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doc

合集下载

2018高级经济师考试_经济理论和实务_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2018高级经济师考试_经济理论和实务_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内部资料)2018年1月18日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9)(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1)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2)(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2)(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3)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15)(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二)公司制度 (15)(三)公司治理结构 (17)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7)(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17)(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18)(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9)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21)(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22)(四)经济波动 (23)(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23)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4)(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4)(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24)(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25)(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5)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6)(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26)(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27)(三)金融监管 (28)(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29)八、对外经济关系 (29)(一)国际经济组织 (29)(二)对外贸易关系 (30)(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31)(四)对外金融关系 (32)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 (33)一、概论 (33)(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33)(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4)(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34)(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35)二、市场管理 (36)(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36)(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36)(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37)三、产业管理 (38)(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38)(二)产业组织管理 (43)(三)产业发展规划 (44)四、区域经济管理 (45)(一)区域经济布局 (45)(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46)五、资源管理 (47)(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47)(二)科技资源管理 (50)(三)人力资源管理 (51)(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54)六、国有资产管理 (55)(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55)(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56)(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8)(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59)(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79)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80)(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80)(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81)(三)国民经济预警 (82)(四)国民经济调控 (82)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83)(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83)(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83)(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86)(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88)(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89)(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90)第三部分经济法 (91)一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91)第一节合同的基本理论 (91)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92)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94)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95)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98)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101)第七节合同的终止 (101)第八节违约责任 (103)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104)二公司法律制度 (110)第一节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110)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 (112)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 (113)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 (117)第五节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121)第六节公司的财务会计 (121)第七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21)三证券法 (125)第一节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125)第二节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125)第三节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135)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138)第五节持续信息公开 (140)第六节禁止的交易行为 (141)第七节上市公司收购 (158)第八节证券交易所 (162)第九节证券中介机构 (163)四物权法律制度 (167)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 (167)第二节所有权制度 (189)第三节用益物权制度 (193)第四节担保物权制度 (196)第四部分管理学原理 (209)一、管理概述 (209)(一)管理 (209)(二)管理者 (211)(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213)二、计划 (217)(一)计划概述 (217)(二)预测 (221)(三)决策 (222)三、组织 (224)(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224)(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224)(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227)(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228)(五)组织变革 (230)四、领导与激励 (233)(一)领导与领导者 (233)(二)领导理论 (235)(三)激励理论 (235)(四)激励方法 (240)五、控制与协调 (242)(一)控制 (242)(二)协调 (243)(三)沟通 (244)六、战略管理 (249)(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249)(二)企业总体战略 (250)(三)企业竞争战略 (251)(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252)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253)(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253)(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254)(三) 系统管理方法 (256)安通学校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高级经济实务(金融)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高级经济实务(金融)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经济实务(金融)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要求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金融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

要求应试人员熟悉经济、金融政策与法规,熟练运用经济、金融相关理论、方法和技巧,准确、恰当地开展经济金融研究、服务和管理等。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

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地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范围如下:1.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包括党对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对金融工作的部署;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百年来党领导金融工作的探索、发展和历史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

包括现代金融体系结构及我国推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政策举措;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及其制度安排,金融机构体系及其制度安排;金融市场及其要素,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及其作用等。

3.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包括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等。

4.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包括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监测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点和防范;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挑战和成效;建设和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落实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工作部署等。

5.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包括深化金融改革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与成效,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

河北省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2011年河北省高级经济师资格考试河北省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河北省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制度,由全省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高级经济师资格、教授级高级经济师资格。

经济基础部分与经济实务部分合并为一张卷,经济基础部分各专业一样,经济实务部分分专业出题。

试卷题型: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题量分布: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其中:经济基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经济实务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题意);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案例分析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考试从高级经济师的专业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等内容。

重点考察申报人员对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理解程度,对经济基本理论、业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二)熟悉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及其优缺点。

(三)掌握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类别及作用;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2012-4-12)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2012-4-12)

江西省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经济实务》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与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三、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五、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需求、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

第二部分管理学基础一、管理原理(一)管理概述管理的含义、作用和性质;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管理者的角色、层次、技能与基本素质。

(二)计划计划的含义、类型及要求;预测的作用、类型和方法;决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

(三)组织组织的含义、类型、分工和基本原则;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变革原因、方式。

(四)领导与激励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

(五)控制与协调控制的含义、类型和过程;协调的含义、作用和方法;沟通的含义、作用、方式和技巧。

二、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总体战略;企业竞争战略;企业战略的实施。

三、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国有资产的监督。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含义及其客观必定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差不多经济制度。

(二)把握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类别及作用;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定性。

(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差不多框架;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差不多特点;把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四)把握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区别。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制度(一)把握产权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及差不多特点;了解产权和所有制的区别和联系。

(二)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三)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要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内容。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把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财产权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内涵。

(二)了解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总的任务和要紧内容。

(三)把握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把握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

(四)了解垄断行业的含义;把握垄断行业的分类;把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要紧措施。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熟悉社会公平的内容,收入不平等的含义和缘故;熟悉基尼系数的公式;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贯彻的方法。

(三)了解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把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紧措施。

五、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剂与操纵(一)把握政府作用的合理界定;把握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样原理;把握宏观调控目标、功能、手段和方式。

(二)把握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和要紧措施。

六、对外开放(一)把握对外开放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把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熟悉对外开放的差不多形式。

(二)把握对外贸易的差不多作用;把握阻碍对外贸易的因素;熟悉政府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大纲

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大纲

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大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公布了2020年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高级经济师考试2020年实行首次全国“统考”,考试科目为《高级经济实务》,学易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整理了2020年高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实务》各专业考试大纲供广大考生参考,具体内容整理如下: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要求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工商管理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

要求应试人员全面掌握并应用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辨析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建立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提高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创新与技术改造、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运营工作,领导企业参与竞争等。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

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范围如下:1. 企业职能与战略决策。

包括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企业管理的职能;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制定,企业经营决策分析等。

2. 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

包括企业制度的类型、特征与内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组织设计,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及创新,企业变革等。

3. 市场营销管理。

包括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调查与预测、目标市场战略、市场营销策略、分销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等。

4. 生产运营管理。

包括生产运营过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方法等。

5.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包括质量管理中常用技术与质量检验、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认证、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等。

6. 物流管理。

包括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企业采购管理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仓储与物流管理、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

2023年正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2023年正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2023年正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考试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 考试科目:正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为《高级经济实务》,采用100%主观题形式。

2.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6月18日9:00-12:00,共3小时。

二、考试内容和形式
1.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涉及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

2.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并提交电子版答卷。

三、考试大纲和题型
1.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规定了当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的范围、要求和形式,考生需认真阅读并按照大纲要求备考。

2. 题型:题型包括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具体题型和分值分配可参考考试大纲。

四、备考建议
1. 对比新旧考试大纲,找出变化点:考生需将新旧考试大纲进行对比,明确考试范围和重点内容,找出高频考点和变化点,以便更好地备考。

2. 加深对知识深浅程度的把握:考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明确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重点难点,以便更好地备考。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备考:考生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备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真题,模拟考试:考生需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总之,正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考生需认真阅读并按照大纲要求备考,提高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A+版】最新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参考资料-超级经典

【A+版】最新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参考资料-超级经典

【A+版】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参考资料-超级经典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 (6)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7)(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9)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0)(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0)(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2)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Company治理 (13)(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二)公司Company制度 (14)(三)公司Company治理结构 (15)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6)(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16)(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17)(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8)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19)(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19)(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20)(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21)(四)经济波动 (21)(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2)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3)(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3)(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24)(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24)(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5)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5)(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25)(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26)(三)金融监管 (27)八、对外经济关系 (28)(一)国际经济组织 (28)(二)对外贸易关系 (28)(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29)(四)对外金融关系 (30)九、合同法律制度 (30)第一节合同的基本理论 (30)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31)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33)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36)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39)第七节合同的终止 (39)第八节违约责任 (40)第九节合同的管理Management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41)十、公司Company法律制度 (46)第一节公司Company法的基本理论 (46)第二节公司Company的登记管理Management (48)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Company (49)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Company (52)第五节公司Company股票和公司Company债券 (55)第六节公司Company的财务会计 (55)第七节公司Company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56)十一、证券法 (59)第一节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59)第二节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59)第三节公司Company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68)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70)第五节持续信息公开 (72)第六节禁止的交易行为 (73)第七节上市公司Company收购 (76)第八节证券交易所 (79)十二、物权法律制度 (82)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 (82)第二节所有权制度 (88)第三节用益物权制度 (92)第四节担保物权制度 (94)第五节占有 (99)第二部分管理Management学原理 (101)一、管理Management概述 (101)(一)管理Management (101)1、管理Management的含义 (101)2、管理Management的作用 (101)3、管理Management的性质 (102)4、企业管理Management的社会责任 (102)(二)管理Management者 (102)1、管理Management者的角色 (103)2、管理Management理者的层次 (103)3、管理Management者的技能 (103)(三)管理Management理论的发展 (104)1、古典管理Management理论 (104)2、行为科学理论 (105)3、现代管理Management理论 (106)二、计划 (107)1、计划的含义 (107)2、计划类型 (108)3、计划的程序 (109)4、计划的要求 (110)(二)预测 (111)1、预测的作用 (111)2、预测的内容 (111)3、预测的方法 (111)(三)决策 (111)1、决策的类型 (111)2、决策的过程 (112)3、决策方法 (113)三、组织 (114)(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114)1、组织的含义 (114)2、组织的类型 (114)(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114)1、分工 (114)2、职权与职责 (115)3、部门化 (115)4、管理Management层次与管理Management幅度 (116)(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117)2、授权和责权一致原则 (117)3、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117)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118)(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18)1、直线职能制 (118)2、事业部制 (118)3、矩阵制 (118)4、网络组织 (118)5、虚拟组织 (119)(五)组织变革 (119)1、组织变革的原因 (119)2、组织变革的方式 (120)3、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120)4、组织变革与学习型组织 (121)四、领导与激励 (122)(一)领导与领导者 (122)1、领导 (122)2、领导者 (123)3、领导者的素质 (123)(二)领导理论 (124)1、领导特质理论 (124)2、行为理论 (124)(三)激励理论 (124)1、需求层次理论 (124)2、双因素理论 (125)3、期望理论 (126)4、强化理论 (126)5、公平理论 (127)(四)激励方法 (128)1、物质利益激励方法 (128)2、精神激励方法 (128)五、控制与协调 (129)(一)控制 (129)1、控制的含义 (129)2、控制的类型 (129)3、控制的过程 (130)4、控制的重点 (130)(二)协调 (130)1、协调的含义 (130)2、协调的作用 (131)3、协调的方法 (131)(三)沟通 (131)1、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131)2、沟通的方式 (132)4、沟通的技巧 (134)六、战略管理Management (135)(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135)1、企业战略管理Management的意义 (135)2、企业的愿景、宗旨和目标 (135)3、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135)(二)企业总体战略 (136)1、稳定发展战略 (136)2、发展战略 (137)3、防御战略 (137)(三)企业竞争战略 (137)1、成本领先战略 (137)2、差异化战略 (137)3、集中战略 (137)(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137)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137)2、企业战略与组织文化 (138)3、企业战略的控制与修正 (138)七、现代管理Management的方法 (139)(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139)1、因果图法 (139)2、5W1H法 (139)3、标杆管理Management法 (140)(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140)1、规划论方法 (140)2、网络计划技术 (140)3、价值工程 (141)4、企业资源计划(ERP) (141)(三) 系统管理Management方法 (141)1、全面质量管理Management (141)2、目标管理Management (141)3、平衡记分卡 (142)4、供应链管理Management (142)《管理Management学》补充: (143)第三部分国民经济管理Management (144)一、概论 (144)(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Management的基本特征 (144)(二)国民经济管理Management的任务和目标 (146)(三)国民经济管理Management的基本原则 (147)(四)国民经济管理Management的主要手段 (147)二、市场管理Management (149)(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149)(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151)(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151)三、产业管理Management (155)(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Management (155)(二)产业组织管理Management (165)(三)产业发展规划 (168)四、区域经济管理Management (170)(一)区域经济布局 (170)(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171)五、资源管理Management (174)(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Management (174)(二)科技资源管理Management (180)(三)人力资源管理Management (182)(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188)六、国有资产管理Management (191)(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191)(二)国有资产管理Management的内容 (192)(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Management体制 (196)(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198)(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204)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208)(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208)(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210)(三)国民经济预警 (211)(四)国民经济调控 (212)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14)(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14)(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14)(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19)(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223)(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226)(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228)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231)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二 (261)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一 (283)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二 (287)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三 (291)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四 (295)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五 (299)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练习六 (304)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试考前预测模拟题 (308)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的评定和说明 (313)北京市人事局关于高级经济师资格试行考评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318)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掌握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类别及作用;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四)掌握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区别。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制度(一)掌握产权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产权和所有制的区别和联系。

(二)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三)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要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内容。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财产权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内涵。

(二)了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总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掌握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掌握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

(四)了解垄断行业的含义;掌握垄断行业的分类;掌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一)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熟悉社会公平的内容,收入不平等的含义和原因;熟悉基尼系数的公式;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贯彻的方法。

(三)了解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掌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五、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一)掌握政府作用的合理界定;掌握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理;掌握宏观调控目标、功能、手段和方式。

(二)掌握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六、对外开放(一)掌握对外开放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掌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熟悉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二)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作用;掌握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熟悉政府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三)了解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四)掌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二部分财政一、财政职能及财政管理体制(一)熟悉市场与政府的分工;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二)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的基本含义、范围和发挥职能的手段。

(三)掌握分税制的基本含义;掌握现行分税体制下支出划分范围;掌握收入划分的主要内容;掌握与分税制配套的主要相关措施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四)掌握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税收(一)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熟悉宏观税负指标和微观税负指标;掌握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熟悉税与费的区别;掌握费改税的基本思路,掌握税收负担转嫁的含义、方式和条件。

(二)掌握税制结构优化的含义和衡量标准;掌握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及相关内容。

(三)掌握国际税收与一般税收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税收管辖权的含义及其种类;熟悉国际重复征税的形成原因。

熟悉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的类型;掌握减轻或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

(四)掌握健全税收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三、国债(一)掌握国债的主要功能。

(二)掌握我国国债发行的主要方法;掌握国债偿还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熟悉国家偿债资金的来源及限制条件。

(三)掌握国债负担的含义和表现形式;熟悉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掌握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四、财政政策(一)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熟悉财政政策与相关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二)掌握财政政策的五大基本目标和内容。

(三)掌握五大改革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原理。

(四)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政策的特点。

(五)掌握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的含义;了解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熟悉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积极财政政策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一、货币与货币制度(一)了解货币与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熟悉货币的职能。

(二)掌握货币制度及其构成;掌握货币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二、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了解信用的基本功能;熟悉现代信用形式。

(二)掌握影响利率的决定因素;掌握利率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和作用。

三、商业银行(一)熟悉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掌握商业银行机构设置的两大模式及其优劣比较。

(二)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熟悉商业很行的主要管理内容。

四、中央银行(一)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掌握金融监管的不同主体模式,熟悉金融监管的对象;了解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

(三)掌握我国金融监管的最高目标和四个具体目标;掌握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监管方式和手段的“三个转变”;掌握金融监管应树立的四个理念。

五、国际金融体系(一)掌握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熟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问题。

(二)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和主要内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运行机制。

(三)熟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主要业务;熟悉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任务。

六、货币均衡(一)熟悉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货币的内在均衡机制,熟悉物价自然上涨率的经济含义,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

(二)掌握按起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掌握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掌握决定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能力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三)熟悉通货紧缩的含义,掌握通货紧缩计量意义,掌握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和表现形式,熟悉导致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七、货币政策(一)熟悉货币政策的定义,掌握货币政策的四个最终目标及含义;熟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掌握政策目标选择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基本含义,掌握选择中间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要求,熟悉各国使用较多的中间目标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在选择中间目标方向的主张。

(三)熟悉存贷款准备政策的含义及缺陷,掌握我国存款准备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掌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比较,熟悉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比较,掌握我国中央银行本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框架和做法。

第五部分会计一、财务会计及财务会计报告(一)熟悉财务会计的内涵,财务会计的职能;掌握财务会计要素与循环;熟悉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联系。

(二)掌握财务会计报表的分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作用;掌握三大报表的编制方法。

(三)了解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掌握中期财务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一)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二)掌握管理会计的目标和作用。

(三)熟悉企业短期决策的含义及主要类型;熟悉长期决策的种类,掌握长期决策的方法。

三、会计分析(一)了解会计分析的目的;掌握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指标,各个比率的基本意义、计算方法及评价方式。

第六部分经济法一、合同法律制度(一)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掌握合同的订立程序;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格式条款的特别规定;了解缔约过失责任。

(三)掌握合同效力的含义;熟悉合同的生效要件和时间;掌握合同的四种效力状态;掌握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四)掌握合同履行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合同履行的原则;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熟悉双方合同履行的抗辩权;熟悉合同保全制度的内容。

(五)熟悉合同担保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五种合同担保形式的条件和法律意义。

(六)熟悉合同变更的概念和条件;熟悉合同转让的概念、种类和条件。

(七)掌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效力;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及条件。

(八)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承担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掌握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特征和条件;掌握违约责任免除的含义和条件。

(九)熟悉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应用有关概念和理论对合同纠纷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

二、公司法律制度(一)掌握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熟悉公司的种类;了解公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熟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方式、条件和程序;熟悉并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种类、性质、组成、职责和行使职权的方式;熟悉并掌握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资格和义务、责任;掌握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规定。

(三)熟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方式和程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种类、性质、组成、职责等。

(四)熟悉股份的发行与转让的条件和程序;了解股票及股票上市的法律规定。

(五)了解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熟悉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程序。

(六)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概念;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以及对债券权人的保护。

(七)了解公司破产的法律规定;掌握公司解散的概念;熟悉公司解散的情形;掌握公司清算的程序。

(八)掌握不同主体违反《公司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证券法律制度(一)了解证券的概念和种类;理解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掌握证券发行的概念;熟悉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了解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三)掌握股票、债券上市条件和程序;熟悉股票、债券暂停或者终止上市的条件和程序。

(四)掌握证券监管制度的意义;掌握政府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了解证券业自律制度的内容。

四、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一)掌握工业产权的概念、特征;掌握工业产权法的概念;了解工业产权国际保护的三项原则。

(二)掌握专利、《专利法》的概念;掌握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基本内容;熟悉并掌握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熟悉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掌握对专利侵权和专利犯罪处理的法律规定。

(三)掌握商标和《商标法》的概念;了解商标的分类;熟悉并掌握商标禁用标志;熟悉商标注册的方法和核准商标注册的程序;熟悉并掌握驰名商标的概念和认定标准;熟悉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掌握解决注册商标争议的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商标管理和注册商标专利权的保护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一)熟悉并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

(二)熟悉劳动合同的概念和订立原则;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期限;熟悉并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四种具体情况。

(三)熟悉并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了解职业培训制度。

(四)熟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对女职工、未成人的特殊保护制度。

(五)熟悉并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方式和原则;熟悉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机构;了解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