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pdf
初中生物实验题答题思路和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嘿,同学们!咱今儿来聊聊初中生物实验题那点事儿。
你说这实验题啊,就像是个小怪兽,有时候还真让人有点头疼呢!咱先说说这答题思路吧。
你得像个侦探一样,仔细观察题目里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呀?这就好比你知道了要抓的小偷长啥样,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地行动嘛!然后呢,看看都用了啥实验材料和方法,这就是破案的工具和手段呀。
再瞅瞅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顺藤摸瓜,可别漏了啥关键信息。
比如说有个实验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那你就得想想,种子萌发需要啥呀?温度、水分、空气,这些不就是关键线索嘛!然后再看题目里是怎么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些条件的。
那方法呢,也有不少讲究。
首先,你得认真读题,千万别一目十行,那可不行!就像你走路,得看清路才能走得稳呀。
然后呢,把关键信息都给拎出来,就像把有用的线索都收集起来。
遇到不懂的地方,别急,多想想,说不定灵感就来了。
还有啊,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条理。
别东一句西一句的,那可不行。
就像整理房间一样,得把东西都归归类,整整齐齐的。
比如说,先回答实验目的,再说说实验步骤,然后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老师一看,嘿,清楚明白,分数不就到手啦!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有个实验是观察细胞的结构。
那你就得知道怎么使用显微镜呀,这可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
然后按照步骤来,调焦距啦,找目标啦。
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得把看到的细胞结构描述清楚,可不能含糊。
哎呀,这初中生物实验题啊,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只要咱掌握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就像有了一把钥匙,能轻松打开这扇门。
大家可得多练练,多琢磨琢磨,把这小怪兽给打败!相信自己,咱都能行!别害怕犯错,每次错误都是进步的机会呀。
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在生物实验题的海洋里畅游,找到属于我们的宝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严谨性、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
二、实验选题1.贴近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研究植物的生长、人体的生理功能等。
2.注重基础:注重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观察细胞的结构、探究遗传与变异等。
3.突出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生态瓶的制作等。
4.注重创新: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生态循环系统等。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为学生提供实验的理论依据。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细胞呼吸的原理等。
2.实验步骤:详细阐述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例如,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等。
3.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计算植物的光合速率、制作柱形图分析实验结果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例如,使用仪器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实验药品要妥善存放等。
2.严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克服实验过程中的马虎行为。
例如,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遵守实验纪律等。
3.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合理使用实验药品、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五、实验评价与反思1.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例如,分析自己在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Word版 含解析)[004]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Word版 含解析)[004]](https://img.taocdn.com/s3/m/93f679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f.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和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D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D类动物用__呼吸,鸟具有__辅助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__.与D类动物相比,E类动物最重要的繁殖特征是__.(5)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__.(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类动物的牙齿有__齿、犬齿和__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3.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填字母)。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列出此图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科学: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4.无关变量及控制—— 温度和光照等,防止无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和光照等外 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
关变量的影响。 5.实验后测。
5.20天后,再次数出根的数目并测量 每条根的长度,计算出总长度。
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实验结束后需要比较的数据应该是什么?
实验结果的预测:
如果实验前的假设是:甲壳素对草莓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预期的实验结论是怎样的?
设计实验时必须要表达清楚3个要点:
1、如何改变自变量? 2、如何保持无关变量不变?
3、如何观察或测量因变量,并比较? (如果因变量不容易观察或不能直接测量
如何转换为容易观察或能测量的科学量)
五、学会评价和交流
例5.为研究雪水中的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可供选择的材料:两个型号相同且盛有同种泥土的花盆、生长正 常、长势相近的两棵草莓幼苗、0.02%甲壳素溶液、 清水、直尺 等。
探究:甲壳素对草莓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 。
自变量
因变量
对照实验
因变量观 测指标
对照实验
根系长度和 根的数量 对照组(无刺激因素的作用) 无甲壳素
实验组(有刺激因素的作用) 有甲壳素
评价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 考虑?
生物试验拿分技巧必看

初中生物实验题应该怎么答1、找变量方法:在探究题中:“对”的前面是变量。
(你想验证的量是变量)2、变量应找主要成分:如糖水主要成分是“糖”;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
3、凡见到用多只(多个)而不用一个目的是:答案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4、实验中多做几组取平均值目的是:答案是减少实验,使实验结果准确。
5、两组实验中个体大小或材料相同的字样或环境条件只有一处不同,其它都相同的实验。
答案是:控制单一变量。
6、实验用完的小动物应如何处理:答案是: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7、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你所探究的问题后面加“吗”?8、做出假设的方法是:你提出问题的“吗?”去掉加句号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中不要出现“是否”二字。
)9、找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实验组:是想探究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为实验组。
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处理的如:鼠妇在潮湿环境中生活。
注意:若有一组有具体量时,另一组也要写上具体值。
10若问:A和B两组实验,问A在实验中的作用?答案都是“对照作用”:11、若问:A和B形成什么实验:答案是“对照实验”的理由:答案一般是:变量不唯一。
A和B组不能构成对照料实验的理由:答案一般是:变量不唯一。
12、在选动物作实验时,如果没给具体数量:应最少选10只以上。
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7、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8、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熟悉实验所涉及的生物概念和背景知识,确保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保证实验进行的顺利。
2. 实验设计
•确定实验的问题或假设,明确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根据问题或假设,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确保实验设计合理、可操作,并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量。
3.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
•注意安全规范,佩戴实验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记录,将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和所采取的措施详细记录下来。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清理和整理实验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有效。
•使用合适的图表或图像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考虑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系统偏差,进行合理的数据修正和推断。
5. 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对问题或假设进行解答或证伪,并给出相应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或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将实验结果与相关的科学原理或理论联系起来,展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和展望
•总结实验过程和主要结果,强调实验的贡献和局限性。
•展望未来,提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或实验的方向和建议。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实验,培养自主探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引言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
技巧一:明确问题在开始实验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确保自己理解题目的要求。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包含一些隐含信息,需要仔细观察和解读。
明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路清晰,避免走偏。
技巧二:设计合理实验设计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学生需要合理选择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规划。
以下是一些设计实验的技巧:•变量选择:确定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选择几种可能的变量进行实验。
•控制变量:尽量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步骤:将实验步骤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确,容易操作。
技巧三: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以下是一些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技巧:•数据记录:使用表格或图表等方式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变量的结果,并找出规律和趋势。
•结果解释:结合实验结果,解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表展示等方式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技巧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在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合理解释。
以下是一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的技巧:•依据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引用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可能的解释,寻找最合理的答案。
结论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有效技巧。
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合理解释观察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以上介绍的技巧只是一部分,学生还需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知识精讲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命题走势分析实验探究贯穿整个中学生物教学,是中学生物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历年中考都会涉及,而且多出现在后面的大题中,占分比例比较高,但究其模式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其中的策略与技巧。
实验探究的问题主要涉及①实验探究必须设计对照实验: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有一个条件例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即单一性原则,否则是改正的部分;②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中的某些步骤作出解释;③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行设计更好的对照组;④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注意结果是能看得见的,大凡设计成表格的形式,结论要上升到理论。
典例分析例1.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预防牙龈出血,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为了探究哪种水果中所含维生素C最多,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设计(已知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分别将等质量的番茄、香蕉、桃子果肉加入等量的水用榨汁机榨成汁,过滤后分装在A、B、C三个烧杯中。
分别取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等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上述果蔬汁,观察现象。
请据现象推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凹凸。
(2)分别将上述实验中剩余的果蔬汁加热到70℃,然后另取三支试管加入与步骤一中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加入加热冷却后的果蔬汁,发现要想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需要的果蔬汁的量增大了许多。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吃含维生素C丰盛的果蔬时,最佳是___________,这样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维生素C。
解析:纵观近几年中考题的探究实验,越来越多的问题接近生活。
而果蔬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但有时会人为的损失掉很多。
(1)中没有给出现象,让同学们自己根据现象推测结论,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即使我们明明知道结论,也必须考虑多种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
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
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
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
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
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
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
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如果无关变量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三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
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二确定对照类型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增强了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如“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接受光处理的种子是实验组,不接受光处理的种子为对照组。
设置对照通常有以下4种方法:
空白对照:设计一个不加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因素。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如“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这种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
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对蝌蚪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
相互对照:指不另设置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证明植物根向地生长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的对照。
根据实验要求,凡是涉及确定变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了解常用对照的类型,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设置。
2.2理解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