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6.戴无菌手套 保护无菌物品或操作的无菌效果,
隔离技术中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ppt课件
34
隔离技术
一、隔离基本知识
(一)隔离(isolation)是指将传染病人、高 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其 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 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易感宿主 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包括:
凡患严重慢性疾病、患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 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介入性检查、治疗和植入、 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均属易感 人群。
ppt课件
4
医院感染的管理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四)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在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内内外外夹夹弓弓大大立立腕腕?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拇指在掌中揉搓?指尖在掌心中揉搓29最重要的
ppt课件
11
(3)煮沸消毒法:
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 (100℃)后经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达到消毒效果。在水中加入1%—2%碳酸氢 钠,沸点可达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 有去污防锈作用。煮沸消毒适用于耐湿、耐高 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
ppt课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概念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感染链有三个环节即: 感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自身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
人员管理
患者管理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 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4~6小时一次。
• 探视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 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 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 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 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 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 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1、G+球菌常见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溶血性链球菌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G-杆菌常见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传播与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
概念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感染链有三个环节即: 感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自身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
人员管理
患者管理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 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4~6小时一次。
• 探视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 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 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 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 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 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 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1、G+球菌常见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溶血性链球菌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G-杆菌常见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传播与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PPT课件

宿主因素
创伤 各类休克 严重基础病 长期住院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 神志不清 误吸
医源性因素
机械通气 外科手术 抗生素应用不当 长期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放疗 各种侵袭性导管(血管导管、引流管、鼻饲喂养管、
监测治疗操作等) ICU环境(ICU病房建设、布局、设施、流程等)
感染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CU 感染特点
致病菌
特殊环境 特殊宿主 特殊诊疗措施
高发病率 高耐药率 高病死率 细菌、真菌、耐药菌株、混合感染
高病死率
由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且多为耐药 菌株和混合感染,加上高危病人病理生理症状 的极不稳定,因此死亡率明显增高,致严重的 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以致MODS,死亡率 极高。
感染途径:环
节
直接接触“手” 血行 导管 误吸 逆行 肠源性
节
感染途径:环
条件致病菌、定居(口咽) 手术、侵入性操作 污染的各种治疗、检查和设备 交叉污染(手、手套) 器械消毒或灭菌未达到要求 污染的水和溶液 污染的微粒和尘埃
层流环境下的ICU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 ICU的特殊环境
影响感染的因素
影响洁净度(含细菌)的指标 截面风速 换气次数 静压差 温湿度 新风量 气流组织 自净时间
影响感染的因素
影响人员舒适度的指标 截面风速 换气次数 温湿度 照度 噪声 新风量
日常管理
强化无菌操作与感染预防 无菌操作贯穿到所有的医疗活动中,对与共同使用的媒介物
ICU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内 容:
ICU医院感染 层流环境下的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重点环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
易感人群
病原体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配置隔 离装备
首选单间隔离,如无 单间选择床边隔离
患者床头挂“接 将接触隔离物品 触隔离”标识 箱放置病人床旁
26
多重耐药菌防护措施
诊疗顺序
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最后诊疗多重耐药菌患者
诊疗 注意 事项
手 个人防护:可能要污染到工作服(如吸痰) 物品专用:能做到专人
卫 生
时要穿隔离衣。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专用的物品尽量专人专
24
如何知道患者是多重耐药菌
• 获得途径
– 每日在医生工 作站点击“工 具栏”—— NIS院感进入 您科页面
– 公共卫生科( 院感办)电话 通知(工作日 时间)
– 建议医生每日 登陆NIS院感
黄色小信 封代表多 重耐药菌
点患者栏出 现详细信息
25
多重耐药菌防护措施
开医嘱
医生开长期“接触隔离”医嘱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垢以去 除和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 除或杀灭环境中的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 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 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 物和非致病微生物。
4
消毒灭菌的方法
5
我院清洁消毒的措施:
12
物品有效期
小包装酒精、碘伏开
启后有效期为3天
13
起讫日期按照: 年、月、日、时 顺序填写,依照 护理部规定在固 定位置书写,全 院统一
≥250ml酒精、 碘伏、双氧水 等消毒剂在产 品有效期内使 用,开启后有
效期为30天
14
×
开启后未标示 有效期
×
无菌干棉签、碘伏棉签、酒精 棉签、输液敷贴、瓶口贴等开
启后有效期为24小时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解读PPT课件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 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 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医院感染假暴发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 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 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10
附录 B (资料性)对 暴露或感染的医务人 员工作限制
暴露后工作限制
立即停止工作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后,应立即停止接触患 者或污染物品的工作。
评估风险
根据暴露情况评估感染 风险,确定是否需要采 取进一步措施。
报告与记录
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报告,并详细记录暴 露情况、处理措施等。
感染后工作限制
员等。
02
范围
范围
医务人员
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所有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术语和定义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 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工作到位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加强医疗设施的 清洁和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行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卫生意识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 理制度,确保环境 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确性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事件
3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01 案例分析:选 取 典 型医 院 感 染案例,分析原因和预防措 施
02 借鉴经验:学 习 其 他医 院 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 成功经验
03 培训与教育: 加 强 医护 人 员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04 制度建设:建 立 健 全医 院 感 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预 防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 生、加强消毒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加强手卫 生:勤洗 手,保持 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
套等
加强环境消 毒:定期对 医院环境进
行消毒
加强医疗废 物管理:规 范处理医疗 废物,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 理: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其
预防意识
加强医护人 员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 的感染预防 意识和技能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内的病人。
• 7.如无禁忌证,将病人床头抬高30°。 •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
高危因素的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每 日四次口腔护理。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高度危险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
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等。
提纲
一、ICU感染
二、ICU感染控制基本原则和措施 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ICU感染
ICU感染属于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发生 在ICU这一特定环境内的感染。
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疾病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患者来自院内外各科室 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 年老体弱、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病
程长
高水平消毒,如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或甲醛
熏蒸;一次性用品用后毁形、回收。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中度危险性物品
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压舌板、喉镜、
体温表
呼吸机使用中的呼吸机每天擦拭保持清洁,呼吸机
回路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过滤网每周 清洁一次。
停止使用的呼吸机后,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一
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 口。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
导管浸入水中。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破坏时,应更
换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 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插管后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建议更换频率可
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 (请遵照产品说明书的时间要求执行)。
• 7.如无禁忌证,将病人床头抬高30°。 •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
高危因素的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每 日四次口腔护理。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高度危险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
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等。
提纲
一、ICU感染
二、ICU感染控制基本原则和措施 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ICU感染
ICU感染属于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发生 在ICU这一特定环境内的感染。
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疾病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患者来自院内外各科室 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 年老体弱、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病
程长
高水平消毒,如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或甲醛
熏蒸;一次性用品用后毁形、回收。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中度危险性物品
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压舌板、喉镜、
体温表
呼吸机使用中的呼吸机每天擦拭保持清洁,呼吸机
回路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过滤网每周 清洁一次。
停止使用的呼吸机后,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一
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 口。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
导管浸入水中。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破坏时,应更
换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 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插管后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建议更换频率可
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 (请遵照产品说明书的时间要求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
–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等有关要求。
–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 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 的患者可同室安置。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
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 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急 诊
– 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 预案并严格执行。
–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 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 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 境的管理。
–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 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 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防控策略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检分诊 咳嗽礼仪 隔离病人 口罩的使用 规范转诊 环境的管理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空气的管理 消毒与灭菌
易感人群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 手卫生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热门诊
– 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 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 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 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 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
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热门诊
– 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 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 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洗手也是医护人员“自身防 护”最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
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制技术 指尖在指对侧南掌心前后擦洗
WHO手卫生指南
目的
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工作
降低发生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 人员行为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基本要求
– 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 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 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做好医 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 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 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 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 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普通病房
– 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 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 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 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 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 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 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1)标准防护: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 乳胶手套。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 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 防护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4)三级防护:医务人员为确诊患者实施吸痰、气管 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 加带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的防护
–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 消毒。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口罩分类(外科口罩、防护口罩)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防护口罩N95佩戴方法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手卫生很重要
30%医院感染是由医护人员 的“手”传播
洗手可以切断医院传播的主 要途径
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
–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等有关要求。
–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 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 的患者可同室安置。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
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 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急 诊
– 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 预案并严格执行。
–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 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 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 境的管理。
–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 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 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防控策略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检分诊 咳嗽礼仪 隔离病人 口罩的使用 规范转诊 环境的管理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空气的管理 消毒与灭菌
易感人群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 手卫生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热门诊
– 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 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 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 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 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
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发热门诊
– 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 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 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洗手也是医护人员“自身防 护”最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
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制技术 指尖在指对侧南掌心前后擦洗
WHO手卫生指南
目的
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工作
降低发生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 人员行为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基本要求
– 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 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 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做好医 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 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 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 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 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普通病房
– 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 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 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 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 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 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 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1)标准防护: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 乳胶手套。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 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 防护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4)三级防护:医务人员为确诊患者实施吸痰、气管 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 加带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的防护
–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 消毒。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口罩分类(外科口罩、防护口罩)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防护口罩N95佩戴方法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手卫生很重要
30%医院感染是由医护人员 的“手”传播
洗手可以切断医院传播的主 要途径
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