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朗读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凉州词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54首经典诗词朗诵,一生必背,值得收藏!

54首经典诗词朗诵,一生必背,值得收藏!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最近,有很多读者反映,想听读出来的古诗词,于是今天诗词君为大家整理了54首古诗词的音频朗诵,一起听听吧,全部是经典,值得分享收藏哦~词曲30首朗读▼词曲30首朗读目录:1、《一剪梅》李清照2、《声声慢》李清照3、《钗头凤》陆游4、《钗头凤》唐婉5、《江城子》苏轼6、《雨霖铃》柳永7、《青玉案·元夕》辛弃疾8、《如梦令》李清照9、《水调歌头》苏轼10、《虞美人》李煜11、《鹊桥仙》秦观1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3、《木兰辞》纳兰容若14、《长相思》纳兰容若15、《蝶恋花》欧阳修16、《蝶恋花》柳永17、《浣溪沙》晏殊18、《踏莎行》欧阳修19、《唐多令》吴文英20、《卜算子》李之仪21、《千秋岁》张先2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23、《苏幕遮·怀旧》范仲淹24、《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25、《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26、《兰陵王》周邦彦27、《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9、《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0、《天净沙》马致远短诗18首朗读▼短诗18首朗读目录:1、《静夜思》李白2、《商山早行》温庭筠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4、《锦瑟》李商隐5、《黄鹤楼》崔颢6、《饮酒》陶渊明7、《月下独酌》李白8、《出塞》王昌龄9、《登鹳雀楼》王之涣10、《凉州词》王之涣11、《行路难》李白12、《登高》杜甫13、《诗经·关雎》14、《诗经·蒹葭》15、《短歌行》曹操16、《龟虽寿》曹操1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8、《将进酒》李白长诗6首朗读▼长诗6首朗读目录: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长恨歌》白居易3、《琵琶行》白居易4、《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5、《蜀道难》李白6、《离骚》屈原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321)

板块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 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 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凉州词》 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培养了读诗的乐趣。堂上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 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 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直接释题,只能逐句逐字理解后才能释题 ,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 的主要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弱,在理解诗歌具有一定的难 度,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刚开始学习古诗的起步,对诗词 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 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 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祁连山北,武威市中部。
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王之涣才华过人,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大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本诗表面描写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实在是描写诗人对世人所云‘内心的悲凉’的独特哲学理解。
一个凉字,尽显本诗的主旨,才华如果被比喻为‘春’,国家不希罕这样的才华,才华就没有施展的舞台,终生悲凉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然则诗人并不哀伤,看那黄河,不也就是从‘一片孤城’中杀出,跨过‘万仞山’,才成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景象的吗?【字面译文】黄河奔流千里而来,从天空往下看,白云、黄河之水云似乎交织成了一体,蔚然壮观。
有容乃大,黄河的壮观,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源头,跨越了人迹罕至的孤独,汇集千万条溪水,跨越千山,终于成就了黄河上的千古华。
眼光远一点,境界高一点,羌笛以苍凉之音状秋色,杨柳以春绿丽春色,羌笛、杨柳各有特长,羌笛何须怨杨柳?当世尽享人间富贵,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春风也有她的不足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你看那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诗词鉴赏】作学问要能耐寂寞,尽管不能显于当时、当世,却终能成就文化史上的奇迹。
子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真正的大儒,只需要一张书桌,就能遨游于知识的天空,能探求人心中最奥妙的潜源,这样的大儒,有声闻于历史天空的本领,有深入人类心灵的本领。
王之涣这首诗表面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王之涣《凉州词》译文王之涣《凉州词》的译文是怎样的呢?王之涣《凉州词》是边塞诗作中的经典诗篇,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所写的诗作《凉州词》的译文,欢迎阅读!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一:九曲黄河向西扶摇直上,远远地、高高地伸到白云之间,隐隐约约,有一座孤城,背倚着万仞高山。
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子,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杨柳自然也就不会返青吐绿,还怨它有何用?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二: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三:黄河自天边奔腾而下,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译文3:黄河浩渺直上高高的白云天际,一座孤城兀立在万仞的丛山之中。
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苦的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戍边条件之艰苦以及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
开篇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首先就显示了诗人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
王之涣的立足点与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们两人诗句的不同点一方面在于:李白的目光是由远而近,写的是来势迅猛而又无法拦留的一种动感流逝;而王之涣的目光是自近及远,故而展现了黄河扶摇远上的一种壮美奇观。
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们在诗作中渗透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上下句贯穿起来看,李白的诗句流露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在个人心智上的是放弃,有以酒消愁的颓废;而王之涣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则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烘托边地的荒凉、偏僻、险峻和戍边条件之艰苦,表现的是企盼早日结束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是在为国、为百姓、为戍边将士抒情言志。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答案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之一,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凉州词其一王之涣答案的更多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凉州词其一王之涣答案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凉州词王之涣拼音凉州词王之涣拼音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拼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lánɡ zhōu cí èr shǒu《凉州词二首》tánɡ wánɡzhī huàn唐·王之涣qí yī其一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qí èr其二chán yú běi wànɡ fú yún duī单于北望拂云堆,shā mǎ dēnɡ tán jì jǐ huí杀马登坛祭几回。
hàn jiā tiān zǐ jīn shén wǔ汉家天子今神武,bù kěn hé qīn ɡuī qù lái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凉州词王之涣注音版

凉州词王之涣注音版凉州词王之涣注音版王之涣《凉州词》注音版是怎样的呢?王之涣《凉州词》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反映了边疆战士的悲壮的情感,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凉州词》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jiān,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凉州词【词语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凉州词【诗文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经常一起唱和。
他的诗,很多都被教坊乐人入乐歌唱。
可惜他一生仕途蹭蹬,诗也只有六首流传下来。
但是,就是这六首之中,就有两首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一首,就是这首《凉州词》;一首,是《登鹳雀楼》。
《凉州词》本是乐曲名。
唐代“胡部”中的大曲多以州名,如《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熙州》《石州》《陆州》等。
《凉州词》大概是最著名的,以此为题的诗也不少,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算得上是最好的之一。
这首诗仅仅在描写边塞风光,但是却有着言外之意。
大漠的景色是壮观的,远远望去,奔腾的黄河就像在白云之上、白云之间穿流。
一座孤零零的城池,矗立在一座座万仞之高的群山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王之涣朗读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反映了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
并且凉州词用词十分朴实,意境深远,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
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白话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