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设备检查清单
VDA6.4 生产设备工装夹模具行业 过程审核检查表清单 P1~P7

评分说明:
1 .判定标准:完全符合要求 10 分,绝大部分符合要求 8 分,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 6 分,少部分符合要求,偏差严重 4 分,完全不符合
要求 0 分
2 . Ee=所有有关的提问所得分数总和/ 所有有关的提问可能得到的分数总和,注“绝大部分”为约3/4 以上的证明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不适用的用
要求 0 分
2 . Ee=所有有关的提问所得分数总和/ 所有有关的提问可能得到的分数总和,注“绝大部分”为约3/4 以上的证明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不适用的用
nb 表示
过程
过程要素
考虑要点
审核发现
评分
过程参数/检验特性原则上都要注明公差,生产文件和检
验文件必须位于生产工位/检验工位,如有偏差必须将所
采取的措施记录存档,相关说明例如:
nb 表示
过程
过程要素
考虑要点
审核发现
评分
P1产品开发的策划
⁻图纸、标准、规范、产品建议书
-物流运输方案
-技术供货条件、检验规范
-质量协议、目标协议
1.1
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 求?
-重要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性 -订货文件(包括零件清单和进度表)
-法规/规定
-用后处置计划,环保要求
-资质证明
-顾客对项目管理的特殊要求
要求 0 分
2 . Ee=所有有关的提问所得分数总和/ 所有有关的提问可能得到的分数总和,注“绝大部分”为约3/4 以上的证明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不适用的用
nb 表示
过程
过程要素
考虑要点
审核发现
评分
—顾客要求
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装备及量具检查清单

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装备及量具检查清单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新设备的工装和试验装备以及量具的检查清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本清单适用于各类工业设备的配套工装、试验装备和量具。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和使用。
2. 工装和试验装备清单以下是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装备的检查清单:•设备工作台或支架:检查工作台或支架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手动工具:包括扳手、螺丝刀、锤子等,检查工具是否完整,无损坏。
•电动工具:包括电钻、电动螺丝刀等,检查电动工具是否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和正常运转。
•气动工具:包括气动钉枪、气动扳手等,检查气动工具是否有足够的气压,并检查气管是否有漏气情况。
•预紧力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螺栓预紧力,确保各个螺栓的紧固力度符合要求。
•夹具和模具:检查夹具和模具的完整性和适用性,确保能够良好配合设备进行工作。
•清洁工具:包括刷子、布料等,用于设备保养和清洁。
3. 量具检查清单以下是量具的检查清单:•卡尺:检查卡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游标卡尺:检查游标卡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游标是否灵活,测量是否准确。
•外径测微计:检查外径测微计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内径测微计:检查内径测微计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厚度千分尺:检查厚度千分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检查表面粗糙度检测仪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平行度测量仪:检查平行度测量仪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垂直度测量仪:检查垂直度测量仪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倾斜度测量仪:检查倾斜度测量仪的刻度是否清晰,测量是否准确。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装备以及量具的检查清单。
通过仔细核查和使用本清单,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请务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使用,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工装和试验装备清单以及量具清单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VDA6.4 生产设备工装夹模具行业 过程审核检查表清单 P1~P7

nb 表示
过程
过程要素
考虑要点
审核发现
评分
P1产品开发的策划
⁻图纸、标准、规范、产品建议书
-物流运输方案
-技术供货条件、检验规范
-质量协议、目标协议
1.1
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 求?
-重要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性 -订货文件(包括零件清单和进度表)
-法规/规定
-用后处置计划,环保要求
-资质证明
-顾客对项目管理的特殊要求
评分说明:
1 .判定标准:完全符合要求 10 分,绝大部分符合要求 8 分,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 6 分,少部分符合要求,偏差严重 4 分,完全不符合
要求 0 分
2 . Ee=所有有关的提问所得分数总和/ 所有有关的提问可能得到的分数总和,注“绝大部分”为约3/4 以上的证明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不适用的用
-环境承受能力
-进度表/时间框架
-成本框架
⁻项目领导,项目策划小组/职责
-具有素质的人员
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 -通讯方式
1.6
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要条
-在策划期间来自/发向顾客的信息(定期碰头,会议)
件?
-模具/设备
-试验/检验/试验室装备
-CAD,CAM,CAE
P2产品开发的实施
VDA6.4 生产设备/工装夹模具行业 过程审核检查表清单
VDA6.4 生产设备/工装夹模具行业 过程审核检查表清单
评分说明:
1 .判定标准:完全符合要求 10 分,绝大部分符合要求 8 分,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 6 分,少部分符合要求,偏差严重 4 分,完全不符合
要求 0 分
2 . Ee=所有有关的提问所得分数总和/ 所有有关的提问可能得到的分数总和,注“绝大部分”为约3/4 以上的证明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不适用的用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管理规定

1.0目的针对开发的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确定和制定适合我公司并使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所需的步骤,促使早期发现产品隐患,避免晚期更改,生产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2.0 范围该程序适用新产品开发工作。
3.0职责3.1 供销部负责新产品申请立项申请书,指派顾客代表,协助技术质量部制定新产品工作计划。
3.2总工程师负责成立项目开发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技术质量部起草新产品开发的项目进度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各项工作;负责定期向公司领导层汇报新产品开发项目工作的进展情况;负责组织、整理、保存新产品APQP文件,并向顾客提交PPAP文件包。
3.3 项目开发小组成员负责按项目计划规定的时间进度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3.4 供销部负责市场调研,搜集顾客信息,提供产品开发的任务来源;负责新产品在顾客方的报检、入库、结算等工作。
3.5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各项技术状态的提出及确认。
3.6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设计开发与分析确认。
3.7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质量策划与控制,并负责PPAP文件与质量体系要求的符合性。
3.8生产制造部负责新产品生产用的工装、模具、检具、设备的获得。
3.9 供销部负责新产品生产用的原材料、外购件的获得。
3.10财务部负责新产品与顾客的价格确定及外购原材料、工装器具、外购件的价格审核。
3.11生产制造部负责新产品的试制,入出库。
3.12供销部负责新产品运输到顾客方。
4.1第一阶段计划与组织4.1.1 供销部负责搜集顾客信息。
编制《产品开发建议书》,并提交图纸或样件。
4.1.2 技术质量部根据新产品开发的工作量与技术难度,与负责该产品的模具设计、工艺工程师共同与相关部门进行开发前的可行性评估,形成《产品制造可行性评价表》;4.1.3 技术质量部负责按客户所规定的重要目标、项目进度、产品质量要求、市场信息等内容填写《立项申请书》上报公司领导层批准后立项。
4.1.4 总经理组建项目开发小组,明确项目中的各项任务,按《立项申请书》最终时间节点起草《新产品开发时间进度表》。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含表格)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ISO9001-2015)1.0目的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工装点检的管理规范。
适用于生产、试验等对使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及生产线在线工装,以及公用动力设备的预防维修管理,不适用于生活设备和公共设施。
2.0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专业点检以维修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比较深层的,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才能开展的点检。
2.2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表层的状态、作业安全性、质量重点关联项目等,不需要维修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就能开展的点检。
2.35W2H编制基础作业标准的基本要素。
5W指出作业内容(What)、部位(Where)、周期(When)、责任人(Who)、为什么(即作业内容选择)(Why)、量化标准(How much)、方法(How)。
3.0点检的分类3.1自主点检3.1.1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人为主体。
3.1.2自主点检内容主要是设备外表层面和环境状态(设备外观、安全、质量等相关)的缺陷和不良的检查、排除,不应解体设备和从事带电作业。
3.1.3自主点检内容应由维修人员指导和确认。
3.1.4根据操作工对自主点检掌握情况,可以逐步加深自主点检作业层次,但不涉及需要特殊资质才能进行的作业。
3.2专业点检3.2.1专业点检以维修人员为主体。
3.2.2专业点检针对设备外部、内部状态缺陷和不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检查和恢复。
3.2.3维修人员点检的内容和技术方法由设备技术员指导和确认。
4.0点检文件编制4.1设备点检文件分类a)点检基准卡:定义设备、工装点检作业部位、内容、周期、判断标准、方法等。
b)点检记录表:记录点检作业的实际内容和检查结果。
c)作业要领书:指导点检人员完成复杂的点检作业。
4.2作业内容4.2.1作业内容来源a)设备说明书上推荐的项目;b)设备保养过程中发现的,易造成设备劣化的设备自身或环境缺陷、不良;c)设备故障暴露的应重点关注的薄弱点;d)按维修经验积累判断应予关注的项目;e)按法规应重点进行日常检查的项目。
新检具需求清单

3∨
7
塞规∮133.2±0.05
3∨
8 塞规∮215.03±0.03
3∨
9
塞规∮203.4±0.08
3∨
10
环规∮86.5±0.05
3∨
11
塞规∮92.8±0.05
3∨
12 塞规∮177.63±0.03
2∨
13 塞规∮179.8±0.03
2∨
14 卡规∮263.49±0.02
3∨
15
迷宫槽检具
3∨
16
圆跳动检具
2∨
17
跳动检具
2∨
18
全尺寸检测工装
1∨
加工气密检工装1
加工气密检工装2
毛坯气密检工装
动平衡检测工装
六槽专用检具
备注 制表
审核
需求清单及开发计划进度表
制定日期: XX 年 04
K3编号
项目负责人
开发计划时程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设备检查清单

是否会在工具和/或设备制造厂进行初始能力研究?
5
是否确立了试验设备可行性和精确度?
6
设备和工装是否有完成的预防维护计划?
7
新设备和工装的设定说明书是否完成且易于理解?
8
在设备供应商的设施处,是否具备有能力的量具来运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9
在加工工厂是否会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10
影响特殊产品特性的过程特性是否被识别?
问题
是
否
N/A
评审/要求的措施
负责人
完成
日期
1
设计是否要求:
a
新材料?
b
快速更换?
c
容量波动?
d
防误?
2
是否准备清单来识别:(包括所有供应商)
a
新设备?
b
新工具?
c
新的试验装备(包括检查辅助设施)?
3
接受准则是否就以下内容达成一致:(包括所有供应商)
a
新设备?
b
新工具?
c
新的试验装备(包括检查辅助设施)?
11
在决定接受准则时,是否使用了特殊产品特性?
12
制造设备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预测的生产与服务量?
13
试验能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试验?
14
测量设备是否经过验证和文件化,来显示测量格试验要求范围内的资格?
修订日期:
制定人:
APQP检查表

顾客或内部零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N/A 评价/要求的措施负责人完成日期1DFMEA在准备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汽车公司的潜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参考手册和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2是否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保修数据进行了评审?3是否考虑了从相似零件DFMEA中吸取的最佳实践和教训?4DFMEA是否识别特殊特性?5途径特性(见术语)是否受到识别?是否和受影响的供应商一起,就供应链里FMEA的一致和控制,对特性进行评审?6是否和受影响的供应商一起,对由顾客或组织制定的特殊特性进行评审,以保证FMEA 的一致性?7对高风险顺序失效模式有影响的设计特性是否得到识别?8是否对高风险的顺序数制定了适当的纠正措施?9是否对高严重度数制定适当的纠正措施?10在完成纠正措施并验证后,是否对风险顺序进行评审?问题修订等级:_________________修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制定人:____________________A-1设计FMEA检查表顾客或内部零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N/A 评价/要求的措施负责人完成日期1设计是否要求:a 新材料?b 特殊工具?c 新技术或过程?2是否考虑了装配制造变差的分析?3是否考虑了实验设计?4目前对样本是否已有计划?5是否已经完成了DFMEA?6是否已经完成了DFMEA(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7是否考虑了有关服务和维护的问题?8是否考虑了设计验证计划?9如果是的话,它是否是由一个跨职能小组完成?10是否所有规定的试验、方法、设备和接受准则都被清晰定义和了解?11是否选择了特殊特性?A-2设计信息检查表修订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A.一般情况问题12是否完成了材料清单?13特殊特性是否正确地文件化?B.工程图14是否标明了参考尺寸,从而被检查全尺寸时间降低到最小?15为了设计功能量具,是否明确了足够的控制点和基准平衡?16公差是否与可接受的制造标准一致?17现存和可得到的检查技术是否能测量所有的设计要求?18是否用顾客指定的工程变更管理过程来管理工程变更?C.工程性能规格19特殊特性是否被识别?20试验参数是否足够应对要求的使用条件,即:生产确认和最终使用?21以最小和最大规格制造的零件是否按照要求来试验?22所有产品试验是否都在厂内进行?23如果不是,则是否是由授权供应商执行?24规定的过程中性能试验抽样大小和/或频次,是否和制造容量一致?25要求时,是否获得顾客批准?例如:要求的试验和文件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制造设备能否满足预测的生产量要求
√
20
是否有足够得试验能力
√
修订日期:制订:审核:批准:
√
12
是否已确定试验装备的可行性和准确度
√
13
对于装备和工装是否已完成预防性维护计划
√
14
新设备和工装的指导书是否完整并且清晰易懂
√
15
是否具备能在装备供方的设备上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量具
√
16
是否将在生产工厂进行初始能力研究
√
17
是否已识别影响特殊产品特性的过程特性
√
18
在确定接受标准时是否使用了特殊产品特性
零件号:
问 题
是
否
所要求的意见/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工具和装置设计是否已考虑以下方面:
1
柔性系统,如单元生产
√
2
快速更换装置
√
3
产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
4
防错
√
是否已制定识别以下内容的清单
5
新设备
√
6
新工装
√
7
新试验设备
√
对以下内容的接受标准是否已达成一致意见
8
新设备
√
9
新工装
√
10
新试验设备
√
11
在工装和/或设备制造厂是否将进行初始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