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北宋王安石变法(精选)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资料精品文档

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解, 让我无心忧…..
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 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 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 举、择官长等十项 以整顿吏治 为 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 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 政”。但是新政触犯了 官僚贵们族的 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 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
政宣告 夭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变法 核心
积贫 积弱
富国 强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 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 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 “拗相公”。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 两次被罢免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收
——选译自司马光《传家集》卷四二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他们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他们理财的观念各有什么合
理之处,各有什么不足?
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财。
司马光的合理之处在于主张“节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 乏问题。王安石主张“开源”,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忽视“节 流”是不可取的。王安石变法企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 国家的收入,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 反对。因此,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难以减轻农民的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请同学们列举变法措施,并概括变法的积极作用。
青苗法
富国
农田水利法
接济百姓,灌溉防洪,垦荒
免役法
增地,发展经济;
市易法
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
方田均税法
贷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强兵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民兵法不、加设军赋器监而国用饶”
——维护秩序,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开支,提高
赤子之心
历史评价的一般标准: 1.历史潮流 2.人民利益 3.生产力(或经济发展) 历史评价依据的观点与方法(就一般而言)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分法) 2.发展的观点 3.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5.阶级分析法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困局,也就 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 限。
(三)走下政坛的王安石
吴晓波眼中的王安石
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了天下所有 的书。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 熟于心。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 人敢说自己的才华比他高。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 不靠后台,科举出身……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同僚都叫他“ 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 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他 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 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他当然不通敌、不卖 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境—— 社会危机严重!
使命
变法背景
①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②“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③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北宋王安石变法(优秀版)

宋代官服
缠枝花卉纹金带
宋代形势图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王安石手迹
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手迹
北宋《流民图》
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手迹
宋神宗(1048—1085)
即赵顼,北宋皇帝,英宗子,1067—1085年 在位。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用王安石主 持变法,力谋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又 用王韶取熙河,加强对西夏的防御。王安石 罢相后,他更重视理财,积蓄力量。元丰四 年(1081年),使宦官李宪等,结集军队,拟 一举灭夏,以指挥失当败北。次年使徐禧筑 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准备再举,又被 夏人攻陷。其间又进行官制改革,所行新法 在他死后也即废弃。
王安石把自己的一些列改 革意见写成的一篇长达万言 《言事书》进献给在位已30多 年的仁宗皇帝,要求“变革天 下之弊法” ,但并未被仁宗 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继位 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 持变法革新。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仁宗(1010—1063)
即赵祯,北宋皇帝,真宗子,1022—1063 年在位。即位之初,刘太后摄政,明道二 年(1033年)太后死,他始亲政。在位时西 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 南之地。他屈辱求和,于庆历二年(1042 年)增加“纳”辽的岁币。四年,又以 “赐”为名,用岁币与西夏议和,加之官 员、士兵大增,形成冗费、冗官、冗兵之 积贫积弱局面。他虽曾起用范仲淹等作一 些整顿措施,但在反对派攻击下,不久即 废罢。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506人教PPT课件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取士之法
目的 关注人 才的选 拔、培 养和使 用,为 变法造 舆论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发展生产
均输法
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乾安四中 吴学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在任地方官时了解民间 疾苦,体现他一定的 才干。仁 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 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 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 持变法革新。他是中国封建社 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 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 相。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 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历史选修 王安石变法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科举改革 改革学校制度
增加政府财政 收入
减少政府开支 缓和阶级矛盾 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军队战斗力 节省政府开支 增加武器装备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探究:怎样理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 大商人的利益? 提示:(1)青苗法: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2)免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
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在改革尝试 的失败后又有何举措呢?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069—1076年)
1、目的
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①直接目的: 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②根本目的:
2、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 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农民向高利贷者“抵押贷 款”,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土地兼 并,便由此而生。…… 王安石青苗法规定每年分两期,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 成后,加息十分之二归还谷物或现钱。 王安石曾自豪地说,如此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为什么王安石说, “青苗法”的实行“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宋神宗为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王安石有丰富 的从政经验、具有“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 ①阶级矛盾 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zxxkw
答案: D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高中历史选修6北宋王安石变法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措施 分散军权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 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 社会不满.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内 容 作 用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改革科举 求考生联系实际。 发展了教育,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使有真才实学 惟才用人 的新进之士取 的弊病。 代了反对改革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 的旧官。 整顿太学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措 施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司马光(1019—1086)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私人信件抛出。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 司马光说:
北宋《流民图》的故事,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来。《晋书· 惠帝纪》载: 经过“八王之乱”的大破坏以后,“天下荒馑, 百姓多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史称司 马衷生来就是个白痴,也许是的,但是光凭这一 条还不能断定他是白痴,只能说他不谙世事。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的皇后玛丽安东尼也说过: “没有面包为何不吃糕饼?”(见黄仁宇《中国 大历史》87页)这也只是隔膜的缘故。同样,北 宋两位太后看了《流民图》哭了,并由此断言 “安石乱天下”,也只能说她们和群众隔得太远, 不表明她们仁慈,更不显得她们聪明。水旱灾害 和农民逃荒是年年都有的,只不过您老人家没见 过而已,见多了您也许就不伤心了。“水旱常数, 尧、汤所不免。”王安石说的才是大实话。在王 安石推行新政之前有天灾和逃荒,在新政实施之 时也有,在新政被废以后同样有。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欣赏诗词,感 受历史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 2021/8/112021/8/11 2021/8/1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

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激烈的土地兼并和“三冗”、“两积”问题的困扰,使皇权和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农民反抗和起义日益加剧,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与此辽和西夏又对北宋构成严重威胁,民族关系紧张。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促使北宋进行改革。
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分为三个阶段: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经济改革;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军事改革;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役法等赋役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以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政府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变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变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的特权,防止了兼并的发生;变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然而,王安石变法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最终,由于用人不当和执行不力等原因,王安石变法被迫中止。
尽管如此,王安石变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为北宋政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
它不仅解决了当时政府面临的许多问题,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王安石变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发生在北宋时期。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的视角,探讨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变法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北宋面临着许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政治上,北宋出现了“三冗”现象,即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政府效率低下、财政困难。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军事上,北宋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边疆不宁。
这些问题为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提供了背景和动机。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财、军事、文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