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简介

合集下载

座椅简单介绍

座椅简单介绍

带杯托中间扶手
40/60分体靠背
• •
折叠式靠背 管板靠背骨架

• •
40%靠背骨架 50%靠背骨架
高位锁扣
中间扶手 钢丝座垫骨架
60%靠背骨架
座垫钢丝骨架.
带DVD显示屏头枕
电动头枕
座椅骨架技术要求
(1)、焊缝应平整、光滑,不允许有漏焊、偏焊、脱焊、 虚焊、烧穿、气孔、裂纹、夹杂等缺陷,飞溅应清除。 (2)、焊缝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和工 艺文件的规定。 (3)、焊透深度及熔池质量,钢板(或钢管管壁)厚度 大于2.5mm时,焊透深度应大于或等于1mm。钢板(或 钢管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时,焊透深度应大于 或等于1/3钢板(或钢管管壁)厚度。不允许有气孔、 夹渣、裂纹。 (4)、表面保护:漆膜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无流 挂、花斑、白斑、小孔、裂纹、磕碰伤等缺陷。
加热垫
电动两向滑 道
4、功能与误用要求 4. 1 座椅总成靠背调节功能,在靠背旋转角度设计范围内, 调角器手轮上的调节力矩为(0.55-2.4)N· m。 4. 2 高度调节功能,75kg载荷时手柄操作力(作用点位于 手柄中心)不大于70N。 4..3 纵向调节功能,手柄操作力不大于70N,60kg载荷时 纵向调节力不大于260N。 4. 4 头枕上下调节功能,操作力为(50-90)N。 4. 5 头枕旋转调节功能,扭矩为(5-8)N· m。 4. 6 高度调节手柄误用要求 当高度调节手柄上沿操作方向加载±400N的试验力以后, 不允许有仍然存在着的裂纹和变形发生。 4. 7 后靠解锁力不大于50N。 4. 8 后座抬起力不大于100N。
6、 疲劳与耐久性 6.1 靠背调节疲劳试验 试验后靠背调节必须轻便灵活和均匀的,并满足操作力矩要求。 6.2 纵向调节疲劳试验 试验后应满足功能要求,座椅可以均匀地进行调节,而没有明显可觉察到的不平 整情况。 6.3 高度调节疲劳试验 试验后应满足功能要求;座椅可以均匀地进行调节,而没有明显可觉察到的不平 整情况;高度调节手柄应无明显的偏转(移)发生。 6.4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 试验后调角器与靠背骨架应无损坏。 6.5 前座垫骨架疲劳试验 前座垫骨架按试验规定在200000次循环周期内无裂纹。 6.6 后座椅耐久性能要求 耐久性试验后,不允许有任何断裂和组成元件的脱离。 6.7 骨架结构——20000次循环耐久性试验 6.8 中间扶手固定点耐久性 此试验目的是检验操作使用时扶手骨架组成件及固定件的可靠性。 ——在300N和250N试验后,弹性变形不应超过15毫米,永久变形不应超过5毫米。 ——在400N和300N试验后,不应出现断裂。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汽车座椅作为乘坐汽车时最常接触的部分,对于乘坐者的舒适度和驾驶者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既能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又能保障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从座椅材质、尺寸、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座椅材质汽车座椅的材质可以分为布艺、皮革和合成材质三种。

对于普通人而言,布艺座椅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度,能够吸湿排汗,适合长时间的驾驶。

然而,布艺座椅容易脏,清洗起来比较麻烦。

皮革座椅则是一种高档选择。

它不仅具有高贵的外观,还容易清洁和抗菌,但价格相对较高。

合成材质座椅则是一种折中方案,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抗污性,同时也比皮革座椅便宜。

综合考虑价格、舒适性和耐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座椅材质很重要。

二、座椅尺寸座椅尺寸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座椅的宽度和座椅的高度。

宽度方面,座椅应该能够舒适地容纳乘坐者。

座椅的宽度过窄可能会让人感到局促不舒服,而过宽则容易导致乘坐者在行车过程中的晃动。

座椅的高度要与驾驶员的身高相匹配。

对于身材高大的驾驶员来说,选择高度适中的座椅能够有效减少腰部的负担;而对于身材娇小的驾驶员来说,适当调高座椅高度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操控性。

因此,在选择座椅尺寸时要结合自己的体型和驾驶需求,尽量选择合适的宽度和高度。

三、座椅功能现代汽车座椅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乘坐者的舒适度和驾驶者的安全性。

一些高端车型配备了各种高级的座椅功能,如按摩功能、加热和通风功能、电动调节功能等。

这些功能能够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和驾驶舒适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座椅的价格。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座椅功能。

例如,长时间驾驶的人可以考虑选择配备按摩功能和加热通风功能的座椅,以减轻驾驶疲劳;老年驾驶人员可以选择配备电动调节功能的座椅,以方便调整最舒适的坐姿。

结语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座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乘坐的舒适度和行车的安全性。

汽车座椅简介PPT课件

汽车座椅简介PPT课件

前座座椅
乘客座椅
(成 套 座 椅) 驾 驶 员 座 椅 (座 椅 系 统)
后座座椅
位置术语
中 心 线 ( Centerline ) 左 部 和 右 部 ( Left vs. Right Hand ) 内 侧 和 外 侧 ( Inboard vs. Outboard ) 前 部 和 后 部 ( Fore vs. Aft )
中心线 前部
右部
内侧 外侧 左部
后部
座椅设计中乘客的因素
设计参考点
设 计 H 点 D 点…
H点
D点
座椅与汽车的关系
座 椅 的 重 要 性 座 椅 的 主 要 功 能 座 椅 的 类 型
座 椅 的 重 要 性--
座 椅 是“ 唯 一” 一 个 每 位 乘 客 在 使 用 汽 车 时 都 要 接 触 的 系 统; 也是继汽车动力系统之后最昂 贵 的 汽 车 系 统!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little uncomfortable too soft
uncomfortable uncomfortable uncHT
1
2
3
COMMENTS
Stop! Start Over
1
Poor,Major Improvements
Needed
2
Fair,Minor improvements
Needed
3
Good,slight Improvements
Needed
4
World Class Seat
5
Page 1 of 1
DRIVER PAS S ENGER

汽车座椅类配置介绍 明明白白爱护您的车

汽车座椅类配置介绍 明明白白爱护您的车

汽车座椅类配置介绍明明白白爱护您的车■ 电动调节座椅电动调节座椅是相对于手动座椅而言,最早的手动调节座椅在1921年面世。

手动调节方式需要成员先通过手柄放松座椅的锁止机构,之后通过改变身体的座姿和位置来带动座椅移动,最后将锁止机构的手柄放松,将座椅固定在所选择的位置上。

这种调节方式的主动施力方是座椅上的乘客,座椅调节调节起来也不是十分的方便。

电动座椅是由座垫、靠背、靠枕、骨架、悬挂和调节机构等组成。

电动调节的座椅在调节时,座椅是施力方,乘客只需扳动控制键就可以令座椅移动,无需主动改变身体的座姿。

电动座椅还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调节位置。

电动座椅的使用让驾驶员,能够轻松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驶姿势,提供良好的视野,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并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

目前,中低端经济型轿车多采用手动调节座椅,或只为驾驶座提供简单的电动调节功能;中大型豪华车一般会为前排座椅提供功电动调节。

而更注重商务性的豪华轿车前后排都会配备电动可调座椅。

■ 腰部支撑调节指座椅腰部具有支撑可调性。

为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座椅腰部可以改变“凸”度,以给予人体一定的支撑,使腰不用因“空”着而产生疲劳感。

■ 座椅高低调节是指座椅高度具有可调性。

为了使乘员能找到合适的驾驶坐姿或是舒适的乘坐方式,一般轿车都能通过手动或电动装置调节座椅高低。

■ 座椅腿托调节指座椅前端坐垫具有一定可调性。

通过调节坐垫长度或角度,能够保持与大腿之间的良好接触,提供腿部更多部位的支撑,以满足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

■ 电子记忆座椅位置简单的说,就是电动座椅通过与车载电脑相连,具有存储记忆座椅姿态的功能。

通过按动存储好的记忆组按键,驾乘者能轻松获得以前存储的适合个人需要的座椅姿态。

一般有两到四个记忆组数。

■ 座椅温度调节座椅配备有电加热、制冷、和通风等装置后,使得座椅温度能够通过乘员的需求升温或降温,通风功能则能有效改善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使接触面干爽舒适,不易产生汗液。

汽车座椅知识培训资料

汽车座椅知识培训资料

图片
滑动测试机: 此机台针对滑板之作动 作测试,并确认其作动 是符合基准,不符合者 予以调整,使该产品之 机能达到最佳状态。
BARCODE 作业系统 成品完成后,上栈板并贴付 条码,经由输送带,存取入 仓,期间透过扫瞄机自动找 寻并记录储位,使在库资讯 即时化,且可达到先进先出 之效果 。
图片
LINE 状况揭示板: 此揭示板以音乐及灯光 LINE 清楚地显示, 各工程 站之异常状况,并同步连线 生产及品保单位,得于最 短之时间内安排除异常。
SPEC GB1151
ITEM 汽车正面碰撞 的乘员保护
M1类车
GB15083
*1M,N类车
GB8410
全内饰件
GB14167
M,N类车
QC/T740
*2M1类车
GB13057
3C要求
M2,M3类车 *3依规范


汽车侧面碰撞 的乘员保护
后撞乘员防护 保障规定 儿童座椅强度 (动,静) 耐燃烧试验 限定物质 SOC(铅汞镉 与六价铬)_ 挥发性物质 TVOC 后两项为非强制性检验项目
照片
长度6.5M:1条 长度12M:1条 ( 置)

长度18M:1条
优 、缺点
●优点:前、后座椅装配 及枕头、扶手披皮均可使 用生产 ●缺点:皮带易脏污、硬 化、不耐磨,使用一定期 限须更换。
头-5分
头-4分 胸-4分 腹部-4分 骨盆-4分 附加评分项目(满分3分)
颈-2分
胸-5分 大腿-2分 小腿-2分
前排安全带提醒装置(2分)
头-4分 胸-4分 大腿-4分 小腿-4分 侧气囊和气帘(1分) 信息说明内容 安全配置 燃料消耗量*
三、座 椅 生 产 流 程

座椅结构

座椅结构

一﹑座椅在整车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件。首先,在事故中它要保
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其次,要使乘员在事故
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除了防止事故发生
的功能,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员与其发生碰撞时(在事故中乘员与车内部发生的碰撞称为 二次碰 撞”),使对乘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能吸收乘员与之碰撞的能量。座椅安全功能失 效时可引起以下几种形式的乘员伤害:
No. 1 2 3 4 5
Test Item
LOCK strength Free play 锁止强度 间隙
Specification
> 1700 Nm/Pice < 0.18º <2. 5 Nm 2.0º (30º+ 70º ) lock
Operating effort 操作力 Increment 步进 Adjust range 调节角度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人们对于座椅舒适要求也不断提升。其
中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设计已成为当今汽车产商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座椅的主要功能是 支撑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身体,减缓路面不平传给人体的冲击并减弱由此而引起的振动。给驾 乘提供舒适、安全的乘坐条件和便于驾驶操作的良好的工作条件。由生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长 时间地承受高强度的全身振动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腰脊和相关的神经系 统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以及源于机体内部的一些其他因素会恶化这个影响,通常认为环境因 素,如身体姿势、低温及气流会引起肌肉疼痛。:
安全带提醒装置SBR是当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没有使用安全带时,提醒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的系统。 系统由探测未系安全带的传感器和两级提醒驾 驶员的信号(第一级是视觉信号,第二级是视觉 和听觉信号)所组成。 对于车祸事故中的乘员,正确的使用安全带是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一结论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调查表明,大多数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在受到适当

汽车座椅概述

汽车座椅概述
前 言
1、座椅概述2、座椅设计3、座椅制造工艺流程4、座椅舒适性评价5、展望未来座椅发展
目录
1、座椅概述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新型TDI(甲苯二异氰酸酯)车用座椅发泡垫
安全装置:气囊/主动头枕/安全带预警等
1885年,板凳座椅
动静皆宜:安全与舒适性
1908年,美国福特弹簧减震,填充座椅
1969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强制所有新车配备头枕;
1、座椅概述
1、座椅概述2、座椅设计3、座椅制造工艺流程4、座椅舒适性评价5、未来座椅发展趋势
目录
1.总成及零部件涉及标准
2、座椅设计
整椅国标要求
企业标准要求
座椅总成在满足国标要求基础前提下,结合企业标准针对零部件进行相关设计校核;
头枕高度宽度
内部突出物校核
安全带固发泡物性要求
座椅面料物性要求
座椅周边环境布置校核:在法规要求前提下,整合竞争车型座椅配置,造型等,参考座椅的相关数据及骨架数据,用以座椅布置,同时考虑座椅骨架沿用性;
与座椅相关边界
侧翼气囊布置
坐垫靠背与门板B柱位置关系
儿童座椅布置
后排进出校核
前排进出校核
2、座椅设计
座椅舒适性校核:根据车型种类,结合人机布置经验总布置确定假人布置参数;完成舒适性关键参数校核,确保整车座椅舒适性;
汽车座椅概述
1885年德国人制成了最早的汽车座椅,其座垫是以棉花等软填料作为芯子,靠背是用木板和木条围成。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座椅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而是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关系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伴随汽车进入人们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与汽车驾驶座椅有关的疾病、问题也逐年增加,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的主要待解决问题之一。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座椅的趋势,是向着科技化,社交化,智能化,个性化,安全性,轻量化等方向发展。未来,人类解放了手脚,可以在车内休息,玩耍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可以在座椅上做各种医疗手术等;

汽车座椅详细介绍

汽车座椅详细介绍
-座椅功能
舒适性
• 负 载 压 入 变 形(Indentation Load
Deflection)
• 静 态 压 力 分 布(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 自 然 频 率(Natural Frequency)
13
座椅与汽车的关系
保护乘客
-座椅功能
• 座 椅 必 须 防 止 乘 客 无 意 识 移 动; • 座 椅 不 可 以 在 非 控 状 态 下 作 移 动; • 必须防止乘客在腿部保险带下滑 动; • 头 枕...
座 椅 的 重 要 性-
座 椅 是“ 唯 一” 一 个 每 位 乘 客 在
使 用 汽 车 时 都 要 接 触 的 系 统, 也
是继汽车动力系统之后最昂贵
的 汽 车 系 统!
9
座椅与汽车的关系 ----座 椅 究 竟 有 些 什 么 功 能?
支 撑 乘 客 ( Support ) 定 位 乘 客 ( Position )
53
产品安全性
• 法 律、 法 规 和 规 范 性 文 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54
产品安全性
• 座 椅 相 关 的 安 全 性 要 求:
– 燃 烧 性 能 包 括 发 泡、 面 套、 饰 板、 头枕导管等 – 旋 转 力 矩: 座 靠 和 座 垫 连 接 – 焊 接: 调 角 器、 滑 道 等 – 机 械 安 全: 头 枕 导 管 弹 簧 片 等 – 总 成 功 能 要 求 包 括 强 度、 碰 撞 时 保 护 乘 客、 头 枕 强 度.
56
操作指导书
工序步骤 Oper. Seq.
作 业 描 述/Operation Descrip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结构与设计刘洪杰[摘要]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落后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而汽车座椅是人与汽车直接接触的界面,人们驾驶汽车的舒适性主要与座椅有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休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的那种从产品到人的设计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期望。

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能充分将人的因素、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其中,在设计中必须将人的因素贯穿在整个设计的始终。

技术的发展要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产品和环境的实际要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这种观点已逐渐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形成共识。

现代的工业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产品是否能够被用户接受及被接受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因素,而且越来越多的取决于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是二十世纪最显著的人文标志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时空和价值的观念,为丰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研究了人的坐姿舒适度及生理特征,研究了人与座椅的人机关系,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座椅的实际和使用现状,找出现有汽车座椅的不足,以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学、统计学、生理学和汽车设计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对汽车座椅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关键词]汽车座椅工艺设计人机工程1.汽车座椅概述1.1汽车座椅的组成以汽车驾驶员座椅为例,其主要由以下零部件组成: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头枕、泡沫、面套、调角器、滑轨、调节机滑轨,调节机构,塑料装饰件。

汽车座椅的组成如图1所示图1 汽车座椅组成1.2座椅的分类汽车座椅根据其使用位置可分为前排、中排、后排座椅。

其中,前排座椅一般为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员座椅,中排座椅一般分为单人独立座椅、双人连体座椅或4/6分座椅,后排座椅一般为三连体座椅或5/5分座椅。

1.3与座椅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法规目前,我国与汽车座椅有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主要有:①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15083-2006) ;②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11550-2009) ;③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14167-2006);④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2003);⑤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06);⑥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

2汽车座椅的设计要点2.1汽车座椅的设计原则目前,有很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座椅的设计。

比如: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及车辆安全法规、乘坐人员数量的变化、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的改变等,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始终是影响汽车座椅设计的最大因素。

消费者对汽车座椅的要求主要有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环保性和配置的灵活多样性。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座椅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产品安全。

座椅作为安全部件,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在发生事故时它要保证乘坐人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这个空间。

其次,要使乘坐人员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坐姿,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

除具有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外,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坐人员与其发生碰撞时,使乘坐人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座椅能够吸收乘坐人员与之碰撞时产生的能量。

座椅骨架结构的设计,调角器、滑轨等核心部件的选型都应在基于满足安全性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2)舒适。

合理的座椅设计能使乘客保持良好的坐姿,使其脊柱自然弯曲,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并使其肌肉松弛,使乘客上身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血液循环正常;并具有腰椎依托感、腰背部贴和感和侧向稳定感。

能有效隔离或衰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满足大多数鸳乘者坐姿舒适的要求。

汽车座椅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和乘坐姿势等因素。

座椅布置、造型外形尺寸、海绵泡沫的性能等都会影响座椅的舒适性。

(3)操作便利。

座椅还需操纵方便,调节手柄和按钮的布置必须在驾乘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并符合常人的操作习惯且操纵力量适中。

(4)造型美观。

座椅外观造型、面料颜色和质感要与整车造型协调一致,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和分析驾乘人员在使用汽车过程中各感官知觉的需求。

(5)配置多样性。

座椅配置多样性包括座椅功能的多样性(座椅前后调节、上下调节及腰部支撑调节、座椅可翻转、折叠等功能)及座椅形式多样性(后排座椅采用连体座椅或是独立座椅)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

2.2汽车座椅零部件设计工艺要求2.2.1靠背座椅靠背的设计主要指强度设计和造型设计,在确保强度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人员应使座椅靠背的高度、形状符合人体曲线,使驾乘人员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并能给其背部、肩部有效、可靠的支撑,使驾驶员保持稳定的坐姿,还要有足够的侧背支撑,从而避免高速转弯时的横向滑动。

座椅靠背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分别为600 mm和500mm ;人体在座椅靠背的最高接触点一般为450到500 mm;靠背侧翼支撑的高度一般为30到60 mm。

靠背参考尺寸如图2所示。

图2靠背参考尺寸2.2.2座椅骨架座椅强度通常是通过对座椅骨架的设计来实现的。

通过骨架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使座椅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安全、有效的支撑。

目前,汽车的座椅骨架一般由管材与饭金焊接而成,材料一般选用Q 23S,受力较大的连接板应选用强度更好的板材,如SAPH 440等,并且应设计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

2.2.3泡沫坐垫和靠背内使用的泡沫应能使驾乘人员对座椅产生直接触觉反馈,直接感知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不同的汽车类型和人群对座椅泡沫的软硬程度需求有所不同,设计人员在座椅设计开发初期应对车型和面对的客户群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合适的性能指标。

目前,汽车座椅坐垫、靠背内使用的泡沫材料一般都是采用高回弹软质聚氨酷泡沫。

2.2.4面套面套是包裹在座椅总成表面的材料,它直接与驾乘人员的身体接触,一方面对座椅泡沫有保护作用.同时又能直接体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座椅面料主要有真皮、织物面料和人造革。

其中,织物面料以其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透气性能在汽车面套面料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2.2.5调校器,滑轨等调节机构座椅的调节机构主要有调角器、滑轨等机构。

这些调节机构既是固定座椅的关键部件,也起到了调节座椅前后或上下位置及调节靠背仰角等作用,可以把座椅调节到最适合个人使用的乘坐高度、倾斜度等位置,满足不同的体态和坐姿的乘客的乘坐要求。

目前,由于这些核心部件结构比较复杂、精确程度要求较高,这些核心技术由专业的核心件生产厂家掌握。

进行座椅设计时应根据车型的强度需要选用不同的产品类型,以实现座椅的功能及达到强度要求。

2.2.6塑料装饰件塑料装饰件在座椅总成中是用来遮挡外露的金属件,其外形、色彩和材料都必须与整车相协调,以提升座椅的感知质量。

2.3实际设计装配长安CM9中排座椅设计各种设备和工具设计对象在适合于人的使用方面,首先涉及适合人的形态和功能范围的额度,从人机工程学考虑尺寸,也就是人体静态尺寸和人体动态尺寸。

表1 人体基本尺寸图3 舒适的坐姿关键角度设计外观造型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展开第一阶段:满足座椅基本尺寸要求的座椅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满足人体外型尺寸的座椅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满足人体生理特性的生理曲线,满足不同人体尺寸变化的可调节方案。

图4基本模型引用标准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相关术语1、调节装置指调节座椅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使座椅锁止在调节位置的装置。

这种装置一般包括纵向位置调节、垂直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功能。

2、限位装置在折叠座椅,铰接式可翻转座椅上限制或调节座椅或靠背向前翻状的装置。

3、座椅质心备有头枕装置的座椅,是指将头枕调到最高位置,座椅高度和角度处于设计基准位置时的座椅总成的质心;对座椅和靠背分开安装在车身上的座椅,则分别确定处于设计基准位置的坐垫和靠背的质心。

4、折叠座椅靠背、坐垫铰接并可折叠在一起的座椅。

5、铰接式可翻转座椅靠背和坐垫总成相对车身可翻转的座椅强度要求除M2、M3类车的乘客座椅外,每个成员座椅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铰接式可翻转座椅、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必须装有自锁装置。

调节装置和限位装置应便于操作。

2、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沿水平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力20倍的力。

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

对可调式座椅、调节装置在实验中应能使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在试验后允许失去调节功能。

座椅背面如果有效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施加上述向前负荷时必须同时按GB 14167中的规定对安全带的安装固定点施加相应的力。

对铰接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总成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力20倍的力;对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通过靠背的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靠背重力20倍的力,限制装置不得自动松脱和损坏。

3汽车座椅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车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汽车生产企业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地加大对汽车座椅的研发力度,在座椅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领域下工夫。

顺应汽车技术“绿色”和安全的发展潮流.轻量化、模块化,以及更注重安全性、环保型、舒适性,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座椅设计的发展趋势。

3.1轻量化要求鉴于汽车节能及降低汽车重量这一发展趋势,座椅的减重也被赋予重大意义。

目前.已经有部分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厂家运用了各种高强度钢材及铝合金等材料代替原有材料,满足了座椅强度的要求,同时又能降低座椅重量。

3.2模块化将各种标准化部件组合成独特的模块,形成不同的平台化结构。

进行产品开发时,可以从一整套灵活机动的组合构件中有选择地组成座椅系统配置,不仅能减少投资,同时还能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

3.3安全性为了增强座椅的安全性,各种新技术也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座椅系统中,例如自适应主动头枕、带有被带或者安全带的靠背支撑系统,保护头部、躯体、臀的安全气囊等。

3.4舒适性如今,座椅的舒适性不仅要让驾乘人员坐在座椅上时感到舒服,还应综合考虑驾乘人员的各种感官知觉(比如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心里感觉和功能性感觉(是否符合人际工程)等,这将在未来的座椅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动座椅、腰托和按摩系统、座椅加热的通风装置、双密度的坐垫泡沫等技术的普及也将大大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3.5环保性目前,在座椅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更注重采用“绿色”和可再生环保材料,例如采用可再生的原材料生产发泡产品等。

另外,轻量化的产品设计,即采用更少的材料也是提高产品环保性的一大举措。

4结束语无论汽车的档次、价格高低,我们相信安全、舒适、美观的汽车座椅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