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2月第17卷第6期

中医中药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道结石,即胆系结石。多由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胆道湿热、胆道阻塞而致排泄不畅,积结成石,阴滞气机。呈右上腹剧烈绞痛拒按,痛时牵引背部与剑突下等处有明显自痛和压痛。分为三型:气郁型、湿热型、瘀阻型。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中说:“……谓恒有胆石阻塞胆囊之口,若尿道之有淋石也。硝石、矾石并用,则胆石可消。”胆结石的治疗多从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祛瘀排石着手[1]。1病因病机1.1肝郁气滞

肝喜条达,胆为中清之俯,若情志不遂,肝胆气郁,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汁排泄失常,瘀积成石。1.2湿热阻滞

饮食不节,脾虚湿盛或外感湿热,郁而化热;或感受湿热,阻于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阻于肌肤,发为黄疸,胆火过盛,致胆汁凝结成石。正如《素问·六节微旨大论》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1.3胆道阻塞

由于蛔虫残体留于胆道,或由于结石日久不下,与肉相连,导致气滞血瘀,胆道阻塞。

2辨证论治2.1药物

2.1.1气郁型(静止型)主证:右胁肋绞痛,常有口苦,咽干,

头昏,食欲不振,嗳气,舌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除湿,散结排石。方药:柴胡12g ,枳壳12g ,青皮15g ,郁金15g ,延胡索12g ,白芍12g ,木香12g ,茵陈40g ,黄芩18g ,金钱草50g ,昆布12g ,海藻12g ,槟榔12g ,鸡内金15g ,牛膝12g ,桃仁12g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本型以肝郁气滞为主,兼见肝胆湿热,故以疏肝理气为主,清热散结为辅,方中柴胡、枳壳、青皮、郁金、白芍、木香疏肝理气止痛,茵陈、黄芩、金钱草清热除湿,昆布、海藻、槟榔、鸡内金散结排石,牛膝、桃仁散郁久之瘀,桃仁还通大便以利结石排出。湿重见胸闷、苔厚等,上方去芍药加白术、白蔻、厚朴以除湿。

2.1.2湿热型(急性发作型)主证:胁痛多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拒按、痛时牵引肩背部及剑下、口苦、咽干、畏寒发热、身目发黄、尿黄、便秘、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治法:清热除湿、疏肝理气、散结排石。方药:茵陈60g ,金钱草60g ,黄芩

19g ,银花30g ,连翘30g ,桅子15g ,川楝15g ,柴胡12g ,

郁金12g ,木香12g ,昆布15g ,海藻15g ,鸡内金18g 。

本型急性发作以湿热为主,故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疏肝理气为辅。方中茵陈、金钱草、黄芩、桅子、银花、连翘清热除湿,川楝、柴胡、郁金、木香疏肝理气,昆布、海藻、鸡内金散结排石。若肝火盛加龙胆草、夏枯草。

2.1.3瘀阻型主证:有蛔虫史或结石久不去者,证见右胁疼

痛如针刺,拒按,有时牵引右肩背部及剑下,口苦、咽干、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治法:活血通络,行气除湿,散结排石。方药:三棱12g ,莪术12g ,赤芍15g ,桃仁12g ,益母草30g ,牛膝12g ,茵陈60g ,金钱草60g ,柴胡12g ,木香12g ,青皮

12g ,昆布15g ,海藻15g ,鸡内金15g 。

本型以瘀血为主,故治疗以活血行血为主,除湿散结为辅,方中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益母草、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木香、青皮疏肝理气,茵陈、金钱草清热除湿,昆布、海藻、鸡内金散结排石。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2.2针灸

2.2.1体针治法:取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主,手足阳明

经为辅,针刺用泻法。处方:阳陵泉、胆俞、期门、日月、中脘、足三里。

方中阳陵泉、胆俞、日月、期门可疏肝利胆。中脘、足三里清热除湿,通导俯气。如恶心、呕吐甚者加内关,寒热往来加支沟、外关,上腹阵痛加梁门。

2.2.2耳针治法:用王不留行籽埋耳穴,每日自按5~10次,每次按压约5s ,2d 换1次埋药。处方:肝、胆、交感、神门、肾

上腺、皮质下、内分泌。

肝、胆疏肝利胆,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调节肝胆气机,使胆汁正常分泌排泄,胆石排出。王不留行通经活络,通过经络作用于肝胆,胆石得以通下,导便后可加脾、胃、十二指肠[2-3]。3总结

在运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物、穴位。于就诊的第

4天开始导便,在各方中加入大黄9g (后下)、芒硝9g (分3次冲服)。每7天总攻1次,各方中大黄、芒硝各改为30g ,服法同前,嘱患者将药3次煎好合在一起带到医院来,分3服次,半小时服1次,服完药后半小时口服50%硫酸镁40ml 。

医者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虚脱,应停止服药,针刺关元,灸神厥,按压人中等。根据临床观察体验,用中药、针刺、耳穴埋王不留行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特别是湿热(急性发作)型效果更佳,气郁(静止)型和瘀阻型次之。临床上可根据病员体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

雷光辉,罗显波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资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归纳胆结石各种中医治疗方法,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吸取各家之长,用中药配合针灸、王不留行埋耳穴以

治疗胆结石。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治疗;分型

[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2(c )-086-02

86

2010年2月第17卷第6期

中医中药

CHINA MODERN MEDICINE 中国当代医药质情况,将静止型、瘀阻型用高脂食物,如油炒鸡蛋3~5个,使之转化为急性发作型,但要给患者讲清楚,以免误会。如右上腹出现剧烈绞痛,可能是结石将要排出,石出痛则减。

[参考文献]

[1]刘清林.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浅谈[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

(1):15.

[2]黄玉文.胆结石症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国医学杂志,2008,6(10):30-32.[3]邹宝琦,邹靖宇.中医治疗胆石症案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4):486-487.

(收稿日期:2010-01-06)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血管病的70%左右,临床主要包括脑血栓、脑梗死等闭塞性脑动脉疾患[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发,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极高而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笔者所在科室于2005年8月~2009年3月采用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联合西医按“治疗时间窗”概念的三节段治疗步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本科2005年8月~2009年3月的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 检查证实,排除脑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3~74岁,平均(58.3±2.9)岁;其中,左侧肢体不利31例,右侧肢体不利16例,双下肢不利3例;语言不利36例,口角歪斜32例,头昏3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1例,糖尿病4例;初发脑卒中31例,复发脑卒中19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51~75岁,平均(58.8±2.2)岁;其中,左侧肢体不利23例,右侧肢体不利10例,双下肢不利7例;语言不利27例,口角歪斜21例,头昏2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9例,糖尿病5例;初发脑卒中22例,复发脑卒中18例。

两组性别、年龄及症状与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2]

参考1998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通过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d 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头颅CT 或MRI 检查。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有血。

1.3中医证型诊断标准[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气虚血瘀证,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证:,气促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1.4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积极按“治疗时间窗”的概念,分三节段治疗:①发病后1~48h 阶段:给予积极溶栓、补液、清除脑自由基、降压及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细胞水肿,以保护脑细胞等治疗;②发病后3~14d 阶段:继续第一阶段溶栓、降压及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细胞水肿治疗,并应用促进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细胞活性剂,如胞二磷胆碱等;③发病后3~12周阶段:继续应用促进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细胞活性剂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并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方药组成:生黄芪45g ,当归尾9g ,赤芍10g ,川芎10g ,地龙10g ,天麻10g ,桃仁10g ,红花5g ,全蝎5g ,葛根20g ,牛膝10g ,木瓜10g ,甘草5g 。每天1剂,水煎服,2次/d ;两组均治疗2个月,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1.5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如下:基本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50例

疗效观察

文向东1,何倩

2*

(1.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脑卒中科,湖南湘乡411400;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联合西医按“治疗时间窗”概念的三节段治疗步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本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治疗时间窗”概念的三节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2个月后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2个月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联合西医按“治疗时间窗”概念的三节段治疗步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

卒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2(c )-087-02

*通讯作者:何倩,女,湖南长沙人,汉族,博士,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现从事心脑血管疾病方向的研究。

[作者简介]文向东,男,湖南湘乡人,汉族,学士,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

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