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主题公园开始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一波经济发展热潮,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主题公园因其独特的娱乐方式和吸引力成为人们热捧的新宠。

首批主题公园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包括北京市的长城乐园、河北省的承德避暑山庄游乐园等。

当时的主题公园主要以仿自然风景为主题,主要提供观光游览和娱乐设施,受到了人们的热情欢迎。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主题公园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不仅有大型的国家级主题公园如深圳欢乐谷、武汉东湖风景区等,还有许多省市级和私人投资的主题公园如北京乐园、广东鸟语花香主题公园等相继建立。

与此同时,国内主题公园开始对娱乐项目进行创新。

一些主题公园开始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游乐设施,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使游客们体验到更加刺激和奇妙的娱乐氛围。

与此同时,主题公园也开始加大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北京乐园为例,它引入了许多古代帝王文化的元素,如杨贵妃国宴、梁祝爱情故事等,使游客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1世纪以后,国内主题公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主题公园的形式也不断创新,并且开始向综合型和特色型发展。

综合型主题公园是指集合了游乐设施、表演、文化体验、购物餐饮等多种元素的主题公园,如上海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乐园将动漫和童话故事元素与游乐设施相结合,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

特色型主题公园则是根据地区的特色和文化打造的主题公园,如厦门园博园。

厦门园博园充分展示了厦门的自然风光、古建筑以及植物等元素,使游客们在游览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特色。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题公园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可以预见的是,主题公园会继续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城市公园发展历程ppt课件

城市公园发展历程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9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
• 17世纪以后: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17世纪在英国产生。 - 产生背景:1.产业革命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
2.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居住环境恶化。 往日王公贵族的专有园地,逐渐被迫对广大市民开放为公园。如伦敦的肯新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以及海德公园在 17世纪相继向公众开放。随后欧洲各国群相仿效,并随着殖民扩张推行到全世界。17世纪到18世纪都是城市公园兴起的 时期。
可编辑课件PPT
4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
- 城市公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动因:
1.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开始后,机器大生产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科技的飞跃使人类征服自然地欲望无限膨胀。 工 业的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和人口的飞速膨胀。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空间结构混乱、交通拥堵、城市 卫生条件和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的产生。在此背景下,社会改良者开始探索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这些探索促生了现代 城市公园。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是城市公园产生的第一因素。
租借公园的出现给当时的国人一个全新的对公园的认识,诸如儿童公 园,散步,划船等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项目进入公园。并且自由开放的娱乐 形式也是和过去传统中国园林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编辑课件PPT
27
中国城市公园发展
• 汉口中山公园: 建设目的是希望给人们一个能在外活动的场所,改变一般市民每天抽鸦片,打牌,睡觉的恶习。这种建设方式是中
伦敦肯新顿公园
圣詹姆斯公园
可编辑课件PPT
海德公园
10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
• 城市公园运动的掀起:
进入19世纪,西方大部分皇家园林已成为城市公园,由于城市的扩大,原有城墙已失去作用,许多城堡遗迹也被改 建为公园。19世纪30年代以后,原有皇家园林已不能满足大众游人的需求,于是各城市都大量建造新园林。这时期的园 林多以风景式田园风格为主。受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和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如画般的田园景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是奥姆斯特德的中央公园。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案例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案例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案例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珍稀生物、植物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旨在保护和提升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同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成为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

美国于1872年设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护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国家也开始关注国家公园的价值和意义,并设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

欧洲国家也在20世纪初开始设立国家公园。

瑞典于1909年成立了首个国家公园,第萨尔克巴登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以其宏伟的山脉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瑞典的成功案例引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兴趣。

在亚洲,日本于1931年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保护区,阿尔卑斯山国立公园。

阿尔卑斯山国立公园以其雄伟的山脉和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公园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国家公园可以保护珍稀物种、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同时提供休闲和教育的机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

各国纷纷设立国家公园,以实现这些目标。

一个成功的国家公园案例是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于1951年,是非洲最著名和最受保护的国家公园之一、该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和世界闻名的大迁徙景观。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通过限制捕猎、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当地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野生动物观赏体验。

另一个成功的国家公园案例是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成立于1885年,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

该国家公园位于落基山脉,拥有壮观的山峰、湖泊和冰川。

班夫国家公园通过限制开发和促进可持续旅游,成功地保护了大片原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骑马和野营等户外活动,同时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

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概括

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概括

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概括
遗址公园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遗址公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

下面将概括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展示其在不同阶段的变迁和重要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遗址公园的发展起步较为缓慢。

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对一些重要历史遗址进行基本的保护工作,如进行简单的修复和标识,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园概念。

80年代至90年代,遗址公园开始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
对历史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社会对于遗址公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投资兴建大型的遗址公园,修复和保护更多的历史遗址,并逐步开放给公众参观和研究。

同时,也出现了更多专业机构和学者参与遗址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使得遗址公园的建设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21世纪以来,遗址公园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
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遗址公园开始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游客导览系统等,提供更丰富、互动和有趣的参观体验。

同时,遗址公园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对遗址本身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址公园经历了从起步缓慢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遗址公园的规模、管理水平和参观体验都有
了显著的提升。

遗址公园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研究引言:主题公园是一种集游乐设施、娱乐表演和景观环境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近年来,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其发展的原因和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并分析我国主题公园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背景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人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逐渐受到青睐。

由于其独特的创意和娱乐性质,主题公园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壮大。

二、主题公园发展的阶段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阶段一:引进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外国主题公园,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1986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在九龙塘开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

随后,上海、广州等地先后引进了环球影城、欢乐谷等知名主题公园。

阶段二:复制阶段(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中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主题公园,并以复制国外经典主题公园的形式,如华侨城、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

这一阶段,主题公园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独特的创意和版权问题,被业界称为“山寨主题公园”。

阶段三:创新阶段(2000年代至今)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游客对主题公园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主题公园开始朝着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的方向转型。

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该乐园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和外国游客,成为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一次里程碑。

三、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原因1.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公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如优惠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

2. 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

3. 特色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这为主题公园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意,使其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

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森林公园是由一片森林改建而成的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下是一个森林公园发展历程的简要描述。

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决定将一片废弃的森林改造成一座公园,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开始时,公园只建了一些简单的步行道路和几个供游客休息的座椅。

虽然设施简陋,但公园在当地的居民中间引起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的发展逐渐加快。

在60年代初,政府增加了一些游乐设施,如秋千、荡秋千和蹦床,并且增添了一些供孩子们玩耍的场地。

公园的游客数量也迅速增加,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70年代初,公园进一步扩大了规模。

政府增加了更多的步行道路,并且在公园的周围建起了围墙,以保护里面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此外,政府还引进了一些更先进的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和野餐区。

这些改进使得公园变得更加完善,并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80年代,公园开始引入一些环保教育项目,如植树节活动和自然保护讲座。

这些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此外,公园还建立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这些环保举措使得公园在当地市民中获得了广泛赞誉,成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21世纪初,公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翻新和升级。

政府引入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如智能导览系统和互动展示设施,以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此外,公园还增加了一些娱乐设施,如攀岩墙和划船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如今,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休闲场所之一。

公园面积扩大到了数平方公里,并且包含了多个主题区域,如植物园、动物园和徒步区。

公园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项目,如郊游、自然教育和野餐,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和放松身心的机会。

总之,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充分彰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的不断追求。

从最初的简陋设施到如今的现代化公园,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

希望在未来,森林公园能够继续发展,为更多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下面是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的历程:1. 初期开发(1990年代初):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兴建第一批主题公园,如北京野生动物园和中华民俗村等。

这些公园以展示中国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

2. 引进国外品牌(2000年代):在200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知名主题公园品牌,如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

这些国际品牌的引入带动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 国内品牌崛起(2010年代):2010年代,中国开始培育本土主题公园品牌。

例如,欢乐谷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国内品牌逐渐崛起,成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新亮点。

4. 主题多样化(201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主题公园的主题也在不断多样化。

现在,除了传统的文化和自然主题公园外,还有科幻、冰雪、水上乐园等主题公园涌现。

5. 区域分布广泛(2010年代至今):主题公园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例如,南京、成都、深圳等地纷纷建设了自己的主题公园,使得更多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主题公园带来的乐趣。

6.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代至今):由于主题公园在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主题公园领域。

近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更大、更精品的项目。

总的来说,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经历了初期开发、引进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崛起、主题多样化、区域分布广泛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等阶段。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主题公园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重要。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建阶段(1980年前)
在1980年代之前,成都的公园建设相对较少,更多地是以庙宇、寺院和宫殿为主。

城市发展相对较为有限,公园概念还未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代)
进入198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成都的城市建
设和经济发展迅速起步。

此时,成都开始重视公园建设,并相继建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园,如华西公园、杜甫草堂等。

这些公园以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特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代-2010年代)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都公园的建设进入
了高速发展阶段。

市政府加大了对公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了许多大型公园,如锦里公园、成都动物园等。

同时,也对已有公园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增设了更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

这些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第四阶段:生态环保阶段(2010年代至今)
进入2010年代,成都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
休闲娱乐场所转变为生态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公园与城市景观、绿化带、水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空间。

这些公园不仅提
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总体来说,成都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建设较少到如今的规模庞大,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公园的定位也不断演变,从单纯的娱乐场所到兼具生态环境功能,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

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

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

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

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

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

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

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金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

在风格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水山宫苑和山水建筑宫苑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由于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格,自成一体。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从上所述,我国古代的城市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宅园,平民百姓能够进入的公共园林,多以寺庙附属庭园的面貌出现。

184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造园史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公园的出现便是明显的标志。

人们把1840年以前的园林称为古典园林,而1840年以后,则称为近现代园林。

如果说,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私人占有性,不管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无不都是供帝王、封建文人、士大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等专用,而公园虽然前面加了“公”字,但它也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建造的。

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我国开设了租界,同时为了满足他们在中国土地寻欢作乐的要求,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这其中上海可以说是殖民地公园建立较早较多的地方。

1868年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是最早的一个,殖民者规定华人与狗不被入内,这一方面说明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也说明“公园”在当时并不“姓公”。

之后又有1905年的“虹口公园”,1908年的“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1914年建的“极斯非尔公园”(即中山公园)等。

此时期公园规划布局的特点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其中有大片草地和占地极少的建筑,这与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规划设计有明显不同。

在功能使用上主要是供他们散步、打网球、棒球、高夫尔球等活动,以及饮酒休息之用。

以上可以说皆是为洋人兴建,布置特点主要反映了其外来性质的。

1906年,在无锡、金匮两县乡绅俞仲等筹资建“锡金公花园”,这是我国最早的公园之一了。

辛亥革命后扩建,定名为“城中公园”,该公园的布置特点多建筑无草地,有假山,自然式水池等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而建的,这与上海早期的公园就有明显的不问特点。

虽都叫公园,但内容和特点显然是不同的。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曾在广州的越秀山麓读书。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指定将越秀山辟为公园,既越秀公园。

与孙中山同时代,以朱启矜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主张相筹建公园,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下,在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如广州越秀公园、中央公园、永汉公园等九处;汉口市府公园等两处;昆明翠湖公园等七处;北平的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等六处;厦门的中山公园;长沙的天心公园等。

此外,当时也有一些民族资本家私人办园向公众开放的,如无锡的惠山公园等。

以上诸公园大多是在原有风景名胜的基础上整理改建而成的,有的本来就是原有的古典园林,如锡惠公园等。

也有的是在空地,或农地上参照欧洲公园特点建造。

这都为以后公园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著《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1935年,我国的规划师莫朝豪所著《园林计划》一书中提出“都市田园化与乡村城市化”的主张,指出“园林计划……包含市政、工程、农林、艺术等要素的综合的科学”,“应使公园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全市各地”等一些至今看来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此书也可以说是我国早期公园建设的理论性专著,并对当时的公园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公园的产生可以说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和辛亥革命的结果,又由于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在南方,更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公园的最初阶段,还是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公园,可以说在南方都最具有代表性。

以绿化为主,辅以建筑布置于城市或市郊,并为广大人民提供娱乐、游憩的公园,真正姓公并得到迅速发展,那还是解放后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