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

合集下载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小说。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民国时期的京城风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小白的形象。

小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着善良和正直的一面,又有着阴暗和狡诈的一面。

在小说中,小白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通过对小白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读者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情节也是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的情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层层递进,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而扣人心弦,让人难以放下。

尤其是小白与其他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人感叹人生的曲折和无常。

通过对情节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多变,让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此外,小说中的语言也是一大亮点。

作者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作者的文字流畅而有力,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作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悲哀。

总的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京城风貌的描写,作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情节扣人心弦,语言优美动人,让人无法自拔。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思考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深度。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京华烟云》中姚木兰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女主人公,关于姚木兰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关注,本店铺来分享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来了解一下吧。

《京华烟云》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京华烟云》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京华烟云》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京华烟云是一部由林海音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上海社会的繁荣与沉沦、人情冷暖和纷争纷呈。

在小说中,涌现出许多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塑造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重点介绍《京华烟云》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一、李寻欢李寻欢是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极具个性鲜明的角色。

他生性潇洒风流,喜欢自由和独立,不喜欢受到约束和束缚。

他机智聪明,反应灵敏,善于捕捉机会,在江湖中混迹,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

虽然李寻欢是一个浪子,但他内心是善良的,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常常站出来为弱者伸张正义。

尽管他经历了许多离奇的遭遇和凄苦的爱情,但他依然乐观向上,勇敢面对挫折,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苏文茗苏文茗是李寻欢的挚友,两人头脑灵活,胆识过人,经常在江湖中并肩作战。

苏文茗性格温和稳重,为人正直善良。

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对朋友忠诚无比,深得李寻欢的信任。

苏文茗心思缜密,善于策划,常常发挥智慧解决问题。

他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李寻欢的得力助手,在他们的冒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孙小红孙小红是小说的女主角,具有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自由奔放、精力充沛的女人,喜欢追求刺激和自由。

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却又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奈。

孙小红聪明机智,勇敢坚定,她不愿受到传统婚姻制度的羁绊,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尽管她经历过许多艰辛和挫折,但她从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最终赢得了与李寻欢的幸福。

四、王小红王小红是一个充满激情与野心的角色。

她出身寒微,但野心勃勃,渴望跻身上层社会。

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在现实的冲击下逐渐迷失了自己。

王小红的性格复杂多变,她既有着无私的一面,也有着私心重重的一面。

她的命运在悲剧与喜剧间徘徊,最终被社会的黑暗吞噬。

五、狄云狄云是一位性格坚毅、正直勇敢的人物。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江湖人物,行侠仗义,正直无私。

狄云秉持着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到义不容辞。

从《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浅析林语堂传统女性观

从《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浅析林语堂传统女性观
X 芋
: : n 一 n ・ n - _ n u _ : : - -: - _ - -

从 《 京 华 烟 云 》 中姚木 兰 形 象 浅 析 林 语 堂传 统 女 性 观
董 慧
(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0 0 )
作 者简 介 :董慧 ( 1 9 9 3 .0 3 一) ,女 ,汉族 ,陕 西吴 堡人 ,硕士 研究 生 ,西安 工业 大学 ,外 国语言 与文化 研究 。
兰是 《 京 华 烟云 》 的女 主角 ,端庄 贤 淑 、勇敢坚 韧的她 可说是 男性 活才 能使 女性 更 好地 发 展 自己 。在林 语 堂 看 来 ,结 婚并 生 儿 育 女 眼中完美东方女性 的杰出代表 ,林语堂 也曾说过 ,“ 若为女儿身 , 必做 是女 性最好 的 归 宿 ,即使 你 的 丈 夫对 自己没 有爱 意 ,女 性 能 做 的 木兰也 ”足可见他 对姚木 兰的偏爱 。所 以作 为林语 堂 最看重 的女 子 , 就是 通过 丰富 自己的人格 魅 力 并 主 动 勇 敢 地争 取 丈 夫 的 爱 意 ,只
为 、修养 的进行 的规 范 要 求 。而 林语 堂作 为 一 名 出 身 于基 督 教 家 的 中心 ,美 如满 月 ,以前 没 见 过她 的男 男 女 女 ,见 其 美 貌 ,都 为 庭 ,先后 在 哈佛 、莱 比锡 受 过 西 方 高 等教 育 的 学 者 应该 对 这 些 具 之乍 舌 。除去 她 眼 睛 的迷 人 及 低 沉 的音 乐 美 ,她 的身 段 儿 窈 窕 , 有 压迫 妇女 思想 意识 的观 点 弃 如 敝履 ,但 我们 却 可 以从 蛛 丝 马迹 令人 目迷 心荡 … …身 体各 部分 配 合 比例 的均 匀 完美 ,竞 至 于 此 极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

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目的及意义姚木兰是林语堂著名的小说《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慧灵巧,温柔贤惠,隐忍坚韧,宽容豁达。

本课题主要分析姚木兰形象的特征,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家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方面分析作者塑造此形象的原因,论述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从作品中提炼出了作者对于女性观的思考,加深了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感悟,树立成熟的女性观和传统观。

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内容与计划内容本课题主要分析姚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木兰形象的特征,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家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方面分析作者塑造此形象的原因,论述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计划年月—年月选题年月—年月交开题报告年月—年月找资料、交初稿年月—年月修改论文、定稿、论文答辩国内外同类研究简况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就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林语堂的作品。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有大量学者开始了对小说《京华烟云》的研究,起初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文化批判,悲剧意识,儒道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京华烟云》的学者引入了文学本体论的视角,开始了对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批评和研究,特别是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

代表作品如崔莉群:《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松花江林区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朱红丹:《评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浙江金华第二中学学报,年第四期等等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了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

特色与创新特色主要在于对《京华烟云》中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形象从传统女性之美的角度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论述作品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爱情婚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家庭生活中体现的女性传统美和作品中人物对待人生苦难的女性传统美,全面分析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文化意义。

文献综述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作品中这一艺术形象,我查阅参考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与文献资料,以下是对相关文献资料所做的分析与概括:《京华烟云》是最能体现林语堂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之一,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有大量学者对小说《京华烟云》进行研究,起初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文化批判、悲剧意识、儒道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

分析《京华烟云》的两个人物

分析《京华烟云》的两个人物

分析《京华烟云》的两个人物——读《京华烟云》08教育系xx前不久,看了一部林语堂的小说,名字叫做《京华烟云》。

虽然林语堂的小说不是很出名,他也很少写小说,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小说中,我觉得这部小说还是写得不错的。

这部小说由八国联军侵华写到抗日战争爆发,主要围绕北京两大家族在这个动乱年代中各个角色的表现而写,写出了大变化时期人们的思想动态,是人们了解这个时期的一部比较好的小说。

这部小说没有鲁迅先生那样强烈的褒贬态度,不是一部扬新弃旧的的小说。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

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

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我们不能否认鲁迅先生的小说像一把长矛直接指向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但是相对于那种战斗性的小说,我觉得这种小说更适合现在我们年轻人读。

因为在这类小说中,我们不会受作者影响太大,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分析,这样更能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和阅读水平。

我看了这部小说之后,觉得这部小说里有几个人物刻化的非常好,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说一下姚思安。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一家之主,他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很大部分的家主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家中很是威严,对儿女的要求严厉,当他的大儿子不长进的时候,他甚至不惜用打骂来教育。

他知道这样不好,对儿子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只能让儿子对他更为惧怕。

但是,作为一个希望自己儿子有长进的家长,尤其是他这样掌握着一个巨大家产的家长来说,看到儿子这样的没有出息,当然会感到痛惜。

当这种痛惜爆发出来,就变成了打骂。

这一点和大多数的一家之主是相同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封建家族)有出息,能够把自己创建的一个家好好的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但是,除了这一点以外,姚思安有很多和其他的封建家主不同的地方。

《京华烟云》人物分析

《京华烟云》人物分析

《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分析如果要推选最适合中国男人的妻子,那么,姚木兰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美丽、贤惠、识大体,聪慧而不骄傲,果敢而不莽撞。

有人说,她有着林黛玉的才情,薛宝钗的美貌,再加上史湘云的风姿。

而在我看来,木兰就是木兰,一个被赋予了独立完美人格的典型人物形象。

作为一个个体,她的身上交织着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美。

出身名门富家,良好的教育使她具有高等的审美品位和知识修养,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出端庄娴静的名门之风。

遵从父母之命,嫁给有过救命之恩的孙家,木兰也毫无怨言,并且在动荡的时局中,拼全力稳住了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可见她的贤惠与持家能力。

仅仅如此的话,木兰还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现代女性。

因而,她又有着渊博的古文字知识,能熟读甲骨文;她大胆热情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又能理智地权衡爱情与婚姻的分量。

她是中国古典美的聚合体,又是现代美的镜子。

二者看似冲突,却又十分融合地体现在木兰的身上,使之无愧于成为林语堂先生眼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

木兰身上还有着一种儒道并存的奇异魅力。

从父亲姚思安处耳濡目染,木兰从小就浸润于道家思想的馨香之中。

经历岁月的洗礼与阅历的冲刷,那份淡泊与从容愈发陈酿,散发出馥郁迷人的气息。

悲天悯人的情怀,和随遇而安、顺乎自然的处世方式,使得木兰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如坚韧而柔弱的芦苇,虽历经风雨、与时俯仰,却一直坚定不移。

而另一方面,在成为荪亚的妻子、曾家实际的当家主母后,木兰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又为她的形象添上一层儒家积极入世、孜孜不倦的金光。

懂得民族大义、支持孔立夫的爱国行动,直到后来将唯一的儿子送上抗日战场,这一系列的行动无不展示出木兰近乎儒家仕子般的致仕思想。

她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仙子,又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易安居士。

女性的细腻与男性的豁达坚韧,潜移默化中感染了无数读者,让他们深深记住了木兰,这个乱世之中平凡却又奇异的女子。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读完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精彩的人生之旅。

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家族的兴衰、人物的命运,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故事里的姚家、曾家,他们的生活看似繁华,实则充满了无奈和变数。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人物那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

就说姚木兰吧,她简直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一个独特存在。

她既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善良和贤惠,又有着现代女性的勇敢、独立和智慧。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总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去应对。

记得有一次,家里遭遇了经济危机,姚木兰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想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她先是把家里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削减掉,然后又想出了一些赚钱的法子,比如把家里的一些闲置物品拿去变卖。

在这个过程中,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她亲自去和那些买家讨价还价,一点也没有大家闺秀的娇气。

她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些买家都被她说得心服口服。

还有姚莫愁,她的性格与姚木兰有所不同。

她更加活泼开朗,有些任性但又不失可爱。

她对待爱情的态度,那叫一个执着。

她喜欢孔立夫,就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哪怕遇到了很多阻碍,也绝不退缩。

有一回,孔立夫因为发表了一些激进的言论,被当局盯上了,陷入了危险之中。

莫愁得知后,心急如焚。

她四处打听消息,想办法营救孔立夫。

她甚至不惜去求那些平时她根本看不上的权贵,只为了能让孔立夫平安无事。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变得成熟和坚强。

再说曾荪亚,这个一开始让人觉得有些纨绔的公子哥。

他在家族的庇护下长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养成了一些任性和自私的毛病。

但是,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在和姚木兰结婚后,在姚木兰的影响下,他开始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有一次,他在生意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导致家族的生意遭受了重大损失。

他本以为家人会对他大发雷霆,但是姚木兰却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从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这三十多年时间北京城里姚、曾、牛三大家族的浮浮沉沉和恩恩怨怨。

这本小说读起来感觉语言平淡、超然,不像有些小说矛盾冲突设置的那么激烈,但是却生动的、原汁原味的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绝无仅有的社会风貌。

尤其是里面的人物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不管是开明洒脱的姚老爷、聪明智慧的姚木兰,还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无力摆脱命运安排的孙曼娘和牛素云等等,都能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从一位男主人公姚思安和曾家的三位儿媳妇姚木兰、牛素云和孙曼娘入手,讲述一下小说中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描写。

一、姚思安这本小说描写的背景是从义和团开始的,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土崩瓦解的历史时刻。

既然是这样一个背景,那么主人公之一的姚思安姚大老爷就不可避免也要贴上“封建”这样一个标签,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共性,因此他的一些行为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包括他的比较威严的作风,都能很明显的折射出这一点,比如当看到他的大儿子不长进的时候,他很随意的就用打骂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管教,尽管他自己也知道这种方式未必有效,甚至是适得其反。

然而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个大家族,又有着这么大的家产,看到儿子这样的没有出息,当然会感到心痛,而当这种痛惜爆发出来,就变成了打骂,在这里他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捉急心态跃然纸上,尽管他自己也曾经浪荡过,可是对于子女的教育他还是极为严格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其他的更为封建的家长不同,姚思安在那个年代还算是非常开明的。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特别特别的笃信道教,尤其是信奉庄周思想。

姚思安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他自己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从年轻时的放浪形骸,到中年悔悟,浪子回头,他的产业都是他的大舅子在打理,他自己则什么都不管,任其发展。

可能是在他看来,商业行为太过注重利益,并不符合庄子的顺其自然的理念。

而到了他的老年的时候,他居然把这么大的一个家都抛弃了,云游四海去了,“我这一去会是十年,如果十年以后我还活着,我自己会回来找你们的。

你们不要劝我,也不要找我,我已经决定了”,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走了。

甚至对于自己的这么大的家业他也不是那么太在乎,当看到体仁实在是不争气的时候,他对其他子女强调说,“一切都顺其自然,不要管大哥。

一个家不可能一直都这么富贵下去,要看的开”,这是一种多么超然、洒脱的做人的境界!尽管在云游的过程中遭了很多罪,比如饿了的时候去化缘(就像是乞丐讨饭一样)、困了的时候就直接在路边睡上一觉等等,很难想象一个这么大产业的掌门人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的尘世杂念,他自己认为这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当十年后家人都认为他不会再回来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了家中,而身体也变得更为强壮。

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他一直都过的很简朴,因为他已经完全超脱了、完全习惯了这种“无为”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每天看书,散步,和儿女们谈一下社会变化中发生的事情,一直到死。

而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则更是明显的体现了他顺其自然的思想。

对于死亡他看得特别开,所以,即使生病了他也坚持不肯吃药,他要一身干净的回归自然,就好像他当时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他对他的儿女们说:“你们不要难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有生必然有死是庄子思想的精髓,道学和道家不一样,道家并不是反映道学的真正门派。

道家对道学的思想有所曲解,道学的回归自然真正含义就是死是生的延续,而不是道家所宣传的可以长生不老。

所以你们不要难过,我回到最初的地方是一件好事,你们应该高兴才对。

”姚思安的这种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变革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当时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需要的是法家式的剧烈的变革,即使是儒家,也主张用“人为”来改变世界,而恰恰不需要道家的“无为”。

但是我们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崇尚自然、崇尚随遇而安的道家思想、庄周理念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种处世大智慧,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和曾家的死守传统不变,牛家的处心积虑寻找靠山不同,姚家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而这和姚思安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对姚木兰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在那样一种连皇上都随时有可能被掀翻、手握重兵的军阀都朝不保夕的时代,这种道家思想就像绵绵的流水,与社会发展可能无益,却对保全自己、并尽可能的减少损失颇为有意,不是吗?姚木兰是小说中最核心的一位人物,既美貌聪颖,又端庄大方。

木兰本身这个名字就有特别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古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纵然是生为女儿身,竟然也是一身的如男儿般的豪气,淋漓尽致的体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特质。

木兰出生于富商之家,因此身上一直具有一种大家风范,近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知书达理、聪明美丽、端庄大方,是一个真正具有高雅气质的中国女性。

正如作者所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情,有薛宝钗的美貌,有史湘云的风姿,简直就是男人们眼中完美女神的化身。

而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与她从小受到的她的父亲姚思安所给予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如上所述,其父笃信道教,尤其是庄周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都折现出一种如流水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特质,尤其是在小时候木兰失而复得之后,就更是得到了姚思安的格外偏爱。

而木兰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长大,无疑也打上了道家的深深的烙印。

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她的心里明明真爱着大才子孔立夫,但是她却把这份真爱深藏在心底,最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男女情感的荪亚作为自己的丈夫,这是她顺其自然、顺从天命最好的表现。

我倒不觉得她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没有追求自己真爱的勇气,恰恰相反,她并没有矫揉造作、矛盾抗争,这正是她顾全大局、心甘情愿作出的选择,否则她也就不是“木兰”了。

而她和荪亚的婚姻后来虽然也出现过各种各样危机,但总算是有惊无险、和谐美满,这跟木兰积极、从容的心态,以及她特有的道家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是分不开的。

此外,木兰还特别的具有想象力,这也是这本小说中其他人物所不具备的,比如在一开始全家逃难的时候,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小木兰便先到了请蒋太医帮忙让义和团的人保证他们的安全,从而得到了姚老爷的赞许。

再比如曾家分家以后,她和丈夫荪亚南迁,她也总会想出一些新奇古怪的点子来调剂生活,被称为“妙想家”。

包括她的头发、服饰的样式都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充分的让人感受到了她的那种顺乎自然、随遇而安的无形的、博大的力量,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这种秉性真可谓是“大智慧”,这可能也是作者最想跟读者表达的吧。

曼娘是本小说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人物。

木兰在逃难的途中因祸得福,结识了曾家,也结识了她的好姐妹和一生的挚友——曼娘。

曼娘的身上处处折射着东方文化传统的美德,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她却一步一步的沦为最后的封建礼教的祭品,而她的遭遇也深刻的透露出封建社会礼教的阴暗,仿佛从一开始曼娘身上就像是被捆上了一道道的绳索,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捆越紧。

而作者越是描写曼娘的美丽——如她“似乎成了个难得一见的古董,好像古书上掉下来的一幅美人图”,和她那美妙的身材、乖巧可人的性格——就越是和曼娘所遭受的极为不公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简直是不忍卒读下去。

首先是曼娘的家世,和书中其他主要人物相比,她的家世比较清贫,这一点在木兰去她家拜访的时候就有了交代。

而且曼娘的父亲和弟弟都过世了,只剩下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更给人一种孤苦伶仃的感觉,全靠曾家老祖母的帮衬才能勉强过活,但是也因此难免有一种“欠人情”的感觉,因此才会一直都有对曾家“知恩图报”的情感,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曼娘凄惨的命运其实就已经被“注定”了。

再就是曼娘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书中是这么描写的:“曼娘是......在一个学究的父亲教养之下长大的,受了一套旧式女孩子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德、言、容、工’。

这四方面代表大家公认的女人良好教育的传统,女孩子时期就应当受此等教育。

她父亲以前在世时,斥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骂那批下贱的新人物鼓吹什么天足运动”,除了物质方面的差距,曼娘和木兰所享受的教育方式也是天壤之别,也因此二人最终的命运走向以及二人对此的态度也是相差迥异。

如果说木兰的婚姻是“顺其自然”的选择,曼娘的婚姻便是“逆来顺受”,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还有一个细节,木兰看到曼娘的第一眼,曼娘是裹小脚的,而裹小脚恰恰是封建礼教最残酷的体现之一,这和木兰所享受到的那种天足的畅快又一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其次是曼娘的婚姻。

曼娘和平亚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一对,而且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曼娘自幼便被许配给了其长孙平亚。

在平亚这里,曼娘情窦初开,但是观念传统的她,却总是有意疏远平亚,谨守礼法,矜持自重。

仅仅是因为害怕那个和尚而被平亚抱了一把,就在心里默认自己是平亚的人了,可见其思想之传统守旧到了何种地步。

而后来当得知平亚病重,需要自己陪在身边的时候,温柔、善良而又有些怯懦的她果断的决定马上动身,“她心里想她必须上京,毫无疑问。

......虽然坐船旅途还舒服,曼娘不在乎这个”,她要马上和自己的“意中人”共患难、生死与共。

而当得知了需要自己马上嫁给平亚“冲喜”这个听起来无比荒唐透顶的请求之后,她也是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下来,哪怕一嫁过去很可能就意味着要守“望门寡”,哪怕自己才只有十八岁这样的豆蔻年华也在所不惜。

再次是曼娘的矛盾。

其实我一直都在怀疑一个问题,“曼娘真的爱平亚吗?”青梅竹马也好,情窦初开也好,但是这些能代表真正的爱情吗?其实曼娘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她的教育决定了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决定了她根本不允许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方面。

她认为自己是“平亚的人”,她认为自己是爱平亚的,为平亚做再多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是其实一切皆源于“报恩”二字,至少某种程度上是,只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不过尽管受到封建礼教的重重摧残,但是曼娘还是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不同的另一面,比如在出嫁之前她去木兰家,“感到一种不同一般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比在曾家时,觉得可以令人的行动更为自由轻松。

在这个新环境里......,曼娘心里的刺激变化,几乎使她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平亚也似乎相隔得遥远了”,再比如,曼娘“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下,她却不至于像公婆曾氏夫妇一般的迂腐刻板,她是个很矛盾的人”,包括她随着木兰一起去西山别墅小住,去看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电影等等,都可以视为是她对封建藩篱的轻微的冲撞,她的内心世界里其实是渴望追求自由的。

直至最后的最后,当日寇侵华时,连曼娘这样一个安于现状的传统女性都觉悟到了中国情形的严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战争这种最惨烈的方式让曼娘迈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步伐,只是这个代价实在是有点太大、太沉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