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合集下载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例举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例举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在数列的解答题中,有时第一问会要求证明某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既考察了学生证明数列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

一、基础知识:1、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1)定义法(递推公式):1n n a a d +-=(等差),1n na q a +=(等比) (2)通项公式:n a kn m =+(等差),()0n n a k q q =⋅≠(等比) (3)前n 项和:2n S An Bn =+(等差),n n S kq k =-(等比)(4)等差(等比)中项: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均为前后两项的等差(等比)中项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1)通常利用定义法,寻找到公差(公比)(2)也可利用等差等比中项来进行证明,即n N *∀∈,均有:122n n n a a a ++=+ (等差) 212n n n a a a ++=⋅ (等比)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33,,521nn n a a a n N a *+==∈+. 求证:数列11n a ⎧⎫-⎨⎬⎩⎭为等比数列 思路一:构造法,按照所给的形式对已知递推公式进行构造,观察发现所证的数列存在1na 这样的倒数,所以考虑递推公式两边同取倒数:113121213n nn n n na a a a a a +++=⇒=+ 即112133n n a a +=+,在考虑构造“1-”:112111111333n n n a a a +⎛⎫-=+-=- ⎪⎝⎭即数列11n a ⎧⎫-⎨⎬⎩⎭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思路二:代入法:将所证数列视为一个整体,用n b 表示:11n nb a =-,则只需证明{}n b 是等比数列即可,那么需要关于n b 的条件(首项,递推公式),所以用n b 将n a 表示出来,并代换到n a 的递推公式中,进而可从n b 的递推公式出发,进行证明 解:令11n n b a =-,则11n n a b =+ ∴ 递推公式变为:11311311113211n n n n n b b b b b +++=⇒=+++⋅++ 1113333n n n n b b b b ++⇒+=+⇒={}n b ∴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例举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例举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在数列的解答题中,有时第一问会要求证明某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既考察了学生证明数列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

一、基础知识:1、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1)定义法(递推公式):1n n a a d +-=(等差),1n na q a +=(等比) (2)通项公式:n a kn m =+(等差),()0n n a k q q =⋅≠(等比)(3)前n 项和:2n S An Bn =+(等差),n n S kq k =-(等比)(4)等差(等比)中项: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均为前后两项的等差(等比)中项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1)通常利用定义法,寻找到公差(公比)(2)也可利用等差等比中项来进行证明,即n N *∀∈,均有:122n n n a a a ++=+ (等差) 212n n n a a a ++=⋅ (等比)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33,,521nn n a a a n N a *+==∈+. 求证:数列11n a ⎧⎫-⎨⎬⎩⎭为等比数列 思路一:构造法,按照所给的形式对已知递推公式进行构造,观察发现所证的数列存在1na 这样的倒数,所以考虑递推公式两边同取倒数:113121213n n n n n na a a a a a +++=⇒=+即112133n n a a +=+,在考虑构造“1-”:112111111333n n n a a a +⎛⎫-=+-=- ⎪⎝⎭即数列11n a ⎧⎫-⎨⎬⎩⎭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思路二:代入法:将所证数列视为一个整体,用n b 表示:11n nb a =-,则只需证明{}n b 是等比数列即可,那么需要关于n b 的条件(首项,递推公式),所以用n b 将n a 表示出来,并代换到n a 的递推公式中,进而可从n b 的递推公式出发,进行证明 解:令11n n b a =-,则11n n a b =+ ∴ 递推公式变为:11311311113211n n n n n b b b b b +++=⇒=+++⋅++1113333n n n n b b b b ++⇒+=+⇒={}n b ∴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n --=;3.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 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d n a a n 11-+=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n --=;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3)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1)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2)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3)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1.当项数为偶数n 2时,()121135212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奇 ()22246212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偶 ()11=n n n n S S na na n a a nd ++-=-=-偶奇 11n n n n S na a S na a ++==奇偶2、当项数为奇数12+n 时,则21(21)(1)1n S S S n a S n a S n S S a S na S n +⎧=+=+=+⎧+⎪⎪⇒⇒=⎨⎨-==⎪⎪⎩⎩n+1n+1奇偶奇奇n+1n+1奇偶偶偶 (其中a n+1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等比数列的定义:()()*12,nn a q q n n N a -=≠≥∈0且,q 称为公比 2、通项公式:()11110,0n nn n a a a q q A B a q A B q-===⋅⋅≠⋅≠,首项:1a ;公比:q推广:n m n m n n n m m a a a q q q a --=⇔=⇔=3、等比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A ab =或A =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数)(2)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11n n n a a a -+⇔=⋅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1)当1q =时,1n S na = (2)当1q ≠时,()11111n n n a q a a qS qq--==-- 11''11n n n a aq A A B A B A q q=-=-⋅=---(,,','A B A B 为常数)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11(0){}n n n n n na a qa q q a a a ++==≠⇔或为常数,为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21111(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0{}n n n a A B A B a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依据定义:若()()*12,nn a q q n n N a -=≠≥∈0且或1{}n n n a qa a +=⇔为等比数列 7、等比数列的性质:(1)若*(,,,)m n s t m n s t N +=+∈,则n m s t a a a a ⋅=⋅。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ppt课件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ppt课件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
1、定义法 an+1 - an=d 或 an-an-1=d
2、中项法 2an=an-1+an+1 (n>1)
3、通项公式法 an=pn+q(关于n的一次函数)
4、前n项和法 Sn=An2+Bn
1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 一、等差数列的证明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3n2 -2n, 证明数列an 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
11
12
13
14
(2)
证明
an 2n
为等差数列,并求an
5
第七课时B组
8.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Sn
=
1 3
(an
1)
(1)求a1、a2 .
(2)求证:数列an 是等比数列
6
等差、等比的计算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1、利用等差、等比的性质 方法2、利用基本量(解方程组)
项(an)的性质: an=am+(n-m)d 任两项的关系式
am+an=ap+aq(m+n=p+q)角标和性质
和(Sn)的性质: Sm ,S2m -Sm ,S3m -S2m ,L 成等差
Sn与项an的关系:
7
重点回顾
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
定义 通项公式
an+1-an=d 或 an-an-1=d
an= a1+(n-1)d
前n项和
性质 和Sn与项an 的关系
aanm=+ama+n(=n-amp)+d aq(m+n=p+q)
公差、通项公式
2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2015新课标全国卷)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四种方法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四种方法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四种方法
判断等差数列的四种方法:
公差相等法: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则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则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前后项差值法: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则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证明法: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满足an+1 - an = d,则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判断等比数列的四种方法:
公比相等法: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r^(n-1),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前后项比值法: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证明法: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满足an+1 / an = r,则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该数列是等比数列。

以上是判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四种常见方法,它们都比较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同时,在具体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形式,它们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1. 通过公式法证明等差数列:假设有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我们可以使用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

通过将通项公式代入证明,我们可以得到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为d,从而证明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2. 通过递推法证明等差数列:假设有数列{an},如果我们知道数列的首项a1和公差d,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关系式an = an-1 + d来证明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递推关系式对于所有项都成立,从而证明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3.通过数列的性质证明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等差数列的中项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平均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n倍首项与末项和的平均数。

如果我们通过对这些性质进行验证,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r^(n-1),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1. 通过公式法证明等比数列:假设有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r,我们可以使用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

通过将通项公式代入证明,我们可以得到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为r,从而证明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2. 通过递推法证明等比数列:假设有数列{an},如果我们知道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r,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关系式an = an-1 * r来证明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递推关系式对于所有项都成立,从而证明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3.通过数列的性质证明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等比数列的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乘积与公比的差的商。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及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及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础知识1.数列的概念定义1. 按照某一法则,给定了第1个数,第2个数,………,对于正整数有一个确定的数,于是得到一列有次序的数我们称它为数列,用符号表示。

数列中的每项称为数列的项,第项称为数列的一般项,又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义2.当一个数列的项数为有限个时,称这个数列为有限数列;当一个数列的项数为无限时,则称这个数列为无限数列。

定义3.对于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即,这样的数列称为递增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即,这样的数列称为递减数列。

定义4.如果数列的每一项的绝对值都小于某一个正数,即,其中是某一个正数,则称这样的数列为有界数列,否则就称为是无界数列。

定义5.如果在数列中,项数与具有如下的函数关系:,则称这个关系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定义6.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常用字母表示。

等差数列具有以下几种性质:(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或;(3)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一次函数;(4)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关于不含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5)设是等差数列,则(是常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6)设,是等差数列,则(是常数)也是等差数列;(7)设,是等差数列,且,则也是等差数列(即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分离出的子数列仍为等差数列);(8)若,则;特别地,当时,;(9)设,,,则有;(10)对于项数为的等差数列,记分别表示前项中的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则,;(11)对于项数为的等差数列,有,;(12)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13)其他衍生等差数列:若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为,前项和为,则①.为等差数列,公差为;②.(即)为等差数列,公差;③.(即)为等差数列,公差为.3.等比数列定义7.一般地,如果有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现中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已知数列{an }中,a1 =5 且 an =2an -1 +2n -1(n≥2 且 n∈N* ). (1)求 a2 ,a3 的值. an +λ (2)是否存在实数 λ,使得数列{ n }为等差数列?若存在, 2 求出 λ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等比数列的判定
例 2. 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an+Sn=n,cn=an-1, 求证:数列{cn}是等比数列.
an bn
2 2 an bn
, n N ,
变式迁移1
已知数列 an 中, a2 a ( a 为 非 零 常 数) ,其前 n 项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an a1 ) Sn (n N ) . 求证:数列 an 为等差数列 2
小结: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an + 1 -an =d (d 是常数)⇔{an}是等差数列. (2)中项公式:2an + 1 =an +an + 2 (n∈N* )⇔{an }是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an =pn+q (p,q 为常数)⇔{an }是等差数列. (4)前 n 项和公式:Sn =An2 +Bn(A、B 为常数)⇔{an}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江苏省口岸中学 陈明朋
探究点一、等差数列的判定
例 1.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 an 和 bn 满足: an1
2 b bn bn 1 1 , n N ,求证:数列 n 是等差数列 a a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