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

• 4、王安石变法的败因 •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 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引起民间不满。 • ③变法本身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 问题(根本原因) • ④宋神宗去世,变法失去重要的支持 力量及保守派的阻挠(司马光为首— —元祐更化)。
•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 ②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冗、两积的原因
• 冗官: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大量官僚 机构,使他们分化事权、互相牵制,造成官 员数量增加,人浮于事; • 冗兵:为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 方民族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 • 冗费:养兵、养官所需费用,加上对辽和西 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带来沉重财政负 担; • 积贫:冗费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 虚,出现财政危机; • 积弱: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导致 军队战斗力低下,战争连年战败
温故(孝文帝改革)
•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各自的具体内 容? • 3、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分别起到什 么作用? • 4、孝文帝改革的总体评价? • 5、改革成功的原因?
第6课
王安石变法
•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形 成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庆历新政”,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更加尖 锐;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 无畏精神。(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 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④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革新。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①富国之法(经济):主要有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作用:他的理财措施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②强兵之法(军事):实行“省兵措施”,精简 军队和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作用: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宋军的战斗 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③取士之法(政治):改革科举制度,联系实际, 改试经义策论;整顿太学;克服“恩荫制度”, 择优录用人才。作用:政治措施选拔了人才,打 击了贵族,发展了教育,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 了改革。

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

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

05
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启示
改革需谨慎行事
1
改革方案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和周密计划,不可 仓促行事。
2
改革者需要具备全局观念和深思熟虑,不可被 局部利益所左右。
3
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和执行力,不可半途 而废或敷衍塞责。
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避免 利益分配不公。
施,导致反对声音逐渐增强。
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
保守派势力强大
北宋时期保守派势力强大,他们担心改革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因此极力反对和阻挠王安 石变法。
缺乏政治手段
王安石在处理保守派反对意见时缺乏政治手段,没有有效地化解矛盾,导致反对声音持续 不断。
社会舆论的影响
保守派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宣传王安石变法的不利之处,使民众对改革产生怀疑和抵触 情绪。
3
地方割据
地方豪强和官员割据一方,对中央政府的统治 构成威胁。
改革呼声的升高
士人阶层的呼吁:北宋的士人阶层对现状感到不满,呼吁进行改革。 宋仁宗的尝试:宋仁宗曾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但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宋神宗的改革意愿
宋神宗的改革意愿
宋神宗的即位
宋神宗在即位之初就表现出了 强烈的改革意愿。
与王安石的相遇
制定《农田水利法》
总结词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详细描述
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王安石制定《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工程,加强 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这一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制定《募役法》
总结词
减轻徭役负担
详细描述
为了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王安石制定《募役法》,规定以 募役的方式代替部分徭役,即由政府出资雇佣劳动力来完成 公共服务。这一措施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富 国 之 法
小结
冗官 积贫 冗兵 积弱
冗费








达标练习
• 1-5: BAACC • 6-10:BBBCD
成效
省兵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精减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改革科举考 废诗赋取士旧制
试内容
重经义策论考试
培养了人才
改革恩荫制 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地
主、商人、士兵、有抱负的士人,王安石的变法 措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准备好教材和前置作业
《咏商鞅诗》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 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武学习武图
我们组根据教材Leabharlann 第三子目:“理财”举”
第四子目:“整理军队与科
变法的内容——
1、理财措施(富国)
(出发点:增加财政收入 积贫)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②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弱)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出发点:选拔人才
保证变法)
宋人科举考试图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 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 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 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 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 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 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⑥均输法:政府直接采购物资,实行就近、节省等原则
总评(意义): 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 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
变法的内容—— 2、整顿军队(强兵措施)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 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③学校教育改革:太学中的优异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 直接任官。 设立医学、律学,健全了武学。 设“学田”,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作用: 发展了教育,选拔了人才,使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转运使一集中军权二集中政权三集中财权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b剥夺节度使权利c州郡长官a三衙统兵权b枢密院调兵权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弱对照表格王安石变法对照表格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角色扮演的内容角色扮演神入历史神入历史1富国之法
欣赏诗词,感 受历史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 2021/8/112021/8/11 2021/8/1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③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材行④料青推:苗行熙法新宁。二闰法年十操二一之月月过王 行急安农。石田拜水参利知法政。事三。年七十月 二行月行均保输甲法法。九。月四
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 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 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相同点(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 4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1、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富国之法 (理财为核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省兵”、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
抑制兼并、保障 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一定 程度改变了积贫 局面
改革恩荫制度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成效
精简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商鞅变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梭伦改革
1、关于改革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关于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一、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最新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电子教材[原创精品]

最新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电子教材[原创精品]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变法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其利弊得失如何?“三冗”与积贫积弱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

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宋在中央增设了枢密院和三司,分掌军政和财政,以分割相权。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知县,并定期调换。

各州又设有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地方政务,号称“监州”。

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即授予一些人官衔,给他们荣誉,但不一定让他们有职有权。

这使得宋代的官僚队伍十分庞大,而且增长非常迅速。

有人统计过,从宋初到仁宗时代(1023—1063)的100年左右的时间中,官员增加了五倍之多。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宋太祖建国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995—997)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1041—1048)激增到126万之多。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国家财政人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前案——梳理知识•强化双基教材整理1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王安石在上书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精神推行新法。

教材整理2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⑴内容① :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 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 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 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

(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 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兵之法一整顿军队(1) “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 强兵措施:保甲法、、将兵法。

(3) 作用:节省了,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 有 了 一定的提局。

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教材整理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_________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使学校成为为变 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选官制度批评"__________”弊病,要求择优录用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1. 变法的局限性(1) 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 和富商,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相同点(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2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4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
理财(富国 措施评价: 理财 富国)措施评价: 富国 措施评价 1、“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 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 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定程度 改变积贫局面; 改变积贫局面; 2、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 、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 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想一想: 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 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 来变法? 来变法?

权 钱
强 中 央 集 权
增设官 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富国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贫 局面
强兵
积弱 局面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具体 内容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影响? 内容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影响? 措施 内容 影响
培养了人才
三、变法的结果和原因
1.变法的结果: 变法的结果: 变法的结果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变法取得一定成效②神宗去世后,
主要
2.失败原因 局限): 2.失败原因(局限): 失败原因(
司马光说: 司马光说: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后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阻力大) 后来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阻力大 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用人不当,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起民间不满 。 私人信件抛出。 私人信件抛出 重新得势 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③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 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行均输法 推行新法操之过 ④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行农田水利法。 十二月行保甲法 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 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 改革科举。 行募役法。 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 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 行保马法。 行方田均税法。 六月置军 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 器监。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1074年 九月行将兵法 行免行法。 行将兵法。 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聚焦改革,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1、关于改革的性质: 关于改革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关于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2、关于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一、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王安石性格分析: 王安石性格分析: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的三不足精神: 王安石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的三不足精神: 天命不足畏——规律要把握; 规律要把握; 天命不足畏 规律要把握 人言不足恤——民意要倾听; 民意要倾听; 人言不足恤 民意要倾听 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祖宗之法不足守——改革要渐进 祖宗之法不足守 改革要渐进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的大无畏精神 4、宋神宗的支持
四、评价王安石变法
性质: 性质: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
政治改革运动。 政治改革运动。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增加了政府收入; 1、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2、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对改变北宋三冗两积局面和实现富国强兵 有一定成效。 有一定成效。 (1)改革用人不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1)改革用人不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改革用人不当 (2)变法触犯大地主 大官僚利益, 变法触犯大地主、 (2)变法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从一开始 就遭到激烈反对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 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积极: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 积极: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政收入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 就近采购 节省了政府财政支出,又阻止了大商人乘机牟利。 节省了政府财政支出,又阻止了大商人乘机牟利。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权 钱 兵
强 中 央 集 权
增设官 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局面 积贫 局面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必要性 必要性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范仲淹
——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不同点
商鞅: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 1、背景: 、背景: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2、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3、性质: 3、性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商:成功 4、结果: 、结果: 王:失败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具体 内容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影响? 内容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影响? 措施 富国之法 理财为核心) (理财为核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内容
青苗法、募役法、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方田均税法、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省兵”、强兵 省兵” 省兵
局限: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从改革者及用人看: (4)从改革者及用人看: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并注意用人。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并注意用人。
措施 精简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强兵之法:省兵、 内容 成效 精减军队 减少军费开支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提高军队战斗力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取士之法: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改革科举考 废诗赋取士旧制 重经义策论考试 试内容 改革恩荫制 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应该大写的儒者.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保甲法、保马法、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 将兵法)
影响
抑制兼并、 抑制兼并、保障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一定 程度改变了积贫 程度改变了积贫 局面
存在局限,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存在局限,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改革科举制度 改革恩荫制度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青苗法、募役法、 青苗法、募役法、 富国之法 农田水利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理财为核心) (理财为核心) 法、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1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抑制兼并;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 增加了农民负担,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 增加了农民负担,变成变 相的苛政。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相的苛政。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 产发展, 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B.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农田水利法: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