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序常见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基因组测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领域。

然而,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准确地分析基因组数据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质量控制问题质量控制是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检查测序数据的质量,并去除质量较差的数据。

常见的质量控制问题包括低质量碱基、接头污染和重复序列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使用质量评估工具(如FastQC)检查测序数据的质量分布。

对于低质量碱基,可以通过Trimming或过滤掉具有低质量碱基的序列来解决。

接头污染可以通过使用Trimming工具删除接头序列来解决。

对于重复序列,可以利用特定软件(如Prinseq)去除这些序列,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序列比对问题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序列比对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目的是将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并得到每个位置的reads覆盖度。

常见的问题包括参考基因组选择和序列比对比对率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策略。

首先,对于参考基因组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样本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参考基因组。

对于高变异的样本,可以选择一致性较高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

其次,比对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比对工具来解决。

目前常用的比对工具包括Bowtie、BWA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工具进行比对。

三、变异检测问题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检测样本中的变异,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缺失变异(Indel)等。

常见的变异检测问题包括假阳性和假阴性。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首先,采用多个变异检测工具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更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对于假阴性结果,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如采用Sanger测序等验证方法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DNA测序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

DNA测序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

DNA测序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DNA测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进化学、司法科学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DNA测序技术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DNA测序技术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样品质量问题在DNA测序之前,样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低质量的样品会导致测序结果的偏差和错误。

常见的样品质量问题包括样品的纯度不高、浓度不足或者样品受到了污染。

解决方案:- 提高样品纯化方法:使用恰当的纯化试剂和技术来提高样品的纯度,例如使用芳香族化合物或异维酮类物质。

- 检测样品浓度:使用光谱法或者比色法来测量样品中DNA的浓度,确保其符合测序要求。

- 避免样品污染: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用经过无菌过滤器过滤的试剂和器具。

2. 序列读取长度问题DNA测序技术可以产生从数十个碱基对到上百万个碱基对的序列。

然而,部分DNA测序技术的读取长度有限,这可能影响到某些研究或应用的结果。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测序方法:不同的测序方法具有不同的读取长度,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测序方法,以满足相关的研究需求。

- 使用测序技术的新发展:不断发展的测序技术,如第三代测序技术,具有较长的读取长度和更高的准确性,可以解决传统测序方法的限制。

3. 突变检测问题DNA测序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确定特定序列的顺序,还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突变。

然而,突变的检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突变类型的多样性等。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突变检测方法:不同的突变具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如SNP分析、插入和缺失突变的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检测特定类型的突变。

- 结合多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不同的突变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突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验证突变结果:通过使用其他独立的测序技术或方法来验证突变结果,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 数据分析问题DNA测序技术生成的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PCR常见问题1.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出现假阴性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1)模板:①模板中有杂蛋白;②模板中有Taq酶抑制剂;③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④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

2)酶:酶失活或反应时忘了加酶。

3)Mg2+浓度:Mg2+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 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4)反应条件: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

5)靶序列变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

2.假阳性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

常见原因有:1)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

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

需重新设计引物。

2)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

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

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3.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

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

三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

总结了测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总结了测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总结了测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Q:测序结果中为什么找不到引物序列?A:找不到用来测序的引物,这是正常的,因为测序的方法是荧光标记测序法,仪器通过检测 ddNTP 上的荧光来读取所测序列,而引物本身是不被标记的,所以仪器无法检测到;找不到所测片段的扩增引物,这种情况是因为您所采用的酶切位点离所用的测序引物距离太近,一般荧光燃料会干扰几十个碱基的读取,这部分碱基会损失掉,损失掉的序列很可能就包含引物的序列,所以引物的序列无法找到;测出的引物序列是原引物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这是因为 TA 克隆的插入没有方向性,如果插入片段是相反的,这时就要反向互补查找引物;测出的结果为空载体,这是因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质粒上没有插入外源片段,这时所测的为载体序列,所以就找不到引物了;存在单引物扩增,有一条引物的特异性不好,有多个结合位点,导致只有一条引物参与扩增。

Q:为什么测序结果中引物的序列有个别碱基不同了?A: 这是因为引物区同样存在错配的可能,出现这种可能性有两种: 合成错误和引物区有错配我们可以挑选同批次 2个以上的克隆进行测序验证,如果结果完全相同,应该是合成错误;如果在引物的相同位置错误的碱基不一样那就应该是引物区有错配。

Q:哪些引物不适合作为测序引物?A:①兼并引物:简并引物要在测序模板上有多个结合位点,直接影响测序结果;②随机引物:如 RAPD 引物,随机引物一般都比较短,所用退火温度低,在测序反应的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与模板结合;③过长的引物:一般要求测序引物不大于 24bp,过长的引物在测序反应的较低的条件下容易在测序模板上有多个结合位点,导致测序结果背景增高。

另外,较长的引物纯度也将难以保证。

通常用于测序的引物纯度要在 90%以上,引物纯度低时,测序反应的背景将明显增大,直接影响到测序结果;④有特殊标记的引物:该情况主要指荧光标记的引物。

我们测序反应的四种碱基都是荧光标记的,这样,荧光标记的引物将产生干扰。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PCR常见问题1.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出现假阴性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1)模板:①模板中有杂蛋白;②模板中有Taq酶抑制剂;③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④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

2)酶:酶失活或反应时忘了加酶。

3)Mg2+浓度:Mg2+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 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4)反应条件: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

5)靶序列变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

2.假阳性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

常见原因有:1)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

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

需重新设计引物。

2)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

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

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3.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

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

三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解答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解答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主讲人: 张隽辉LOGO1. 序列结构对测序的影响图例:poly结构原因: 主要原因是在polyT结构后,测序酶容易在模板上 滑动,导致随后的峰型变乱 或者移码解决办法: 此类样品通过对其反向互补序列进行测序,通过 拼接可以得到模板全长序列.图例:重复结构原因: 重复结构会导致测序复制框的滑移,另外测序试剂采用 了I, U 代替G, T, 与模板结合能力较弱, 测序酶很难延伸, 信号会迅速衰减或峰谱很乱解决办法: 使用反向引物对模板进行测序,测到重复序列反向互 补位置时,即可完成模板全长的拼接,一般测A\C重复 序列比G\T要容易一些图例:回文结构位点94至137碱基前后互补, 形成回文结构,该结构导致 后面的信号衰减,出现错误的判读。

图例: 特殊结构现象: 信号在73bp(信号峰图2700处)突然中断, 测序PCR反应终止原因: 变性后的单链在该处很可能互补或在全序列中有大的 特殊结构,造成严重的二级结构,使dNTP 和 ddNTP不 能和模板结合, 测序酶无法正常延伸解决方法: 酶切,做亚克隆测序2.测序常见图谱分析图例:双克隆1现象: T载体序列峰图正常, 连接位置处出现套峰原因: 1.有插入片段的载体和空载体同时存在 2.PCR产物用T载体进行连接时,其片段能以正反两个方向 插入T载体解决办法: 重新挑取单克隆备注: 重新进行PCR反应或者酶切鉴定仅能证明该克隆含有插入片段, 并不足以证明模板的单一图例:双克隆2现象: 载体序列及插入片段前半部分峰图单一,套峰出现在插入片段中间原因: 1. pcr产物不纯,且产物的引物结合区以及峰图单一的序列 都一样 2. 部分模板碱基发生突变,双峰出现的位点是由碱基突变 的位置决定的,有时会一端正常一端双峰(插入片断超过一 个反应测序长度(800~900bp)), 或者两个反应都双峰解决方法: 重新挑单克隆图例:非特异扩增现象: 峰图起始即双峰™ 原因及解决方法: ™ 1. 对于质粒样品, 引物在序列上有两个结合位点(载体上和插入片段上),换一个引物测序 ™ 2.对于PCR产物,有两个模板,且两个模板都能和引物结合扩增, 换引物或克隆测序图例:等位基因双模板现象:序列的80bp到120bp之间有两套峰存在,没有发生移码突变解决方法: 采取克隆的方法将两套模板分开,分别进行测序图例:碱基缺失碱基缺失常见在PCR产物中,特别是从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的PCR片段, 上图的186位缺失两个连续的T。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与解答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与解答

测序常见问题分析与解答1、DNA测序样品用什么溶液溶解比较好?答:溶解DNA测序样品时,用灭菌蒸馏水溶解最好。

DNA的测序反应也是Taq酶的聚合反应,需要一个最佳的酶反应条件。

如果DNA用缓冲液溶解后,在进行了测序反应时,DNA溶液中的缓冲液组份会影响测序反应的体系条件,造成Taq酶的聚合性能下降。

有很多客户在溶解DNA测序样品时使用TE Buffer。

的确,TE Buffer能增加DNA样品保存期间的稳定性,但TE Buffer对DNA测序反应有影响,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还是推荐使用灭菌蒸馏水来溶解DNA测序样品。

2、提供DNA测序样品时,提供何种形态的比较好?答:我们推荐客户提供菌体,由我们来提取质粒,这样DNA样品比较稳定。

如果您要以提供DNA样品,我们也很欢迎,但一定要注意样品纯度和数量。

提供的测序样品为PCR产物时,特别需要注意DNA的纯度和数量。

PCR产物应该进行切胶回收,否则无法得到良好的测序效果。

有关DNA测序样品的详细情况请严格参照“DNA测序样品准备及注意事项”部分的说明。

3、提供的测序样品为菌体时,以什么形态提供为好?答:一般菌体的形态有:平板培养菌、穿刺培养菌,甘油保存菌或新鲜菌液等。

我们提倡寄送穿刺培养菌或新鲜菌液。

平板培养菌运送特别不方便,我们收到的一些平板培养菌的培养皿在运送过程中常常已经破碎,面目全非,需要用户重新寄样。

这样既误时间,又浪费客户的样品。

一旦是客户非常重要的样品时,其后果更不可设想。

而甘油保存菌则容易污染。

制作穿刺菌时,可在1。

5ml的Tube管中加入琼脂培养基,把菌体用牙签穿刺于琼脂培养基(固体)中,37℃培养一个晚上后便可使用。

穿刺培养菌在4℃下可保存数个月,并且不容易污染,便于运送。

4、与测序引物有关的问题:答:对于通用测序引物,只要正确使用,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测序引物问题主要发生在客户自己提供的PCR引物上。

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所用的用于PCR的引物都可以用来作测序,以下几种PCR引物将是不适合用作测序引物的:(1)简并引物,简并引物必然要在测序模板上有多个结合位点,直接影响测序结果。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代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PCR常见问题1.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出现假阴性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1)模板:①模板中有杂蛋白;②模板中有Taq酶抑制剂;③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④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

2)酶:酶失活或反应时忘了加酶。

3)Mg2+浓度:Mg2+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 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4)反应条件: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

5)靶序列变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

2.假阳性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

常见原因有:1)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

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

需重新设计引物。

2)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

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

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3.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

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

三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需要新鲜的菌液?
首先,新鲜的菌液易于培养,可以获得更多的DNA,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菌种的纯度.
2.如何提供菌液?
如果您提供新鲜菌液,用封口膜封口以免泄漏;也可以将培养好的4—5ml菌液沉淀下来,倒去上清以方便邮寄。

同时邮寄时最好用盒子以免邮寄过程中压破.
3.如何制作穿刺菌?
用灭菌过1.5ml或2ml离心管加入LB琼脂(7g/L)斜面凝固,用接种针挑取分散良好的单菌落穿过琼脂直达管底,不完全盖紧管盖适当温度培养过夜,然后盖紧盖子加封口膜,室温或4度保存。

4.PCR产物直接测序有什么要求?
1).扩增产物必须特异性扩增,条带单一.如果扩增产物中存在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一般难以得到好的测序结果;.2)必须进行胶回收纯化;3)DNA纯度在16—2.0之间.浓度50ng/ul以上.
5.为什么PCR产物直接测序必须进行Agarose胶纯化?
如果不进行胶纯化而直接用试剂盒回收,经常会导致测序出现双峰甚至乱峰。

这主要是非特异性扩增产物或者原来的PCR引物去除不干净所导致。

大多所谓的PCR"纯化试剂盒"实际上只是回收产物而不能起到纯化的作用的。

对于非特异性扩增产物肯定无法去除,而且通常他们不能够完全去除所有的PCR引物,这会造成残留的引物在测序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而导致乱峰。

6.如何进行PCR产物纯化?
PCR产物首先必须用Agarose胶电泳,将特异扩增的条带切割下,然后纯化。

使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产物用ddH2O溶解。

7.PCR产物直接测序的好处?
A) PCR产物直接测序可以反映模板的真实情况.
B) 省去克隆的实验费用和时间.
C) PCR产物测序正确的片段进行下一步克隆实验使结果更有保障.
D) 混合模板进行PCR的产物直接测序可以发现其中的点突变.
8.对用于测序的质粒DNA的要求有哪些?
对测序模板DNA的一般要求:1).DNA纯度要求高,1.6—2.0之间,不能有混合模板,也不能含有RNA,染色体DNA,蛋白质等;2).溶于ddH2O中,溶液不能含杂质,如盐类,或EDTA等螯合剂,将干扰测序反应正常进行。

9.如何鉴定质粒DNA浓度和纯度?
我们使用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胶中加入0.5ug/ml的EB(电泳缓冲液中不必加EB),加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

电泳结束以后在紫外灯下比较亮度,判断浓度和纯度。

此方法可以更直接、准确地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染色体DNA、RNA等,也可以鉴别抽提的质粒DNA的不同构型。

质粒DNA的3种构型是指在抽提质粒DNA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质粒(SC)的一条链断裂,变成开环状(OC)分子,如果两条链发生断裂,就变成为线状(L)分子。

这3种分子有不同的迁移率,通常,超螺旋型(SC)迁移速度最快,其次为线状(L)分子,最慢为开环状(OC)分子。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或者用溴乙锭-标准浓度DNA比较法只能检测抽提到的产物中的浓度,甚至由
于抽提的质粒DNA中含有RNA、蛋白质、染色体DNA等因素的干扰,浓度检测的数值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10.为什么抽提的质粒最好溶解在ddH2O中?
全自动荧光测序由于反应体系小,所以对于模板DNA的质量要求比手工测序高许多。

通常的提取质粒的试剂盒会提供一个Elution Buffer给用户洗脱DNA,我们建议用户不要使用。

因为其中含有的如EDTA等组分会对测序反应产生干扰,甚至导致测序反应失败。

11.对测序引物的要求有哪些?
对测序引物的一般要求:1).特异性与测序模板结合,不能有多于4个碱基以上的错配现象;2).不能含有混合碱基;3).长度17-25碱基;4).纯度高,最好PAGE纯化;5).用ddH2O溶解,不要用TE溶解。

12.为什么测序引物必须特异地与DNA模板结合?
测序引物与待测样品DNA分子只能有一个结合位点是测序成功的前提。

如果测序引物在DNA模板分子上有不只一个的结合位点,将造成测序反应过程中引物链在几个结合位点处同时扩增,从而得到链长相同而组成不相同的终止链,测序电泳时收集到重叠峰或乱峰,无法读取序列。

13.为什么测序引物3'端以后有30-50碱基无法读到?
全自动荧光测序方法由于使用标记了大荧光染料的ddNTP,一些未反应完的ddNTP底物会连同测序反应产物一并被沉淀,在测序电泳时会干扰测序信号,导致这部分碱基无法读清。

一般的我们会在分析结果时切掉这部分无意义的数据。

通常这也是载体的序列。

所以选取测序引物时要使引物3'端离开要求测序的起始位置50碱基以上比较合适。

而对于PCR产物测序就不可避免使得测序引物区域附近无法读到数据。

14.为什么在测序报告上找不到引物序列?
有如下几种情况。

(1)找不到测序所用的引物序列。

这是正常的,因为荧光测序方法采用的是荧光标记了的ddNTP,自动测序仪通过检测ddNTP上的荧光来读取序列。

由于引物本身是不被标记的,所以在测序结果中也是找不到的。

(2)是找不到克隆片段的扩增引物。

原因可能是您在构建质粒时所用的酶的酶切位点距离您的测序引物太近,由于荧光染料的干扰在序列开始的部分判读不清。

(3)还有一种可能是您的插入片段的插入方向是反的,这时可以找一下引物的互补序列。

(4)存在单引物扩增,有一条引物的特异性不好,有多个结合位点.导致只有一条引物参与扩增.
15.什么是Primer Walking 测序?
大于片断较大的样品,双向测序如果不能完全拼接,我们还可以为用户按照上一个测序结果在一定的位置左右设计引物继续测序,并将测序结果拼接,即Primer Walking 测序。

16.超过6Kb的DNA片断如何进行测序?
超过6Kb的DNA片断用Shot Gun 进行测序准确并且节省时间,Shot Gun方法如下:
1).用物理方法打碎DNA;
2).回收1-1.5K的片断;
3).用核酸酶切平端,连接入载体;
4).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测序,保证每一个区段有3倍以上的数据;
5).编辑所有测序数据;
6).如果有缺少数据的区域,还需要补充测序。

拼接成完整序列。

17.为什么测序结果完全不是所需的序列!
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1).我们给您的测序结果对应的不是您的样品;(2)您的样品插入部分与您预期的不一致。

这时需要双方将样品进行验证(PCR和酶切鉴定)
18.样品送测序前已经鉴定过了,有插入片段的,为什么测序结果是一个空质粒?
测序是对样品的最好验证.结果为空载,可能如下
(1).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发生插入片段的丢失。

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无法事先预期到(2)提供的克隆是假阳性克隆.
19.:为什么到重复序列时(PloyA,T,C,G)后面信号几乎都较乱?
重复序列的测定是目前荧光测序方法的一个局限。

测序级的酶遇到连续的重复碱基的时候,对模板的判读就会出现打滑现象,导致后面的序列无法判读.这样的情况,建议反向测序.
20.全自动荧光测序的准确性如何?
我们有两种不同型号的测序仪:ABI377和ABI3730
ABI377测序仪采用配套的Big DYE Terminator cycle sequencing Kit,该测序方法以及安装仪器时用标准样品测试,准确性达到一个反应500碱基中只有1个以下的错误(即错误率小于0.05%)。

如果用户得到一个测序结果的彩图是清晰的,峰型是尖的,尖峰与读取的碱基编码是一致的,那么它的准确性应该是可信的。

当然如果是新序列,最好用同方向或反方向再测序一次加以验证。

因为两次不同的测序,同一个碱基上的错误概率应该小余0.0025%。

同时出错的可能性极小。

ABI3730测序仪也是采用AB公司配套的Big DYE Terminator cycle sequencing Kit,其准确性达到800碱基只有1个一下的错误,并且该测序仪对碱基的判读有一个自身的评判值(Quality Value),根据QV值的大小,也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每一个碱基的准确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