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
路面级配碎石垫层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路面级配碎石垫层试验路段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本施工段为娄底至涟源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4.5 m,设计速度80 km/h。
起点桩号为K5+380,终点桩号为K11+400,加宽部分中的路面结构层设有12406.95m³的级配碎石垫层,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工期短。
特选取有代表的主线K8+800-K8+920段作为路面级配碎石垫层试验路段,以取得相关经验数据作为我标段级配碎石垫层填筑的依据。
考虑到进行试验路段的目的及其重要性,我施工段从选择试验段,到试验段施工方案及工艺、机械及人员组合、现场施工控制和记录等各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多次推论。
在业主和监理处的监管下,试验路与2016年5月3日正式开工,2016年5月5日完工。
取得了大量的技术经验数据,可用于指导级配碎石垫层填筑的施工,达到了预期效果。
2、试验目的2.1、通过试验段来确定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参数,确定最合理的机具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确定适宜的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等指标,用以指导全段级配碎石垫层的施工。
2.2、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施工进度,修订施工计划。
2.3、检验人员配置及设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2.4、检验级配碎石的配合比是否符合现场要求以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3、试验路施工组织管理人员参与试验路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质检、试验、测量、施工人员见下表。
试验段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4、试验路施工主要机械和测量、试验仪器根据我合同段现有的机械设备和测量、试验仪器、充分满足一级公路试验路施工和检测需要,我部配置的主要施工机械和测量,试验仪器列表如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主要测量试验仪器一览表5、垫层填筑主要施工工艺5.1、级配碎石配合比情况级配碎石配合比通过驻地办及总监办试验检测工程师认可并批准实施。
试验结果最大干密度为2.32g/cm³,最佳含水量为4.3%。
5.2、原材料准备:本合同段垫层级配碎石来自新星采石场的优质碎石,投入垫层工程使用的碎石均通过驻地办及总监办试验检测工程师认可。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根据路基工程设计图和客运专线施工指南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在路基大面积前,要进行工艺性试验,以便确定具体的施工工艺,指导后续施工。
现根据经审批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了工艺性试验,对施工的各环节进行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试验段概述本管段起止里程为D1K63+921.086~D1K73+016.867、全长9095.781m,共有区间路基8段、长1834.104m,站场路基一段、长1708.7m。
选在里程D1K70+643.655~D1K70+806.2具有代表性的162.545米长路基作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
此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70cm厚级配碎石,与桥台、涵洞处设过渡段填筑70cm厚掺5%水泥级配碎石。
二、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重庆至万州客运专线区间路基设计图》;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10)241号;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三、试验目的通过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如下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1、通过试验对比确定施工工艺及方法;2、通过试验确定各施工区段的合理长度;3、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4、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及合理的碾压方式及遍数;四、参加施工人员及试验段仪器机械设备1、路基试验段人员安排及分工施工现场负责人:张俊杰技术质量负责人:易坤质量安全工程师:吕鹤威现场技术员:刘运超试验负责人:李百锁测量负责人:冯瑞文2、根据路基试验段的宽度长度,遵循经济、科学、合理原则,对过渡段试验段施工配置机械设备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3、试验仪器和设备情况:项目部试验室各种试验设备仪器均已自检自校标定合格,路基施工所有试验工作均由项目部中心试验室负责进行。
具体试验仪器设备见下表: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表4、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表五、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正式填筑施工前需完成以下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首先要进行基底高程测量,确保基底标高与设计吻合,同时要完成整个试验场地的石灰划格,钢纤挂线工作;(2)原材进场进行试验检测满足下列要求:a.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碎率不大于30%。
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鹤岗-大连高速公路小沟岭(黑吉界)至抚松段ZT04标(K581+000~K610+000)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复核:审核:xx路桥鹤大高速公路项目ZT04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试验段的工程概况 (1)第二章施工进度周期及资源配置情况 (1)2.1进度周期 (1)2.2资源配置 (1)2.3机械配置 (3)..第三章施工准备情况 (3)3.1技术准备 (3)3.2材料准备 (3)3.3施工水、电准备 (4)3.4试验配合比准备 (4)第四章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4)4.1施工工艺 (4)4.2下承层准备 (6)4.3施工测量放样 (6)4.4混合料拌合 (7)4.5混合料运输 (7)4.6混合料摊铺 (8)4.7碾压 (9)4.7.1碾压级配碎石 (9)4.7.2碾压遍数确定 (9)4.7.3松铺系数的确定 (9)4.8边缘修整 (14)4.9接缝处理 (14)4.10成品保护 (15)第五章试验段总结及质量检查结果 (15)5.1试验段总结 (16)5.2质量检查 (17)第六章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7)第七章试验段结论 (17)..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路面垫层是在底基层下面铺筑的承重层,本合同段采用级配碎石垫层结构厚度潮湿段20cm,基岩段15cm。
沥青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在垫层施工中项目部给予高度重视,防止在垫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以确保路面垫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垫层施工任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在驻地办、总监办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合同段于2015年4月22日在K603+200-K603+500段右幅进行了级配碎石垫层试验路段铺筑。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第一章试验段的工程概况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为确保路面施工顺利进行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重大损失,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经我项目经理部多次现场考察,并仔细考虑,最终试验路段选在K603+200-K603+500,该段路面工程具有代表性,满足试验段的施工要求,对全线的路面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概况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应修筑不少于100米的试验路段,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正确施工工艺,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压实遍数,并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松铺系数以及机械配置,为以后基层铺张全面展开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二、试验的准备开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完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选定K7+200~K7+400作为基层的试验路段,长度200米。
为了顺利打开试验路段开工的局面,在人员、机械、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三、试验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康解田技术负责人:曹利生质检负责人:邹送艮施工员:伍柳枝康津军试验员:苏征安全负责人:陈明喜材料负责人:康同新刘让能压路机手:曹同新洒水车手:陈征施工队长:段玉卿四、试验提供的设备为确保试验路的顺利施工。
我部投入施工设备清单如下:五、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自卸小四轮车运料,根据试验所得水稳碎石得最大干密度、所铺面积的大小及设计厚度15cm计算所需的填料,松铺系数则根据以往经验取1.38,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卸料,依次铺放。
测量人员根据预定的松铺厚度测量挂线,根据拉线高度进行人工摊铺整平,,用压路机由外向内先静压二遍,再振压两遍后,测压实度,直至压实度达97%。
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后附施工流程图)1、准备下承层,清理原路面上的堆积物,清理的宽度不少于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在经验收合格的原级配碎石补强层上进行中桩和边桩放样,同时测定桩顶标高(每二十米一个断面),两边铺筑宽度大于设计宽度,以确保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材料的堆放及摊铺: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将材料堆放好,用人工将堆放好的材料按1.38的松铺系数均匀摊铺。
4、碾压: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压2遍,对静压后不平整处利用人工进行平整,对局部不平整处立即人工铲平,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工,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碾压。
级配碎石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合同号:YS4 监理单位:云南路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号:致(总监理工程师)曾超:现上报永仁县xx年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第YS4标回头弯检查站到寨树公路工程(桩号K9+200~K9+500 )的级配碎石基层试验工程施工总结(详见报告和图表),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件:试验工程施工总结及主要工艺说明和图表。
承包人:年月日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字:年月日总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字:年月日现场业主代表意见:签字:年月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永仁县回头弯检查站至寨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路面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15cm。
施工中要严格要求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拌和、碾压等质量,避免出现离析现象,确保路面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在指挥部、监理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合同段于xx年11月1日~xx年11月5日,在K9+200~K9+500路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基层试验路段铺筑。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试验路段的目的试验路段的目的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验证下列各项指标,用以指导日后大规模施工。
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3、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二、施工准备(1)碎石级配碎石由牛场石厂提供,压碎值22、1%,液限ωL=20、3%,塑性指数IP=7、3。
(2)材料标准试验及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取工地实际使用并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筛分,最佳含水量为6、0%,最大干密度为2、26g/cm3。
(3)铺筑前对路槽重新整修碾压检验在铺筑前已经对路槽进行了宽度、压实度检查,对路槽进行了复压。
(4)施工测量放样在拟铺筑路段两侧每10米设控制桩挂线,控制其平面位置、高程、横坡、平整度等。
(5)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1、施工人员的设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姓名职务备注谭永丽项目经理负责本试验路段的施工管理罗崇高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本试验路段的技术工作田春旺项目副经理负责协助本试验路段施工管理工作杨海俊质检员负责本试验路段的质量检测工作高正有测量员负责协助本试验路段的测量管理工作兰呈祥试验员负责协助本试验路段的试验检测工作周玉平安全员负责协助本试验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它人员辅助工人10负责协助本试验路段的施工2、施工机械的投入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技术状态备注1挖掘机CAT330台1新2压路机YZC22CYZC18C台1新3装载机LG843台1新4自卸汽车EQ3161GF辆10新5洒水车东风140型辆1新6测量仪器套1新7试验设备套1新(6)生产配合比的标定过程及试验结果级配碎石基层试验路段位于K9+000~K9+300。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汇报简要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流程 试验段施工实际控制 试验段成果汇总
一、概况
我部于2013年7月17日开始至7月19日组织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
验段,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227+400~K228+400右幅,长度为:1000m,
级配合成配合比为:0-4.75河砂30%,4.75-9.5碎石10%,9.5-19碎石 30%,19-31.5碎石30%,最佳含水量为:3.2%,最大干密度为: 2.21g/cm3。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现场人员情况 生产副经理:郑刚、技术负责人:荆帅、路面工程师: 李端端、测量工程师:严崇久、试验工程师:鲁守成、、专职 安全员:徐秋,其它人员有: (1)拌和站操作手:2人;(2)平地机操作手:1人 (3)摊铺机操作手:4人;(4)压路机司机:4人 (5)找平整型辅助工:20人;(6)汽车司机:11人; (7)装载机司机:2人 (8)测量工:4人;(9)试验员:2人 (10)施工员:3人;(11)清扫工:2人。
8、碾压 (1)开始时,单钢轮压路机弱振2遍,速度1.5-1.7km/h、单钢轮压路 机强振2遍,速度1.3-1.6km/h,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即时检测、找 补,同时如发现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 量的细集料,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石屑或碎石覆 盖处理。 (2)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雍包”,用人工刮平处理,再继续碾压。 (3)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 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断面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 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和隆起,且断面横坡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 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5)碾压过程中,底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若表面水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测量人员值守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的标高,及时纠正施工 的偏差。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我们的实际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进行了总结报告,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一、施工目的二、试验段设计试验段设计采用了不同粒径组成的碎石进行层层铺设,根据不同粒径的碎石的分部曲线和工程要求,确定了每一层的厚度和粒径比例。
试验段的总厚度为80cm,分为4层,每层的厚度为20cm。
三、施工过程1.碎石选用:根据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了不同粒径的碎石,并在现场进行了筛分和分析,确保每层的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地表准备:在施工前,我们先进行了地表的清理和平整,确保基底平整牢固。
3.第一层碎石铺设:先将最大粒径的碎石铺设在地表上,并通过压路机进行压实,以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后续层碎石铺设:分别将剩下的碎石按照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铺设,并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每一层的碎石能够互相嵌固。
5.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试验段进行了定期的保养和检查,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四、施工问题与对策1.碎石质量: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碎石存在破碎度和均匀性等问题,为了保证试验段的准确性,我们及时更换了碎石,并重新铺设和压实。
2.施工设备:在施工中,我们发现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对碎石的压实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碎石的密实度,我们调整了振动频率和速度。
3.施工环境:由于施工地点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条件较差,给我们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调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提前做好了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总结通过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发现碎石的级配粒径对路面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较大粒径的碎石可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小粒径的碎石可提高路面的光滑度和舒适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碎石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运用技巧对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并合理运用施工设备,以实现最佳的工程效果。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XX工程项目经理部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我单位承建的XX公路改建工程,在2020年度路基填筑级配碎石开工前,我标段选择ZK36+081-ZK36+188段作为路基填筑级配碎石施工的试验段,试验段长度107m,填筑厚度1m。
针对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机械的配备、人员的配备、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合理性、材料摊铺方法、摊铺速度、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原则、松铺厚度等各项指标的确定。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4月18日施工的试验路段取得了多项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总结了施工经验,优化了人员机械的组合,对今后的路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通过现场试验、检测取得的各项成果(一)材料产自唐山,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压碎值、筛分、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水:采用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用水,无污染。
(二)铺筑前对路槽重新整修碾压检验在铺筑前已经对路槽进行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检查,对路槽进行了复压。
(三)施工测量放样在拟铺筑路段两侧每10米设控制桩挂线,使用GPS和水准仪准确放样,控制其平面位置、高程、横坡、平整度等。
(四)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人员配备表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表(五)摊铺成型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及时进行碾压,摊铺50m左右时即可作为一个碾压段进行碾压作业。
碾压程序为:先轻后重,由边向中,由低至高,碾压时,轮迹重叠1/2轮宽。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六)碾压遍数确定:4遍级配碎石试验段的碾压机械为自重为22吨振动压路机。
碾压方法为第一遍以压路机静压,碾压速度 1.5~2.0km/h;第二遍为低频小振幅振压,碾压速度 2.0~2.5km/h;第三遍为高频大振幅碾压,第四遍为静压。
(七)松铺系数的确定根据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及成型后纵断高程观测资料分析确定:路基填筑级配碎石厚度25cm,松铺系数控制在 1.24,松铺厚度为31cm,以此控制现场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为全面展开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我标段在K83+320~K8 3+520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200米,填筑级配碎石253m3。
根据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施工总结如下:
一、在本标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期间,得到了驻地监理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在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监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整体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级配碎石底基层铺筑试验数据。
二、试验目的
1、确定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
2、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
3、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4、标高、横坡的测量控制方法;
5、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三、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如下
1、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如下:
2、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四、施工过程
1、料源
(1)级配料采用K88+600第二备料场拌合的级配碎石。
(2)施工时,使用4辆自卸汽车从拌合场运输混合料至施工现场,保证不间断供料。
2、铺筑前的准备
(1)铺筑前,对路床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
(2)用全站仪准确测设路床每20m的中桩、边桩位置;用水准仪测出填铺厚度控制桩的标高(松铺系数初步定为1.25)。
3、铺筑混合料
(1)自卸汽车每车装料10m3,设计厚度15cm,按松铺厚度20㎝计算,则每车卸料面积为66.6m2。
在7.5m×9m洒灰线方格范围内,由专人指挥车辆按网格卸土。
(2)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铺筑。
4、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
(1)摊铺混合料时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并配合人工修补。
(2)根据松铺厚度标记的中桩、边桩高度,重新对填料顶标高进行复核。
5、碾压及压实度控制
(1)铺筑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6.2%,最大干密度2.32g/cm3,经检测含水量在7.8%时开始碾压。
(2)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然后再振压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止。
碾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1/2、最大速度不超过3km/h,碾压时应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
(3)碾压开始后,试验工程师在碾压第二遍过后,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压实度,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路面负责人并做好记录。
(4)根据现场检测记录,碾压三遍后,经检测压实度全部合格。
6、标高、横坡检测
(1)压实合格后重新对填料顶的标高和平整度进行检测,计算横坡度。
(2)根据填筑前后高程差计算压实厚度,推算松铺系数。
五、数据总结
1、铺筑前路床顶面压实检测记录(现场原始检测见附件)
2、压实度检测记录(现场原始检测见附件)
由于混合料的各类料组成较合理,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第三遍压实后压实度全部达到要求。
3、松铺系数
由以上数据得出松铺系数为1.25。
4、含水量控制:含水量应控制在7.8%左右即不大于最佳含水量2%时开始碾压效果最好。
5、完工后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通过本试验段的施工和总结,我部认为可以用此方案指导全标段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