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2

合集下载

信息-王世红-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王世红-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电子教案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我们第一章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知道了好多关于信息与信息技 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获取信息,在上课之前,老师想 问一下同学,你们喜欢给过生日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因为生日既有 礼物收又有蛋糕吃,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吧,那么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可 是你知道你朋友或你父母的生日吗?(知道;不知道;„)知道当然最好 了是吧,可是当我们不知道某人的生日却想给某人过生日,这时候你就 迫切需要知道某人的生日具体的日期,对吧?(是的)那么你有什么方法 可以知道某人的生日呢?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你的思维导图,进行 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给你们 5 分钟。
方法二 方法一
方法三 方法 N
解决什么 问题?
过程: ● 独立完成自己的设想; ● 小组交流:哪种方法在现在当时环境中较为可取?哪 种方法在现在环境中较为可取? ● 评价可取的标准是什么?
第 2 页 共 4 页
厉庄高级中学
板书: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电子教案
获取某人的生日日期
厉庄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电子教案
课题: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案编号
003
备课人
王世红
使用时间
2012-09-17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
三 维 目
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 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案例高一必修模块教学1课时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和地位:《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取自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李艺主编)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与后续章节内容的联系紧密,学好本节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我在上本课之前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所选用的教材。

发现本节内容概念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枯燥,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课时总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参与面少,也有的老师进行简单的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课后收获不大。

我在备课时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高中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体验法、小组探究法等,上了一堂融知识、能力发展、过程体验、兴趣情感培养、学法指导相统一的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反应强烈,教学效果显著,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分析:上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仔细研究。

通过与班主任、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老师的交流,发现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因素,对于军事政治、科学、历史等案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备课时就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将教学知识点化到案例中,让学生远离单纯的、机械式的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的泥潭。

另外将历史、科学、时事政治军事等知识整合到教学中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涉及的四个环节绝大多数同学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意或无意的接触过。

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知识面还需要拓宽,概念问题还需要阐述透彻。

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本人得出结论:在确保知识点牢固掌握的前提下,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围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知识、能力、兴趣、情感、发展等。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章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三、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四、五、学生分析六、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七、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九、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十、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复习: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tg 4 cntua信 息技术课 o a @had. I u o ii c e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陆洪霞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是教育科 学出版社出版的 ( ( 信息技术基础》( 必 修) 章第1 第2 节的内容, 主要阐述了获取
信 息的一 般过 程。 学生在 日 常生活 中经
的来源、 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与学生讨 论新的来源或新的方法及其优觇 。
3 升难度 , 固 容 ( 获取过 . 提 巩 内 信息
程 的分 析 )
师 : 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涉 及的范 围很 广, 计

个人不 可能精 通所有项目 所 以我们 ,
提出第二个问题: 怎样获取每位同
学 的姓名? 第三个 问题 : 级 中同学 们 班 的计 算 机水 平如 何? 学生 利用上面 让
信息技术课 }u o cntuR tg 4 had. o a @ ii C e
表1
针对个体的内容一般没有。 虽然非常方



僧 渤
学生
l 力 法鬻 l
个别提问
_礴
很方便
便, 但获得的信息并不确切。 生: 翻阅初 中的教科 书 , 可以看 到
我们都学了哪些内 容。
学 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正确的信 息, 明白 综合利用多种信 息来源和信 鼠获取 方 法的重要性 , 在 当今的信息社会 明白 中评价信 息的重 要性 , 同时从中学会理
过程与 方法目 能运用多种信息 标: 来源和信息获取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并 对所得信息进行必要的探索, 将评价
的方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 能够 与同 标: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第三课时滨海县獐沟中学汤凤池【教材分析】新教材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以“信息获取一般过程”为主线,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也能较深入地分析一般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几个环节。

但少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本节课通过对上帝之眼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教学难点】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正确剖析【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板书)任务目标:找到美国现役的一艘航空母舰的当前资料。

(如停靠位置,舰体尺寸,当前装载战斗机数量等等)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但是,今天老师通过秘密手段已经掌握了这个信息的取得方法,老师也不藏私,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就把这一招传授给你们。

等大家掌握了这一招以后,就可以从上帝的角度观察我们的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们一直说的这个神秘主角隆重登场:《上帝之眼》(板书)软件介绍:这个神奇的软件,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汽车以上大小的物体,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上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设计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是虚假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为我们此次出行选择呼市周边又能够给我们提供娱乐设施的旅游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一个环节,结果如下:
定位信息需求:选择呼市周边又能够给我们提供娱乐设施的旅游区。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16页的表格,了解信息的来源,思考不同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 ⑤实验法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信息需求和已有条件采用恰当的获取方法。如“李蕾通过对一系列的获取周日天气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选择了最适合的方法拨打121查询系统。”
4.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实效等)。举出案例:老师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恭喜你被抽取为星光大道的场外幸运观众,将获得索尼笔记本电脑一台,请您先缴纳1000元的税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1.“焚书坑儒”的历史移动的资背景。
息源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每种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综合实践:
小李第二天制作了一个“本公司招聘已结束”的牌子 来到了这个公司并把广告牌给了人事部门,说:你们公司 员工招聘已结束,可能已不需要人员了,但你们肯定需要 这块牌子。因此,小李因他的仔细的观察力被这个大公司 破格录取。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人员招聘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现场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 息?):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小李通过挖掘获取公司可能还需员工的信 息?):高效率
• 假设明天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 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 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 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因为住在 学校,看电视不方便,附近也没网吧,报 纸上又没找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例1、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
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情况 不合适 不合适 合适 不合适
高效率。
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小结: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4)评价信息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主题:1、“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2、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资费标准 3、全班同学的生日 4、李白和杜甫各十首诗。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 好 C一般D不合格 )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 信息来源。
其次,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
则需再做选择。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 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二章的第一节,属于高一学生的教学范畴,对应课标中的信息获取部分。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本节课课时数为1课时。

教材上把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先是从简单的例子说起,从而来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即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然后再具体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进行信息获取的前提,也是后续进行信息的表达与加工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信息获取是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应该对应信息获取并不陌生。

可学生并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信息获取的也不一般过程,也不一定能全面地考虑信息获取的来源和途径,在解决问题时信息获取是一切的起点,所以这节课是必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明确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正确的信息,从而为后面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明白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来源途径进行合适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定位需求,比较各个信息来源,从而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五、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获取信息,那信息就不属于我们,我们也就无法利用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获取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前面为信息的定义、特征及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本节内容是信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及获取信息为生活服务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生活中的信息概念还不是很明确,如他们不会认为也不理解“吃的东西”是信息,并且学生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没有“信息获取”这个概念。

综上可以概括,学生缺乏对信息获取进行归纳、使之一般化的理性认识。

本课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借助生活中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个实例,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采集保存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

并使学生明白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所做的事情大部分都与信息获取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真实情境导入法、问答讨论法、归纳总结法,任务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扬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左右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2. 从一个简单的案例说起,得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案例材料:刘蕾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书本14页刘蕾的案例材料。

教师活动:布置思考题3个题目,作为任务1下发,学生分小组提交作业,评比提交作业优胜小组。

教师投影显示并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
取方法,获取信息,得到信息,评价信息。

3.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学生阅读书本15页的案例资料,此案例较为复杂。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结合例 1、例2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需要什么信息。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第 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

并结合上述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总结:不同的信息来源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

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作选择。

教师活动:布置课本第 17页实践题为任务二。

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检索相关信息。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

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

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信息,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如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就要重新做调整。

布置课本第 18页实践题为任务三。

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确立一个信息需求。

6.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通过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为我们更高效地获取信息打下了基础,为后继的学习作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