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

合集下载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

信息来源一——
学校的宣传手册或者校刊校报
1. 文 献 型 信 息 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End
附带学校路线图和简介
Navigation Start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二——
老师或者负责接待的学长学姐
2. 口 头 型 信 息 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End
直接向他人咨询
Navigation Start
Start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校 】
End
教室安排 实验室位置 宿舍分布 学校校史
Navigation Start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End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以 上信息?
Navigation Start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表格: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获取方法 评价所得信息
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文献型信息源等(报纸、期刊、画报) 观察法、检索法 比较好(准确、通过网易或者新浪查找目前正在热播的影片或者英超本季度的 赛程。 要求:请将查找到的结果用截屏功能截取,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给老师。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假设你现在置身于一个牧场, 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 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 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
➢ 有效获取信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获取信息。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好)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好)

(1)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即需要什么信息。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的分类: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 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
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 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
1、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 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2、如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就要重新做调整。
●《人民日报》上一幅有钻台手柄的照片。
王进喜制服井喷,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 进 喜 手 拿 钻 台 手 柄 的 照 片 。
王进喜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的图片。
日本人从这些文字及图片中得出的信息 (1)通过画报封面铁人王进喜身穿的大皮袄样式,以 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 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 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 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 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4)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 经大量出油; (5)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势, 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6)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 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三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学时。

四五学生分析六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七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九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十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复习: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拨打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②选择信息来源表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设定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搜索信息,筛选信息,整理加工信息,评估信息可信度,应用信息,反思与检讨。

1. 设定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这取决于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比如,要做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报告,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原理、政策法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在确定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选择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需要评估信息发布者的信誉度,了解信息的发布背景和动机,比如是否有商业或政治的利益驱动。

3. 搜索信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寻找和收集符合需求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如搜索引擎、图书馆、专业期刊、学术会议等。

4. 筛选信息。

在收集到大量信息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

要尽可能减少信息的重复性和无效性,同时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

可以根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新颖性等标准进行评估。

5. 整理加工信息。

在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以便于后续的应用。

这包括将信息分门别类、梳理信息的逻辑结构、进行比较和综合等处理方式。

6. 评估信息可信度。

我们需要根据收集的信息来评估它们的可信度。

这可以通过对信息来源的核实、事实的验证、构造合理性的判断等方式来进行。

如果发现信息存在不确切或不可靠的地方,需要采用纠错和修改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7. 应用信息。

最后,我们需要将整理和评估过的信息应用到实践中。

这可能包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论证观点等方面。

需要注意信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8. 反思与检讨。

在应用信息后,我们需要对整个信息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和检讨。

这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信息是否满足需求,评估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并且反馈信息及其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这些步骤,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获取并应用信息。

信息技术教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教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教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定位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
信息分类:
文献型信息源比如报纸、期刊、、报表、图书、辞典等
口头型(个人)信息源比如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
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
实物型(现场)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评价信息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
2、2因特网信息的检索
、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上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最早的搜索引擎是雅虎(yahoo),它属于目录搜索引擎。

2、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1)、全文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它是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有Baidu、Google、北大天网等。

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称为(关键词查询)。

特点是全面但比较缓慢。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是将收取到的网站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
有新浪、搜狐、雅虎等。

特点是快速但不全面。

二、搜索技巧
、关键词提炼2、细化搜索条件3、用好逻辑命令4、用什么样的搜索引擎搜索5、强制搜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1. 简介信息获取是指从各种途径获取并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获取是人们获取知识、获取生活资讯的重要方法。

教育中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一个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的训练。

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信息需求在进行信息获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

明确信息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和筛选相关信息,同时也能够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2 搜索信息来源一旦确定了信息需求,接下来就需要寻找可靠的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可以包括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

选择适合的信息来源对于获取准确、可信的信息至关重要。

2.3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指从不同的信息来源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观看、听取等。

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方式可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2.4 评估信息可信度在收集到一定量的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评估信息可信度的方法可以包括查证源头、对比多个信息来源等。

只有确保信息的可信度,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2.5 组织和整理信息在评估了信息的可信度后,需要对信息进行组织和整理,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利用。

可以使用分类、总结等方法来组织和整理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2.6 分析和应用信息经过组织和整理后的信息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洞察,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 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第一课时:确定信息需求和寻找信息来源1.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信息需求。

2.介绍不同的信息来源,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并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实践: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
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主 要
参考资料
作业及
思考题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
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来源,以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一般来说,信息获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信息需求: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需要获取哪些信息。

这可以是基于某个特定的问题、主题或目标,对所需信息进行界定和定义。

2. 确定信息源:确定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可以包括书籍、期刊、报纸、互联网、数据库、采访、调查问卷等。

根据信息需求的具体性质,选择适当的信息来源。

3. 收集信息:根据确定的信息源,开始收集所需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阅读、搜索、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4. 评估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这包括对信息的可信度、可靠度和相关性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可信赖的,并与信息需求相匹配。

5. 整理和组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组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

这可以通过编制摘要、绘制图表、建立分类系统等方式
进行。

6. 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整理和组织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可以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以获得对信息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7. 应用和传播信息:将分析和解释后的信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解决问题或支持决策。

同时,根据需要,将信息传播给相关人员或群体,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获取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和调整。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进化,例如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已成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