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习指导《预防医学专业》

目录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 (1)

实习二描述性研究 (9)

实习三队列研究 (20)

实习四病例对照研究 (26)

实习五实验流行病学 (38)

实习六筛检试验评价 (46)

实习1 疾病频率测量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时间】4学时

【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包括:

1.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 )、罹患率(attack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 );

2.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prevalence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 );

3. 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课题一】附图1-1表示在一个15000人的群体中,2010~2013年某病的发病及预后情况。

2010 2011 2012 2013

图1-1 某人群某病在2010~2013年间的发生及变化情况

图例:I 代表发病,R 代表好转或治愈,D 代表死亡

问题1:请计算2011年该人群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专)率和病死率; 问题2:请计算2012年1月1日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课题二】某地自1998年开始进行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搜集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和死亡资料。2000年登记的新发肺癌共5612例, 其中男性3847例, 女性1765例;2000年共死亡肺癌4916例, 其中男性3388例, 女性1528例。该地常住人口1083万,男性人口559万,女性人口524万。

问题3:请计算2000年该地肺癌的分性别和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问题4:选择合适的表和图表示男女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问题5:试述肺癌发病和死亡的性别分布特征。

I

I I I I I I I

I D

D

I D

D I

R R R R R R

R

R R I

I

问题6:试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用途。

【课题三】北京地区实施人群心血管病动态监测(MONICA) 方案,其中中关村地区包括15个区居委会, 监测人群为37695人,1984~2000年中关村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及死亡资料见表1-1。

问题7:请计算1984~2000年中关村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病死率、院内病死率、院外死亡构成比。

问题8:试述中关村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内病死率16年间变化,并用图表示。

问题9:请计算16年间中关村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平均年发病率、平均年死亡率。

表1-1 1984-2000 年中关村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病死率变化趋势

年份

院内就诊

数院内死亡

院内病死率

(%)

院外死亡

死亡总数

1984-1989 32 14 20 34

1990-1995 71 26 26 52

1996-2000 74 23 25 48 合计177 63 71 134 【课题四】Framingham Heart Study运用队列研究方法探讨职业状况与职业相关行为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群为45~64岁职业人群,其中职业女性387 人,职业男性580 人。观察起点两类人群均未患CHD, 跟踪随访8年,忽略随访期队列人口变动情况,所得资料见表1-2:

问题10:请计算冠心病8年间的累积发病率。

问题11:使用适合的统计图对45~64岁不同职业状况男性和女性冠心病8年发病率进行描述。

问题12:依据上述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职业状况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分布特征的区别。

表1-2 45~64岁不同职业状况男性和女性冠心病8年发病情况职业状况

女性男性

人口数量病例数

发病率

CHD (%) 人口数量病例数

发病率

CHD (%)

职业白领77 4 116 23

文员和销售142 15 104 6

职业蓝领168 11 360 45

合计

【课题五】运用队列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队列(样本)包括6032名女性和5612名男性,基线测评时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均未患有冠心病,随访4年后,881 人发生了冠心病。资料如下:

表1-3 不同性别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发病情况

男性女性

病例数人年数

发病密度

(1/1000人年)病例数人年数

发病密度

(1/1000人年)

全部冠心病急性心机梗塞致死性冠心病449

164

38

13837

13837

13837

432

88

14

15232

15232

15232

问题13:请计算冠心病的发病密度。

问题14: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分布特征的区别。

【课题六】1988年初上海市发生了一起甲型肝炎暴发。为了解这次甲肝流行的人群分布特点、流行原因和隐性感染情况等,研究者在上海市长宁区以整群抽样方法询问调查了1649名居民,并采集了470份血清通过检测抗HAIgM、抗HAIgG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人群罹患甲肝资料见表1-4,人群血清学资料见表1-5。

问题15:计算调查人群的甲肝罹患率,填入表1-4中相应栏内。

问题16:应用罹患率和病例构成比描述该次甲肝暴发的年龄分布特征,并用图表示。

问题17:比较分析该次甲肝暴发的性别分布特征。

问题18:计算检测人群中抗HAIgG阴性率、抗HAIgG阴性人中隐性感染率及感染率,填入表1-5中相应栏内。

问题19:试述人群对甲肝的易感性及其年龄分布特征,并讨论该次甲肝暴发所见年龄分布特征的原因。

表1-4 1649名居民年龄和性别甲肝罹患率

年龄组(岁)

全人口男性女性

人数病例数罹患率人数病例罹患率人病例罹患率

(%) 数(%) 数数(%) 0- 172 3 78 0 94 3

10- 127 8 71 6 56 2

20- 225 38 116 19 109 19

30- 400 42 217 22 183 20

40- 164 4 82 1 82 3

50- 187 0 86 0 101 0

60- 206 0 79 0 127 0

70- 168 0 77 0 91 0

合计1649 95 806 48 843 47

表1-5 470名居民血清检测结果

年龄组检测人

抗HAIgG

阴性数

抗体阴性

率(%)

病例数

隐性感染

者数*

感染率

(%)

隐性感染

率(%)

0- 42 34 1 2

10- 41 32 4 3

20- 58 34 7 1

30- 102 24 8 1

40- 48 4 1 1

50- 58 4 0 0

60- 75 6 0 1

70- 46 4 0 0

合计470 142 21 9

*隐性感染者为抗HAIgM阳性的无临床症状者

【课题七】为进一步了解甲肝疫苗对甲肝病人密切接触易感者应急保护的效果, 自1996-1999年,研究者对某市甲肝病人接诊后及时访视,并定期随访,对其密切接触者接种甲肝疫苗后续发情况进行了观察。

相关定义:甲肝病人,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ALT 持续升高, 急性期以ELISA 法检测抗HAV IgM 阳性的病人。密切接触者,与处于传染期的甲肝病人一起工作、生活的0-29

岁易感者。续发病例,指甲肝病人发病后15-45天之内密切接触者中新发生的按上述标准确诊的甲肝病人。

结果:某市1996年~1999年共发生甲肝病人1046 例, 其中住院病人970 例。4年内共观察甲肝病人相关密切接触者1487例, 续发病人6例。其中住院病人密切接触者1364 例,未住院病人密切接触者123 例。见表1-6。接种甲肝疫苗后续发情况:甲肝病人住院后密切接触者接种甲肝疫苗1 123 人, 无续发病例;未接种疫苗者241例, 续发2例。首发病人未住院其密切接触者接种甲肝疫苗85人, 续发1人;未接种38人, 续发3人。

问题20:计算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住院与未住院病人接触者、住院病人接触者中进行与未进行应急接种疫苗者、未住院甲肝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接种与未接种甲肝疫苗的续发率,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比较。

问题21:计算住院与未住院病人接触者各年龄组的续发率,填入表1-6中相应栏内。试述续发病例的年龄分布特征。

问题22:计算甲肝病人住院后密切接触者接种甲肝疫苗阻断其续发甲肝的保护率,未住院甲肝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接种甲肝疫苗阻断其续发甲肝的保护率。

表1-6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续发率

年龄组(岁)

住院病人接触者未住院病人接触者

观察数续发数

续发率

(‰)

观察数续发数

续发率

(‰)

0~141 0 - 10 0 -

5~236 0 - 20 0 -

10~256 0 - 21 2

15~141 0 - 16 0 -

20~274 1 32 1

25~29 316 1 24 1

合计1364 2 123 4

【课题八】2010年某疾病监测点为了查实该地主要疾病的发生、死亡及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这里将该调查资料有关数据列为附表1-8。

问题23:请计算201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患病率、死亡(专)率及病死率。

问题24:请计算201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

问题25:请计算2010年细菌性痢疾家庭内与非家庭内的续发率。

表1-8 2010年某监测点某些疾病现况调查资料

项目人数2010年7月1日该疾病监测点人口数91098

同年1月1日该点人口数89769

同日记录的恶性肿瘤病例59 其中,当天新病例 2 201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176

同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119

同年细菌性痢疾新发病例的接触人数5562 其中,家庭内接触者1609

非家庭内接触者3953 同年受检的接触者人数374 其中,家庭内接触者102

非家庭内接触者272 同年受检接触者中受感染人数57 其中,家庭内接触者31

非家庭内接触者26

【课题九】已知某省2010年甲、乙两县20岁及以上各年龄别某病死亡专率和各年龄别人口数,资料见表1-9。由于两地年龄结构不同,要客观地比较两地区死亡率的高低,应消除两地区年龄结构的差异,因此需对死亡率进行标化(调整)。

问题26:用直接法计算甲、乙两县标化死亡专率(以合并甲乙两县人口作为标准人口)。

问题27:比较标化死亡专率与粗死亡专率之间的差异。

表1-9 2010年甲、乙两县各年龄别某病死亡专率

年龄组Array

(岁)

20~200000 1000 5 400000 2400 6

40~400000 4000 10 400000 4800 12

60~100000 8000 20 200000 5000 25 合计1000000 13000 13 1000000 12000 12.2

思考题

1. 发病率、患病率的概念有何不同?两者有何关系?有何不同用途?

2. 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比较?

3. 比较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的概念及用途。

4. 标准化法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方法有几种?

实习二描述性研究

【目的】:学习描述性研究在病因探索中的作用,了解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时间】:4学时

【内容】: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对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它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描述性研究中,除现况研究外,尚包括监测、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课题一】上海甲型肝炎爆发调查

一、概况

1988年1月19日,上海市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急剧上升,至3月18日,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292301例,罹患率为40.82%,为往年发病率的12倍。死亡11例,病死率3.76/10万。以往每年肝炎在春季有发病高峰,一般2月开始病例报告增加,3月最高,4月开始下降。本次肝炎疫情与往年相比提前1个半月,且最高发病数比往年流行高峰日病例数高53倍。本次流行的病例黄疸型占90%,抗-HAVIgM阳性率为95.5%,发病一周内粪便HAAg 检出率为68.2%。

问题1:如果1月底你作为流行病学专家去现场参加调查并处理疫情,你准备做哪些工作?

问题2:病例核实诊断后,还需进行哪些调查工作?采用个案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如采用抽样调查,何种抽样方法更为恰当?

二、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主要流行于上海市的12个市区,占全市发病总数的94.9%,各区疫情和流行曲线较一致。对供应12个市区的自来水厂的1987年1~12月4354分管网水和出厂水样的水质检查,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包括浊度、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三项指标进行比较,均符合卫生标准。不同水厂供水范围与地区罹患率无明显差别。市区居民普遍无饮生水的习惯。市区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各兵种的指战员均饮用上述水厂的自来水,由该地区自行供水,其甲肝罹患率(3.8%)明显高于周围郊县,但与市区发病无差异。

2. 时间分布对292301例病人发病日统计分析,可见12个区同时于1月14日发病数上升,2月1日达到顶峰,疫情上升曲线呈锯齿型,呈现三个流行高峰,分别是1月20日、1月25日和2月1日,流行波持续30天,从2月2日起疫情迅速下降。

图1 上海市1988年1~3月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状况

3. 人群分布病例年龄分布以20~29岁罹患率最高(83.02‰),30~39岁次之(79.24‰),两者合计占病例数的83.46%,以50岁及以上者为最低,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0.26~0.58%。职业分布以工人最多(70.63%),职员次之(占8.5%)。性别分布为发病率男女比为1.26﹕1。病例的家庭聚集性表现为11%的家庭有2人或以上同时发病。

问题3:从以上疾病的三间分布能否找到可疑的病因线索,形成初步的病因假设?

问题4:请联系本案例讲述现况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用途?

问题5: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分别的适用条件?

(摘编自段广才主编《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课题二】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

一、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总局的记录中,死亡率的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由肺癌造成的死亡人数的激增。比如说,在1922到1947年的25年里,每年记录在案的因肺癌死亡的人数从612增长到了9287。当然,这个显著的增长和人口总量的增长是分不开的,以总人口来讲,尤其是以老龄人口贡献更多。Stocks(1947)使用标准化死亡率来顾及这些人口变化,发现了如下趋势:在1901-1920年间,男性SDR(标准化死亡率)1.1/10万,女性0.7/10万;在1936-1939年间,男性SDR10.6/10万,女性2.5/10万。这个增长在一战结束之后显得格外迅速,在1921-1930年间以及1940-1944年间,45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分别增涨到了之前的6倍和3倍。这种增长仍在继续。在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土耳其和日本,情况也是这样。

问题6: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应该采取何种调查?

引起该增长可能的原因,人们陆续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原因:(1) 由汽车尾气、柏油路上的灰尘、油厂、工厂和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2) 吸烟。在过去50年中,前者肯定是更主要的原因,而毫无疑问,吸烟的人数也增加了很多。然而,这些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仅仅只是提示性的,而且知道最近也鲜有更加直接的证据。仅有的证据——基于临床经验和临床记录,主要也是和抽烟有关的。例如,在德国,Muller (1939) 发现,在86例肺癌男患中,只有3例不抽烟,56例都是严重的抽烟者;与此对比,在86个由“相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组成的对照组中,14人不抽烟,而只有31人是严重的抽烟者。与此相似,在美国,Schrek 和同事(1950)报告说在82例肺癌男患中14.6%是不抽烟的,而522例非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症男患中有23.9%的人不抽烟。

问题7:造成上述数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问题8:根据图2,应采用何种研究?将产生何种偏倚?

图2 英国肺癌死亡率和烟草消耗量.(1950,Doll&Hill)

二、美国1930~2000年间肺癌死亡率的监测数据

根据系统综述的结果,吸烟可以导致多器官肿瘤的发生,包括肺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另外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有关。以现在的吸烟率计算,全球每年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在400~500万;21世纪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将达到10

亿(相对于20世纪的1亿)。图3是美国1930~2000年间的各种相关肿瘤死亡率调查。图4为美国肺癌的监测数据及美国烟草消耗量的数据。

问题9:疾病监测数据作为描述性研究有什么用途?根据疾病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肺癌的死亡率长期趋势是怎样的?性别差异?

问题10:根据烟草消耗量与肺癌死亡率的生态学趋势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烟草消耗量的高峰和肺癌死亡率的高峰在时间上是否一致,为什么?

图3 美国各种癌症死亡率的监测数据(Vineis 2008)

图4美国肺癌的监测数据年及美国烟草消耗量的数据(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5)

三、国家制定限制吸烟法律后吸烟率及肺癌死亡率的变化

根据基础研究,烟草含有多种癌混合物,吸烟过程中可产生6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及亚硝胺。因吸烟有害健康,欧美国家已

经制定并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吸烟法律。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吸烟率持续下降,美国吸烟率变化如图5,美国肺癌和支气管癌1950~1996年人群标化死亡率如图6。

问题11:请描述国家制定限制吸烟法律后对美国吸烟率的影响?

问题12:美国吸烟率性别差别?吸烟率的性别差别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

问题13:美国肺癌和支气管癌1950~1996年人群标化死亡率各年龄组变化趋势?根据此变化趋势,请你提出肺癌的进一步防控措施?

图5 美国性别吸烟率变化

图6 美国成人吸烟率的变化(Brunnhuber 2007)

(Wingo, 1999)图7美国肺癌和支气管癌1950~1996年人群标化死亡率(1/百万)【课题三】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一、血清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早在20世纪初期,动物实验就显示,给动物喂食高胆固醇饮食以后,它们的动脉血管壁上就会出现斑块。那时,感染性疾患是导致美国及其他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然而,一些研究数据显示,提高血清胆固醇的水平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1920~1940年,美国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人数开始超过感染性疾患致死的人数,成为死因排名第一的疾病。美国国立卫生院为了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患病率、发病率与病因,在马萨诸塞州的弗明汉建立了一项心血管研究项目。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来源于弗明汉医学研究,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晚期。

在1950年1月1日,在弗明汉开展了横断面调查,目标人群为30~59岁年龄组,研究可能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问题14:如果你作为流行病学专家去开展本次调查,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偏倚有哪些?

表1动脉硬化心脏病患病率(年龄、性别)

年龄男性女性

检测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检测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总数2024 48 24 2445 28 11

30~44

30~34

35~39

40~44 1083 5 5 1317 7 5 335 2 389 1

390 2 491 1

358 1 437 5

45~62

45~49

50~54

55~59

60~62 941 43 46 1128 21 19 313 5 379 3

319 18 365 8

236 15 321 8

73 5 63 2

(DAWBER,1957)

问题15:通过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患病率比较,可以得出动脉硬化心脏病随年龄如何变化,性别差别怎样?

表2 不同类型动脉硬化心脏病检测结果(年龄、性别)

诊断

男性女性

总数30~44 45~62 总数30~44 45~62

总数48 5 43 28 7 21 心肌梗塞17 2 15 1 - 1

心绞痛20 2 18 18 5 13 仅有心电显示可

能发生心肌梗塞

11 1 10 9 2 7

(DAWBER,1957)问题16:不同类型动脉硬化心脏病在年龄、性别的差异?

二、冠心病的常规危险因素

在2002-2003年间,研究者分析了在之前10年间14个国际性的随机临床试验的总共122458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其中包括76716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5527例不

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10215例正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表3 按性别分类的常规危险因素

女性(n=34589)男性(n=87869)ST段抬高性心梗,例数19513 57203

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梗,例数12367 23160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例数2709 7506

平均年龄(标准差),Y 66.1(11.2) 59.9(11.6)

正在吸烟的,例数(百分比)10107(29.5)36301(41.6)

糖尿病,例数(百分数)7989(23.2)13424(15.3)

高脂血症,例数(百分数)13335(39.6)29252(34.1)

高血压,例数(百分数)19271(55.9)33624(38.4)

危险,例数(百分数)

0 5118(15.4)16454(19.4)

1 12348(37.2)36539(43.0)

2 11025(33.2)23622(27.8)

3 4310(13.0)7558(8.9)

4 437(1.3)787(0.9)

MI,Myocardial infarction (Khot,2003)

图8 冠心病常规危险因素与入选年龄的关系(Khot,2003)

图9 不同吸烟状态冠心病常规危险因素与入选年龄的关系(Khot,2003)

Table 4 Prevalence Conventional Risk Fators by Age and sex(Khot,2003)

问题17:不同性别的冠心病常规危险因素有何差异?

问题18:冠心病常规危险因素在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中的总体情况如何?

问题19:吸烟对冠心病有何影响?

三、生活方式改变后美国1965~2001年间冠心病死亡率监测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开始,冠心病的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直到现在。目前美国男女冠心病的死亡率每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在其它一些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等也有类似的情况。对于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原

因,一些学者认为,主要归于生活方式的改善,降低了发病危险因素的结果。美国心血管疾病调整年龄的死亡率1965~2001年见图9,2002年美国冠心病调整年龄的患病率见图10。

图10 美国心血管疾病调整年龄的死亡率(1/10万)1965~2001年

图11 2002年美国冠心病调整年龄的患病率(Dallas,2003)问题20:生活方式改变后,美国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

问题21:请描述美国目前冠心病流行特点?请你提出冠心病的进一步防控措施?

【课题四】现况研究设计

现况研究只有严密的设计才可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结果。一般现况研究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调查研究目的;

2.确定调查研究对象,当进行抽样调查时,应确定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

3.确定调查研究主要内容,拟定调查表;

4.确定收集资料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5.拟定资料整理分析提纲

6.调查研究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步骤、人员安排、经费预算、预调查等。

材料信息: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摸清本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 Ag)携带情况及其家庭内分布特点,拟进行一次现况研究。该市区约20余万人,分为8个街道居委会,每个街道居委会下设15~20个居民委员会,每个居民委员会有2000~2200人,约500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4口人)。该市区为一般居民,由各种职业人员组成。已知邻区调查结果HB S Ag 阳性率为9.5%。

问题22: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预期分析指标有哪些?

问题23:根据你所确定的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应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如何抽样?

问题24:依据所选抽样方法,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小。

问题25: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和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

问题26:制定一份现况研究设计。

实习三队列研究

【目的】:通过资料分析,掌握队列研究常用指标的计算及资料基本整理分析方法。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复习,深入理解掌握队列研究的一些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学时】:4学时

【内容】:

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两大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关系。与之相关的名称还有前瞻性研究、发生率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等。队列研究因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较强而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被广发应用。

【课题一】

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和间皮瘤危险的关系,对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禄丰(两县在民族、生活习惯、文化教育、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进行了既望9年(1987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

调查人数观察

人年

死亡人数(死亡率,1/10万人年)

全肿瘤肿瘤间皮瘤胃癌肠癌

暴露组454339430.0572(182.60)21(53.06)7(17.75)6(15.22)6(15.22)非暴露组562648236.4860(124.39)12(24.88)0(2.07)9(18.66)3(6.22)合计1016987555.53132337159

问题1: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问题2:该类型的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

【课题二】

表2显示的是由Framingham 心脏研究中心进行的血清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的研究数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首先测试了33到49岁的1045个男性血清胆固醇水平,然后根据血清胆固醇水平将他们分成了5组。计算了10年的随访中每组累计冠心病发病率。

流行病学综述

流行病学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型转变为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流行病学的研究也由疾病扩展到健康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卫生事件,甚至包括人口“爆炸”,社会动乱,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流行病学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流行病学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一.定义 流行病学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基本内涵有四点:: 1.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2.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况。 3.以观察分布现象为出发点,重点研究疾病或健康的影响因素。 4.根本目的是为控制或消灭疾病及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策略与措施。 二.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更多地倾向于根据研究设计特点分类。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历史资料或者特殊调查所获的资料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示疾病或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其变动趋势。描述性研究虽然不涉及深奥的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但它实际上广泛地适于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性研究关键在于“描述”,因此所利用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通常通过疾病现象的描述,可以初步了解导致疾病发生可能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对该病防治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或起点,因此描述性研究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现况调查”(或称现况研究)。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些重点疾病或项目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时,则称“疾病监测”,其也属于描述性研究。有些情况下需要对某人群某疾病现象与相关的暴露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说明暴露与疾病是否相关,称作相关性研究(亦称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是根据疾病的分布特征提出假设,然后选择专门的人群进行调查或观察来验证假设,说明某病与某种暴露是否存在联系。分析性研究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一般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两个组,用以检验关于暴露因素的假设。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病患者出发,调查回顾患病组与非患病组以往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并比较两组有暴露史比例的差异。群组研究是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或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追踪观察两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并进行比较。二者在设计上的区别在于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结果出发,找可能的“原因”,而群组研究是从原因出发观察所发生的结果。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统称为调查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其是指调查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具有某种因素及疾病与健康状况,并通过比较说明该因素是否与某疾病存在联系。 调查研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论是从事临床工作或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调查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有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E 4.D 5.E 6.B 7.E 8.B 9.C 10.C 11.A 12.C 13.E 14.B 15.C 16.E 17.E 18.B 19.C 20.C 21.E 22.B 二、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多病因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3.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三、简答题: 1.请简单叙述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答: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2)现况调查一般不能验证假设,但可以为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假设依据。 3)从研究方法本身对于病因的论证强度来看,实验性研究高于队列研究,队列研究高于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高于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4)实施队列研究之前,最好先有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阳性结果。 5)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都是为了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疾病并探求既往的暴露,队列研究评价暴露并随访疾病的发生,横断面研究同时评价疾病和暴露的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2.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答:1)群体观点 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3)比较的观点 4)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5)概率论的观点 6)预防为主的观点 四、论述题: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第十七章 流行病学概述

第十七章流行病学概述 A1型题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 .健康人 E .亚临床型病人 2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提供诊断依据 B .不涉及药物治疗 C .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 .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 .卫生法规 B .疾病的预防控制 C .疾病的生物化学 D .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E .气象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5 .流行病学的学科形成期指() A .公元前 B . 21 世纪 C .公元10 世纪至15 世纪 D .公元巧世纪至18 世纪 E . 18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 6 .因领导1 910 年和1920 年中国鼠疫流行的调查而载人西方流行病学史册的是() A .胡适 B .朱德 C .蔡元培 D .伍连德 E .苏德隆 A2型题

7 .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不包括() A .诊断试验 B .药理试验 C .现况调查 D .临床试验 E .队列研究 8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研究对象分组的随机化和给予实验因素的人为化,其方法不包括() A .临床试验 B .干预试验 C .序贯试验 D .人群现场试验 E .病例对照研究 9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其学术体系特征中不包括( ) A .概率论 B .预防为主 C .社会医学 D .数理统计学 E .药代动力学 A3型题 共同题干(9 ~12 ) 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描述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线索。 10 .该研究方法为() A .诊断试验 B .现况调查 C .病历分析 D .队列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11 .该研究方法有以下类型() A .回顾调查 B .前瞻调查 C .临床试验 D .社区试验 E .普查和抽样调查 12 .该研究方法可以获得以下指标() A .患病率 B .灵敏度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或流行的前提条件。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 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现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四项因素:即患者的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加入时间:2009-5-21 8:59:28 来源:点击:296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李立明1,王艳红,吕筠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摘要】流行病学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探索疾病病因、预防控制疾病、制定和评价公共卫生策略措施,以及改善人群健康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已经由传染性疾病扩展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健康相关领域等,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也日趋完善成熟,它已经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和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被誉为“公共卫生之母”。本文扼要地回顾了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流行病发展趋势,探讨了今后流行病学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关键词】流行病学;历史;研究方法 Epidemiology: history and challenges LI Li ming1, WANG Yan hong2, LV Jun2. 1.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05, China; 2.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Epidemi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states or events in specified popul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to control of health problems.” During nearly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the basic science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backbone of modern medicine. With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disease in populations, the applications of epidemiology now have expanded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o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juries and health related events. Moreover its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and mature.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epidemiology, features of modern epidemiology, 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nfus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pidemiology; History; Research methods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08,12(4):304 308) 1 流行病学发展历史的概述[1,2] 1850年“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从19世纪50年代至今,流行病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期的公共卫生时代,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是这一时期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854年,英国医师John Snow(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创造性地采用标点地图描述了霍乱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揭示了霍乱以受污染水源作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本质,其蕴含对比的研究设计勾勒出现代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雏形,成为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和Koch氏法则的建立,流行病学逐步向基于病原学单病因理论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过渡,“三环节、两因素”为内容的“流行过程”理论逐步形成和完善,开展了一系列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三个时期就是20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流行病学时期。人类疾病谱的变迁,促进了流行病学由传染病向非传染性疾病的扩展,20世纪中期Doll与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同期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流行病学发展的新纪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的出现成为现代流行病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1. 现场试验接受干预对象的基本单位 A A. 个人 B. 社区 C. 人群 D. 一个种族 E. 一个民族 2. "最古老、最普遍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 A A. 面访 B. 信访 C. 电话访问 D. 自填式问卷调查 E.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3.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组,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这样选择的对照称谓 C A. 内对照 B. 总人口对照 C. 外对照 D. 多重对照 E. 单重对照 4. 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的是 A A. 现场试验 B. 社区试验 C. 干预试验 D. 临床试验 E. 社区干预实验 5. 利用数字表随机排列表,也可用抽签的方法的随机分组方法是: A A. 简单随机化 B. 区组随机化 C. 分层随机化 D. 系统随机化 E. 盲法随机化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D A. 合理膳食 B. 适量运动 C. 戒烟限酒 D. 提倡病人自我管理 E. 防止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7. 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D A. 临床试验 B. 横断面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队列研究 E. 现况研究 8. 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C A. 现况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生存分析 D. 生态学研究 E. 数理研究 9. 死亡指标包括 E A. 死亡率、发病率 B. 发病率、患病率 C. 感染率、患病率 D. 患病率、生存率 E.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10. 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 B A. 水平传播 B. 垂直传播 C. 连续性传播 D. 接触传播 E. 无传播 11. 估计某病流行势态的指标是 B A. 患病率 B. 感染率 C. 引入率 D. 发病率 E. 续发率 12. 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E A. 临床经验 B. 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 回顾对比 E. 临床试验 13. 新出现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总称为 A A. 新发传染病 B. 传染病 C. 总体传染病 D. 流行疾病 E. 流行性传染病 14. 确定某因素与某疾病联系强度最好用 C A. 总人群中发病率 B. 患病率 C. 相对危险度 D.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 E. 总人群的死亡率

流行病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_ 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 ____________ 中进行,可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A 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C.人群 D .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 .观察法 B .建立数学模型 C .临床试验 D .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 .预防医学 B .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 .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 .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 .无症状的健康人 C .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 .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C.理论法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流行病学简答题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的特征: 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浙江大学
金明娟
jinmj@https://www.360docs.net/doc/4f16420131.html,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的队列研究实例
9 目的 验证乙肝病毒感染为肝癌发生的病因 9 调查对象 HBsAg阳性者作为暴露组,HBsAg阴性者作为非暴露组 9 样本大小 暴露组l200人,非暴露组5000人 9 观察结局 随访观察,记录两组肝癌的发生情况。肝癌的诊断按照全国1990年 修订的标准执行 9 调查因素 HBsAg检查情况、乙肝的其他感染指标、肝癌家族史、肝炎病史等 9 随访时间及其工作安排 计划随访l0年时间,每 年时间 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 个月进行 次随访观察 9 结果 l0年观察结束时,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尚有1109人和4905人在访; HB A 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 HBsAg 例 HBsAg HB A 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 9 计算指标 两组的发病率(发病密度)、RR、AR、AR%、PAR%



只有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的纵向队列研究,在足够的时间跨度内 (6年以上)对足够大的人群(数十万人)进行跟踪研究,获得从疾病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 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才有可能最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内在的根本规律,以期达 到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 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多是针对某些与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心脑血 管病、常见恶性肿瘤等。但纵观近10年来发表的以中国人群为研 究对象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科学论文,可以发现,发表在国际一 流杂志上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国际合作课题,而由国内科研人员 , 单独主持和完成的大规模队列研究不多、国际影响较小。

流行病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单选题 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E ) A.提供诊断依据 B.不涉及药物治疗 C.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E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有( E ) A.研究疾病的病因 B.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群体诊断” C.研究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D.评价疾病的防制效果 E.以上均是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正确的(C ) A.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分布 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 3.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二)单选题 1.某病的病死率指( B )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2.某病患病率是指( C )

流行病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就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就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 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与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就是前者的实验就是在 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 此采用什么方法就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 B.建立数学模型 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 E.以上都不就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预防医学 B.基础医学 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 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就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就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就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就是

流行病学第一章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3、它的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中研究者控制实验的条件,然后评价干预的效果;观察流行病学中研究者客观地收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实验流行病学根据是否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区别:在观察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没有控制暴露的能力。 观察流行病学根据是否设立平行比较的对照组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是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疾病的时间变化。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通过检验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假说,回答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问题,找出与疾病的发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即与检验病因假说有关。 二、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1.横断面研究 2.生态学研究 3.队列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 1.随机对照试验 2.非随机对照试验

(1)类实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和整体随机试验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提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原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从群体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比较的观点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有比较才有鉴别。 三、概率论的观点 流行病学中得到的危险度及各种率,实际上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

最新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 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但她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WHO报告显示,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十个领域,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案例】 1854年秋季,伦敦宽街暴发霍乱,在以宽街与剑桥街连接点为中心,半径为250码的区域内,10天内死亡500多人。该地区属于St. James教区,靠近金广场。1853年统计全教区人口36 406人。在1848~1849年,该教区霍乱死亡率仅为15/万。本次St. James教区霍乱死亡率高达200/万,附近地区仅为9~33(/万)。惊人的死亡率促使当地居民纷纷逃往他处。在霍乱暴发后的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的居民离去。 鉴于病例死亡具有聚集性的特点,提示其中有某种特殊情况存在。John Snow,英国医师,首先集中精力调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John Snow首创了标点地图分析方法,把本次霍乱暴发调查中的死亡病例标点在地图上,同时标记宽街供水站及附近的其他供水站,见图1-1。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病例都发生在离宽街水井不远的地方,只有10例住在其他水井附近。这10例中的5例家属说经常饮用宽街供水站的井水,另有2例学生上学时喝过该供水站的水,1例其父母说“大概喝过”,还有2例死于暴发前。调查73例中,有61例经常喝宽街井水,6例饮水史不祥,6例在病前未饮用该井水。但这些人很可能有机会喝该供水站的水,如附近饭馆和咖啡店使用该供水站的水作饮料。 John Snow也注意收集反面证据,当时波兰街有一家工厂,周围霍乱死者极多,但该厂535名工人中仅有5例患霍乱死亡。经调查发现该厂用自来水,且有自备水井供全厂使用,从未使用宽街井水。与此相反,凡饮用宽街供水站井水的,如在宽街的制雷管工厂,有工人200名,本次则有18例患霍乱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