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翻译

古代汉语课后翻译
古代汉语课后翻译

第一课

席不暇暖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第二课

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第三课

晋国苦于小偷太多。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只要仔细看一看他们的眉毛眼神,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小偷。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骤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说:“弄得我们走投无路的就是郄雄这个人。”于是,他们一起绑架郄雄并把他杀了。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周国有句谚语说:能看清深水里的鱼,这是不好的预兆,掌握别人隐私的,会遭到祸殃。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懂得耻辱,就谁也不会去做小偷了。”晋侯接受了文子的建议,就推举随会主持国事,小偷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逃到秦国去了。

第四课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

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第五课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第六课

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或有特别的道理教给伯鱼。所以问:「子亦有异闻乎。」子,称呼伯鱼。伯鱼回答说:「未听过特别的道理。」但父子在家中当有说话的时候。因此,伯鱼将他在家中两次所闻告诉陈亢。「尝独立。」孔子曾有一次独自站立在堂。「鲤趋而过庭。」刘氏正义说:「称鲤者,将述对父之语,若当父前,子自称名也。」其实对友表示礼敬,也可以称自己之名。趋是快走,见长辈,不可慢行。伯鱼看见孔子站在那里,便快步走过庭中。「曰,学诗乎。」孔子问鲤。「对曰,未也。」鲤回答。「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的话,省一「曰」字。孔子告诉伯鱼,不学诗,便不知言语之道,无法与人说话。皇疏:「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人若不学诗,则无以与人言语也。」「鲤退而学诗。」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诗。「他日又独立。」又有一次,孔子一个人立在那里。「鲤趋而过庭。」伯鱼快步过庭时。「曰,学礼乎。」孔子问鲤。「对曰,未也。」伯鱼回答,未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告诉伯鱼,不学礼,不知如何立身。孔子教育,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学礼,求学、办事,都不成功,学礼非常重要。「鲤退而学礼。」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礼。「闻斯二者。」照映前问:「子亦有异闻乎。」伯鱼结束回答说,我只单独的听过学诗学礼这两件事。「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后,为何而喜。喜的是:「问一得三。」本问「子亦有异闻乎」一件事,结果得闻三件事:「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知学诗与学礼的重要,又闻知君子教儿子与教学生无厚此薄彼之异。「君子」,指「孔子」。「远其子」,指在教学上没有独厚其子的意思。述而篇里,孔子曾说:「吾无隐乎尔。」圣人之学并无不传之秘,如果必求圣人的秘传,那就是学诗学礼。

第七课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毛竹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

升两级使用。

第八课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第九课

孔文举年十岁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第十课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

1. 邯郸:地名,春秋时代赵国的都城。

2. 元旦:指正月初一。

3. 简子:人名,又名赵鞅,春秋时赵国的缔造者。

【译文】

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大批斑鸠去献给国君简子,简子很高兴,就重重加以赏赐。

有位客人问他这是为了什么。

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

客人说:“百姓们知道您要拿斑鸠放生,就都争着抢着去捕捉,这样打死的斑鸠就多得很了。您如果真心要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们捕捉;捕了来又把它们放走,这恩典是偿补不了这过失的呀!”

简子说:“好。”

第十一课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第九课练习册《寺人披见文公》

原文: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译文: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君臣之间的道理。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瑕甥、郤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

第十二课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第十三课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第十四课

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不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

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

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不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是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

武侯逡巡而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译文] 从前,魏武侯和群臣一起议事,他的主张最恰当,群臣没有赶得上他的。他上朝时有喜悦之色。吴起进谏说:“现在,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讲给您听的吗?”

魏武侯说:“没有。楚庄王的话是怎样的?”

吴起说:“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议事,意见最好,群臣没有赶上他的,他上朝时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问楚庄王说:‘您上朝而面带忧色,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过,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可以建立王业,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可以建立霸业,若自我满足而群臣们都还不如自己者,就要亡国。现在,我这样的无能,而在朝廷上议事,群臣还都不如我,我们的国家大概快要亡国了吧!我因此而感到忧愁。’楚庄王所忧愁的事,而您偏偏感到喜悦,这是什么原因呢?”

魏武侯举止不安,向吴起道谢说:“这是上天使先生来弥补我的过失啊,这是上天使先生来补救我的过失啊!”

第十五课

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第十六课判断句

《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解释: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河间献王曰:“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河间献王说:“汤说学圣王的道义的人,就如太阳;离群索居、独立思考的人,就能火把。那些舍弃圣王之道的人,就像舍弃太阳的光芒,为什么还要火把的光亮呢?它只要看见小的方面,而不能得到大的智慧。只有学问可以扩大、增强自已的道德修养及智慧了。”

第十七课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

译文: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鹿。让秦西巴拿着回家,鹿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鹿给母鹿。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不忍心杀死小鹿让母鹿难过,还能忍心对我的儿子不好吗?”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

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

文言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翻译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第十九课古代文献的阅读

古文: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太息叹曰:“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翻译:戎夷(人名)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却在城门关闭后才到。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您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您衣服,您可以活。我是国家有

名的学士,为了国家而舍不得死。您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您把您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戎夷叹息道:“唉!世道这么颓败吗!”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

第二十课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原文: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他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叫医缓,便专程派人去延请医缓。医缓还没到,晋景公在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这回我们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医缓到了,他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为晋景公治病。诊断后,医缓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缓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完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缓,让他回秦国去了。

第二十一课古代文化常识

原文: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译文: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

古代汉语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倒着生的,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寤生,于是姜氏就很厌恶他。姜氏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到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如果您要其他地方,我唯命是听。”姜氏就请求京地,庄公便让段住到那里,人们称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如果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啊。先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不人合乎法度,这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会承受不了。”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我怎能避开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给公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假使蔓延,起来就难以设法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您那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摔跟头,您姑且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既服从庄公,又归属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分属二主的情形,您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太叔,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不想给他,那就请您铲除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的。”太叔又收两属之地为自己的封邑,一直到了廪延一带。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的土地日益扩大,将会得到广大的人民。”庄公答道:“做不合道义的事情,人民就不会亲近他,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太叔修葺城墙,聚集民众,整治铠甲武器,准备步兵、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夫人姜氏也将为太叔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探听到共叔段偷袭的日期,就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统率战车二百辆,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也背叛太叔段,段就逃到鄢邑,庄公又在鄢邑讨伐段。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逃亡到了共国。 鞍之战 癸酉这天,齐晋两国军队在鞌地摆开阵势。邴夏给齐侯驾车,逢丑父做车右。晋军解张给郤克驾车,郑丘缓做车右。齐侯说:“我们姑且剪除消灭晋军之后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攻。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没有停止击鼓。说:“我伤得很重!”张侯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穿进我的手和肘;我折断箭继续驾车,左边车轮都被染成深红色。怎么敢说伤得很重呢?您还是忍住它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有难走的路,我必定下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然而您却说伤得很重。”张侯说:“军队的注意力在于我们的旗帜和鼓声,前进、后退都听从它。这辆战车只要有一个人镇守它,就可以使大事成功。怎么能因为受伤而坏了君王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重还没有死,您还是努力坚持吧!”解张把缰绳并在左手,右手拽过鼓槌来击鼓,战马狂奔不能停止,军队跟随主帅的车向前冲。齐军大败。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追赶不止)。 韩厥做梦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早晨要避开兵车左右两侧。”因此他代替御者,立在车中央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君子。”齐侯说:“称他君子而又射他,不符合礼。”于是射他左边的人,左边的人坠落到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仆倒在车中。綦毋张失去了兵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乘您的车。”綦毋张站在韩厥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立在自己的身后。韩厥低下身把他右边被射倒的人放稳当。

古代汉语 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翻译练习答案: 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救卫于楚丘 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 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宗,宜止之,请为兄弟。”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返敌,杀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又灭世断宗,于孝不终也。”

4、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确,其取弥确。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练习(DOC)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 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 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部:通“培”,小土丘。(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4)诮:责骂。(5)孽:作孽啊。(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8)端:通“专”,专门,特意。(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

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 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略) 2、、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 译文:附近城邑有一位老人到市场去,喝醉酒后回家。黎丘山的鬼怪装扮成老人儿子的模样,在半路上扶着老人却折磨他。老人回家酒醒后责骂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说还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却在道上折磨我,是为什么啊?”他的儿子跪下哭着用头碰地说:“这是造孽啊!没有这样的事。昔昨天我去城东讨债,您可以去问那里的人。”他的父亲相信了,说:“哎呀!这一定是那个奇异鬼怪,我早已听说过这样的事啦。明天我特意再到市场去喝酒,真想遇到这个鬼吧他杀死!”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一、默写课文 鲁施氏有二子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取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之于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二、解释名词术语 1、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2、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徹、澄”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3、倒置:或称“倒装、变序”等,为了对仗、押韵、调平仄或追求新颖等需要而改变语序的修辞方式。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 .. .......,碧梧 栖老凤凰枝 .....。” 4、之为言:表示声训,释词与被释词属于同源词,读音相近或相同,。例如:《周礼·秋官·司寇》:“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郑玄注:“辜之言枯也,谓磔之。”《释名·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象形:鸟耳户禾鬲鱼马户 2、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门丹牟 3、会意:即涉旦采见既陟弃粪采 4、形声:通悲旌题视徒歌江疆徒 四、选择题 1、c 2.cd 3.D 4、ad 5.abd 6.a、b、c 7、bcd 8、ad 9、ac 10. a、d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属于本意还是引申义 1、心忧炭贱.愿天寒。贱:价格低、便宜,本义; 2、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发:启发。引申义。 3、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防:堤坝,本义;

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

古代汉语下册翻译三十题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2、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万物兴起不去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靠它达到什么目的,功成而不自己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失去功。)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以辞让君王之位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以为河水广大一样吗?) 5、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6、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远离厨房。)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

古代汉语1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事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 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以偿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造舟师师曰凡无齑而独载者人百钱汝尚少半吾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嘉自言其族人之仆出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正引绳缚二十人过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不可免又念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得钱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谓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邪竟不悟 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诙谲不羁饮酒无算再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得小旗亭饮焉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预市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保倾倒使视其数酬酒直即藏去酒且尽复出一箧倾倒如初逮暮所饮几斗馀不醉而箧中钱若循环无穷者肆人皆惊异之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南桥暗淡滩湍险善覆舟行人多避之外尝戏题滩傍驿壁曰千古传名暗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何我虽一时戏语颇亦有味 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李岍公勉为开封府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厚迎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二千匹可乎曰亦未也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 容斋续笔曰欧公作尹师鲁墓铭但称其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未尽公怒至贻书他人责之荆公作钱公辅母墓铭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公辅不满公曰宜以见还二公之不喜人议其文如此仆谓荆公人有片善称赞不已欧公制作窜改无馀二公好善动皆若此岂有吾文未尽而反讳人议之理不知前辈作文轻重贵于适中假借不欲太甚或者往往欲其极力称借岂二公之所乐乎昔韩熙载尝为江南一贵人制墓铭其间无甚可述文竟其人不满再丐润色韩书一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知识分享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古代汉语翻译及典型题

一、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实词 1.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使动用法,使……受惊 2.都城过百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都,都城。城,城墙。 3.国不堪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名词,两属的局面 4.隧而相见。(《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5.无生民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使动用法,使之生。 6.今京不度(《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法度、制度,名词活用作动词,合法度。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 使……受损。 8.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离开 9.坐而假寐。(《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打盹,和衣而睡 10.晋灵公不君.。(《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合君道或不 行君道。 11.衮.不废矣。(《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卷龙衣,天子礼服,借 指君位。 12.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 即给……喝。 13.宦.三年矣。(《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外出为贵族做家臣 14.既而与为公介.。(《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甲士,即戍卫卫灵公 之人。 15.赵盾弑其君。(《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下杀其上 16.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活用作动词,在…… 17.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活用作动词,以…… 为客,即依客礼相待。 18.食以草具。(《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粗劣的食物。 19.左右以君贱之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之为贱。 20.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孟尝君自称 其名,有谦逊之意。 21.复弹其剑铗.。(《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剑柄,借指剑。 22.於是梁王虚.上位。(《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使动用法,使空缺,即 留其位而不与他人。 23.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使动用法,使垫高,喻 安心渡日。 24.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债于薛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意 25.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动词,赴居其封地,即 解相位。 26.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动词,拜 访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 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 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欧阳修《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译文】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文章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 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 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 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

古代汉语十八课翻译精品

【关键字】情况、力气、方法、地方、问题、尽力、充分、统一、提出、措施、利益、途径、资源、方针、把握、严格、管理、鼓励、实施、减轻 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 一鸣惊人 【繁】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张释之谏孝文帝 【繁】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為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釋之

古代汉语翻译题

古代汉语翻译题: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2.《战国策》扁鹊见秦武王 [文言文/古文原文]:昔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文言文翻译/解释]:从前扁鹊拜见秦国的武王,武王告知他自己的病,扁鹊请求让他来治好这病。 [文言文/古文原文]: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文言文翻译/解释]:(国王)左右的人说:?您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去除它未必能彻底清除,那将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 [文言文/古文原文]: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文言文翻译/解释]:武王把这些话告诉扁鹊。扁鹊恼火地扔下治病的器具说:?您和懂得治病的人商量治疗(的方案),却和不懂的人否定治疗(方案),用这样的方式主持秦国政治,那么您一定会亡国的啊。? 3.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翻译: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你知道吗?鹓 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