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密闭式吸痰管临床应用体会

流, 减轻组织水肿 。皮瓣部位用烤灯 2 4 小 时持续 照射 . 并加强皮瓣保 暖。 2 . 4 . 2皮瓣护理 : 术后 2 4小时内是皮瓣存活 的关键 , 术后 4 8小 时内每小 时观察 一 次皮瓣 的颜色 、 温度 、 肿胀 程度及毛细血管 反应 , 并做 好记 录, 发 现问题 及时通知 医生 , 以便及 早处理 。① 皮瓣 颜色 : 一般情 况下 , 皮瓣 颜色 红润 , 张力 正常 , 表示皮 瓣 血运 良 好 。若皮瓣颜 色苍 白, 灰暗 , 皮纹加深 , 表 明动 脉供血 不足 ; 皮瓣 颜色暗 红色 , 随后 出现 花斑 , 且皮瓣肿胀明显 , 说 明静脉回流受阻 【 2 J 。②皮 瓣温度 : 皮温是 观察皮瓣 血液循 环 障碍 的有效指标 , 测量时应在相 同环境 、 相同部位 与健侧 对应 点相 比较 。若 与健侧皮 肤 温度相差在 1 。 以内, 表明皮温正常。若与健侧温差 / >2 。 , 说 明动脉供血不足。温 度下 降 >3 。 提示有 血液循环 障碍 。③皮瓣 肿胀程 度 : 若皮纹 消失 , 皮肤 张力增 加 , 表明肿 胀严 重, 多为静脉 回流受阻 的早期 。应及 时通知 医生 , 尽早处 理。④ 毛细血 管反应 : 取一 一 跟 棉签压迫皮瓣皮肤 , 皮肤变 白, 放松后观察皮肤 转变情 况 , 若2 3 s内皮肤 由苍 白转 为红 润, 说明皮瓣血运正常 。若延长到 5 s 或更长 , 则说 明有血运 障碍, 应通知医生 , 检查皮瓣 蒂部是否包扎过 紧, 有无压迫 , 及时处理。本组 病例 3例患 者术后 2~ 3天皮 瓣颜 色出 现紫红色 , 肿胀明显 , 皮 温较低 且毛 细血管 充盈 反应快 , 通 知 医生 , 考虑 为静 脉 回流 受 阻, 给予烤灯持续照射保暖 , 皮瓣周围间断拆线 , 3小 时内皮瓣 温度逐渐 上 二 升, 颜 色较前 有所好转 , 肿胀消退 , 静脉 回流障碍有 一定改善。其中 1 例患 者行二期手 术取皮植 皮术 后痊愈 。 3治疗结果 本组吻合血 管的游离颞 浅筋膜瓣 及植皮全部成活 , 移植皮片颜 色 、 质 地 与I 临近皮肤 相近 。术后 随访 最短 6 个月, 最长 4年, 手 部外观 平整 , 皮 肤及 筋膜瓣 柔软 、 有 弹性 元 例发生肌腱粘 连, 手部功能恢复 良好 。 4小 结 吻合血管 的颞浅筋膜瓣 游离移植 加植皮修复手背创 面, 修复效 果理想 , 且供 Ⅸ创伤 小、 瘢痕隐蔽 , 随着显微外科技 术的开展 , 在 临床 l 卜 有 很好 的效果 。术 后植皮 打包力 度 适 当, 既要保证皮片存活 , 又 不能压 迫血 管, 影 响筋膜 瓣 的血液循环 。同时要 认真观 察 皮瓣的颜色 、 温度 、 肿胀及血运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是皮 瓣存活 的关 键。术 后 7天 内手要 固定在屈指握拳位 , 以保证移植皮片 的存 活。拆包 后要 及时 开始手部 康复 训练 、 以保证其功能恢 复, 促进患者早 日 康复 .伤 ) ; 左手 4例 , 右手 4例 ; 创面最大面 积 6 c m× 8 e a, r 最小 4 e a× r 6 e a。 r 2手术方法 2 . 1 术前设 计 2 . 1 . 1受 区 血 管 的探 查 根据手背创面情况选择受 区血管 , 桡动脉或尺动脉终末支 与伴行静 脉 , 为保 证移植 筋膜瓣的静脉 回流 , 需另选取一支管径合适的浅静脉。考虑 的因素包括创 面位置大 小 、 血管蒂长 、 血管 管径等。术前可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或超声探 查并标记 血管的走形 , 其 中后者还 能分 辨动静 脉 、 测量 血管 管径 、 管壁 厚度 、 评 估是 否存在 血管 硬化 、 斑块、 水 肿等。 2 . 1 . 2 筋 膜 瓣 的 设 计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或超声探 查并标 记供 区血管 一 一 颞浅 动、 静 脉的走 形。根 据手背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颞浅筋膜瓣 , 并携带 不小于 1 t i n× 2 c m 的皮岛 , 方便 术后观 察筋膜瓣 血运 。此皮 岛常设计在额部或耳后 发际。 2 . 2手术方法 术 中分成两组进行 , 一组 对手 背创面 清创 , 行 肌腱吻 合修 复等 , 并解 剖受 区血 管。 另一组解剖供 区血管 、 切取颞浅筋膜瓣 。在 耳屏前 上方颞 浅动脉搏 动处 向颞顶部 头皮 设计“ T ’ , 形切 口, 在头皮毛囊深面与皮下筋膜之间进行细致分离 , 向两侧掀起头皮瓣 , 然 后在颞肌肌膜浅 面将颞浅筋膜 自远端 向蒂部掀起 , 形成含颞浅 动、 静 脉顶支 的轴 型筋膜 瓣 。待受 区准备完成后 , 保留足够长血管蒂 , 将筋膜瓣 断蒂、 转移 固定在手背创 面。 在显微镜下行血管吻合 , 先吻合 2组静 脉 , 颞浅 静脉近端 与桡或 尺静脉 吻合 , 另取 颞浅静脉远端或侧支 ( 与耳后静 脉的交通 支) 与手 背浅静脉 吻合 , 以加强筋 膜瓣 的血液 回流。其 中 2 例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 。然后吻合颞浅 动脉和桡或 尺动脉 。完成 后观察 吻合 口通畅 , 筋 膜瓣 血运良好 , 则行 止血 、 缝合 同定筋膜瓣 。切取下 腹壁或 大腿 内侧皮 肤, 制备成中厚或全厚皮片 , 移植在筋 膜瓣表 面 , 在 屈指握 拳位 固定皮 片, 缝 线打包 、 适 度加压包扎 。 缝合切 口, 血管蒂处切 口F留置橡皮 引流条 , 包扎 时将手 固定在屈 指握 拳位 , 露出 皮岛方便观察 , 注意不要压迫 衄管蒂部。 2 3术前护理 2 . 3 . 1 配合 医生做好术前各项实验室常 规检查和术 前患者 皮肤准 备。进行 医学拍 照, 以备手术前后对 比。 2 . 3 . 2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或超声探查并标记供医血管 , 根据 手背创 面大小及形 状设计颞浅筋膜瓣 。 2 . 3 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 理 , 及时解 决患 者 的疑虑 , 帮助 患者树 立 对疾病 治疗 的 信心。 2 . 4术后护理 2 . 4 . 1体位护理 : 将患者安置 在安 静、 温 度适宜 、 空 气流通 的房 间 , 减 少人 员探视 。 全麻患者术后 6小时 内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 头偏向- - ̄ , J t 。抬高患肢 3 O ~ 4 o 。 以利 静脉 回
护理论文密闭式吸痰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论文密闭式吸痰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在医院中,肺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者在呼吸道感染期间,常常伴随着大量痰液的产生,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严重影响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与肺功能。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痰液的排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密闭式吸痰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适用于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通过管道内壁的密闭结构,达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其原理是通过密闭系统在吸痰过程中不需要中断呼吸机的辅助通气,有效减少呼吸系统的感染。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调整患者体位,确保患者头部稍微抬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2. 为患者准备好吸痰设备,包括密闭式吸痰管、生理盐水、抽吸器以及护理垫等。
3. 护士佩戴好隔离衣、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安全。
4. 清洁抽吸器,连接上密闭式吸痰管,并将其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连接,确保密封。
5. 打开负压抽吸器,确保抽吸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用生理盐水进行吸痰液的稀释,以减少黏稠痰液对管道的阻塞。
7. 将预备好的生理盐水注入吸痰管中,确保痰液完全覆盖吸痰管内壁。
8. 轻轻地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中,直到遇阻。
9. 缓慢地将吸痰管抽吸出来,同时用旋转方式清除管道内的痰液。
10.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异常及时终止吸痰,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二、密闭式吸痰的优势和应用效果密闭式吸痰相对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势,下面我们分别来进行介绍:1. 减少感染风险:密闭式吸痰在抽吸过程中无需中断辅助通气,减少了插管或切开导管的脱位风险,同时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进入,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2. 减少气道创伤:相比传统的吸痰方式,密闭式吸痰能够更加轻柔地清除痰液,减少了气道黏膜的创伤和出血。
3. 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插管或切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密闭式吸痰管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边 疆 地 区 少 数 民族 传 染 病 人 的 心 理 护 理
彭 云 波
6 70 7 30云 南 临 沧 双江 拉祜 族 佤 族 布 郎族
傣 族 自治 县 人 民 医院 摘 要 目的 : 讨 边 疆 少数 民族 传 染 病 探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 心理护理 在 临床 护理 中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无 论 是 急性 还 是 慢 性 疾 病 , 每 个 人 来 说 对 都是一种 打击 , 在病人的心灵深处都会不 同程度存 在不 能接受 的潜 意识 。传 染病 病人更是在体检后或住 院时角 色强 化 , 不 愿进入角色 , 心理 处于 高度 应激状 态 , 导 致心理异常 , 自己的行 为及 心理与外界 为 划 一 条 鸿 沟 。 特 别 是 山 区少 数 民 族 传 染
效 果 观察
自2 0世 纪 8 代 中期 密 闭 式 吸 痰 0年 管开始美国临床应用 ,0年 代引入 我 国, 9 首 先 在 重 症 属 学 科 应 用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用机械 通气 患者越 来越 多 , 持机 应 保
降低 肺 部 感 染 的 发 生 率 : 放 式 吸 开
于具体分析每个病人 的心理状态 , 以便有 针 对 地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本 科 去 年 收 治 传
理障碍。结论 : 患者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接
受 并 积极 配舍 治 疗 。
关键 词 边 疆 地 区 少数 民族 传 染 病 人
心 理 护 理
染病人 20例 , 中少 数 民族 10例 , 4 其 4 占
5 % , 过 对 这 些 少 数 民族 患 者 的 心 理 分 8 通 析 , 们 给予 了他 们 以 下 的 心理 护理 。 我 消 除 不 安 全 感 和 无 所 谓 心 理 : 患 者 给 详细讲 解 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 使他们认 识 到 只 要 科 学 合 理 的 防 护 , 不 会 感 染 疾 是
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

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摘要】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人工气到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密闭式吸痰能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通气,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职业暴露,减少各种并发症,并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10-01密闭式吸痰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操作技术,是将吸痰管置入气管内,分别与人工气道,呼吸机及吸痰器相连,吸痰时形成一个密闭状态,与外在不相连,既可按需吸痰,又不中断通气。
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避免肺部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患者及家属对密闭式吸痰的认识不一,患者对此的接受也不一,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也应因人而异,对此,对我科收治的密闭式吸痰患者,结合工作实践之体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方法1.1 材料我科采用南京逢源医疗公司的F14型号。
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负压控制阀,薄膜保护套及连接管等部件构成。
1.2适用对象危重、年老、婴幼儿、昏迷及麻醉、手术后、气管切开等患者。
1.3 操作方法吸痰前洗手,向清醒的患者解释目的及方法,必要时可采用翻身扣背法,以利于松动痰液,使痰液咳出,吸痰前后应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含量,并检查吸引器及连接装置。
吸痰时一手握住密闭式吸痰管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管插管或气切导管内,若遇有阻力时向后退1~2厘米,然后拇指按住阀门,即可形成负压,持续吸引且将吸痰管缓慢回抽,遇到痰多的地方可停留片刻,直到透明薄膜拉直为止,充分吸尽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吸痰后,将吸痰管头端退至冲洗注液口处,先按住阀门,再打开生理盐水管道冲洗吸痰管。
吸痰后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注意观察其面色、呼吸、脉搏等生理体征,若是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检查呼吸机各项参数。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后患儿气道内的分泌物不能自主清除,所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中气管内吸痰尤为重要,为维持机械通气的通畅,需要及时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方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做好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气管插管内吸痰技术有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种。
较常用的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时需要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分离,造成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且操作时程序复杂;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时则不需分离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操作程序简便。
我科自2008年1月开始将密闭式吸痰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较前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现详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66例,其中男婴39例,女婴27例,孕周2kg24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1-7d54例,7d以上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新生儿肺出血11例,新生儿肺炎14例,呼吸衰竭15例。
1.2 方法:密闭式吸痰管由三通接头、注水口、吸痰管、透明薄膜护套、负压控制钮等部件组成,将三通接头一端连接气管插管导管、另一端与呼吸机管道相连,负压控制阀与负压吸引器相连。
在未进行吸痰时要盖上冲水口及将控制钮扭至关闭。
吸痰前根据病情将foi2提高20%左右,打开负压吸引器,设置吸引负压为80~100mmhg,打开密闭式吸痰管控制钮,一手固定气管插管,另一只手将透明薄膜护套内的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内,到达所需深度后按下负压控制钮开始吸痰,吸痰时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缓缓退出吸痰管,直到将导管顶端退出三通接头尾端为止,抽吸时间为10-15s,如痰液粘稠,可经吸痰管注水口注入灭菌注射用水0.5~1.0ml,吸痰后经注水口注入生理盐水,边注水边负压吸引,将吸痰管内痰液冲洗干净,旋转负压控制阀至关闭,调回吸入氧浓度。
密闭式吸痰法在ICU的临床应用体会

1 . 3 结果
2 体 会
本组 7 6 例患 者 中发生 肺部 感染 患 者3 例, 低 氧血症 2 例,
无 心律 失 常 发生 。
工作 单 位 : 4 5 4 1 5 1 焦 作 河 南 省焦 作 市 人 民 医院
湿化 、 减 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预防院 内感染、 减轻患者 恐惧心理 、 减轻护 士工作量等 。 认 为密闭式吸痰 法吸痰 更为科 学、 合理 , 是I C U 维
持 人 工 气道 的 有 效 措 施 。 关键 词 : 密闭式吸痰法; I C U; 肺部感染; 低 氧 血症
中图 分 类号 : R 4 7 3 . 6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0 9 年6 月~ 2 0 1 0 年7 月期间本院I C U 收 治 的
压。 操作时打开吸引器 . 左手固定人工气道 , 右手沿气道 口插 入吸
痰 管 至所 需 深 度 , 左 手 按 下 负压 开 关 , 即 可左 右 旋转 吸 痰 管 , 边 吸 边退 , 然 后 用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吸痰 管 , 松 开 控 制 阀 即 自动形 成持 续
管接负压引流袋 , 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床旁备好抢救物品。
2 . 3 药物治疗护理 老 年 人 病情 复杂 , 用药多种 , 吸 收 代 谢 排 泄 缓慢 , 护 士应 熟 练 掌握 所 用 药物 的作 用 、 注 意事 项 及 不 良反应 。 如 质 子 泵抑 制 剂 奥美 拉 唑 用 静脉 微 量泵 准 确 泵入 ; 止血 药 凝 血 酶 应
结果显示 , 密 闭 式 吸 痰法 在 本 院I C U的应 用 中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 与 传统 的 开放 式 吸痰 法相 比较具 有 明 显优 势 , 列 举 如下 。 2 . 1 降低 肺 部感 染 的发 生 率 开 放式 吸 痰法 操 作 步骤 繁 琐 复杂 ,
密闭式吸痰管临床应用体会

密闭式吸痰管临床应用体会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性吸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密闭式吸痰管的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从吸痰效率、患者耐受程度、并发感染、气道湿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密闭式吸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痰管。
结论: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较一次性吸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更适合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
标签:密闭式吸痰管;一次性吸痰管;临床使用对比【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20-01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吸痰是维持人工气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足够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直接有效方法。
近年来,我院ICU逐渐对气管切开及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其与一直使用的一次性吸痰管的对比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臨床资料抽取我院ICU病房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气管切开及插管患者。
抽取同年同期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的气管切开及插管患者作为对比。
2.材料一次性吸痰管采用南京逢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FY-CL-1吸痰管,密闭式吸痰管采用同公司的12号密闭式吸痰管。
3.操作方法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方法: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双注液口、吸痰软管、负压控制阀、薄膜防护套和连接管等部件组成。
将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一端与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接,另一端连接呼吸机回路,将负压控制阀与负压源连接,并调节中心负压至适宜数值。
吸痰时打开吸引器,左手握住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拇指控制负压阀,右手将吸痰软管置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适宜深度,此时吸痰管的薄膜护套自行皱缩,左手拇指按下负压阀即可左右旋转边吸边退,若痰液较多时,可重复操作。
吸痰完毕后,将薄膜护套拉直,退出软管远端至内导引管内,同时打开连接蓝色注液口冲洗液开关冲洗吸痰管,冲洗完毕关闭负压吸引器。
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方法:将一次性吸痰管从包装袋中取出,戴手套连接负压吸引管,将呼吸机管道与患者气管导管处分离,将备好的吸痰管在没有负压的情况下伸进气管导管内,打开吸引器,左右旋转一边吸痰一边退出,充分吸痰后连接呼吸机管道,吸痰前后均纯氧吸入3分钟,将吸痰管与吸引管道分离,冲洗吸引管道,将一次性吸痰管弃入感染性废弃物垃圾袋中。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是指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通过密闭的吸痰管路,将痰液直接引流出患者的气道。
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密闭式吸痰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保护患者气道免受污染、提高吸痰效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密闭式吸痰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操作往往会让气道内的痰液溅散到空气中,导致患者或护理人员吸入病原体。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通过密封管路,避免了痰液溅散的情况,显著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保护患者气道免受污染。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在吸痰过程中,必须中断机械通气,拆卸气道接口,导致气道暴露在环境空气中。
而密闭式吸痰仅需通过痰液引流管进行吸痰,能够保持机械通气的连续性,避免气道暴露,减少了气道受污染的机会。
密闭式吸痰能够提高吸痰效能。
由于密闭式吸痰管路中的负压系统可以提供较大的吸力,可以有效清除气道内的痰液。
密闭式吸痰技术中的定量吸痰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痰液量进行调整,既不会引起气道过敏反应,又能够彻底清除痰液。
密闭式吸痰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密闭式吸痰的设备较为复杂,需要特殊支架和负压系统的支持,增加了使用成本。
密闭式吸痰操作相对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培训才能正确使用,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闭式吸痰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02T13:50:27.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龚丽燕[导读] 每次吸痰后,负压控制阀必须完全松开,避免因此导致的漏气,使潮气量偏低。
龚丽燕(浙江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ICU 3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34-02 吸痰是Icu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
有研究表明[1],吸痰可能会导致下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正确有效的吸痰不仅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且可避复或减少肺泡塌陷,低氧血症,医源性感染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
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开放式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法。
开放式吸痰法即先使气管插管与Y形管脱离,暂停机械通气,在负压吸引前将吸痰管伸入到气管插管内。
此时气道内正压和肺泡内正压消失,气道压力等于大气压,肺泡萎陷而引起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2]。
且开放式吸痰断开呼吸机使通气中断,使室内空气进入肺内;吸痰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都是感染源,患者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km/h的速度被咳出[3]。
在稀释痰液时,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患者呛咳,痰液喷射到医护人员身上、脸上,对医护人员产生职业伤害。
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痰液喷出,极易传染其他患者[4]。
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概率。
针对开放式吸痰法所存在的弊端,我院Icu自2008年始就采用了密闭式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管由T型接头,湿化液注射口痰液冲洗口、吸痰管,透明保护膜,负压控制阀组成。
外径要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1/2。
吸痰前检查导管完好密闭后,将T型管分别与患者端及呼吸机端,负压吸引器相连。
吸痰后保留吸痰管装置。
吸痰时无需断呼吸机,吸痰前,按呼吸机纯氧供给键,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套管遇到阻力后回撤0.5-1.0cm,按压负压控制阀旋转式吸引,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如果痰液粘稠可经湿化液注射口,注入糜蛋白酶或沐舒坦稀释液,加压吸氧后再次吸引,并密切观察生命体的变化。
吸痰结束松开控制阀,吸引管完全撤回至透明保护膜内,再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与痰液冲洗口连接,一手按负压,一手注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吸痰管,防止细菌定值[5]。
整个吸痰操作是操作者不直接接触吸痰管。
呼吸道与外界不相通,吸痰管被包在透明而柔软的保护膜中。
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法的使用有以下优点: 1 密闭式吸痰减少感染机率,操作安全性强
吸痰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有效防止致病菌的传播,隐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另一方面也防止由于传统吸痰中无菌操作不规范,工具污染,物品消毒不严等因素引起感染。
2 保持通气连续性
密闭式吸痰过程避免了人体分离,不仅保证了氧气的供给,而且还保证了PEEP的连续性,降低呼吸功和耗氧量。
特别是对于一些PEEP依赖的患者,如ARDS重症肺炎等,相对保证吸痰前后的SPO2无明显变化。
3 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4 节约人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简化了吸痰步骤,发现患者有痰,能在最短时间内清除。
整个操作只需1人完成,缩短了痰液在气道内滞留的时间,提高清除气管内痰液的及时率,节约人力,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 减轻病人的不舒适感
使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必须断开呼吸机,许多病人在吸痰时感到恐惧,并因此而烦躁不安,加上病人对呼吸机的依赖,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
6 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与开放式吸痰管相比,密闭式的痰管有完整的密闭性,即吸痰时不会因痰液喷出而影响医护人员周围环境,避免交叉感染,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3]。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合理。
但是,在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中,我们医护人员一定要提高依从性。
根据操作规程完成,若不注意其中的小细节就会出现痰管插入受阻、漏气等。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密闭式吸痰易造成气道损伤[1]。
还有吸痰管的细菌定植方面的问题[5]。
因此,平时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吸引压力的控制。
吸痰过程中间歇放松负压控制阀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预防气道损伤。
2)提高吸痰效果。
痰管进入气道后,可在痰多处适当停留,痰液粘稠者使用湿化液,以免因痰液未吸净而积聚,导致再次插入吸痰管困难。
3)防止细菌定植。
每次吸痰后,必须要做到充分冲洗吸痰管,每天更换吸痰管。
4)注意吸引管每次吸痰后完全撤回透明保护膜内,防止固痰管没完全复回而导致的气管内阻力增加,影响患者呼吸。
5)每次吸痰后,负压控制阀必须完全松开,避免因此导致的漏气,使潮气量偏低。
参考文献
[1]张盛飞,谢启蔚.人工气道吸引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10):48-49.
[2]颜波儿,宋樱姚,胡萍芬,等.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22.
[3]丁彩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29.
[4]张劲,金环,陈冬娥等.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3):55.
[5]刘帆,廖燕,李小英.封闭式吸痰冲洗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