支;筹经费而开源,俞蕃馥借贷经营[12]。
沤心沥血,励精图治;前仆后继,规言矩行。
“为时养器”,荣获政府褒章[13];朴诚奋勉,唤起师生公勇[14]。
筚路蓝缕,约农接手“克强”[15]于艰难之际,焚膏继晷,邦杰效命“农专”[16]于惨淡之中。
红军蓄锐宁冈,士楷功[17]不可没;先烈安魂岳麓,继青[18]万古长青。
先驱可歌可泣,谱就五十年历史;修业可彰可表,踏响半世纪征程。
新中国巍然屹立,农学院应运而生。
汇“克强”农林于一脉,携农经农艺而并行。
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王首道蒞临赋予使命[20]。
首任校长李毅之[21],治学诚聘省内外学者,治湖威震八百里洞庭。
国际友人柳子明[22],执教涉足多学科领域,考古名扬亚洲岸东瀛。
周汝沆[23],主中国两个水稻专家之一;李凤荪[24],称中外首席昆虫学家之雄。
周声汉[25]中籼良种选育,获取水稻生产标志成果;胡笃敬[26]生物钾肥利用,新辟世界钾肥资源途径。
重磅!湖南农大2个学科入选省新一轮“双一流”名单

重磅!湖南农大2个学科入选省新一轮“双一流”名单重磅!湖南农大2个学科入选省新一轮“双一流”名单近日,湖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湖南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除国家认定的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12所高校21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名单。
我校作物学、园艺学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培育学科”。
湖南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为引领,聚焦高校学科建设重点,集中力量锻长板,扬优势,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冲刺世界一流的导向,不断提升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随《湖南省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22〕5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一同发布。
《实施意见》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和20项具体建设任务。
湖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湖南农业大学入选名单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科为第四轮学科评估B+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湖南省“三高四新”优势特色学科群牵头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ESI前1%核心学科,在全省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结果为“比较显著”,入围湖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培育学科”。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其他国家级人才14人,以官春云院士为首的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16个。
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审定新品种200余个;获授权专利500余项。
选育出的油菜、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1952年,毛泽东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亲自题名
1958年,毛泽东为湘潭大学亲自题名
1952年,毛泽东华南农学院(今改名华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1年,毛泽东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0年毛泽东题“第一师范”
毛体”曲阜师范大学“
毛体“内蒙古大学”
毛体“云南大学”
邓小平题字“中国矿业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合肥工业大学”(拓本)
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河海大学”
邓小平题字“四川大学”
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的校名
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
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赵朴初书法《老人何所好》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舒同)舒同
“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比较牛,集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额字!
▼“东”
▼“南”
▼“大”
▼“学”
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
郭沫若“吉林大学”题字
1958年创办时由郭沫若题字,郭沫若也是中科大的首任校长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历史名胜常看到郭沫若的题字牌匾,电子科技大学也是郭沫若所题。
厦门大学(集鲁迅字、陈嘉庚)
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而现在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