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汉武帝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全文课件

初中历史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全文课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推恩令 设置刺史
铸五铢钱 盐铁官营
反击匈奴 开疆拓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业 盛年武帝的帝国
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 四夷八蛮,咸来贡职。
——武帝刻石纪功辞
汉武帝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2.视频最后汉武帝如何理解“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尊王攘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穿 越
你最想在长安的_太__学___求学
时 你学习的教材是__儒_学__五__经_
空 你要努力成为_儒__学__人才,进入政府机构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儒道之争 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材料一: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材料二:“陛下(吕后)独立,孤 亦独居。两主不乐,愿以所有易其 所无。”
——《汉书·匈奴传》
材料三: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 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 《老子》,尊其术。
——《史记·外戚世家》
材料四:(豪强)冶(yě)铸(zhù)煮 盐,财累万金,而不佐(zuǒ)国家之 急,黎民重困。
憾 暮年武帝的帝国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 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 事有伤百姓,靡( mí )费 天下者,悉罢之!
——《罪己诏》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推荐书籍: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部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教学课 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2汉武帝生平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2汉武帝生平简介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名刘彻。

(出生于公元前157年7月14日,驾崩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西汉时期的皇帝、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文学家。

汉族。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公元前157年7月14日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3月29日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

汉武帝5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

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

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

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

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

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

他的兴趣十分广泛。

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

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

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

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

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

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

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

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王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王朝



汉武帝初年,西汉面 临的问题 政治上:诸侯王国对抗中央,地方豪 强抗衡官府;
经济上:私人铸币,富商大贾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思想上:百家流行,诸侯门客批评皇 帝政策;
军事上:匈奴袭扰
汉武帝大事
年表 (1)前140年(或前134年),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3)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出击 匈奴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2、政治上——(2)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 方官和豪强)
3、经济上——
材料 材料五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研读 3、经济上——
材料五:汉初允许私人铸币,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 商是吴王刘濞和蜀郡的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4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 从事流通业、粮食业、种植业和金融业。 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
——破边疆之困,布军事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汉武之帝是新如—何—解决边疆之困的?其结果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 络大月氏 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 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 病三次北击匈奴
4、军事上——北击匈奴(卫
青解霍决去措病施):北击
匈奴
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
4.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
【D】 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
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统一货币B.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D.盐铁专卖
历史人物评说——如何评价 汉武帝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 人物的评价,我们要采取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 度,不可片面分析。 (1)要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 时起的作用。 (2)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 或不足;既要看到功劳又要看 到过失,要一分为二评价历史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3.3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PPT课件 (2)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3.3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PPT课件 (2)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 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 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 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 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 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 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图》,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 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 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 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 器传至大宛等地。
汉朝由盛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
王莽夺权
刘秀称帝,东汉建立 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
暗 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 千 万 望 惟 大 顿 山 原 欲 须 看 分与国里里长余河失舞驰晴红外天风冰雪城莽上滔银蜡日装妖公光封飘内莽下滔蛇象,素娆试。外;,。,,裹,,! 比,, 高。江引惜略唐稍一成只俱数还识山无输宗逊代吉往风看秦弯如 数文 宋 风 天 思 矣 流 今皇弓此 英汉 采 祖 骚 骄 汗 , 人 朝射多 雄武 ; 。 , 物, ,! 大娇 竞,,雕, 折。腰。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第三讲 秦 汉 史

第三讲 秦 汉 史

第三讲秦汉史主讲人:王子今,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为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已出版学术专著《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合著)、《毛泽东与中国史学》、《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忠”观念研究》、《中国女子从军史》、《中国盗墓史》、《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等20种,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

讲授提纲一、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

在两汉之间,又有王莽新朝的短暂统治。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意义。

从秦始皇实现统一至曹丕代汉-221--220,在这近5个世纪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有重要的变化。

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秦汉时期的文明创造和文明积累,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赫的地位。

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对中国此后两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为:1. 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2. 以农耕经济和畜牧经济为主,包括渔业、林业、矿业及其他多种经营结构的经济形态走向成熟,借助交通和商业的发展,各基本经济区互通互补,共同推进社会繁荣,共同抵御灾变威胁,物质文明的进步取得了空前的成就;3. 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

以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为突出标志的适应专制主义政治的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也对后来的历史发生了规范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我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有光荣的历史记录。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6 盛的王朝与最小的政 府
目录
07 第六讲 王安石变法: 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
08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 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第八讲 洋务运动:缺
09 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 革
011
第十讲 计划经济:从 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
第九讲 两个民国:从
010 极度自由到“统制经 济...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
012 (上):没有蓝图的 改革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 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 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 在这本书中,吴晓波提出了两个也许会引起争议的结论:
导论 研究中国的方法
第六讲 王安石变法:最后的 整体配套改革
“杯酒释兵权” 的政策利弊
宽松与禁榷并举
士绅经济的定型
千年第二回的 “延和殿廷辩”
“改革标本”王 安石
最后一次整体配 套体制改革
“世界时间”里 的变法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 主义的后果
四大基本制度的 恶质化
铁桶阵:对外闭 关锁国
散沙术:对内男 耕女织
01
上海试验: 计划经济 的体系雏 形
02
“第一个 五年计 划”:计 划经济的 建设模式
03
七年消灭 私营经济
04
两次自毁 性的经济 运动
06
“文化 革命”: 紊乱十年
05
回收土地: 政府的三 大收益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上): 没有蓝图的改革
第三种社会主义 经济模式
增量改革:由农 民发动的工业化
05
“以商止 战”与和 平称霸

汉武帝历史事件有哪些_汉武帝历史事件讲述

汉武帝历史事件有哪些_汉武帝历史事件讲述

汉武帝历史事件有哪些_汉武帝历史事件讲述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是西汉第五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帝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作出重要的作用。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汉武帝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汉武帝历史事件一:巫蛊之祸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皇室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当时人对神怪诅咒之说深信不疑,汉武帝也不例外。

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

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

时值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

孰料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

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被牵连入内,被杀。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

江充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陷害太子。

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杀了。

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向汉武帝控诉太子,汉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汉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

太子带人离去,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丞相刘屈髦率领的军队,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

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敢依附皇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汉武帝愤怒异常,唯有壶关三老令孤茂敢上书汉武帝为太子申冤。

太子向东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隐藏在泉鸠里。

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

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自缢而死;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第三讲——秦汉时期

第三讲——秦汉时期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三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
•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 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本单元主题就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推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 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因暴政,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嬴政灭 六国
公元前 221年
陈胜吴广 起义
刘邦在 长安建 立西汉
楚汉之争
公元前 公元前207 公元前
209年
年,秦朝灭 亡。
202年
文景 之治
汉 文 帝
汉武帝时, 实现大一 统,进入 鼎盛时期。
公元 9年 西汉 灭亡
汉高祖
汉武帝

西汉
光武 中兴
公元 25年 刘秀 建东 汉
东汉
【复习目标】
• 1、知道秦统一中国,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 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
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
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上: 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开通。
• 2、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 3、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在中外交流
中的作用。 •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5、知道《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
播文化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 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汉武帝
(一)汉武帝的功绩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

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

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

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

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汉武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设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汉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

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还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原来做丞相的都是开国的功臣,他们已经年老,或者去世。

汉武帝便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来让众多的儒生代替元老们,掌握国家政权,同时通过打击丞相来加强自己的权力。

在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便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

设立刺史
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汉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

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

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

就"刺史"名字本身来说,其实它已经具备了这种特点。

"刺"即是刺举,也就是侦视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思想:
独尊儒术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
表法里”。

比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外交:
沟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天马等。

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历史意义重大。

开辟丝绸之路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

张骞到达乌孙后,原定目的虽未达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武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开辟了链
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二)《轮台罪己诏》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

这就是《轮台罪己诏》。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三)对汉武帝的评价
历代评价
班固:“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

威震百蛮,恢拓土疆。

简定律历,辨修旧章。

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司马光:“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信惑神怪,巡游无度。

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

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朱熹:“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

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
无几。

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


孙中山:“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

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毛泽东:“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