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t)
m dt
m
1a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式中,
Tm
Ra
Ra J m f m CmCe
为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s;
K1
Ra
f
Cm
C C
m
me
K2
Ra
f
Ra
C C
m
me
为电动机传递系数。
如果电枢电阻Ra和电动机的转动惯量Jm都很小而忽略不计,式(1-9)
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C u (t) (t)
em
a
这时,电动机的转速ωm(t)与电枢电压ua(t)成正比,于是电动机可作为
(1)运算放大器Ⅰ。输入量(即给定电压)ug与速度反馈电压uf在此 合成产生偏差电压并经放大,即
u1 K1(ug u f )
式中,
K1
R2 R3
为运算放大器Ⅰ的比例系数。
(2)运算放大器Ⅱ。考虑RC校正网络,u2与u1之间的微分方程为
u2
K(2
d u1
dt
u1)
式中,K 2
R5 R4
为运算放大器Ⅱ的比例系数;τ=R4C为微分时间常数。
m
(t) (t) (t)
m dt
mm
m
c
式中,fm为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黏性摩擦系数;Jm为电
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由式(1-5)、式(1-6)和式(1-7)中消去中间变量ia(t)、Ea及
Mm(t),便可得到以ωm(t)为输出量,以ua(t)为输入量的直流电动机微
分方程,即
按照其建立的条件,数学模型可分为两种。一是静态数学模型: 静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为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它反映了系统处于稳态时,系统状态有关属性变量之间的关系。二 是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不为零)下描述变量各 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也可定义为描述实际系统各物理量随 时间演化的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动态系统瞬态与过渡态的特性。 本章以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为主。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 题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    题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定
13.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保持不变时,( B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不定
6.典型的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D )
A. B. C. D.
7.典型的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C )
A. B.
C.
D.
8.典型的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 为( B )
A. B. C. D.1
10.以下关于系统结构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结构图是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图示法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 稳定性 )、(快速性 )和( 快速性 )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
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 叠加 )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
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 定值 )控制系统、(
随动 )控制系统和( 程序 )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 开环 )控制、( 闭环 )控制和( 复合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
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
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控制工程技术基础 第1章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控制工程技术基础 第1章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从上述调节过程可以看出,人工控制的过程就是测量,求偏差, 从上述调节过程可以看出,人工控制的过程就是测量,求偏差, 再控制,以纠正偏差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 再控制,以纠正偏差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检测偏差用以纠正偏 的控制过程.在这里,偏差是关键. 差"的控制过程.在这里,偏差是关键. 人工恒温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用系统的职能框图清晰而形 象地表示, 所示. 象地表示,如图1-3所示.图中,箭头表示信号传递,变换,作用的 所示 图中,箭头表示信号传递,变换, 方向,每个职能框代表一个环节,各环节的作用是单向的, 方向,每个职能框代表一个环节,各环节的作用是单向的,其输出受 输入控制.系统的职能框图描述了系统的组成,信号在系统中传递, 输入控制.系统的职能框图描述了系统的组成,信号在系统中传递, 变换的过程,也描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 变换的过程,也描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 为恒温箱的自动恒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1-4为恒温箱的自动恒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为恒温箱的自动恒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人工控制的过程是: 人工控制的过程是: (1)观测由检测元件(温度计)测出的恒温箱内的实际温度(被控制 )观测由检测元件(温度计)测出的恒温箱内的实际温度( 输出信号). 量,输出信号). (2)将测出的恒温箱内的实际温度与要求的温度值(给定输入量)进 )将测出的恒温箱内的实际温度与要求的温度值(给定输入量) 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方向. 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方向. (3)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再调节.当恒温箱内的温度高于所要 )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再调节. 求的给定温度值时,调整调压器使流过加热电阻丝的电流减小, 求的给定温度值时,调整调压器使流过加热电阻丝的电流减小,温度 就会降低;若温度低于给定的值,则调整调压器,使电流增加, 就会降低;若温度低于给定的值,则调整调压器,使电流增加,温度 回升到正常范围. 回升到正常范围.

反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反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反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2. 使学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分析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反馈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反馈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反馈控制系统的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引导其关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遵循职业道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基础知识,对自动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3.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反馈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组成部分,分析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 反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及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模型的适用场合。

3.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探讨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等性能指标,介绍相应的分析方法。

4. 反馈控制器设计:介绍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设计等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分析各自优缺点。

5. 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反馈控制系统在工业、交通、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6. 反馈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介绍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DCS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DCS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第一节 DCS控制系统简述
DCS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相应地有四代的基本结构: 第一阶段(初创期),1975年一1980年
第二节 DCS控制系统发展史
第二阶段〔成熟期),1980年一1985年
第二节 DCS控制系统发展史
第三阶段(扩展期),1985年一2000年 DCS向计算机网络控制扩展,将过程控制、监督控制和管理调度进一步结合起来,并且加强断续系统功能,采用专家系统,制造自动化协议MAP(Manufactur Automation Protocol)标准,以及硬件上诸多新技术。这一代的典型产品中,有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如美国Honeywell公司扩展后的TDCS 3000,横河电机的CENTUM-XL和UX[,美国西屋公司的WDPF II等,也有的是新发展的系统,如Foxboro公司的I/A Series等。这一代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生产)系统
第六节 选择控制系统
第七节 三冲量控制系统
图 三冲量控制系统
该系统除了液位、蒸汽流量信号外,再增加一个给水流量的信号。它有助于及时克服由于供水压力波动而引起的汽包液位的变化。
控制器 对于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变量常常要求维持在一定的数值上,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PID控制器是根据PID控制原理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偏差调节,从而使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工艺要求的预定值一致。不同的控制规律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必须合理选择相应的控制规律,否则PID控制器将达不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控制器有三种:比例控制器、比例积分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根据根据系统的结构和所担负的任务
复杂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均匀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
分程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课件》第1章绪论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课件》第1章绪论
通信技术研究所
:19
常用术语: (1)系统输出:被控变量 (2)给定值(参考输入):系统的给定输入,由 控制者决定被控变量的期望值。 (3)扰动:系统不需要而又难于避免的输入,它 使得被控量偏离给定值。扰动即可来自系统内部又 可来自外部 (4)偏差:给定值-测量值
通信技术研究所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向通路: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 传输通路。 主反馈通路:系统输出量经测量装置反馈到输入端 的传输通路。
通信技术研究所
:33
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自动控制 2.闭环控制 3.自动控制系统 二.填空 1.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由 、 、 、 、 组成。 2.对控制系统系统性能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即 三个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系统中需要加以控制的目标装置,称__________ 。 4.__ __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_ _反映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系统跟踪控制信号或抑制扰动的能力; 稳态误差越小的系统,说明系统的_______ _越好。
通信技术研究所
:24
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分类 (1)线性系统 (2)非线性 按控制系统传递信号性质 (1)连续系统 (2)离散系统 按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1)定常系统
d nc d n1c dc d mr d m1r dr an n an1 n1 a1 a0c bm m bm1 m1 b1 b0 r dt dt dt dt dt dt
通信技术研究所
:23
1.2.2 其他分类 按输入信号特征分类 (1)恒值系统(自稳定系统) c(t ) r (t ) , r (t ) 常数 控制任务: 分析设计重点:研究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克服扰动 (2)随动系统 控制任务: c(t ) r (t ) r (t ) 随机变化 分析设计重点:系统跟踪的快速性、准确性 (3)程序控制系统 控制任务: 预先规定时间函数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实际 系统 物理 模型 数学 模型 方法(系统组成 分析、设计)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 工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 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学会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征。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没有人的直接干预,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 象(如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或被控制量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 ●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上述自动控制的目的,由相互联系 和制约的各部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自动控 制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自动控制 系统的结构及特点、组成和基本环节,自 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 类型。
概述: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 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人类 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自动控制作为一种 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 及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自控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就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 规律的科学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仅是工程控制论 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 般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是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基础, 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自动控制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 标等。

2.现代控制理论

● ●
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线性定常或非 线性时变) 研究方法:状态空间方法 代表人物: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贝尔曼 (动态规划原理)、卡尔曼(卡尔曼滤波)等
3.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

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第1章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第1章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人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机械 的、电子的、电气的、光学的装置等),代替人工器官的 作用,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规律或预定要求变化。
发展与趋势:
发展过程:任务的需要、理论的开拓、技术工具的应用 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综合技术: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仪表、水处理、 机械、设备
发展过程
位于几个检测器与一个执行器之间
时代
原始控制 理论(经 验总结)
经典控制 理论
(来自工 程界)
现代控制 理论
(来自数 学家)
时间 十二世纪
1756年
1930’s
任务的需要
航海交通 工业革命 工业应用 系统稳定性
1940’s 需要的领域在拓宽
工业发展需要复杂
1950’s
控制系统
1960’s 航空、航天、军事
1970’s
工业发展 军事发展 简单-复杂-多变
水处理过程控制存在问题
研究过程: (1) 注重工艺工况研究,基础研究不够 (2) 研究精度不足,分析连续性差,数据粗糙 (3)自动控制能力差,环境条件变化大
实际工程: (1) 盲目引进,不适国情 (2) 配合不够,建而无用 (3) 维护不力,故障频繁
6
1.1 自动控制的概念和构成 1.1.1 什么是自动控制?
20
(6)恒值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是一个常值,要求被控量也是一个常 值,如果被控量是生产过程的参量时,称为过程控制系统。 系统的重点是克服干扰,研究抗扰动措施。 曝气池DO控制系统; 曝气池MLSS定值控制系统; 出水COD、氨氮、TP等控制系统; 沉淀池浊度、滤池出水浊度控制系统; 出厂水余氯、压力控制系统等
12
调节器输出P:遵照工艺规律,按一定控制算法,得到的控制 调节作用的电信号或其它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温度 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在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 测量单元采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在锅炉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水位发讯器 (参考水位罐)和差压变送器。
(3)调节单元
调节单元是指具有各种调节作用规律的调节器。 把运行参数所希望控制的最佳值叫给定值,用 r 表示; 被控量的测量值用 z 表示。把被控量的测量值偏离给 定值的数量叫偏差值,用 e 表示,显然,e = r - z 。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例1、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例2、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1)控制对象 控制对象是指所要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装
置。把所要控制的运行参数叫做被控量。 在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锅炉是控制
(3)闭环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必定是闭环系统。
(4)反馈 被控量的变化经测量单元又反送到调节器的
输入端,这个过程叫反馈。 正反馈是指经反馈能加强闭环系统输入效应,
即使偏差e增大。 负反馈是指经反馈能减弱闭环系统输入效应,
即使偏差e减小。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分类方法: 1、定值控制系统
以上四个基本单元在组成反馈控制系统中是 缺一不可的。但对于一个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一 般还设有显示单元,用来指示被控量的给定值和 测量值。同时,对气动控制系统来说,应设有气 源装置和定值器;对电动控制系统尚需设稳压电 源等辅助装置
二、自动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
(1)环节 任何环节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输入量的 变化及环节的特性,而输出量的变化不会影响 输入量。 (2)扰动 引起被控量变化的一切因素称为扰动或 扰动量, 扰动可分为两类:外部扰动、基本 扰动。
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也就是被控量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称为动态过程(过渡过程)。
2、评定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品质的指标 反馈控制系统的扰动形式是随机的,
很难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精确地描述, 但可以归纳为四种扰动形式:
① 阶跃形式、② 线性形式、③脉冲形式、
④正弦形式。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 通常以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给定值或扰动,因为 阶跃信号是反馈控制系统一种最常见的输入信号, 而且不论是作为给定值或者扰动量,对系统是最 严重的冲击,最容易引起系统发生不平衡状态
例:辅锅炉水位浮子式双位控制系统
水位的动态过程
2、压力调节器(压力开关)
幅差:被控量(压力)上、下限之间的差值。 幅差调整:通过改变给定弹簧的预紧力可调整 压力的下限值Px,通过改变幅差弹簧的预紧力 可调整压力的上限值Pz。 幅差的计算公式:
ΔP=0.07+(0.25-0.07)•X /10 X是幅差旋纽(幅差螺钉)的刻度 调大幅差弹簧与主杠杆上作用螺钉之间的间 隙,则上限值减小,下限值不变,幅差减小。
对于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可用超调量σp 表示:
σр= Ymax−Y(∞)/ Y(∞)×100%
一般要求σр <30%
振荡次数 N,一般要求2 ~ 3次。 (2)准确性指标
最大动态偏差 emax 、静态偏差ε
(3)快速性指标
过渡过程时间 ts 、 振荡周期TW
第二节 调节器的作用规律
一、双位式作用规律 1、双位式作用规律的概念
对象,水位是被控量。 在柴油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淡
水冷却器是控制对象,冷却水温度是被控量。 在柴油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中,柴油机是
控制对象,转速是被控量。
(2)测量单元 测量单元的作用: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并
把它转换成标准的统一信号,该信号叫被控量的 测量值。
在气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标准气压信号 是0.02~0.lMPa;在电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 标准电流信号是0~10 mA或4~20mA。
调节器首先接收测量单元送来的被控量的测量信号,
并与被控量的给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信号,再根据偏差
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正偏差还是负偏差),依据某种调
节作用规律输出一个控制信号,对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施加控制作用,
直到偏差等于零或接近零为止。
(4)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的输入量是调节单元输出的控 制信号,执行机构的输出量是调节阀的开度。 调节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经执行机构直接改 变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可改变流入控制对象 物质或能量流量,使之能符合控制对象负荷 的要求,被控量会逐渐回到给定值或给定值 附近。
二、比例作用规律(P作用规律)
1、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调节器的输出变化
量与输入偏差成比例
2、比例带PB(δ)的概念
比例带PB或比例度δ是指调节器的相对输入
量与相对输出量之比的百分数
式中:e是被控量的变化量(偏差值),ΔXmax。 是被控量允许变化的最大范围,叫全量程。 被控量的变化量与全量程的比值e/ΔXmax是调节器 的相对输入量。P是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Pmax是 调节阀开度的最大变化量,即调节阀从全关到全开 或全开到全关叫全行程,调节阀开度变化量与全行 程的比值P/Pmax是调节器的相对输出量。 R=Pmax/ΔXmax叫量程系数,在单元组合仪表 中,R=1。这样,
在阶跃信号输入时,被控量变化的动态过程有 以下四种:
(1)发散振荡过程 (2)等幅振荡过程 (3)单调过程(非周期过程) (4)衰减振荡过程
(1)稳定性指标 对于定值控制系统可用衰减率ψ表示,
ψ = A−B/ A ψ <0 发散振荡过程, 0 < ψ <1 衰减振荡过程 ψ =0 等幅振荡过程, ψ =1 非周期过程 一般希望ψ=0.75~0.9
例如船舶主机遥控系统中的转速控制,其 给定值就是按车钟设定转速的预定发送速率规 律而变化的。
3、随动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任意变化的,且变化规律
是事先无法确定的系统,则该系统称为随动控 制系统。
例如自动舵的随动操舵系统,其舵角给定 值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航行情况。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1、动态过程特点 系统从受到扰动开始到被控量稳定在新稳态值,
系统的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为某个确定 值,则该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例如锅炉水位与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柴
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燃油粘度控 制系统,发电机的原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等都 属于定值控制系统。
2、程序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而且是按人们事
先安排好的规律进行变化,则该系统称为程序 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