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大汇总

合集下载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综述许奎【摘要】Intelligent home concept stems from United States, dang it plug S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wings, people had looks forward to with billions of, and trillion of market blueprint, but today cloud meter, and is big data times of coming, is and no appeared had expected of scene, even and no formed a full of, and eff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mart home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alyze the bottlenecks for intelligent househol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smart hom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and strive to provide smart home development was built to make suggestions.%智能家居概念源于美国,当它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人们曾期待着千亿、万亿的市场蓝图,但时至今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却并没有出现曾经预期的景象,甚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产业链。

本文试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协议做出综述,分析造成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瓶颈,并给出了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发展的建议,力求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建言献策。

六种常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

六种常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

六种常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物联网通信协议是指在物联网场景下,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的协议。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出现并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六种常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包括MQTT、CoAP、AMQP、HTTP、LoRaWAN和NB-IoT。

一、MQTT协议MQTT(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传输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它采用发布者-订阅者模式,通过中间代理服务器(Broker)进行消息传递。

MQTT协议具有简单、轻量、低功耗等特点,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物联网设备。

二、CoAP协议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专门针对受限环境的应用层协议。

它基于UDP协议,并具有轻量级、低开销、低带宽消耗等特点。

CoAP协议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简单通信,如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控制命令的下发。

三、AMQP协议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是一种开放式标准的消息传递协议。

它提供了高度可靠、安全和灵活的消息传递机制,支持可靠消息传输、消息路由和消息队列等功能。

AMQP协议适用于物联网场景中对消息传递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四、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物联网通信。

HTT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通过请求-响应的方式进行通信。

虽然HTTP协议在物联网场景中存在一定的开销,但由于其广泛应用和成熟性,仍然被一些物联网设备采用。

五、LoRaWAN协议LoRaWAN(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是适用于远距离通信的低功耗广域网协议。

LoRaWAN协议基于LoRa物理层技术,提供了低功耗、长距离、高容量、安全性好等特点。

wifi协议智能家居|无线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分析

wifi协议智能家居|无线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分析

wifi协议智能家居|无线智能家居通讯协议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中,无线通信协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其中,wifi协议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本文将对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wifi协议概述wifi协议,全称为无线局域网协议(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使用2.4GHz和5GHz频段进行信号传输,以及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进行碰撞检测和冲突避免。

相比其他无线通信技术,wifi协议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易于部署等优势,因此在智能家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wifi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1. 家庭网络覆盖:wifi协议能够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使得家庭内的各种智能设备都能够连接到互联网。

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家庭成员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上网,同时也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基础支撑。

2. 视频监控系统:现代智能家居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安防系统,而其中的视频监控就离不开wifi协议的支持。

通过将摄像头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查看家庭的安全状况。

3. 智能家电控制:wifi协议在智能家电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智能家电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的开关、温度调节、定时启动等功能,实现更加便捷的家居管理。

4. 智能音响系统:智能音响系统可以通过wifi协议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从网络上播放音乐。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选择喜欢的音乐、音频书籍等,控制音响系统进行播放。

同时,智能音响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音乐体验。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与接口设计研究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与接口设计研究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与接口设计研究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科技的热点之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依靠智能家居设备来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然而,在实现智能家居的过程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设计成为了关键问题之一。

物联网通信协议是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础。

为了确保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协议必须具备高效、稳定、安全和可拓展的特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包括Zigbee、Z-Wave、Wi-Fi、Bluetooth等。

在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时,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至关重要。

Zigbee是一种低功耗、无线网络协议,具备较低的传输速率和较长的传输距离。

它适用于连接大量低功耗设备的场景,如智能灯泡、智能开关等。

Z-Wave是一种专门针对智能家居设计的协议,它的优势在于具备稳定的传输距离和较低的功耗。

Wi-Fi是一种常用的无线网络协议,它的优势在于传输速度快且稳定,适用于连接大型家电设备和高速数据传输。

而Bluetooth则适用于直接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智能家居设备。

除了通信协议,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接口设计也非常重要。

接口设计涉及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互操作性。

常用的接口设计方式有RESTful API、MQTT、OPC UA等。

RESTful API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接口设计方式,它使用GET、POST、PUT和DELETE等请求和响应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交换,如XML、JSON等。

RESTful API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低带宽、不稳定网络环境下的设备通信。

MQTT采用发布-订阅机制,设备可以通过订阅特定的主题来接收消息,并可以通过发布消息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

OPC UA(OLE for Process Control Unified Architecture)是一种工业自动化通信协议,它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安全机制,适用于工业领域的设备通信。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标准协议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标准协议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协议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一部分,它通过连接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家居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智能灯泡到智能门锁,这些设备都需要一种协议来进行通信和交互。

在市场上,有几种常见的协议被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进行介绍。

1.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功耗、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它专门用于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居系统。

Zigbee协议采用星型或网状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无线信道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支持多种设备,如灯泡、传感器和智能开关等。

Zigbee协议具有低数据传输延迟、低能耗和较长的电池寿命等优点。

2. Z-WaveZ-Wave是一种专门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无线通信协议,它采用低功耗、中等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

Z-Wave协议采用网状网络拓扑结构,设备可以通过中继器进行通信,提高通信范围。

Z-Wave协议适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如灯具、窗帘、温控器等。

它具有较高的互操作性,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集成。

3. Wi-FiWi-F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的协议,也被智能家居系统所采用。

Wi-Fi协议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可以连接多种智能家居设备,如音频系统、电视和摄像头等。

Wi-Fi协议需要路由器作为中心进行设备间的通信,同时也可以与互联网连接,方便用户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系统。

4. Bluetooth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中,包括智能家居设备。

Bluetooth协议适用于连接方式、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控制和传输数据。

蓝牙技术提供了易于使用和广泛支持的优势,但其通信距离有限,一般在10米左右。

5. ThreadThread是一种基于IPv6的无线通信协议,专门用于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居系统。

Thread协议采用网络拓扑结构,支持多种设备间的低功耗通信。

Thread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还支持安全的数据传输和云端连接。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协议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协议

智能家居系统有几种协议智能家居系统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安防设备、照明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是通信协议,它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智能家居系统协议,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协议。

1. ZigBee协议ZigBee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通信的协议,适用于家庭中的小范围传感器网络。

它使用2.4GHz频段进行通信,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网络稳定性。

ZigBee协议可以支持多种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如智能灯泡、温度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

同时,ZigBee还支持网络拓扑结构的灵活配置,可以实现多对多、星型、网状等不同的网络结构。

2. Z-Wave协议Z-Wave是一种专为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它使用900MHz频段进行通信,具有较高的通信稳定性和较低的功耗。

Z-Wave协议可以支持多种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如智能门锁、窗帘控制器、电动窗帘等。

与ZigBee相比,Z-Wave的设备互操作性更好,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 Wi-Fi协议Wi-Fi是一种常见的无线局域网协议,也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之一。

Wi-Fi协议使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远的覆盖范围。

通过Wi-Fi协议,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

智能家居设备需要连接到家庭的Wi-Fi网络,以实现远程控制和互联互通。

4. Bluetooth协议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个人设备之间的通信。

Bluetooth协议使用2.4GHz频段进行通信,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简单的设备配对过程。

通过Bluetooth协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

例如,通过蓝牙协议可以实现手机与智能音箱之间的音频传输和控制。

5. Thread协议Thread是一种新兴的智能家居系统协议,它基于IPv6网络协议,旨在提供低功耗、安全可靠的智能家居通信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研究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研究

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通信协议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智能家居设备数量猛增,但如何让这些设备在网络上进行稳定可靠的通信变得尤为重要。

物联网通信协议在智能家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智能家居中常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进行分析研究。

一、智能家居通信协议概述物联网通信协议(IoT protocol)主要是指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核心部分之一。

智能家居通信协议从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方面来进行定义。

相比TCP,UDP更加轻量化,在实时性方面更具优势。

具体而言,物联网通信协议是物联网系统中实现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最基础底层通信协议,目前流行的物联网通信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1、蓝牙协议蓝牙协议(Bluetooth protocol)是智能家居设备传输数据的一个基础协议。

它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进行无线通讯,常常用于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智能家居设备。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蓝牙协议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通,同时保证无线通讯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传输速率。

2、ZigBee协议ZigBee协议(ZigBee protocol)也是智能家居设备传输数据的一种基础协议。

它是低功耗、低速率和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和控制网络协议,具有广泛的遗传性,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ZigBee协议在智能家居中应用广泛,尤其常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局域网通讯。

3、Wi-Fi协议Wi-Fi协议(Wireless Fidelity protocol)是目前家庭网络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线局域网协议。

Wi-Fi协议的优点是高速率、大覆盖面积和较低的成本。

但另一方面,Wi-Fi协议的对高带宽和稳定性的需求高,同时能耗也较大。

因此,在智能家居中,Wi-Fi协议最常用于视频监控等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设备。

4、RFID协议RFID协议(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简单的无线通讯技术,可以识别特定标签中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读取器。

常见8种无线通信协议简介

常见8种无线通信协议简介

常见8种无线通信协议简介无线通信协议是在无线通信中用于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化规范。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8种常见的无线通信协议,分别为:Wi-Fi、蓝牙、NFC、Zigbee、Z-Wave、LoRaWAN、NB-IoT和LTE。

1. Wi-FiWi-F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基于IEEE 802.11标准,提供了快速、高速和稳定的无线数据传输能力。

Wi-Fi协议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地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2.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蓝牙协议基于IEEE 802.15.1标准,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高度可靠的特点。

蓝牙广泛应用于耳机、音箱、键盘、鼠标等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连接。

3. NFC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近距离的触碰式数据交换。

NFC技术基于ISO/IEC 18092标准,允许设备进行近场通信。

它常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智能标签等领域。

4.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协议,特别适用于自组织网络和传感器网络。

Zigbee协议基于IEEE 802.15.4标准,主要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它具有低功耗、高网络容量和强大的自组织能力。

5. Z-WaveZ-Wave是一种专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通信协议。

它采用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能够连接和控制各种智能家居设备。

Z-Wave 协议相较于其他无线通信协议,更适合于智能家居场景,它提供了更好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6. LoRaWANLoRaWAN(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协议,用于连接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

它利用LoRa调制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通信,同时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家居无疑是这几年来热门的研究对象之一,各类协议不停的更新最新版本及改进缺点,导致目前没有一种真正意义上国际标准化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的通讯协议。

本文主要针对各种方案的原理,技术特点及优缺点作出了一个对比并以此展望了智能家居市场的未来。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这些协议:
一、ZigBee协议:
Zigbee是IEEE 802.15.4协议的简称,它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蜜蜂(bee)是通过飞翔和“嗡嗡”(zig)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而ZigBee 协议的方式特点与其类似便更名为ZigBee。

ZigBee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
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其特点是传播距离近、低功耗、低成本、低数据速率、可自组网、协议简单。

ZigBee的主要优点如下:
1. 功耗低
对比Bluetooth与WiFi,在相同的电量下(两节五号电池)可支持设备使用六个月至两年左右的时间,而Bluetooth只能工作几周,WiFi仅能工作几小时。

2. 成本低
ZigBee专利费免收,传输速率较小且协议简单,大大降低了ZigBee设备的成本。

3. 掉线率低
由于ZigBee的避免碰撞机制,且同时为通信业务的固定带宽预留了专用的时间空隙,使得在数据传输时不会发生竞争和冲突;可自组网的功能让其每个节点模块之间都能建立起联系,接收到的信息可通过每个节点模块间的线路进行传输,使得ZigBee传输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几乎可以认为是不会掉线的。

4. 组网能力强
ZigBee的组网能力超群,建立的网络每个有60,000个节点。

5. 安全保密
ZigBee提供了一套基于128位AES算法的安全类和软件,并集成了IEEE 802.15.4的安全元素。

6. 灵活的工作频段
2.4 GHz,868 MHz及915 MHz的使用频段均为免执照频段。

ZigBee的缺点如下:
1. 传播距离近
若在不适用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一般ZigBee的有效传播距离一般在10m-75m,主要还是适用于一些小型的区域,例如家庭和办公场所。

但若在牺牲掉其低掉线率的优点的前提下,以节点模块作为接收端也作为发射端,便可实现较长距离的信息传输。

2. 数据信息传输速率低
处于2.4 GHz的频段时,ZigBee也只有250 Kb/s的传播速度,而且这单单是链路上的速率且不包含帧头开销、信道竞争、应答和重传,去除掉这些后实际可应用的速率会低于100 Kb/s,在多个节点运行多个应用时速率还要被他们分享掉。

3. 会有延时性
ZigBee在随机接入MAC层的同时不支持时分复用的信道接入方式,因此在支持一些实时的应用时会因为发送多跳和冲突会产生延时。

二、Bluetooth(蓝牙协议)
蓝牙协议是由爱立信公司创造并于1999年5月20日与其他业界领先开发商一同制定了蓝牙技术标准,最终将此种无线通信技术命名为蓝牙。

蓝牙技术是一种可使电子设备在10~100 m的空间范围内建立网络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或者语音通话的无线通信技术。

蓝牙的优点如下:
1. 功耗低且传输速率快
蓝牙的短数据封包特性是其低功耗技术特点的根本,传输速率可达到1Mb/s,且所有连接均采用先进的嗅探性次额定功能模式以实现超低的负载循环。

2. 建立连接的时间短
蓝牙用应用程序打开到建立连接只需要短短的3ms,同时能以数毫秒的传输速度完成经认可的数据传递后并立即关闭连接。

3. 稳定性好
蓝牙低功耗技术使用24位的循环重复检环(CRC),能确保所有封包在受干扰时的最大稳定度。

4. 安全度高
CCM的AES-128完全加密技术为数据封包提供高度加密性及认证度。

蓝牙的缺点如下:
1. 数据传输的大小受限
高速跳频使得蓝牙传输信息时有极高的安全性,但同时也限制了蓝牙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可能太大。

即使在所谓的高保真蓝牙耳机中高低频部分也是会被严重压缩的。

2. 设备连接数量少
相对于Wifi与ZigBee,蓝牙连接设备能力确实较差,理论上可连接8台设备,实际上也就只能做到6——7个设备连接。

3. 蓝牙设备的单一连接性
假设我用A手机连接了一个蓝牙设备,那么B手机是连接不上它的,一定要我与此蓝牙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断开B手机才能连接上它。

三、WiFi(无线保真协议)
WiFi是IEEE 802.11的简称,是一种可支持数据,图像,语音和多媒体且输出速率高达54Mb/s的短程无线传输技术,在几百米的范围内可让互联网接入者接收到无线电信号。

WiFi的首版于1997年问世,当时其中定义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 层),并在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传输介质和网络结构的同时规范了介质访问层(MAC)的特性和物理层(PHY),其中物理层采用的是FSSS(调频扩频)技术、红外技术和DSSS(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在1999年又新增了IEEE 802.11g和IEEE 802.11a标准进行完善。

WiFi优点:
1. 传输范围广
WiFi的电波覆盖范围半径高达100 m,甚至连整栋大楼都可以覆盖,相对于半径只有15m蓝牙,优势相当明显。

2. 传输速度快
高达54Mb/s的传输速率使得WiFi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网络,并可快速地享受到类似于网络游戏、视频点播(VOD)、远程教育、网上证券、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等一系列宽带信息增值服务。

在这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速度还在不断提升的WiFi必能满足社会与个人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 健康安全
WiFi设备在IEEE 802.11的规定下发射功率不能超过100 mW,而实际的发射功率可能也就在60~70 mW。

与类似的通信设备相比,手机发射功率约在200 mW~1 W,而手持式对讲机更是高达5 W。

相对于这两者WiFi产品的辐射更小。

4. 普及应用度高
现今配置WiFi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MP4几乎都将WiFi列入了他们的主流标准配置。

WiFi缺点:
1.功耗大
2.价格贵
3.协议编码复杂
四、LPWAN(低功耗广域物联网):
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以及全球运营商巨头沃达丰、中国移动等均加速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的商用,LPWAN协议标准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6年将是LPWAN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届时不仅各行业应用快速增加,基于Wi-Fi、蓝牙、Zigbee连接的一部分也将被LPWAN 连接所取代。

五、UWB(Ultra Wideband):
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

通过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极低功率的信号,UWB能在10米左右的范围内实现数百Mbit/s至数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六、Z-Wave协议:
是由丹麦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导的无线组网规格,Z-wave联盟(Z-wave Alliance)虽然没有ZigBee联盟强大,但是Z-wave联盟的成员均是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有现行产品的厂商,该联盟已经具有160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范围基本覆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国内应用不光。

七、RF射频协议:
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

其原理为由扫
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

八、EnOcean协议: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将EnOcean 无线通信标准采纳为国际标准ISO/IEC 14543-3-10,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能量采集技术的无线国际标准。

九、ModBus协议:
是由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

ModBus网络是一个工业通信系统,由带智能终端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公用线路或局部专用线路连接而成。

其系统结构既包括硬件、亦包括软件。

它可应用于各种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

十、KNX协议:
1999年5月,欧洲三大总线协议EIB、BatiBus和EHSA合并成立了Konnex协会,提出了KNX协议。

该协议以EIB为基础,兼顾了BatiBus和EHSA的物理层规范,并吸收了BatiBus和EHSA中配置模式等优点,提供了家庭、楼宇自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红外
十一、Weave协议:
Weave是一个低功耗、低带宽、低延迟、安全的设备间通信协议,该协议最初由Nest公司开发并被使用在他们自己的设备上。

Nest将它开放给全世界的开发者。

目前被Google收购,Google并决定推出基于JSON的通讯语言Weave。

意在创建智能硬件间的通用通信、指令收发方案,与Android兼容。

十二、Thread协议:
由三星、Nest、ARM、Big Ass Fans、飞思卡尔和Silicon Labs公司联合推出,是一种基于IP的无线网络协议,用来连接家里的智能产品。

结束语
目前的各类协议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应用的场景,没有谁会完全的取代谁,可以预见的
是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未来会出现一个低功率wifi版本协议最终来取代以上协议,如Thread等协议的出现,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