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50成语标明注音出处和意思

1.完璧归赵:注音:Wán bì guī zhào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注音:Fù jīng qǐng zuì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3.怒发冲冠:注音:Nù fà chōng guān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意思: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4.刎颈之交:注音:Wěn jǐng zhī jiāo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意思: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5.命如南山石:注音:Mìng rú nán shān sh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意思: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6.雄发指危冠:注音:Xióng fà zh ǐwēi guàn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意思:怒发冲掉了帽子7.图穷事自至:注音:tú qióng shì zì zhì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意思:图穷匕首现8.精卫填海:注音:Jīng wèi tián hǎi出处:《山海经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意思: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9.死当结草:注音:Sǐ dāng jié cǎo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意思:死后也要报恩.10.抱薪救火: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11.苌弘化碧:注音:Cháng hóng huà bì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意思:旧时比喻有冤狱12.望帝啼鹃:注音:Wàng dì tí juān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意思:旧时比喻有冤狱13.飞霜六月:注音:Fēi shuāng liù yuè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意思:旧时比喻有冤屈14.燕然未勒:注音:Yàn rán wèi lè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意思:抗敌大功还未告成.15.醉翁之意不在酒:注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ú zài jiǔ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16.一代天骄:注音:Yí dài tiān jiāo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意思:天所宠爱的人17.风流人物:注音:Fēnɡliúrén wù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18.四面楚歌:注音:Sìmiàn chǔɡē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意思: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19.毛遂自荐:注音:Máo suìzìjiàn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意思: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20.脱颖而出:注音:Tuōyǐnɡér chū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意思: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21.水落石出:注音:Shuǐluòshíchū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意思: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22.望洋兴叹:注音:Wànɡyánɡxīnɡtàn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意思: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23.贻笑大方:注音:Yíxiào dàfānɡ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意思: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24.各抒己见:注音:ɡèshūjǐjiàn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七十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意思:各个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5.嗷嗷待哺:注音:áo áo dài bǔ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意思: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26.花言巧语注音:Huāyán qiǎo yǔ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花言巧语'即所谓花言巧语.''意思:好听而不实际的话27.付之东流注音:Fùzhīdōnɡliú出处:唐.高适<<封丘县作>>:"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意思:投入江河流水中.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28.漏网之鱼注音:Lòu wǎnɡzhīyú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意思:从网眼里漏出来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犯人或敌人29.耳闻目睹注音:Ěr wén mùdǔ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闻耳之,不如目见之.''意思:亲耳听见亲眼看到30.南柯一梦注音:nán kē yī mèng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意思: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31.剑拔弩张注音:jiàn bá nǔ zhāng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意思: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32.弹丸之地注音:dàn wán zhī dì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意思: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33.喧宾夺主注音:xuān bīn duó zhǔ出处: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意思: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34.睚眦必报注音:yá zì bì bào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意思: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35.滥竽充数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意思: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36.绰绰有余注音:chuò chuò yǒu yú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意思: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37.朝思暮想注音:zhāo sī mù xiǎng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意思: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38.道貌岸然注音:dào mào àn rán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意思: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39.源远流长注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 g意思: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40.激浊扬清注音:jī zhuó yáng qīng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意思: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41.瞠目结舌注音:chēng mù jié shé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意思: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42.迫不及待注音:pò bù jí dài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意思: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43.铺天盖地注音:pū tiān gài dì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意思: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44.井底之蛙注音:Jǐng dǐ zhī wā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45.多才多艺注音:duō cái duō yì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意思:亦作“多材多艺”.亦作“多艺多才”.亦作“多能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46.声势浩大注音:shēng shì hào dà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意思: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47.盛气凌人注音:Shènɡqìlínɡrén出处:清·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意思: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48.秋高气爽注音:qiū gāo qì shuǎng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意思: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49.不翼而飞注音:bù yì ér fēi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意思: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50.攀龙附凤注音:Pān lónɡfùfènɡ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意思: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6个经典成语的出处及寓意(三年级学习)

孔子也曾以貌取人澹台灭明祠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仲尼*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多*。
其中有一个叫宰予,口才很好,刚开始孔子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但后来发现他十分懒惰,经常在白天睡大觉。
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
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
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才能。
聚米为山聚米为山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
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解释为: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统一了中原,西部的隗嚣拥兵自重,与刘秀势不两立。
刘秀准备派兵攻打,但还有些犹豫不决,刚投奔过来的大将马援认为隗嚣将帅不合,出兵必胜,他用米堆积成西部地形,指画进兵线路。
刘秀顿时感觉胜利在望。
马援的做法可谓一开沙盘模型部署和指挥战争的先河。
此后,聚米为山成为了用兵布阵的典故。
唐朝韦应物在诗篇《酬豆卢仓曹》中写道:“运筹知决胜,聚米似用兵。
”宋人刘鹭《旧将》诗写道:“囊沙泽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识阵形。
”举鼎绝膑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有力,好戏。
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典故故事: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
前310年秦惠文去世,武王即位。
秦武王身高体壮,力气非常大,喜欢习武,他特别重视军事人才,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开始设置将军一职。
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

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我们认识的成语很多,你知道它们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累足成步【成语原文】:累足成步【标准发音】:lěi zú chéng bù【繁体写法】:累足成步【累足成步是什么意思】: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累足成步成语接龙】:血债累累→ 累足成步→ 步人后尘【累足成步成语解读】:【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累① lèi (受劳义)劳累;② léi (多余义)累赘③ lěi (牵连义) 牵累。
【出处说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对应近义词】:聚沙成塔【2】惟命是听【成语解释】: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谓绝对服从。
【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成语简拼】:wmst【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色彩】:惟命是听是贬义词【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四章:“对上级他是惟命是听,对下级他很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
”【近义词】:惟命是从【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绝对服从命令【英文翻译】:always to do as one is told; to be slavishly obedient; to receive absolutely ones instruction; to be at sb.s bidding 【3】薮中荆曲【成语原文】:薮中荆曲【标准发音】:sǒu zhōng jí qǔ【繁体写法】:藪中荊曲【薮中荆曲是什么意思】: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薮中荆曲成语接龙】:才墨之薮→ 薮中荆曲→ 曲不离口【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中① zhōng 中国、人中(穴位);② zhng 中奖、中靶。
出自《周易》里的成语,附出处及解释!

1、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2、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4、履霜坚冰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出自《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5、藏器待时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器,用具,引申为才能。
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要根据时机根据条件确定行动的方式,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一旦成熟,应果断行动。
这便是《易传》这一思想的基本意蕴。
6、革故鼎新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
鼎:《周易》卦名,取象于鼎,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
犹言破旧立新。
语本《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7、见仁见智《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就叫做“道”,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意谓仁者看见“道”,就说道有仁,智者看见“道”,就说道有智。
后来,凡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作“见仁见智”。
8、物以类聚原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公务员考试常用成语解析

1、浮生若梦【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梦寐以求【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殊途同归【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4、昭然若揭【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5、窈窕淑女【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
美好的女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君子好逑【解释】:逑,通“仇”。
仇:配偶。
原指君子的佳偶。
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7、塞翁失马【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8、失之东隅【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
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释】师:借鉴。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变本加厉【解释】: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高屋建瓴【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并行不悖【解释】:悖:违背,冲突。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巴金《家》九【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洞若观火【解释】:洞: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
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一筹莫展【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30个成语及意思,出处,用法大全

30个成语及意思,出处,用法大全有很多古老的成语被广泛使用,他们既表达着委婉的口语,又表达着深沉的思想,让人一看就能够明了的理解,并可以更好的诠释言行间的深刻内涵。
以下就是30个成语及其出处、意思、用法。
一、寸步难行,源于《论语子罕》,意思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登天,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来。
二、反躬自,源自《汉书郭象传》,意思是自己先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并勇于改正。
三、视死如归,源自《左传宣公十四年》,意思是准备面对死亡,勇敢地忍受困苦。
四、重蹈覆辙,源自《礼记大学》,意思是步入死胡同,遇到同样的失败情况。
五、不可一世,源自《汉书洋溢传》,意思是不要将所有活动都安排在一个时间,要分散任务。
六、小恩小怨,源自《论语雍也》,意思是不要对恩报怨,要谨慎怀抱。
七、投鼠忌器,源自《淮南子师说》,意思是不要将一个不能控制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八、趁热打铁,源自《资治通鉴魏晋南北朝传》,意思是抓住机会尽早行动,以免错过良机。
九、守株待兔,源自《史记列子醍醐祖师》,意思是期待着完成一件事,但是需要有耐心等待。
十、口是心非,源自《史记平原君故传》,意思是言行与心意不一致,表明自己有了不同的想法,但表面上没有表达出来。
十一、凿壁偷光,源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看不见的东西只能通过窥探的方式来得知。
十二、掩耳盗铃,源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偷地去拨铃,表明行为会暗中实现。
十三、人山人海,源自《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人多得像山一样,像海一样无边无际。
十四、十拿九稳,源自《左传僖公四年》,意思是把机会抓住,表示事情完成的把握度很高。
十五、虚与委蛇,源自《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空虚的表达,消极的态度。
十六、见异思迁,源自《汉书袁衍传》,意思是看到不同的情况,思想会发生变化。
十七、脱颖而出,源自《汉书两陈传》,意思是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表现优异。
十八、屈指可数,源自《汉书张衡传》,意思是数量很少,可以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潮《虞初新志·贞毅先生传》【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变本加厉【解释】: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高屋建瓴【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并行不悖【解释】:悖:违背,冲突。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巴金《家》九【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洞若观火【解释】:洞: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
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一筹莫展【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解释】:寐:睡着。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并终生为之奋斗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有着强烈的愿望一鼓作气【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初听这话,还是~的。
◎清·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居心叵测【解释】: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
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自】:清·洪楝园《县嶴猿·归神》:“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以为自己富贵之地,是以吾阁部为奇货,居心叵测,天理不容。
”【示例】:他是个~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鹿死谁手【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示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
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
◎雪垠《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语法】:主谓式;作宾语;用于比赛临渊羡鱼【解释】:渊:深潭;羡:希望得到。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出自】:《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示例】: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之叹。
◎明·朱之渝《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励精图治【解释】: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自】:《汉书·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示例】:~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解释】: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出自】:元·吴昌龄《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示例】:碧莲本来生得~,最会随机应变,把个言中丞及四姨太太巴结的十分喜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乐不思蜀【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示例】: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之意。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老态龙钟【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自】:唐·端《赠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示例】:有一位~的工兵营营长吴某到站台迎接,并且报告形势混乱,火车不能开过。
◎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脱颖而出【解释】: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示例】: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
麻痹大意【解释】: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
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示例】:我要当心,不能~,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巴金《坚强战士》【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狼狈为奸【解释】: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示例】: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的。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苦心孤诣【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示例】:~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马首是瞻【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示例】: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
◎雪垠《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语法】:动宾式;作状语、谓语;比喻追随某人行动索然无味【解释】: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甘拜下风【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自】:清·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示例】:君神人也,吾等~矣。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形容自认不如对方开卷有益【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出自】:晋·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心猿意马【解释】: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自】:汉·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
”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示例】:俺从今把~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一泻千里【解释】:泻:水往下直注。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自】:唐·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宋·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
”【示例】: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好高骛远【解释】:好:喜欢;骛: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示例】:但是~,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牧《画蛋·练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如火如荼【解释】: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
……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 ,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示例】: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
报纸上的~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眼高手低【解释】:眼力过高,手法过低。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示例】: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
◎《反对党八股》【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卓尔不群【解释】: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错综复杂【解释】: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