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护理规范

合集下载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a.确认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的性质。

b.确保吸痰设备的正常运转与清洁。

c.为患者的头部垫一条毛巾,以使其倍感舒适。

2.取出吸痰设备,检查其的各个部位。

3.洗手并佩戴手套。

4.将吸痰设备连接到吸痰机上。

5.确保设备的集痰罐与吸痰管之间的接口紧密,以免污染。

6.开启吸痰机,并将负压力调至适当水平。

7.将吸痰管小心地插入患者口腔或鼻孔中,直到其到达痰液位置。

8.轻轻地旋转吸痰管,并将管口对准痰液。

9.用手指或手套检查痰液的触感,以确认痰液是否被完全吸出。

10.吸出痰液后,将它倒入设备的集痰罐中。

11.关闭吸痰机,并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12.取下吸痰管,并将其清洗或丢弃。

13.拆卸吸痰机并清洁其各个部位。

14.清洗吸痰设备并消毒其各个部位。

15.移除手套,洗手,公共场域的操作,消毒后使用。

密闭式吸痰管完整版本

密闭式吸痰管完整版本
Page 14
谢谢!
ICU;李佳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Page 6
口述
北京市友谊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B组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 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 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机械 通气时间差异不明显,A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 隔时间均少于B组,;A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 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B组,
2.输液器与无菌生理盐水袋/瓶连接,末端与冲洗液 口连接。
3.吸痰时打开吸引器,一手拇指抬起放松负压阀,另 一手持吸痰管缓慢插入气管套管至所需深度。此 时拇指按压负压阀,边旋转边吸引边向上提吸痰管, 退管至黑色指示线以上。
4.吸痰后拇指按压负压阀,开放生理盐水冲洗吸痰 管。
5.冲洗完毕,先关闭生理盐水,再放松负压阀。 6.关闭吸引器,处理用物,做好记录。
Page 4
2.1.密闭式吸痰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不中断呼吸机通气的时有效的完成了吸痰操作 ,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方法 将密闭式吸痰管的透明三通分别与呼吸机管路,气 管插管(或气切导管)连接,尾端连接负压吸引器。
结果 密闭式吸痰在保证有效通气的同时减轻患者的恐惧 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和职业暴露。
2、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 3、与开放式吸痰管相比,密闭式吸痰管有完整的密闭性,保
护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飞沫传染疾病) 4、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钱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5 、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密闭式吸痰管可使用24小时,其

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化操作

密闭式气管内吸引技术规范化操作

七、前沿进展
4、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更换频率: 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 痰装置无须每日更换。多项研究指出密闭式 吸痰管24小时更换1次、48小时更换1次及72 小时更换1次对VAP的发生率无影响,从节约 成本角度出发,不推荐每日更换密闭式吸引 管。
五、操作流程
9.评估: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呈中立位 10.听诊:在气管、支气管部位听诊,评估痰 鸣音情况 11.增加氧气浓度: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2分 钟纯氧吸人,吸氧的患者给予高流量吸 (5~10L/min)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 血症(需要时)
五、操作流程
七、前沿进展
1、密闭式 气管内吸引在预防VAP中的作用: 有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气管内吸后肺 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术,对呼 吸道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密闭式气吸痰 术能够量免交叉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七、前沿进展
2、浅吸痰与深吸痰:浅吸痰指吸痰时吸痰管 插入速度不超过气管导管或仅超过气管导管 1-2CM,浅吸痰由于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直接 接触少,因此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较低。 但浅吸痰只能清除气管导管内痰液和部分气 管内的痰液,对气管深部的痰液清除效果差, 对痰液滞留气管深部的患者来说容易导致气 道分泌物滞留,VAP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 对婴儿来说,浅吸痰吸出的分泌物并未少于 深部吸痰,而且可以减少深部吸痰引起的并
七、前沿进展
同时浅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造成的出血和 损伤更少,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且可以降 低低氧血症的发生。但有许多研究者却不认 同上述理论,他们认为浅层吸痰达不到彻底 清除痰液的治疗目的,可能会增加吸痰次 数,从而导致吸痰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大量出 现。
力后再回退0.5~1.0cm进行 吸痰。深吸痰能有效清除气道深部分泌物, 可以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吸痰管插入 较深容易引起刺激性剧烈咳嗽,造成患者颅 内压在吸痰瞬间大幅度升高,且增大了气管 黏膜损伤和感染的可能。关于吸痰深度的优 缺点和风险的探讨尚未形成共识,有待于进 一步的研究。临床上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 病情和对吸痰的不同反应,采用浅吸痰和深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项目Βιβλιοθήκη 总分操作要求评分等级及分值
扣分及理由
A
B
C
D
仪表
5
工作衣、帽、鞋穿戴整齐,符合规范
5
4
3
2~0
操作前
准备
10
环境清洁
2
1.5
1
0
规范洗手和手卫生,戴好口罩
2
1.5
1
0
备齐用物(检查密闭式吸痰装置性能),放置合理
3
2
1
0
检查一次性物品质量
3
2
1
0




75
核对床号、姓名,向清醒患者解释
3
2
1
0
评估患者意思状态,生命体征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必要时行肺部叩打
3
2
1
0
取合适体位
3
2
1
0
正确方法予纯氧吸入
5
4
3
2~0
正确调节吸痰负压(成人控制在0.0400~0.0533MPa,小儿控制在0.033~0.040Mpa)
5
4
3
2~0
正确手法吸痰(螺旋式旋转上提),插管深度适宜
10
5
4
3
2~0
吸痰完成后,缓慢地抽回吸痰管,直到看到吸痰管上的黑色指示线为止
5
4
3
2~0
冲洗管道(冲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按下控制钮)
5
4
3
2~0
给予高浓度氧气,待血氧饱和度降至正常水平后再调回氧流量至正常水平
3
2
1
0
恢复舒适体位

密闭式吸痰技术护理课件

密闭式吸痰技术护理课件

04
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反应,如出现呛咳、呼吸急 促等情况应及时停止吸痰。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呼吸道黏膜损伤
吸痰时要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和转动,避 免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如发生损伤,应
立即停止吸痰,给予相应处理。
缺氧和低氧血症
吸痰操作时要保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如 发生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02
密闭式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 备
评估病人情况
确认病人需要吸痰,并评估病人的病情、意 识状态、呼吸状况等,以便确定合适的吸痰 方式。
准备吸痰器
选择合适的吸痰器,检查其性能和清洁度, 确保其正常工作。
准备药品和物品
准备必要的药品和物品,如生理盐水、纱布、 手套等。
操作步 骤
吸痰操作
开启吸痰器,调节负压,将吸痰 管插入呼吸道,轻轻吸引痰液。
案例三
总结词
及时性、有效性、安全性
详细描述
本案例重点介绍了密闭式吸痰技术在急救过程中的及时应用,以及其对于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 性。同时,还对这一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本案例介绍了某重症监护病房中,通过精准的护理操作、团队协作以及严密的 生命体征监测,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患者的吸痰护理实践过程。
案例二:特殊病情患者的吸痰护理经验分享
总结词
个体化护理、创新性解决方案、跨学科合作
详细描述
本案例探讨了一名特殊病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吸痰护理经验,强调 个体化护理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创新性地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提 倡跨学科合作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
优势
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能够保持患 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因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此外,该技 术操作简便,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及分泌物。

护理-封闭式吸痰管操作规范

护理-封闭式吸痰管操作规范

护理-封闭式吸痰管操作规范
一、目的
1、使病人气道回路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2、避免医务人员因多次暴露气道口吸痰而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二、评估病人
了解病人病情及气道分泌物情况
三、准备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净双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取适当体位,气切护理后《抽吸病人人工气道及口腔分泌物》
3、用物准备:封闭式吸痰管
4、环境准备:清洁、舒适
简要步骤:查对——解释——气管切开护理后更换封闭式吸痰管——连接氧气管或呼吸机螺纹管——吸痰后完全退出气管导管——签字——整理用物
五、用物整理:
将废弃的封闭式吸痰管放置于医用垃圾袋
六、护理指导:
指导病人勿随意调整管道的位置,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密闭式吸痰——精选推荐

密闭式吸痰——精选推荐

第八章 密闭式吸痰第一节 密闭式吸痰技术【适用范围】配有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患者。

【目的】1.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2. 防止异物吸入。

3. 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重点强调】1. 吸痰前后及间隔期应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

2. 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口唇、末梢、发绀情况。

3. 与清醒患者有效沟通。

【操作前准备】1. 用物:吸引器或中央控制系统之吸引器、氧气供给设备、与氧气连接的简易呼吸皮囊(必要时用)、治疗车、治疗盘、无菌方巾、一副抽取20mL 生理盐水的无菌针筒、听诊器。

2. 密闭式吸痰装置:检查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期及密闭性、完整性,将密闭式吸痰管可旋转接头连接于气管内管或塑料气切接头上、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钮上、将旋转接头一端接呼吸器蛇形管,盖上冲水口上盖,并连接好负压抽吸系统,适当调节吸痰负压,成人控制在0.0400~0.05333MPa ,小儿控制在0.033~0.040 MPa 。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构成见图8-1.3. 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4. 吸痰指征:呼吸音粗糙、咳嗽、气道压力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 吸痰前:(1) 洗手。

(2) 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步骤。

(3) 一手呈杯状,拍打患者背部,以利于松动痰液,使痰液咳出。

(4) 协助患者采用半坐卧位,头侧一方。

(5)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防止吸痰时产生缺氧情况。

2. 吸痰时:(1)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执吸痰管外薄膜封套用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移动插水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套管所需的深度,并按下控制钮吸痰。

(2)若患者分泌物较黏稠,可经由可旋转接头上方延长管冲水口,滴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进行抽吸操作,或可由冲水口处注入气管扩张剂,已达到扩张气管的目的。

(3)吸痰完成后,缓慢地抽回吸痰管,直到看到吸痰管上的黑色指示线为止。

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操作(“吸痰”相关文档)共9张

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操作(“吸痰”相关文档)共9张
• 72小时型密闭吸痰管有隔离阀装置,关闭隔离阀后冲洗,能够更彻
底清洁吸痰管,并且避免食盐水回流。
密闭式吸痰管操作策略
使用前医护人员应对密闭吸痰对密闭吸痰装置有足够教育与训练 – 操作技术与产品选择
气插管用吸痰管长度为540mm,适用于口腔插管或鼻腔插管。
气切管专用的吸痰管长度为305mm.
成人吸痰压力最高不超过150mm Hg. 婴幼儿不超过100mm hg. 实 际吸痰时间不超过20秒
气切管专用的吸痰管长度为305mm. 吸痰管回抽通过内置的刮痰片已去除大部分的痰渣。
24 2 = 12 Fr吸痰管 气插管用吸痰管长度为540mm,适用于口腔插管或鼻腔插管。 如:8号气插管 X 3 = 24 为预防细菌滋生必须注入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谢谢!
插管深度:气成幼如人儿切:与 不管儿可82/号童超4气用过气插的70插2吸%管的管痰=管内管1内X尺径2 径寸3F尺。必r=吸寸须2小痰4X于管气3管,插再管或气2切管内径的一半,婴 气2气气 2密与2吸气2为2抽如为 气72为吸插密与气气实2插如2为如婴气成使气24444424444切切切闭使痰插预出:预切预痰管闭使切插际管:预:幼切人用切小管 管 管式 用 管 管 防 吸 8防管 防 深 式 用 管 管 吸 深 8防 8儿 管 吸 前 管时号号号222222222///吸注回用细专痰细 专细回度吸注专用痰度细不专痰医/型气气气 气=========气气气痰意抽吸菌用管菌 用菌抽:痰意用吸时:菌超用压护密插插插 插111111111插气气插插222222222管通痰滋的时滋 的滋通管的痰间滋过的力人闭管管管 管管管管切切FFFFFFFFF的过管生吸,生 吸生过的吸管不生吸最员1吸内内内 内rrrrrrrrr0管管吸吸吸吸吸吸吸吸吸XXX操内长必痰看必 痰必内操痰长超必痰高应痰0径径径 径//m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333气气作置度须管到须 管须置作管度过须管不对管尺尺尺 尺m===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插插的为注长黑注 长注的长为注长超密2有寸寸寸 寸2220h管 管刮入度色入度入刮度入度过闭55444隔秒g44XXXX.末末痰生为指生 为生痰为生为吸100离33335mm端端片理示理 理片理痰3333,,, ,0阀mm0000m处处已盐环盐 盐已盐对再再再 再5555装,,mmmmm突突去水后水 水去水密置适适mmmmH出出除彻即彻 彻除彻闭,g....用用222211.大底刻底 底大底吸关于于~~22部冲停冲 冲部冲痰闭口口公公分洗止洗 洗分洗装隔腔腔分分的。。。 。的。置离插插痰痰有阀管管渣渣足后或或。。够冲鼻鼻教洗腔腔育,插插与能管管训够。。练更彻– 操底作清技洁术吸与痰产管品,选并择且避免食盐水回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8
10
12
14
5
5
10
10
15
20
2016-08-23
影响密闭式吸痰效果的三大因素

负压值
新生儿
• <13.3kpa • 100mmHg
儿童
• 26-40kpa • 200300mmHg
成人
• 40-53.3kpa • 300400mmHg
2016-08-23
影响密闭式吸痰效果的三大因素

操作手法:
浅层吸痰


浅层吸痰法:即将吸痰管送入长度与气管 插管长度一致。 使用病征
血小板低 心脏术后 颅内出 血
早产儿、 新生儿 凝血功能 障碍
2016-08-23
14cm
2016-08-23
吸痰管口
14+26=40cm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的具体操作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建议连吸两次 原因:第一次刺激后引起病患呛咳出的痰 液,需下第二次吸痰管方能将咳出的痰液 吸走。 吸痰对于病人极度不适,吸痰应该是有痰 液产才进行,不建议例行性吸痰。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注意事项



冲管前需将密闭式吸痰管拉直,保持黑点 与前端的距离为0.5cm,方能保证吸痰管前 端置于安全柱内 一手持续按下负压,一手持注射器用脉冲 式手法(控制压力);由于系统压力为间 断式,所以脉冲式能更好的配合负压;且 脉冲式的喷射力最大,冲洗最干净 冲洗时,操作者应关注安全柱是否有液体 外渗,应予及时吸出,避免引起病人呛咳



2016-08-23
传染性(体液传播疾病) TB、SARS、新流感等高度传染性疾病 多重抗药性 咳血、心肺疾病 颅内出血 易感人群(癌症、血液病) 需维持高FIO2治疗 使用一氧化氮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
影响密闭式吸痰效果的三大因素

密闭式吸痰管型号选择
气管插 2.0、2.5 管I.D (mm) 密闭式 吸痰管 O.D(Fr) 冲洗管 道注射 器(ml) 5 3.0 3.5、4.0 4.5、5.0 5.5、6.0、 7.5、8.0 6.5、7.0
密闭式吸痰管护理规范
ICU张雪慧 2016-8-23
2016-08-23
负压口
防尘盖 透明接头
负压按钮 观察窗
湿化口
冲洗口
薄膜防护套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

提供使用呼吸机及气管插管或气切患者持 续供氧抽痰用,抽痰时不须移除呼吸管路, 可节省安装操作手续,并于抽痰过程中可 持续提供氧气,维持患者血氧浓度。产品 结构严密,保有完整密闭性,能有效降低 院内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接触痰液之风险, 同时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临床应用




吸痰过程,维持末端正压,预防肺泡塌陷, 保护肺部功能 降低医护人员接触病人飞沫分泌物风险 降低环境及受污染的发生率,减少院内交 叉感染 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减少低氧血症及生命体征的波动 减少医疗垃圾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优先使用
2016-08-23
送管手法注意事项

由于冲洗管道时的压力,难免将液体混着 痰液的粘连进到薄膜的前端;所以送管正 确手法(送管退膜)应该是: 1.手固定在管道10cm处,将管道送到前端 后,薄膜往后退,这样减少薄膜与前端接 触的面积,保持薄膜干燥。 2.由于5、6、8fr的管道较细且软,所以一 手在固定连接处时利用食指和拇指固定薄 膜前端;送管是松开,退薄膜时捏紧;确 保退薄膜时不退管。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的具体操作



一般建议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因为 密闭式吸痰可以不间断人工通气,建议操 作时间不要超过20秒。 操作策略,缓慢推进导管直到病人反射性 咳嗽或是推进遇到阻力,再往回抽出0.5-1 公分左右。 为避免痰液在吸痰管内累积阻塞导管,建 议每次吸痰结束后需要彻底清洗。
2016-08-23
2016-08-23
2016-08-23
2016-08-23
谢谢!
2016-08-23
• 负压装置、生理盐 水、注射器、手套
吸痰
• 调整负压→连接→ 一手固定,一手送 管退薄膜→回拉管 道,有痰液时停留 管道,待痰液抽尽 后再继续回拉管道, 直到拉平。
• 管道拉平后→注射器 抽取生理盐水后与冲 洗口连接→一手持续 按下负压按钮,一手 持注射器以脉冲式手 法冲洗管道。
操作前准备
冲管
2016-08-23
2016-08-23
用途 目的
2016-08-23
• 专供使用呼吸机病 人在持续供氧情况 下吸痰
• 让上呼吸机病人在吸痰 的过程能保持氧气的正 常供给,以维持血氧浓 度。
密闭式吸痰管特性




不需移开呼吸机,可直接吸痰 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减少工作量,可 单人完成 吸痰管有精确的刻度,便于浅层吸痰 吸痰管外的透明保护套,能有效减少医疗 垃圾 吸痰管上所有接头可360°旋转,便于操作 可持续24小时使用
2016-08-23
送管手法
正确 错误
2016-08-23
密闭式吸痰管注意事项
ຫໍສະໝຸດ 送吸痰管时,送管退薄膜,确保管道干燥 吸痰时,缓慢退管,有痰时稍作停留(20″) 每次吸痰后,确定吸痰管回拉时,须将管壁前端 之黑点超出T型接头之透明部分0.5cm处,以免影 响通气和冲洗管道时盐水流向病人端 每次吸痰后,管道拉直勿用力过猛,以免将气体 导入薄膜内 每次打开冲洗口时应将管道打折,以免医护人员 接触病人飞沫分泌物,形成交叉感染 冲洗管道时使用脉冲式手法且注意勿用力过猛, 以免导致生理盐水冲向病人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