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_图文

合集下载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

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组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心护理模式的应用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双心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焦虑;抑郁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一旦发病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上要十分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1]。

双心护理是在注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整体护理同时,强化心理护理的现代护理模式[2],该模式主要通过治愈心血管疾病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降低由于心理问题给予机体造成的影响,快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3]。

我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双心护理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 年4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8例患者,男92例、女76例,年龄28~77岁。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方式按照心内科常规护理方式护理。

1.2.2干预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措施如下:(1)改善环境:热情接待入院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知识讲解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知识讲解
–病死率平均增加 4.1倍 –多数患者在心梗6个月内死亡 – 死亡率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
–当同时并存其它风险因素(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
低, LVEF)时,轻微的抑郁症状(贝克抑郁量表评 分<10)也显著增加死亡率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 CNS Drugs, 2002 Ziegelstein et al, JAMA, 2001; Bush et al, Am J Cardiol, 2001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 过度担忧 •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震颤) • 大汗、口干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消化
系统症状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减退
• 抑郁心境 • 无价值感 • 罪恶感 •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
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
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 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 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

双心治疗PPT医学课件

双心治疗PPT医学课件
? 医源性的“情绪问题” ?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发病率高
? 心内科就诊患者40%存在心理障碍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37-45. 胡大一 . 中国临床医生 .2006;34(5):2-3.
CAG\PCI与焦虑抑郁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有术前焦虑者占 55.3% ? 国外研究显示, 715例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在一年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认识人类健康和疾病为 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
? 是美国纽约Rochester医学院医学和 精神病学教授Goerge L. Engel 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
? 尽管几十年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 质疑和挑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 倾向于接受这一模式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精神障碍 /自杀
(%)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版《全球疾病负担》
11
医院各科室心理障碍发病率
?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摘自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12
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心内科门诊常见病
、 心内科门诊患者分析
随访期内合并 焦虑症状者占75.6%,合并抑郁症状 者占81.4% ? 国内对于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最近调查显示: 合并焦 虑抑郁情绪障碍为 29.8%,抑郁发生率达 43.6%
REF: ? 周意丹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4) : 263. ? Damen NL J Affect Disord,2011,134:464-467. ? 韩立宪.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82-85. ? 张金国.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8;17(2): 123-125 2010,19:929-931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

临床干预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临床干预-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非 药 物 治 疗
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 治疗等
生物反馈技术:
用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情绪性心律失常、左 房室瓣脱垂
运动和康复训练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协助 治疗
出院 干预 主动 沟通
积极治疗 心理平衡
护士:
负责与尊重
患者:
被重视和尊重
被接受和信任
倾听与评估 疏导与劝解
良好 沟通
倾诉真实感受
表达内心疑虑
信任和接受 主动和配合
启发与引导
称呼前要留意病 人年龄!
学会开场 察言观色
投石问路 抛砖引玉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桥梁!
是反映护士专科护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提问的关键性原则
倡导真正意义 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
疗,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双心医学”是“人的科学”
胡大一,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1-3.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心血管疾病的五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一级预防:防危险因素
健 康 动 态 模 型
生活方式
高质量的健康: 生理-心理-社会
无病
环境因素
亚健康
医 疗 、 卫 生
疾病
死 亡
生 物 、 遗 传
医院心理障碍发生率
*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心血管:40-50%;肿 瘤:44% 消化科:31.2%; 内分泌:30% 神经科:25.3%; 外 科:22% 性病科:20%; 妇产科:12%

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

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
活质量。
远程医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 将在双心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
高效的服务。
双心医学工作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础研究
加强双心医学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心血管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人才培养
加强双心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医生的跨学科诊疗能力和服务 水平。
放松训练
家庭支持和团体治疗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帮 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降低交感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过程,增强患者的 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通过团体治疗促进患 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药物治疗在双心医学中的运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能 够同时改善心血管和心理问题
案例二:某社区双心医学工作模式的实践
总结词:有效推广
详细描述:某社区在双心医学工作模式的实践中,注重在基层推广心脏和心理联合诊疗的理念。社区 医生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了心脏和心理联合诊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心脏和 心理健康检查,以及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心脏和心理健康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双心医学涉及多个学科,目前尚缺 乏统一的诊疗标准和规范,需要进 一步研究和制定。
双心医学工作模式的前景
疾病预防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双 心医学将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等 手段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
的发生率。
个体化治疗
双心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
案例三:某大学双心医学工作模式的实践
总结词:创新探索

双心诊疗ppt课件

双心诊疗ppt课件
介入 冠脉搭桥术 干细胞、基因治疗
双心诊疗
介入治疗优势与局限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PCI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但是只能针对单 一、重度、局部的管腔狭窄进行治疗
ACS患者只有一个“易损”斑块的观念已过时 --常有多个“易损”斑块,炎症广泛存在
同一冠脉或不同冠脉常常还有其它不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通常不会发生在“严重”的狭窄部分 介入治疗后,还需全身/系统药物治疗,以稳定斑块,预
双心病的诊治现状
双心诊疗
现状
• 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 重的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三位。
•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 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 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 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政府的高度重视。
双心诊疗
如何识别患者精神心理疾病
简短三问法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 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 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 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 “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 80%左右。
量表使用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 《广泛焦虑问卷7 项(GAD-7)》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1. 重复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 普通心脏病但精神压力很重 3. 有创检查和手术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 4. 病史长预后差的心血管疾病
摘自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

双心医学模式是综合了心理学和医学的一种模式,用于帮助患者应对心脏病的各种问题。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从生理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

护士可以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还可以对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和食物调理,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血脂、血压等指标,降低心脏病的发作风险。

从心理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心理护理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

在双心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护士可以运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排解压力,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疾病。

从社会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社会支持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渡过疾病期。

护士可以与患者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

护士还可以引导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活动,加入心脏病友会等社会团体,增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使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个性化和科学化。

双心医学模式也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护理能力。

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护士在实施双心医学模式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1. 引言1.1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通过冠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和疾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和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减退,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侵袭,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病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综合护理和协同治疗。

老年人心理和心理素质较为脆弱,护理人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较为固定,护理工作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护理和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2 双心医学模式的介绍双心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护理模式,旨在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全面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该模式通过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达成,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心医学模式倡导综合护理,强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以及医护团队和患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该模式强调个体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意愿、需求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双心医学模式还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2. 正文2.1 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评估:双心医学模式下,护理团队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包括心血管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诊、漏诊合并抑郁:导致严重后果
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后心血管病死率:
–病死率平均增加 4.1倍 –多数患者在心梗6个月内死亡 – 死亡率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
–当同时并存其它风险因素(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
低, LVEF)时,轻微的抑郁症状(贝克抑郁量表评 分<10)也显著增加死亡率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 CNS Drugs, 2002 Ziegelstein et al, JAMA, 2001; Bush et al, Am J Cardiol, 2001
11.我因阵阵的眩晕而不舒服 12.我有阵阵要昏倒的感觉 13.我呼吸时进气和出气都不费力 14.我的手指和脚趾感到麻木和刺 痛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常常要小便 17.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 18.我觉得脸发烧发红 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20.我做噩梦
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 样感到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 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 趣
护士方面,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护士的影响太深远,整体护 理程序流于形式。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探索与实践
“双心医学”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护士的角色定位 ——在“双心医学”模式建设中
“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实践
护理实践
识别
干预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识别 识别有难度(评估)?
康复运动分期治疗原理
院内运动康复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Ⅰ)冠心病监护病房阶段:主要为床上各关节被动、 主动运动;
(Ⅱ)普通病房阶段:逐渐恢复体力,鼓励病人长时 间处于立位,床旁及室内个人卫生及短距离步行;
(Ⅲ)出院前阶段:继续上一阶段的运动方式并增加 运动强度,以步行为主,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神经系统伴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80-3.
焦虑/抑郁状态的护理评估与筛查
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
1.我感到比往常更加过敏和焦虑 2.我无缘无故感到担心 3.我容易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 4.我感到身体好像被分成几块,支 离破碎 5.我感到事事顺利,不会有倒霉事 情发生 6.我的四肢抖动和震颤 7.我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烦恼 8.我感到无力且容易疲劳 9.我感到很平衡,能安静坐下来 10.我感到我的心跳较快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
心内科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国外非专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15%~25% 国内对16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显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5.90% 识别率
84.10%
漏诊误诊率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 ”
——华佗的《青囊秘录》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原因
社会功 能受限
经济 负担
对疾病 不确定性
围术期 并发症
对手术 不了解
毛家亮.双心医学.2008; 114- 王青.双心医学.2008;101-106.
李爱萍,胡大一.双心医学.2008; 110270-.113. 黄若文.双心医学.2008;89-93.
心理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 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概念
“双心医学”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
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 导真正意义 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
测评结果分析
(SAS)
分界值为50分 50~59----轻度焦虑 60~69----中度焦虑 69以上---重度焦虑
(SDS)
分界值为53分 53~62----轻度抑郁 63~72----中度抑郁 72以上---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报告单
得分:
姓名:
性别:
年龄:
日期:
你的焦虑程度属于
总分50~59轻度,60~69中度,69以上重度焦虑 分界值标准分50
生物反馈技术:
用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情绪性心律失常、左 房室瓣脱垂
运动和康复训练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护理要“遵”医嘱,而非“唯”医嘱 急病人之所急!
沟通在任何靠近床边、接近病人的操作时 想病人之所想!
主动沟通
积极治疗 心理平衡
护士:
负责与尊重 被接受和信任 倾听与评估 疏导与劝解 启发与引导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识别与诊断
除询问心内科相关症状,着重筛查焦虑/抑郁的核心症状:
焦虑:
过度担忧 大汗、口干 坐立不安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 注意力障碍……
抑郁:
无价值感 罪恶感 自杀观念
他评量表: 自评量表:
SDS SAS HAD
HAM-D HAM-A
诊断: 给予症状学或 综合征诊断 即:抑郁状态或 焦虑状态
心脏病 ↓再发率
病死率
运动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年龄、性别、爱好、病情,个人对康复治疗
的要求,过去的生活习惯。
循序渐进:按生理学规律,小→大,逐渐增加强度、
复杂性和时间,不断增加训练效应。
长期坚持:如果停止运动超过1W,由于训练效应衰退
,下一次运动即应从低一级开始。
心脏运动康复训练的分期
健康教育原则
请注意:病 人听不懂太 专业的术语

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影响护理成效 反映护理专科能力!
运动康复训练
心脏康 复内容
近年来,内科医 生和心脏病专家们已 改变过去对心肌梗塞 患者的标准处理方法 即卧床和明显限制活 动,而着眼于改善功 能状态。
康复运动训练目的
运动 ↑能力
↓焦虑 ↓抑郁
↑生存质量 重返社会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有意识地把快乐和身边的事情联系在一
起,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向好朋友倾 诉,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相信一切不顺心总会过去, 明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
临床干预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临床干预-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 治疗等
共有症状增 加诊断困难
抑郁与焦 虑症状相 互重叠
共有症状增加诊断困难
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
焦虑/抑郁障碍相关症状
晕厥 血压高 心动过速
胸闷、胸痛 心悸、气短 呼吸困难
头痛、头晕 睡眠障碍 过度担心 悲观厌世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
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
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双心医学”是“人的科学”
胡大一,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1-3.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心血管疾病的五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一级预防:防危险因素 第二条防线——防事件:预防心肌梗死 第三条防线——防后果:挽救心肌,挽救生命 第四条防线——二级预防:防复发和防意外 第五条防线——关注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抢救设备和监 护仪器,给患 者带来一种被 禁锢的感觉
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的素质
监护室的环境 与心理障碍的 发生密切相关
改善环境 不容忽视
噪音大 通宵照明 睡眠剥夺
疼痛,口或 鼻腔的插管
监护室与 外界隔离
改善环境
CCU病房环境的不良刺激,不仅使病人不 可避免地产生恐惧和不安情绪,也是导致 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之一。
总评:
焦虑自评量表的总分为25到100分,分数越高,焦虑的程度越严重。
焦虑是正常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体验着不 同程度的焦虑。轻度焦虑在人类发展和种族延续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 一个人出现于现实处境不相符的焦虑不安情绪,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 经兴奋症状,为此感到苦恼,或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并且自己在短时间 内无法消除,这样的焦虑症状就达到了病理性焦虑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需要特别关注,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建议: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_图文.ppt
生物、遗传
医疗、卫生
健康动态模型
高质量的健康:
生活方式
生理-心理-社会
无病
环境因素
亚健康疾病死亡医院心理障碍发生率*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心血管:40-50%;肿 瘤:44% 消化科:31.2%; 内分泌:30% 神经科:25.3%; 外 科:22% 性病科:20%; 妇产科:12%
尽快鼓励病人自己照顾自己的活动!
医护人员应多关心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 , 主动介绍周围环境,告诉病人使用监护 仪、注射泵、吸氧等仪器及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 以消除疑虑恐惧情绪,树立安 全感。
认知与情绪
认知行为治疗 是焦虑、抑郁 患者首选心理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