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题
高考历史热点材料解析题练习大全(历史)

高考历史热点材料解析题练习(60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
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黔民不再出役力,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明史·食货志》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一一《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三:“康乾盛世”时,中国有记载的人口从1900万猛增到3亿。
100多年的时间,人口增长16倍……边陲地区的开发,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引进,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康乾盛世社会调查报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赋税制度的异同。
两则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现象?(2)依据材料,概括“康乾盛世”时期我国人口猛增的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点:均征收银两(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
不同点:一条鞭法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地丁银将两者合并,废除人头税。
新现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发展。
(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边疆地区开发;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人头税的废除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历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史料分析题(教师用)1、阅读材料: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请回答:(1)上述规定出自古代那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6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2分)奴隶主(3)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4分)它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分)2、阅读材料:材料一: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Iaj 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l 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请回答:(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4分)古代印度种性制度(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哪些社会阶层?(3分)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3)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并指出农民、国王属于哪一等级.(6分)婆罗门: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农民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3、阅读材料:材料一、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材料二: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
佛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
……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3分)(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分)2.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材料二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4531万人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1690万人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请你将材料一中的A补充完整.(1分)(2)指出材料二表格中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呈现的变化趋势。
并指出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
(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
说说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专题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日本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 3分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1分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日本发展经济的经济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2分◆2.日本——亚洲的例外11分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习西方实施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 4分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5分3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面对这一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审慎对待中日关系 2分战争、和平与世界格局专题非选择题◆3.13分战争与和平是相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巴黎和会图二:慕尼黑会议图三:雅尔塔会议材料二: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召开的国际会议这次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2图二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德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那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是什么关系呢3图三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4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美、俄、日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 利益一致、追求双赢 B.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C. 取长补短、共同繁荣D. 平等互利、力量均衡5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空袭利比亚等事件充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除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外,还存在哪种主要因素6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认为它对我们有什么警示◆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中国军民苏联军民英国官兵美国官兵德国官兵日本官兵2100多万2700多万37.5万40.5万1360万274.7万材料二: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布什政府对一些国际条约拒签的拒签、毁约的毁约、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⑷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5.探究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1分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材料三: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⑴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3分⑵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1分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1图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个国际组织示意图;该组织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图二为1942年12月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的场景;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3依据材料,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8.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3 分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 分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3分9.本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三: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10.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6分3二战后,出现哪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献出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分答案1.1中国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或1890—1895年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分;2落后就要挨打1分或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①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分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11分1明治维新;2分仿效欧美,设立新式学堂,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等;2分2美国;2分原因:①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②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科技成就;④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3分3看法:略2分3.13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盟友;1分敌对1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美国和苏联2分,答对一个国家给1分;4B2分5霸权主义2分6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任答出一点给2分,采意给分4.⑴斯大林格勒战役2分诺曼底登陆2分⑵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2分⑶和平与发展2分⑷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③积极发挥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计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计分;5.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1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过分世界;1分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1分2德国;1分3绥靖政策;1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1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致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1分4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会师;攻克柏林战役;答对1个即可,共1分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共1分6.⑴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⑶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7.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4分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8.l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l 分华盛顿会议1 分启示:弱国无外交1 分2攻克柏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任答一个2 分3政治上表现:杜鲁门主义1 分经济上表现: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1 分军事上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 分扩张重点:欧洲2 分4“一超”:美国1 分“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任答两个2 分9.1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1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各1分,共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各1分,共2分3多极化1分4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台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0.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协约国,同盟国2分;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2分;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分;中国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1分;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华约2分;两极格局1分;4政治多极化1分;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音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4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屈辱与反思]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 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 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 立国。——《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 请举史实说明 。“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 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答: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略。 联系:甲午战败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 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作用:培养了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抵制 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 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 爷”“大人”等,而改称“先生”“君”“同志”等, 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青年向亲人表示:中 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 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军费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材料三: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 牲一切之决心”。 ( )分析材料二、三中日之间的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根 ( 14 ) 19世纪中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 ( 2 )材料二中的内容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其 (3)材料三中的“战端”对中国而言是指什么战争? 本原因分别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条约是什么? 20世纪初列强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 中哪一点内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要 答:败的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胜的原 材料三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什么精神? 了什么严重危害? 求? 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答:抗日战争;众志成城,团结御侮,不怕牺牲。 答:《马关条约》;开设工厂。 认识:制度先进、统治清明、民族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 答:《南京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保证。 建社会。
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分)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分)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 谈出一点感受,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材料二: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 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1)材料一是谁说的名言,他写了一部什么书,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什么体例,对我国后代史学的发展有巨大 的影响。6分
(1)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4.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7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 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 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 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2 分) (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

一、材料解析题1.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请回答:1)以上两则材料反应光武帝的措施是什么?目的如何?2)光武帝还有哪些措施?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人口众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请回答:1)《天朝田亩制度》是哪一年由谁颁布的?2)它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中国历史上类似此等要求有过吗?3)这些规定能行得通吗?为什么?3.“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习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同,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运动都失败了。
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下去。
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
”————————毛泽东《论人民主专政》请回答:(1)“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同,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这是指中国近代发生的那些事?为什么都“行不通”?4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
”对中国人来讲,受到“震动”最大的是什么?4.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元色。
万物元也,宜改姓为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1)魏主是谁?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3分3)这一改革意义如何?3分5.李鸿章在奏折中曾说:“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请回答:1)李鸿章等洋务派“自强”主张是在“审时度势”后提出的,当时的形式是怎样的?2)为了实现“制器为先”,李鸿章等洋务派创办了哪些影响较大的军火工业?3)这些洋务派除了办“练兵”、“制器”外,还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6.材料一:“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
八上历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历史1~9课1.阅读材料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4亿两……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材料四: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就是当时中国人民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但这一斗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随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各自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加重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一、二、三,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归纳列强的侵华方式。
经济: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协定关税政治:以华制华、割地、划定租界(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原因:资本国家进展为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对外扩张(4)材料四“驱逐洋寇”“扶清灭洋”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哪一条?矛盾: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间的民族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
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
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
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
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
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
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
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
——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
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回答问题:
(1)材料题中所提的“解体”是指
什么?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3)驳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的谬论。
二、材料1: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
年12月)
材料2: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
……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回答问题:
(1)材料2所提的“观察家的意见”是什么意见?
(2)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怎样的?
(3)分析国民党大陆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