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式比较法
学前教育专业《1.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页,共四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2.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要求
(1) 选择的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在 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有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差异。
(2) 多种教育方法相互配合。在一个数学集体教学活 动中,往往不是只使用一种教育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相互 配合使用,可以使儿童重复感知以达到理解数学知识。
(3) 教育方法选择在不同数学教育途径中有所侧重。 例如,在数学区域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操作法;在日 常生活中更多使用寻找法和数学游戏,使儿童获得相关的 数学经验。
第二页,共四页。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总结
(4)比较法。(1) 选择的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差异。(3) 教育方法选择在不同数学教育 途径中有所侧重。例如,在数学区域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操作法。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寻找法和数学游戏,使儿童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Than You
第四页,共四页。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玩耍方式:利用玩耍的方式来让儿童对数学概念有所了解。
比如,可以通过统计玩具数量、排序和分类玩具来帮助儿童了解"多少"、"大小"和"种类"等概念。
2.视觉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数码拼图等工具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字、形状和颜色等概念。
3.实物方式:利用实物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使用小石子、绿豆等实物来帮助儿童了解"多少"和"加减"等概念。
4.动手方式:利用动手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游戏、绘制数学图形等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形状、结构和空间等概念。
5.故事方式:利用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唱数学歌谣等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在学习数学时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另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儿童的实际生活:儿童在学习数学时,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2.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3.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4.注重儿童的合作学习: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合作学习,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数量比较教会幼儿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数量比较教会幼儿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数字和数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教授幼儿数量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会幼儿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阶段是孩子认识和理解数量的关键时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字和数量的兴趣。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行教学。
可以使用各种具体的物品或图片,让幼儿自己比较数量的大小。
例如,给幼儿两堆积木,让他们亲自数一数,判断哪一堆积木多一些或少一些。
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来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图形化的表示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比较。
可以使用直观、简单明了的图表或图片来展示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绘制一条直线,让幼儿在上面标记出不同的数字,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这样的视觉表示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此外,可以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数量比较的教学。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游戏的互动来学习数量的比较。
例如,可以玩“谁是最多”的游戏,让幼儿观察不同组物品的数量并判断哪一组最多。
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还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此外,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给予数量比较的机会。
在购物时,可以让幼儿帮忙数一数购物车里有多少个物品。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让幼儿进行数量比较的练习。
这样的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实际操作、图形化表示、游戏互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教会幼儿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字和数量的兴趣。
通过培养幼儿的数量比较能力,能够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线路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较教学

线路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较教学一、教学内容概述数字比较教学是线路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对其进行排序。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够正确排序数字。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策略线路图幼儿园大班的数字比较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策略:1.游戏策略:通过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视觉策略:使用图片和手势帮助幼儿理解数字。
3.讨论策略:通过讨论将幼儿们带入问题的思考过程中。
四、教学过程1.游戏:使用数字比较的游戏,例如比较大小和排队。
2.视觉:使用数字图像,例如数字卡片或数字画,来帮助幼儿了解数字之间的差异。
3.讨论: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幼儿思考不同数字之间的关系,例如“哪个数字比5大?”,“那个数字比3小?”4.数列游戏:使用数列游戏来帮助幼儿了解排序数字的过程。
例如,要求幼儿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5.练习: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用数字比较知识,例如,要求幼儿在绘本中发现数字、收集纸张或玩具等。
五、教学方案数字比较教学需要时间和精力。
线路图幼儿园大班的数字比较教学应该包括以下方案:1.首先让幼儿体验比较大小的游戏,并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2.然后使用视觉手段,例如数字卡片和数字画,来帮助幼儿了解数字。
3.通过讨论问题的方式启发幼儿思考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给幼儿展示如何将数字按照顺序排列。
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用数字比较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线路图幼儿园大班的数字比较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观察幼儿在游戏和练习中的表现。
2.以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测试幼儿的数字比较知识。
3.提供日常小活动,例如找出教室中的数字,来评估幼儿是否能够将数字比较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总结数字比较教学是线路图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数学教育比较法的优点

幼儿数学教育比较法的优点
一般来说,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至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
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
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又如两人手中各拿1至6的数字卡片,两人同时各出一张卡片来比大小,由其中一人说,说对的就可以把两张卡片一起收回,最后看谁的卡片多。
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效果很好。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实施的形式与方法

3、用彩纸做一个小房子:“魔术 盒”,里面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的构成的各种图片。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过程】 一、请出图形宝宝。 二、变魔术 三、找朋友 活动结束。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2、以儿童自由活动为主要特征案例 《家乡的蔬果多》(大班)
另一个(组)物体上,形成两个(组) 物体元素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 进行量或数的比较。如图:三个白色 的小圆叠放在三个蓝色的大圆上,比 较两种圆的大小和数量。
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运用
并放式: 定义:把一个(组)物体并放在另
一个(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个(组) 物体元素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量 或数的比较。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3、实践练习 (1)幼儿分组讨论冬衣怎样摆放在
衣柜里更合理,如:摆放的位置便于 取放,分类摆放,按什么标准分类摆 放等。
(2)请各组幼儿自选纸箱、衣架, 按照自己组研究的方案摆放衣物,布 置“衣柜”。
(3)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本组衣物 的摆放情况。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蔬菜水 果的数量。 3、感受家乡蔬菜水果的丰富。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统计表、一支笔 、选择
家乡的蔬菜水果6—10种(每种蔬菜水 果的数量在10以内)。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室里的蔬菜水果
三 、利用其它领域教育活动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 、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 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 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 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 方面的发展。”
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有哪些?

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有哪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2、游戏法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
运3、演示讲解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
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
4、观察、比较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
数学教育是研究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方法的学科。
而且,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关注促进这种实践的工具及其研究的发展。
数学教育是现代社会激烈争论的主题之一。
这个术语有个歧义,它既指各地的教室里的实践,也指新生的一个学科,它有自己的期刊,会议等等。
这方面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数学教育国际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数学教育的标准是地域性的,由不同的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来设置。
在现代,有一种趋势是建立地区或国家标准,通常隶属于更广泛的学校教学大纲。
例如在英国,数学教育的标准是英国国家教育大纲的一部分。
在美国,美国数学教师国家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文档,最近的有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为学校数学的总体目标达成了一致。
更具体的教学标准一般在州一级制定-譬如在加利福尼亚,加州教育理事会为数学教育制定了标准。
基础数学是多数古文明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古希腊,罗马帝国,吠陀社会和古埃及。
在多数情况下,只有足够高地位,财富或等级的男性孩童才能接受正规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操作法
★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 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操作法按其性质可分为:
1、示范操作性 2、验证性操作 3、探索性操作 4、发散性操作 ★操作法按其组织式可分为:
• 并放式——把一个(组)物体并放在另一个 (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个(组)物体元素 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量或数的比较。如: 4朵红花一一并放在4朵黄花下面加以比较。
• 连线式——将图片上面的物体和有关的物体、 形状或数字等,用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非对应式比较也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单排比较——将物体摆成一排或一行进 行比较。如:比较长短
★游戏法的种类
1、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 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如: 小班儿童学习分类时玩儿“图形宝宝找家”操作游戏, 即安排三个动物玩具,分别贴上△□○的标记,让儿 童把“图形宝宝”送到相应特征的玩具动物“家”里 去。
2、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 适合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 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设计这类游戏活动时,应 注意情节的安排必须有助于儿童更熟练的掌握数学初 步知识,有利于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 游戏的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不宜太复杂,以免分散 儿童的注意力。如:小班学习1和许多,玩儿猫抓老鼠 的游戏。
1、集体操作 2、个人操作
操作法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 机结合,引导幼儿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推、拉、投等 操作活动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以利于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和发挥每个儿童不同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
如:比较两只铅笔的长短,相邻数的比较
比较法的分类
按性质分:简单的比较
复杂的比较
按排列形式分:对应比较(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
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简单的比较
是指对两个(组)物体的数和量的比较
例:比较两根线的粗细
复杂的比较
是指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
例:比较下面哪组的圆形最多?哪组最少?
重叠比较
把一个(组)物体重叠在另一个(组)物体上,形成两个(组)物体元素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进行量或数的比较。
如:将圆柱一一叠放在椭圆上;
并列比较
把一个(组)物体并放在另一个(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个(组)物体元素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量或数的比较
如:四个心,一一并放在四个笑脸下面加以比较
连线比较
连线比较
对两个集合间元素数量的比较也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加以一一对应。
如图:
将物体摆成一排或一行进行比较。
如:
双排比较
将物体摆成双排进行比较。
不同排列形式比较
在数学教育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对物体进行比较。
如感知集合中的比较、数的比较、量的比较、几何形体的比较和空间方位的比较。
下面举两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体分类的教学,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和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应用比较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掌握。
(1)分类。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如图:要把线条的长短、粗细分开就必须比较
(2)区别“1”和“许多”。
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比较,看看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例如,1朵圆和许多圆,1条鱼和许多条鱼,等等。
通过对各种1个和许多个物体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都是表示物体数量的,从而学会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
1,2比3少1,使幼儿了解到3个相邻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在自然数列中,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1个数少1)。
此外,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时,要知道某数添上1,形成后面一个数,这个新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
所以,幼儿必须对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进行比较,才能掌握这两个数的关系。
3.几何形体。
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常常要运用比较来进行。
如幼儿认识了正方形以后,学习长方形就要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来进行。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四个角,四条边,四个角一样大)和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但四条边并不一样长)。
通过比较,幼儿既学习了长方形,又弄清了它和正方形的区别,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收效良好。
此外,学习椭圆形可通过与圆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梯形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圆柱体通过与圆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长方体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正方体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来进行等等。
游戏活动中的比较
1.玩找椅子的游戏,5把椅子,6名幼儿(预设玩三次)
2.按幼儿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玩游戏
以6把椅子,5名幼儿玩游戏
以5把椅子,5名幼儿玩游戏
比较椅子与人数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