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个长者,所谓长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无处不透着智慧、道理,出于对此人的崇拜,问其为何知识如此渊博,他只告诉我要好好读读《古文观止》这本书,于是很快到新华书店购得此书,并认真地读了此书。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为当时的学子编选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从东周到明末、集百家经典于一身,同时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为政治风云变幻而失去价值的文集。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
都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观止”两字为题,可以看出书中所收录的文章的尽善尽美,是典范之作。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绚丽宫殿,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爱不释手,但它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得一点一点慢慢地阅读,虽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内容都不算长,但却都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买的这个版本中既有题解,又有译文和评析,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也使我越读越爱读,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诵下来,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还是背下来了。
这让我能更深领悟到其中的哲理,时常静坐时想起,时时受益。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虽然文章短小却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
最新-《古文观止》的读后感【优秀7篇】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优秀7篇】《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
真是一本好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山仔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古文观止》的读后感【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篇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一不是大家之作,经典之作。
所以收录的作品都是经济文化最鼎盛朝代时期的散文,也是最精华的部分。
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学者,从中都能得到很大收获。
在编目方面,《古文观止》也很有特色,抛弃传统的类型分类,而是采用以作者分类,朝代分类,可见编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现文章的想法。
我从这样的编排中,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脉络,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气势。
最让我耳目一新还是书中的评注,让我了解古人对于古书的评价,如《醉翁亭记》中表现其骈散风格的“也”的评注,司马迁对屈原的“同心忧思”的评注,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
让我们从这些古文的评注中,了解评注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读《古文观止》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哲学、了解理学思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文精神。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读《古文观止》也是我们了解古文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推荐《古文观止》这本极具影响力的书作为我们的枕边读物。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二《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以散文为主。
《古文观止》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朝每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陈情表》、《出师表》、《滕王阁序》等。
书中的每一篇古文都不算长,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
爱国,百善孝为先,民贵君轻,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等等,都是《古文观止》篇篇文章中的真知灼见。
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高尚品质,这让我们后人赞叹连连,也激励着我们。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10篇)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10篇)关于古文观止的读后感篇1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
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观止》所选*,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
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
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
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都不在其列。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
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
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可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能够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可是两百余篇。
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
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
我异常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
这些名篇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
虽寥寥可是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
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必须要好好读下去,并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
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后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
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_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 高三读后感作文:《古文观止》读后感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
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
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
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
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
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1 / 26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无独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
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
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
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
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
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
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
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三、为政在于得民。
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0篇)关于古文观止的读后感篇1《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一定会受益非浅。
《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
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
这部书既重视*的思想内容,又重视*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
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
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
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
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
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
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优秀10篇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优秀10篇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
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为了让您对于古文观止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0篇《古文观止》读书心得,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篇一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一本“精华”书籍,它收录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华。
《古文观止》让我饱饱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韵味的同时,也让我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会它让你受益终身。
作为中国古文选本之较的《古文观止》,较大的特点一、选文经典,二、时代性的编排、三、较为津津乐道的评注,我想这就是《古文观止》一直以来为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我认为它被称为“历史上较高水准的文言文”一点都不为过。
选文方面,着重选择汉朝之前的经典篇目,如《公羊传》、《国语》、《左传》等,它们总和达到了七十篇,占《古文观止》选文的三分之一之多。
我认为这样的好处:一是让我们后人能够了解到中国散文的发源,二是让我们了解到秦汉时代文学的分量。
所选的作品极具代表性,有司马迁的《史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一不是大家之作,经典之作。
所以收录的作品都是经济文化较鼎盛朝代时期的散文,也是较精华的部分。
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学者,从中都能得到很大收获。
在编目方面,《古文观止》也很有特色,抛弃传统的类型分类,而是采用以作者分类,朝代分类,可见编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现文章的想法。
我从这样的编排中,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脉络,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气势。
较让我耳目一新还是书中的评注,让我了解古人对于古书的评价,如《醉翁亭记》中表现其骈散风格的“也”的评注,司马迁对屈原的“同心忧思”的评注,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
让我们从这些古文的评注中,了解评注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您!读后感作文精选:读古文观止有感500字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仲淹在《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容很多。
汉朝旧臣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情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
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
《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
《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
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
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
著名的如唐朝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也。
族者,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
欧阳修身为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
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
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
“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起伏跌宕。
作为最美散文,《古文观止》写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达了作者们面对成功与失败,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北宋的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在潦倒不堪之时,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明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
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总之,《古文观止》200余篇,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方便,查看快捷。
所有文章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篇篇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说理明事、警醒来者。
《古文观止》在它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值得诸君放在案头,闲暇诵读,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初一年级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言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
里面的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
有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
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
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
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
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
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读古文观止有感800字的作文精选初次了解到《古文观止》是缘于高中的语文老师,那是他总是说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古文观止》读后感1100字。
于是,看《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初衷,现在想想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古文观止》后才明白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于是,在团日活动的可选书籍中看到了《古文观止》,故记录下对它的感受。
之前想象中《古文观止》应该是一本厚重又晦涩难懂的书籍,于是,第一次于书店的角落发现它的时候,我有些惊讶,他只是薄薄的100页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翻译。
也许是文言文的缘故,这本书问津了人少之又少,以至我付款买书时候,收银员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有些不解和诧异,而我只顾捧着它,从容的离开了书店。
书皮的颜色是深蓝色的,上面没有任何的图案,这点是很让我欢喜的,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华丽呼啸的书籍,在我看来简单的封面比那些色彩绚丽的各色小说来的清新,耐人寻味。
简单的翻下目录,惊讶的发现,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时间里我竟然已经与她有了些接触,《兰亭集序》、《项脊轩志》、《以连横说》、《臧僖伯谏观鱼》、《触龙说太后》等等,我都已经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这个发现更加增加了我阅读她的欲望了。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但她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分阶段阅读,当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却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1100字》。
慢慢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开始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密的《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这些的名句更是让我熟记于心。
虽然文章短小却尽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
好的居住条件固然是必要的,社会也当给人们以这方面的关怀。
但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状况决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决定的。
所以,处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绝对于事无补,也完全不必。
还有,《臧僖伯谏观鱼》的例子,我也很是喜欢,说的是臧僖是鲁国的公子,鲁隐公打算到棠邑看捕鱼,臧僖用各种比喻暗示隐公此举不合礼数,但鲁隐公仍执拗前往,臧僖故意称病不去。
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礼制的约束。
设想,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
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
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
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
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阅读它。
欣赏完这篇读古文观止有感800字,大家是不是得到许多启示呢?如果你觉得自己也跟他写的一样好,那么,就来投稿吧。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
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
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
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
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读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
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
“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
”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
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
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
知足常乐,学会淡泊。
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
这也是一种品格。
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