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adcam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AD/CAM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应用领域及发展历程。
2. 学生能掌握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绘图、编辑、建模、渲染等。
3. 学生能了解CAD/CAM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如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的绘制,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
2.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对设计好的图形进行加工路径的生成和仿真,具备基本的加工操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CAD/CAM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CAD/CAM课程,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能认识到CAD/CAM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结合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CAD/CAM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 CAD/CAM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CAD/CAM发展历程及趋势2. CAD软件操作与绘图技巧- 软件界面及基本工具介绍- 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 三维建模与渲染3. CAM软件加工路径生成与仿真- 数控加工基础知识- 加工路径策略及参数设置- 加工仿真与优化4. CAD/CAM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实例-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编程与加工- 产品设计与创新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行业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CAD/CAM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第二周:CAD软件操作与绘图技巧第三周:CAM软件加工路径生成与仿真第四周:CAD/CAM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实例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CAD/CAM技术与应用》第一章:CAD/CAM概述《CAD/CAM技术与应用》第二章:CAD软件操作《CAD/CAM技术与应用》第三章:CAM软件加工《CAD/CAM技术与应用》第四章:CAD/CAM应用实例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CAD/CAM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阀的cadcam课程设计

阀的cad c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AD/CAM技术在阀门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阀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3.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CAD软件进行阀门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4. 学生能掌握利用CAM软件对阀门零件进行加工路径的生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门的草图绘制、建模和细节设计。
2. 学生能够使用CAM软件进行阀门零件的加工工艺规划和路径模拟。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阀门的整体设计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心的工程素养,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机械设计相关学科的学生,结合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目标设定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CAD/CAM技术在阀门设计中的应用,依据课程目标进行以下安排:1. 阀门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阀门的基本结构、各类阀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2. CAD软件在阀门设计中的应用:- 草图绘制: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门的平面草图绘制。
- 建模与细节设计:指导学生完成阀门的三维建模和细节设计。
3. CAM软件在阀门加工中的应用:- 加工工艺规划:教授学生根据阀门零件特点制定加工工艺。
- 加工路径生成与模拟:指导学生使用CAM软件生成加工路径并进行模拟。
4. 阀门设计与分析项目实践:-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进行阀门设计与分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cadcam课程设计总结

cadcam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AD/CAM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2.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绘图、修改、标注等,理解三维模型构建的基本方法;3. 了解CAM软件的功能,掌握简单的刀具路径生成和加工参数设置。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产品设计,完成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转换;2. 学会运用CAM软件对设计好的产品进行加工路径规划,生成NC程序;3.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CAD/CAM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项目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D/CAM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制造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CAD/CAM基本概念与概述- 了解CAD/CAM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熟悉CAD/CAM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 CAD软件操作与三维建模-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界面、工具栏和菜单操作;- 掌握二维图形绘制、编辑、标注等基本操作;- 学习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如拉伸、旋转、扫掠等。
3. CAM软件功能与加工路径规划- 了解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刀具路径生成、加工参数设置等;- 学习对设计好的产品进行加工路径规划,生成NC程序;- 掌握常用的加工策略和参数设置。
4. 实践操作与项目案例-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CAD/CAM软件的实操训练;-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设计、加工、装配等完整项目流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不同行业和加工方法。
cadcaecam课程设计

cadcaec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AD/CAE/CAM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简单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
3. 学生能了解CAE软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如结构分析、热分析等。
4. 学生能了解CAM软件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如数控编程、路径优化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创意设计,绘制并修改二维和三维图形。
2. 学生能运用CAE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生成数控代码,完成零件加工。
4.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CAD/CAE/CAM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CAD/CAE/CAM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领域发展,了解现代制造业的前沿技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工程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CAD/CAE/CAM 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CAD技术基础- CAD软件的认识与安装- 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 三维图形建模与渲染- 图形尺寸标注与公差表示2. CAE技术基础-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结构分析实例操作- 热分析实例操作- 流体力学分析实例操作3. CAM技术基础- 数控编程基本概念- 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路径规划与优化-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4. 综合项目实践- 项目分析与需求确定- 团队协作与任务分配- 设计与制造过程实施-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CAD技术基础第二周:CAE技术基础第三周:CAM技术基础第四周:综合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关联:1. CAD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2. CAE技术基础:教材第五章至第七章3. CAM技术基础: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4. 综合项目实践:结合前三部分内容,开展实际项目操作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cadcaecam课程设计

cad cae c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AD/CAM/CAE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应用领域及基本功能;2. 学生能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绘图、修改、标注等;3. 学生能了解CAE软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如有限元分析、流体力学分析等;4. 学生能了解CAM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如数控编程、加工路径生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产品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2. 学生能运用CAE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具备基本的仿真能力;3.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进行简单的加工路径生成,具备基本的制造能力;4.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CAD/CAM/CAE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CAD/CAM/CAE技术产生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热爱;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自我要求;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CAD/CAM/CAE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4. 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CAD/CAM/CAE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CAD/CAM/CAE的定义与作用- 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CAD软件操作与应用- CAD软件的界面与基本功能- 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装配图绘制- 工程图纸的标注与输出3. CAE软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分析基本原理- 典型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4. CAM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数控编程基本概念与流程- 加工路径生成与优化- 典型加工工艺案例分析5. CAD/CAM/CAE项目实践- 项目任务与要求- 小组合作与分工- 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CAD/CAM/CAE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第2-3周:CAD软件操作与应用3. 第4-5周:CAE软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4. 第6-7周:CAM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5. 第8-9周:CAD/CAM/CAE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1. 第一章:CAD/CAM/CAE概述2. 第二章:CAD软件操作与应用3. 第三章:CAE软件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4. 第四章:CAM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5. 第五章:CAD/CAM/CAE综合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用于讲解CAD/CAM/CAE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课程设计cadcam

课程设计cad cam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CAD/CA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模具设计、零件加工等操作,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CAD/CAM技术,学生将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工程技术的热爱,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AD/CAM概述:介绍CAD/CAM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2.CAD/CAM软件操作:学习主流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等操作。
3.工程图学基础:学习工程图的种类、绘制方法和标注规则,掌握工程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习模具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技能。
5.零件加工:学习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数控编程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CAD/CA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CAD/CAM软件和实验设备,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AD/CAM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CAD CAM 课程设计

1 建立基准面,绘制草图;
2 绘制如下图所示尺寸;
3 以上图所示尺寸绘制如图所示圆柱;
4 以基准轴1为对称轴对圆柱进行圆周阵列,数量为10,角度为360度°,得到如图;
5 确定基准轴,并确定各段的尺寸,如图所示;
6 绘制一个如图所示尺寸的圆,并进行“拉伸”和“薄壁特征”;
7 对内孔进行“拉伸/切除”操作,得到下图;
8 选择基准面,绘制下图所示尺寸;
9 绘制一个如图所示尺寸的圆,并进行“拉伸”和“薄壁特征”操作;
10 对所得到的图形进行“拉伸/切除”操作,得到下图;
11 根据滚子的尺寸以及内外圈的尺寸,绘制该圆柱滚子轴承的保持架,如图所示;
12 对上述步骤所得到的图形创建爆炸图,得到下图。
cadcam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CAD/CAM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流程;2. 培养学生了解CAD/CAM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CAD/CAM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及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图形绘制和三维模型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CAM软件进行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等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CAD/CAM技术完成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CAD/CAM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CAD/CAM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及制造;2. 能够独立完成产品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CAD/CAM概述:介绍CAD/CAM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 CAD/CAM技术概述2. CAD软件应用:学习二维图形绘制、三维模型设计、装配体设计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CAD软件操作与应用3. CAM软件应用:学习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后处理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CAM软件操作与应用4. CAD/CAM系统集成:学习CAD与CAM软件的集成应用,实现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系统集成与应用5. 实践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运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分析;教材章节:第五章 CAD/CAM实践案例6. CAD/CAM技术发展趋势:介绍当前制造业中CAD/CAM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教材章节:第六章 CAD/CAM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CAD/CAM概述、二维图形绘制第二周:三维模型设计、装配体设计第三周: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第四周:后处理、CAD/CAM系统集成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与操作第六周:CAD/CAM技术发展趋势及拓展学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应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结合教材章节,以实例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支架的建模与加工摘要:CAD/CAM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工厂认同了这种技术,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CAD/CAM/CAE一体化设计软件。
来自美国EDS公司的UNIGRAPHICS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款设计软件,自1988年问世以来,经过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成为全世界最普及的三维设计系统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UG集零件设计、造型设计、模具开发、数控加工、钣金设计、机构仿真、逆向工程、有限元分析和产品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对加速工程和产品的开发、缩短产品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低成本、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受众多大中型企业,研究所和大学亲睐。
作为21世纪的机械自动化方向的大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的设计绘图软件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设计内容及要求:主要内容1.支架的建模及毛坯创建、支架的加工过程2.支架零件图如下主要要求根据平面图建模,并对该零件上所有能够铣、钻的表面进行加工。
完成指定题目的设计后,要求每人编写说明书一份(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正文、设计心得与体会、参考资料等七部分)。
同时上交电子稿与相应prt文件。
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2第一章支架的建模1.1支架的创建过程1.1.1启动UG,单击新建按钮;再模型里面输入“zjljt”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创建基座.单击,再草图环境绘制280x160的矩形,单击圆角命令,输入圆角半径5mm,单击圆指令,输入直径18mm,完成四个小圆。
再单击圆指令,输入直径40mm,完成四个大圆。
单击完成草图,单击拉伸按钮,输入尺寸25mm,单击确定。
41.1.2单击拉伸,对底座四个直径为40mm 的圆进行拉伸,输入直径30mm ,布尔操作选择求和。
1.1.3单击拉伸,对底座四个直径为18mm 圆进行拉伸,输入直径30mm ,布尔操作选择求差。
1.1.4单击草图,进入草图模式,选择底座的前面,绘制草图如下图,完成草图,单击拉伸,布尔运算为求差,尺寸如图。
61.1.5单击草图,进入草图模式,选择底座的上表面,绘制草图如下图,完成草图,单击拉伸,布尔运算为求差,尺寸如图。
1.1.6单击草图,平面选项选择创建平面,指定平面选择zc-xc平面,距离输入45mm,然后确定。
在此平面上绘制草图,进行拉伸。
如下图所示。
81.1.7创建支板,单击草图,选择zc—yc平面,绘制草图如下,然后进行拉伸。
1.1.8单击草图,平面选项选择创建平面,指定平面选择yc-xc平面,距离输入263mm,然后确定。
在此平面上绘制草图,进行拉伸。
如下图所示。
101.1.9求和。
1.1.10完成建模12第二章毛坯的建模过程2.1通过泵体零件图纸首先观察胚型腔体是需要加工的平面,胚型腔体留2~3mm的加工余量,双击胚型腔体轮廓曲线,点击偏置,方向向内2~3mm,确定,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2.2创建底面加工毛坯将已经拉伸好的底面再向下拉伸3mm机械余量,得到毛坯如下2.3其余加工表面见下图最终毛坯图见下图所示14第三章齿轮泵体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工艺过程3.1基准的选择3.1.1精基准的选择选择泵体的面作为精基准。
该零件上的很多孔都可以采用它作为基准进行加工,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同时面亦为设计基准,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
3.1.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等表面缺欠,故选择零件另一面作为粗基准。
3.1.3机械加工工艺顺序零件主要表面及其他表面的机械加工顺序,对组织生产、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有较大的作用,应根据工序的划分和定位基准的建立与转换来。
一般原则为:①先粗后精。
既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最后安排主要表面的终加工顺序。
②在各阶段中,先加工基准表面,然后以它定位加工其他表面。
③先加工主要表面,当其达到一定精度后再加工次要表面。
④先平面后孔。
这是因为平面定位比较稳定可靠,所以对于箱体、支架、连杆等类平面轮廓尺寸较大的零件,常先加工平面。
⑤除用为基准的平面外,精度越高,粗糙度Ra值越小的表面应放在后面加工以防止划伤⑥表面位置尺寸及公差标注方式也影响工序顺序,应力求能直接保证或使尺寸链数日减少。
3.2工艺方案表3-1齿轮泵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工序号工序内容加工方式刀具加工余量主轴速度进给速度1 粗铣胚型腔体Planar_mill Φ10平底刀0.2mm 1000rpm 350mmpm2 胚形腔体侧面精加工Planar_mill Φ10平底刀0 1000rpm 150mmpm3 胚形腔体底面精加工Planar_mill Φ10平底刀0 1000rpm 150mmpm4 4xM8孔的精加工Taping Φ8丝锥0 550rpm 50mmpm5 预钻孔加工Peck_drillingΦ5麻花钻550rpm 40mmpm6 钻孔Φ5.5 Reaming Φ5.5机用铰刀550rpm 40mmpm7 底座精加工操作Planar_mill Φ10平底刀0 1000rpm 150mmpm8 2xΦ18的孔的精加工Planar_mill Φ10平底刀0 1000rpm 150mmpm9 侧面螺纹孔攻丝操作Taping Φ20丝锥550rpm 50mmpm10 M30的螺纹孔攻丝Taping Φ30丝锥550rpm 50mmpm表3-2 齿轮泵各加工面的工序尺寸16第四章 齿轮泵体的加工过程4.1进入加工模块单击“起始”图标,选择“加工”命令,进入加工模块,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
4.2选择加工环境在加工环境对话框的cam 设置选择“cam_general ,在列表框里选择模板文件”mill_planar 。
单击初始化,进入加工环境。
4.3创建父节点组4.3.1创建程序父节点组单击程序顺序视图,单击加工创建中的创建程序,在创建程序对话框中,选择类型为:mill_planar ;父级组为:NC_PROGRAM;输入名称为:BENGTI1,单击确定。
4.3.2创建刀具父节点组单击加工创建中的创建刀具,选择类型为mill_planar ;选择子类型为铣刀;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1D10单击确定。
在铣刀参数对话框中设置如下参数:刀具直径:10;刀具下半径:0;道具号:1。
创建第二把刀具:螺纹刀。
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TAP;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2D20。
在钻刀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20,道具号:2,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创建第三把刀:螺纹刀,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TAP;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3D8,单击确定。
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8,道具号:3,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创建第四把刀:麻花钻,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麻花钻;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6D5,单击确定。
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8,道具号:3,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创建第四把刀:机用铰刀,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铰刀;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4D5.5,单击确定。
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5.5,道具号:4,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创建第五把刀:麻花钻,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麻花钻;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5D5,单击确定。
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5,道具号:5,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创建第六把刀:螺纹刀,单击创建刀具,选择类型:dirll选择子类型为TAP;父级组为:GENERIC_MACHINE;输入名称为:T6D30,单击确定。
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直径:30,道具号:6,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4.3.3创建几何体父节点组定义加工坐标系:双击集合视图中的;mcs_mill节点,弹出“mill_orient”对话框,选择mcs中的构造器图标,弹出csys构造器对话框,在绘图区选择模型的顶面作为自动推断对象,单击确定。
184.4设置安全平面在mill_orient 对话框中选中间隙复选项,单击确定弹出平面构造器,在绘图区域选择模型的顶面为参考对象,然后在偏置文本框中输入偏置值50,单击确定,安全平面以高亮小三角显示在绘图区。
4.5选择零件几何在几何视图中,单击MCS_MILL 节点前的+号,再双击workpiece 节点,弹出MILL_GEOM 对话框,在该会话框中选择零件几何图标,单击选择按钮,弹出工件几何体对话框,在绘图区选择模型作为零件几何,单击确定,完成零件几何的选择。
4.6定义毛坯几何在MILL_GEOM对话框中选择毛坯几何图标,单击选择,弹出毛坯几何体,选择几何体,单击确定,完成毛坯几何的定义。
4.7设置加工方法父节点组4.7.1设置粗加工方法双击加工方法视图中的mill_rough节点,弹出mill_method对话框,设置如下粗加工参数:部件余量:0.2;内公差:0.03;外公差:0.03;单击确定。
4.7.2设置精加工方法双击加工方法视图中的mill_finish节点,弹出mill_method对话框,设置如下精加工参数:部件余量:0;内公差:0.01;外公差:0.01;单击确定。
4.7.3设置钻孔加工方法双击加工方法视图中的drill_method节点,弹出drill_methed对话框,保持该对话框中所有的默认设置。
单击确定。
4.8创建胚形腔体粗加工操作4.8.1创建平面铣操作单击加工创建工具栏中的创建操作图标,弹出创建操作对话框在创建操作对话框中,选择类型为:mill_planar;选择子类型为平面铣;设置如下各父节点组:程序:泵体1;使用几何体:workpiece;使用刀具:T1D10;使用方法:mill_ROUGH。
输入名称为:1R_PLANAR_MILL.单击确定,弹出planar_mill对话框4.8.2定义部件边界在planar_mill对话框中选择部件图标,单击选择,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
在边界几何体对话框中,默认选择模式为面,默认材料侧为内部,此时系统提示用户选择面。
在绘图区,选择胚形型腔的顶面。
单击确定,返回到planar_mill对话框。
单击显示按钮,在型腔上显示出已定义的部件边界。
定义底平面在planar_mill对话框中选择底面图标,单击选择,弹出平面构造器对话框,此时系统提示用户选择面。
在绘图区,选择胚形型腔的底面,单击确定,返回到planar_mill对话框。
20单击显示按钮,在型腔上以虚线三角形显示出底平面的位置,以箭头表示正方向。
设置切削方式在planar_mill对话框中,选择切削方式为跟随工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