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规划分析
南宋古都的十里御街

杭州2017.3南段多为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首先起点站“六部桥”,六部桥是当时最高的行政中心,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不过以前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搭建着有着重要地位的都堂。
都堂是什么大院?里面有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三个部门各司其职,“中书省”相当于一个总的办公厅,“尚书省”是起草文书的,“门下省”是管总务的。
三个部门互相牵制,过去叫“宰相”,宋代又叫“参知政事”。
还有一个“枢密院”。
“枢密院”是最高的军事机关。
这当中的都堂就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或者叫作参知政事、宰相,以及最高军事长官)的拟事、开会、办公的场所。
都堂的南边有六个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顺序不能颠倒,吏部是最大的(就像我们现在,组织部是最大的)。
按照记载,当时六部编制了一千人左右,吏部有两百八十个人,户部是管民政的,有两百五十人,这两个部就有五六百人。
我国是主讲人 | 王其煌杭州市政协办公厅原副主任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原会长、文史专家南宋御街就是南宋时候皇帝每年要多次走过的路,每逢孟月,也就是春天的第一个月、夏天的第一个月、秋天的第一个月、冬天的第一个月,皇帝都必须要去祭祀。
这条路通往皇帝的家庙景宁宫,经过祭祖的太庙。
皇帝从皇宫内出来到太庙祭拜、到景宁宫祭拜,这条路是他的必经之路。
这条御街到底有多长?我翻查了过去的资料,有书上记载的是一万三千五百尺。
那时候三尺相当于现在一米,差不多4.5公里,也就是9里左右。
古代因为没有测量的仪器,不能作出精确的度量,只能作个估算。
我们所说的御街,在南宋的时候,指的是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
其中中山北路和现在的范围不太一样。
从地图上看,南宋御街实际上是从“和宁门”开始,一直到观巷,也就是现在的“贯桥”,以前叫“观桥”。
贯桥的对面是清远桥,从西走一直到景宁宫,总长约9公里。
杭州那时候称临安城,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么这条御街就是当时临安城的核心区域,我们来讲讲这段十里御街路上的文化节点。
杭州南宋御街规划设计PPT幻灯片

三、青瓦木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 在此次整治中,将对十五奎巷到高士坊巷沿街建筑、
解放路到清泰街东侧沿街的屋顶进行翻修,三层以下(包 括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都保持坡度屋顶,并采用小青瓦铺 设,同时保留屋顶上的老虎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墙面 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系,同时用现代明快的色彩辅助。传 统建筑中的门窗采用实木门窗,恢复传统样式。底层商铺 采用排门形式,结合店招,形成连贯统一的底层沿街面。 现代建筑门窗采用金属材质,但必须是亚光的,并选择黑 色、深灰色或深栗色,与建筑整体材料和颜色相匹配。
Page 2
基本概况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每三年,皇帝都要 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他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 晚后,再返回太庙(今鼓楼附近,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场所)住一晚, 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据说,皇帝车队走过时 因为怕压坏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并铺上沙子。
Page 5
Page 6
Page 7
二、景观设计突出博物馆一条街 中山路上集聚了清末以来的各种中西建筑,最出名的
景观也正是这些老房子。这次景观设计中,把历史建筑放 到了重要位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66处市井坊巷, 将重点突出坊巷特色,勾起传统回忆;近现代建筑,采取 舍卒保帅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新建建筑,则将体现时 代风格和大师印记,丰富整个中山路建筑类型。这一方面 ,王国平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山路还应该是博物馆一 条街,不但要有专业博物馆,还要利用现有的商店、旅馆 、咖啡馆,成为展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 “同时,还要 借助中国美院的力量,让中山路成为露天艺术博物馆,少 一些擦皮鞋的小贩,多一些街头艺术家。”
Page 12
Page 13
立面构件:1、百叶(不仅遮挡空调外机,更增添了中式印象)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章 菥好 马军 山 孔 云节
浙江临安 3 1 1 3 0 0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风 景 园林 与 建筑 学 院
摘要 :如何保 护与更新历史街 区是 目前 需要解 决的重要 课题 。文 中以杭 州南 宋御街 为研 究对 象,通过 实地
调 查 研 究 ,剖 析 其保 护 更 新特 色 ,从 保 护 性 的 改 造 、街 道 的 空 间 格 局 、 建 筑 形 式 的 体 现 、 文 化 的传 承 、 商
业 的定位 5个角度分析 南宋御街 的保护与更新模式。
关 键 词 :历 史街 区 ,保 护 与更 新 ,历 史 文化 传 承 ,杭 州 ,南 宋御 街
Pr e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e n o v a i t o n o f Hi s t o r i c a l Di s t —c t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I mp e r i a l S t r e e t Bu i l t i n S o u t h e r n S o n g Dy n a s t y
Z h a n g X i y u ,Ma J u n s h a n ,K o n g Y u n j i e (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Z h e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y r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n ’a n 3 1 1 3 0 0 , Z h e j i a n g , C h i n a )
历史文化街区与建筑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建筑保护作者:陈红宇贺薪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杭州御街的概念改造是笔者在大四时完成的设计,有张建老师指导。
本设计涵盖在杭州南宋古城遗址公园概念设计之中。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保留,改建,和新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杭州御街进行了概念性规划设计。
通过此设计对历史街区改造有一点点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保护改建新建多元共生中图分类号: 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巨系统”和“生命体”,是自然、城、人形成的共生共荣的“综合体”。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城之一,从良渚古城至今5000年建城史中,城市文脉一直得以延续,期间形成了良渚、吴越和南宋三大发展高峰,其中南宋时期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南宋时期奠定了杭州的历史地位,是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砝码,要倍加珍惜。
杭州如何打好“南宋牌”?要秉承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指导,实现构建活的遗址公园、树立大遗址保护典范、推出重量级旅游产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建筑历史博物馆五个目标,努力做到在建筑风格上要协调,不能大拆大建,无仿古一条街。
要以山、湖江、河自然景观为依托,保护杭州人历来夹河而住、而建的历史风貌,以国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50年以上老房子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建筑为主体,切实做好保护的文章。
以宋风建筑为导向,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宋代建筑的元素和符号,以最小干预、和而不同为准则,通过实施“保护、改建、新建”三个层次,实现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与南宋文化的和谐相融,建筑遗产多元共生、多元共存。
1简要概况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一带,拥有丰富的资源,无论是风景、文化、或是历史。
杭州西部和中部属于浙西中低山丘陵,北部属浙北平原,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旅游最佳城市。
杭州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
南宋时期是古代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顶峰期。
城市景观话语分析——以南宋御街为例

摘要:城市不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家园,更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交流、获取信息、展现自我的公共舞台。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性格。
本文以杭州著名的南宋御街为例,采用Barnes and Duncan (1992) 的景观话语分析方法将城市景观作为话语分析的对象进行解读。
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兴建体现了构建民族和地域身份认同感的必要性。
关键词:景观话语;南宋御街;身份认同城市空间作为人们生活和发展的栖息地,是人类文明、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而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展现城市个性特点的有效构筑。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城市受到“千城一面”的强烈垢病,城市街区和公共中心场所经过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城市改造后丧失了地方和历史特色。
而房地产开发形成的新住区景观西洋化的趋势,将富人们安家在恍若异国的氛围中,直接导致了民族和地域景观文化的失语。
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城市街道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与扩展。
为重现杭州旧城文化、塑造杭州皇都形象,城市规划者们致力于打造充分体现杭州悠久历史、重现旧都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营造出精致典雅、融贯中西的城市景观。
本文选取杭州典型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御街为研究对象,采用Barnes and Duncan (1992) 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将景观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转化”,把景观作为另一种文本来进行解读。
一、历史话语——记忆中的十里御街御街始建于南宋,全长约4.3千米,又称十里御街,是当时临安城的中轴线,众多坊巷沿御街分布于东西两侧。
根据其社会功能,御街又可分为三段:首段从和宁门到朝天门,是临安城的政治中心;第二段从朝天门到观桥,是当时的商业中心;最后一段从观桥至武林门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段。
此时的御街前承宋廷,后接闹市,是南宋临安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命脉。
杭州南宋御街调研报告

杭州南宋御街调研报告杭州南宋御街调研报告1南宋御街借助十一国庆长假之际开街引发了市民、游客消费购物的高潮,但仅仅在国庆节假日热闹一把,火一把是不够的,南宋御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提升御街旅游特色产品的文化内涵南宋御街·中山路是一条长4.3公里的商业街、历史街、文化街。
如何融合中山路的商业、历史和文化,在商品中渗透文化,渗透历史,杭州还大有__可做。
中山路的南宋特色文化品位除了要体现在两侧店面的设计和导游路牌设置之外,还应该渗透到有关的旅游特色产品上。
具体来说就是:产品推介文化化。
杭州的旅游特色产品不仅仅是商品,产品的传说、故事、历史沿革、特色和制作工艺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让文化内涵融入到杭州的特色商品中,作为产品的促销手段之一,用历史文化吸引住游客。
比如南宋定胜糕的故事、葱包烩的传说、张小泉剪刀的历史等,都要进行大力宣扬。
产品包装艺术化。
常言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同样的产品,包装与不包装,包装的好与坏,结果大不一样。
即使是同样的包装,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品位。
“云南十八怪”的传说搬上了糕点的包装,配上顺口溜和漫画,使游客吃了糕点后都不忍丢弃包装,就体现了艺术走进商品的魅力。
中山路的特色产品,也应成为有杭州特色和南宋御街特色的艺术产品。
产品特色个性化。
这一个性化可体现在产品包装上的南宋御街这一特有的商标印记上,可以让游人一看这个商标就知道这是来自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的产品。
在产品开发上,要开发具有南宋元素的旅游特色产品,比如各类工艺品,食品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走出全国旅游商品几乎一个样的困境,打响南宋御街品牌。
2.在御街上开设具有杭州历史文化特色的书店中山路经历了吴越三代五帝85年和南宋153年的沧桑变迁,元、明、清、民国的积累,形成了杭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书业资源。
中山路上曾经有过许多书局和古旧书店,留下过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和故事。
南宋御街规划分析

御街呈南北走向,分主、辅两道,东、南、北三面压在中山路下。根据史料记载 推测,御街宽度至少可容纳14匹马并行,而十四匹马并行宽约12米,估计御街宽度 在15米以上。
路河并行。突出强调中心御街不可逾越的威严性:但在视觉和听觉上具有通透 性, 彰显出与民同乐的亲和性。 杈子的设立。象征性的警示标志,以防车马越界或人员接近。 行道树的种植。上层“桃李杏梨”和下层杂花以及水中的“莲荷芦”,变化丰富。
立面材质:1、木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
2、砖 (不同的砌法成为立面的装饰) 3、混凝土
立面颜色:采用建材原色或近似颜色,以自然色为主
1.新建的仿古建筑,填补已经被拆 除的部分,使整体协调完整连贯, 不至于太突兀。
2.王澍设计的观景阁点缀在中山路上, 取意向与吴山的山意,将一份写意情 怀纳入御街中。希望游客可以获得一 种登高观街景的乐趣 。
80年代
90年代
2000后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杭州市中心不断北移,作为以往商业中心的御街与河 坊街一带失去了当年的辉煌,日渐衰落,原格局虽风貌犹存,但市政基础设 施老旧,居住条件很差,很多建筑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居住的需要。
重
生——建筑
Teardown
严重破损,无法修复重利用的 发挥其功能的
南宋实行无坊墙的新型坊巷制度,意在不仅 显现着最高皇权的尊贵庄严,还渗透着浓厚 的市井生活气息 。 而在改建后利用了坊墙这一元素,是为了弥 补,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消失了的坊巷制 度,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
中山路上西洋近代建 筑和中式传统建筑居 多,所以在灯光的颜 色选择上,暖白色是 主打色,为了凸显这 段街区的历史底蕴, 红色、橙色、绿色、 琥珀色的灯光只能用 作点缀,而随着中山 路的向北延伸,都市 感逐渐增强,彩色灯 光出现以装饰夜景。
杭州南宋御街的考察

• 2011年1月7日,教堂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纵观杭州天主堂的历史,可谓久经风雨,历尽沧桑。但今天的杭州天
主堂正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她不仅是天主教杭州教区的中心,浙江 省天主教爱国会、教务委员会的驻地,也是浙江省天主教会对外交往 的重要窗口。
鼓楼堂
• 鼓楼堂是位于中国杭州的一座著名基督教堂,座落在该市 城南吴山脚下的打铜巷,
• 尽管考古发掘尚未揭示太庙全貌,但已从中得见南宋太庙 的规模和气势,以及营造工艺水平的高超。赵氏太庙遗址 的发现填补了南宋杭州城考古缺乏城市格局和代表性建筑 这一空白,对深入揭示南宋都城临安的面貌有重要价值, 被认为是中国城市考古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南宋遗韵
• 4. 嵇接骨桥:南宋时,皇帝宋孝宗为感谢接骨郎 中嵇清治愈其骨伤而修建此桥,故名“嵇接骨 桥”。
中的门窗设计,恢复了其传统样式。墙面 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系,同时用现代明快 的色彩辅助。新奇与古朴,传承与创新,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的结合,都会 让人连声赞叹。
个人感想
• 优点 • 一、御街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品,然游人漫步其中
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情趣。一些在路边的人工河, 和部在其中的各种水草,可见设计者的用心。 • 二、御街的选点很准。御街与河坊街交叉,虽然 有着竞争,但也为御街吸引了不少客源。御街的 长度很长,发展潜力很大,如需改造或进一步建 设都没问题。 • 三、御街中有御街特色的接送车和穿着古时衣服 的清洁工,这都是御街的一大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 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 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 中山北路、观桥(今贯桥)到今
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 全长约4185米 。
保护工程以中山路为中心, 北至环城北路、南至清河坊 鼓楼,南北全长4.3公里,
区块总面积约87公顷 。
历 史变 迁
南宋时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改造前
二十世纪上半叶
改造后
“十里”御街可分三段:
首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临安的政 治中心,靠近皇宫、朝廷中枢机关,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费与 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 多经营金银珍宝等高档奢侈品;
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以羊坝头, 官巷口为中心,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据《梦梁录》 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 查的多达120多家; 最后一段从众安桥至武林路、凤起 路口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 相结合的街段,这里有都城最大的 娱乐中心——北瓦,日夜表演杂剧、 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 戏艺,每天有数千市民在这里游乐 休闲。
2.王澍设计的观景阁点缀在中山路上, 取意向与吴山的山意,将一份写意情 怀纳入御街中。希望游客可以获得一 种登高观街景的乐趣 。
重 生——道路
Road
仿南宋御街形制,尺度适宜步 通过暗管,从西 湖大道出水口排入中河,形成一 个循环。
Wall
Protect
保存完好的,具有历史价值的, 作为历史博物馆或者重新发挥其 功能
Rectify and Reform
基本完善的,去除影响整体的 部分,重新修整, 使其获得二 次生命,重新发挥作用
New developing
加入新建筑,完善整体,注入 新活力
阮仪三说,历史街区的保护绝对不是纯粹的文物保护,只有让老百姓居住在 里面,历史街区保护才有意义。不是让老百姓全部搬走,只留下一段空空的 马路给游客和商家。
现保留的建筑是晚清至民国初年 的江南建筑为主,其内包括了从中国 传统到西洋古典,从木构土屋到早期 现代主义,规模也大小皆备。这些建 筑经过表面的清洁和微整,最大程度 的保留了原样。
有不少历史建筑都具有这样一种 特别的现象:房屋的外观(即沿街的建 筑立面)往往是西式的,里面的结构却 完全是中式的。杭州的老百姓将这种 房屋称作“面鬼儿洋房”。有爱奥尼 柱式门楼,西式拱券门,有西式阳台, 有洋式的山花浮雕,但整座大楼的内 在结构却完全是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 中西建筑文化以这样的方式碰撞融合, 颇值得后人去细细领会其中的奥妙。
民国初期曾改称江墅路,抗战胜利后 又改称中山路。 清末民初的大街是杭州的商业区,熙 熙攘攘,店铺云集。
三元坊
保佑坊
兴业银行
现在北起庆春路,南至鼓楼的 中山中路这一段被划分为弻教 坊、里仁坊、寿安坊、积善坊、 三元坊、保佑坊、甘泽坊、太 平坊、清河坊。每个坊之间都 筑有一座砖砌圆拱门的高墙, 拱门上方刻有坊名,门下则装 有木栅门。1928年,大街上开 修马路,所有坊间公墙均被拆 毁。
浙江兴业银行大楼采用的是西方古 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大楼正门为爱奥尼双 柱式门楼,有西式拱券门,有西式阳台, 有洋式的山花浮雕 。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 继续发挥其功能。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6
一些老建筑年久失修,外观破败;沿街大楼的墙面上充斥着各式空调机及自行搭建的遮阳板,
80年代
90年代
2000后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杭州市中心不断北移,作为以往商业中心的御街与河 坊街一带失去了当年的辉煌,日渐衰落,原格局虽风貌犹存,但市政基础设 施老旧,居住条件很差,很多建筑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居住的需要。
重 生——建筑
Teardown
严重破损,无法修复重利用的 发挥其功能的
杂乱无章。 在建筑立面的整改中,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各种业态的建筑立面又各具特色。将欧式、印度、 现代等多种元素统一于中式风下。使其有一种“修旧如旧”的感觉。
立面元素:1、欧式元素:历史保护老建筑
2、中式元素:将原有老建筑稍加装饰。 3、现代元素:在宾馆、餐厅等 建筑的立面上 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但又通过颜色、材质等将其统一于中 式风格。
这条老街在整改之前有一半已经被拆除而以难看的新房代替,另一半则破败 不堪。细致地调研之后,王澍提出了老城改造的基本原则。一反当地居民全 部拆迁的做法,不做强制拆迁,因为人的生活是建筑的根本。
于是将一些在历史建筑周围搭建和改建,以至于将历史建筑掩盖的 建筑加以拆除。原街区内,部分体型突兀,割裂原有城市肌理的建 筑也被拆除。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整体保护街区的环境和历史氛围。
中山中路上的坊墙,展现着 杭州的坊巷制结构,每座坊 墙上都写着不同的文字。
Light
南段老建筑灯光以暖白色是主打 色,红色、橙色、绿色、琥珀色 的灯光只能用作点缀,而随着中 山路的向北延伸,都市感逐渐增 强,彩色灯光出现以装饰夜景。
从外到内,分别是香糕砖、虾红道板、中 国黑道板。其中,香糕砖是竖起来排放的, 其目的除了能保证砖块不被压坏外,还能 保持石块的自然面。这里的香糕砖是花岗 岩材料的,而到了鼓楼到西湖大道这一段, 也就是南宋老御街的位置,香糕砖变成真 正的青砖,更有历史味。
御街呈南北走向,分主、辅两道,东、南、北三面压在中山路下。根据史料记载 推测,御街宽度至少可容纳14匹马并行,而十四匹马并行宽约12米,估计御街宽度 在15米以上。
路河并行。突出强调中心御街不可逾越的威严性:但在视觉和听觉上具有通透 性, 彰显出与民同乐的亲和性。 杈子的设立。象征性的警示标志,以防车马越界或人员接近。 行道树的种植。上层“桃李杏梨”和下层杂花以及水中的“莲荷芦”,变化丰富。
立面构件:1、百叶(不仅遮挡空调外机,更增添了中式印象)
2、铜钱纹饰 (一种历史的意向) 3、雨棚 (作为传统建筑的延续)
立面材质:1、木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
2、砖 (不同的砌法成为立面的装饰) 3、混凝土
立面颜色:采用建材原色或近似颜色,以自然色为主
1.新建的仿古建筑,填补已经被拆 除的部分,使整体协调完整连贯, 不至于太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