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基础知识及抗生素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 简介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物质,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点。
2.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来源进行分类。
2.1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细菌静态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静菌抑制剂可以阻止DNA的复制,细菌因此无法增殖。
•细菌杀灭抗生素:抗生素通过杀灭细菌来治疗感染。
这些抗生素一般会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等。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2 根据来源分类•天然抗生素:来自天然来源,如真菌和细菌的代谢产物。
例如,青霉素就是由霉菌产生的。
•半合成抗生素:人工对天然抗生素进行改造和修饰得到的。
例如,氨苄西林是对青霉素的改造。
•合成抗生素:完全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就是合成的。
3. 抗生素的原理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来起到治疗作用。
3.1 静态抗生素的原理静态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静菌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来实现这一效果。
细菌在没有足够的DNA复制的情况下,无法分裂和繁殖,从而减少或停止了细菌感染的进程。
3.2 杀灭抗生素的原理杀灭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抑制其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细菌。
这些抗生素可以引起细菌的死亡,从而治疗感染。
4. 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各种医疗场景中广泛使用。
4.1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们可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4.2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预防性应用在某些手术前或手术后,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来防止感染。
这是因为手术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4.3 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常见药物知识点总结

常见药物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分类1. 按来源分类:(1)化学合成药物: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药物,如布洛芬、头孢等。
(2)植物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秦皮等。
(3)动物药:从动物体内提取或制备的药物,如胰岛素、抗毒素等。
2. 按作用机制分类:(1)抗生素: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抗病毒药物:用于抑制或杀灭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奥司那韦等。
(3)抗肿瘤药: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
(4)抗生素: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胞生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 按作用部位分类:(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大脑和脊髓的药物,如阿托品、阿片类药物等。
(2)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的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3)消化系统药物: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制酸剂等。
(4)内分泌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器官的药物,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
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阅读药品说明书:在使用药物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信息。
2. 按医嘱使用:在使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时,一定要按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频次。
3. 避免药物滥用: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使用,不要滥用药物或长期超量使用,以免导致药物依赖或耐药性。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三、常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1. 感冒药:常见作用是缓解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但副作用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口干等不适感。
2. 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但滥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3. 止痛药:常见作用是缓解头痛、腹痛等不适感,但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肾损伤、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4. 抗酸药:作用是降低胃酸分泌,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钙吸收不良、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执业药师考试抗生素考点速记

执业药师考试抗生素考点速记在执业药师考试中,抗生素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考点。
掌握好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快速梳理一下抗生素的关键考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按照化学结构,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β内酰胺类:这是一大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 G、氨苄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则有一代头孢(如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和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等。
2、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4、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
5、氯霉素类:氯霉素是这一类的代表。
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属于此类。
7、多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了解了分类,我们再来看看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胞破裂死亡。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粘菌素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细胞膜中的磷脂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外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都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4、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 DNA 回旋酶,阻碍 DNA 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关注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生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2、改变靶位结构:细菌可以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蛋白结构,降低药物与靶位的亲和力,从而使药物失效。
抗生素药品

抗生素药品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自从20世纪初发现抗生素以来,它们在医学界的应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抗生素药品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许多原本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治愈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药品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以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药品的作用机制抗生素药品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作用机制包括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断核酸合成等。
这些机制使得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和复制,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
二、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抗生素药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对细菌的抗性情况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生素类型包括: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细菌的抗药性的增加,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对这类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由于这类抗生素对细菌的毒性较高,一般用于治疗严重感染。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由于作用于细菌的机制不同,它们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染。
4.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它们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三、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药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药品,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2. 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扰。
在使用抗生素药品期间,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3. 尽量避免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药品。
医生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药物化学的抗生素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的抗生素名词解释随着人类对疾病认知的不断提升,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已经在医疗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药物化学作为药物研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其中所涉及的抗生素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本文将从药物化学的角度出发,对抗生素的名词进行深入解释。
1. 抗生素的定义与特点抗生素是指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通常分为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抗生素。
天然产物抗生素是由微生物自然产生的,包括青霉素、链霉素等。
半合成抗生素则是通过天然产物经过人工修饰得到的,例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
全合成抗生素则是完全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药物,如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2. 抗生素的分类与机制抗生素可以根据其化学基团、作用机制、细菌敏感性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
另外,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菌壁合成酶,从而使细菌无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进而导致细菌死亡。
3. 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而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
对于抗生素来说,了解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十分重要。
例如,对于奎宁类抗生素来说,它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常规情况下需要静脉给药。
而且它只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有效,不适用于链球菌感染等。
4. 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失去敏感性的现象。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等。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5.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抗生素的应用虽然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也会伴随一系列副作用。
例如,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的发现开启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数 以万计的生命。
03
抗生素的种类
抗生素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
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抗生素的种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 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过 敏反应较少的优点。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
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
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
0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无效。在使用抗生 素前,应确诊为细菌感染,避免 滥用。
禁忌症
对某些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 使用,同时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也需谨慎使用。
医生应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应减
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应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自行购买和 使用抗生素。此外,应加强食品 安全和饮水质量的监管,减少耐
药细菌的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耐药性问题需要各 国共同应对。国际间应加强信息 交流、技术合作和政策协调,共 同推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耐药
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抗生素简介 •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 抗生素知识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01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的定义
01 02
抗生素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磷酸酯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横相链肽聚糖的合成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2.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如磺胺类抗生素干扰了细菌对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DNA合成。
3.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 干扰细菌代谢途径: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DNA合成酶和破坏细菌DNA的正常结构来杀死革兰氏阴性细菌。
5. 干扰细菌细胞膜:如聚肽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杀死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消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
它们也被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或特定高危人群的感染。
四、抗菌药物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对特定抗菌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症状。
2. 肠道菌群失调:抗菌药物不仅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的细菌菌群,导致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3. 肝肾损害: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需密切监测。
4. 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五、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抗菌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用药。
2. 避免滥用:正确认识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以免导致耐药性问题。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抗生素章节

第38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化疗指数:LD 50/ED 50(半数动物致死量/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 【化疗指数越大,表面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高】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又称抗药性。
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若对未接触过的其他抗菌药也具有耐药性。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抗菌药滥用易产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尽早确定病原菌2、按照适应症选药:青霉素对链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G 杆菌敏感,宜选用,不能 用青霉素者可用红霉素,链球菌不能用庆大霉素。
3、抗菌药的预防应用4、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5、防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其他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者 不宜用抗菌药。
对比:药动学——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治疗指数:LD 50/ED 50(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小的药物安全】P23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阻碍肽聚糖的合成 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包括两性霉素B 、多粘菌素和制霉菌素等。
三、抑制或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等。
四、影响核酸和叶酸的代谢(抑制DNA 、RNA 的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类等。
抑制DNA 回旋酶 RNA 多聚酶竞争二氢叶酸合酶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钝化酶(合成酶)水解酶 抗生素结构发生改变 失去抗菌作用 2、抗菌药物作用靶部位改变 3、改变细胞外通透性 4、增加代谢拮抗物6、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的联合应用: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受性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药品基础知识及抗生素第一节药品概述药品常识:药品概念: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资,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等。
(中药——功能主治;化学药制剂——适应症)分类:药店可以经营的商品有很多,下面介绍一种门店常用分类方式:OTC是否是处方药RX药品口服使用方法商品外用保健食品非药品洗化用品医疗器械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 疾病类型病情较重、需要医生确诊小伤小病或解除症状疾病诊断者医生患者自我认识和辨别,自我选择取药凭据医生处方不需处方主要取药地点医院药房、药店药店(红甲类);超市(绿乙类)剂量较大较小;剂量有限定服药天数长,医嘱指导短;有限定品牌保护方式新药保护、专利保护期品牌宣传对象医生消费者广告不可上广告批准后,可上大众媒介或广告药品的批准文号:是指国家批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的文号(区分药品与非药品)其格式为:国药准字加一位字母加八位数字。
其字母含义:H—化学药品Z—中成药B—保健药品S—生物制品T—体外化学诊断试剂J—进口分装药品保健品—第二节抗生素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用途:抗生素被很多人称为消炎药,这种说法非常普遍,但却是错误的。
抗生素只是消炎药的一种。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门店常用抗生素:在门店销售的抗生素根据药物治疗的菌种可将抗生素分成抗细菌类和抗真菌类一、抗细菌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v钾青霉素类阿莫西林β内酰胺类一代:头孢氨苄、头孢拉丁头孢类二代:头孢克洛、头孢丙烯三代:头孢克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是人类使用较久的一类抗生素。
头孢类又称为先锋霉素,现已发展到第四代,但门店中常用的是前三代,其中第二代的头孢丙烯是美国FDA认证的第一个可以用于儿童的抗生素,第三代的头孢克肟相对一二代有毒副作用小,抗菌范围广等特点。
所以要求重点记忆。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本类抗生素一般被用在抗呼吸道,肝胆,皮肤,淋巴等部位的细菌感染。
在销售本类药品是请注意提示顾客两点:1、询问有无过敏史;2、服药时禁止饮酒。
2、大环内酯类一代:红霉素大环内酯类二代: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三代:地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支原体抑制活性较高。
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
门店中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较多。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抗呼吸道,肝胆,皮肤,淋巴等部位的细菌感染。
在销售此类药品时请注意提示顾客1、除克拉霉素外其他抗生素应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用;2、阿奇霉素在服用时首次剂量加倍。
3、喹诺酮类一代:已淘汰喹诺酮类二代:吡哌酸(PPA)三代: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第一代已被淘汰,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在销售此类药品时请提示顾客:1、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服用;2、服药期间大量饮水。
4、硝基咪唑类一代:甲硝唑硝基咪唑类二代:替硝唑三代:奥硝唑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咪唑等,对各种厌氧菌具有强大抑制作用,对滴虫、阿米巴也有效。
血中和脑脊液中浓度高,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本品用于抗厌氧菌,常用于口腔牙齿炎症、妇科炎症等。
在销售本品是请提示顾客:1、禁止饮酒二、抗真菌类:1、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此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抑制浅表真菌感染,例如脚气手癣等)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真菌类(此类药品用于抑制深层真菌感染,例如霉菌性阴道炎)3、其他类:特比萘芬(此类药品也多用于浅表真菌感染,但相比咪唑类此类药品可直接杀死真菌)使用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抗生素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周左右,尽量不要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临床特殊疾病除外)。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
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呼吸系统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支气管树,肺泡,肺实质)。
第一节感冒西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
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炎)、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
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病因:本病70~80%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支原体引起。
所以用药时应多考虑抗病毒药物。
用药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及成分,门店中常见感冒药可分成下列三类一、缓解症状类:氨咖黄敏(感冒胶囊)二、抗病毒,缓解症状类:复方氨酚烷胺(感康、快克)三、抗病毒,缓解症状伪麻黄碱类:复方氨麻美敏(康泰克、白加黑、爱菲乐)健康提示:1、服用上述感冒药因个人体质差异可能会产生嗜睡不良反应,应提示顾客注意休息,开车,高空作业时请勿服用。
2、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若感冒次数超过正常水平,或感冒症状较重可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力。
第二节感冒中医治疗中医将感冒分成三类:风寒、风热、暑湿。
1、风寒感冒病因: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症状:1.后脑强痛,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
2.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
3.流清涕,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
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
用药:风寒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桑姜感冒颗粒。
健康提示:风寒感冒因劳累,着凉引起,所以应注意休息,保暖。
可以发汗,但不可以运动发汗,容易引起重感。
2、风热感冒病因: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
症状: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2、流浓涕,通常黄色。
3、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边缘黄色。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用药:双黄连、风热感冒颗粒。
健康提示:饮食饮食宜清淡为主,可用淡盐水漱口3、暑湿感冒病因:夏天温度高湿气重,患者因贪凉导致暑湿之气被寒气所遏。
症状:1、大便多带有泡沫或呈水样,粪便检查无异常。
2、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3、伴有肢体困重、头胀如裹、鼻塞流涕、舌质薄白、脉浮细等外感等症状。
用药:1藿香正气水:优点价格实惠,体内运输快,药物含量高;缺点口感差,适用人群少。
2藿香正气液:优点价格实惠,口感好,适用人群广;缺点携带不方便3藿香正气胶囊:气味小;缺点不利于吞咽4藿香正气滴丸:优点易吸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缺点:价格偏高健康提示:1.空调使用注意:建议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即便开空调,室内也应适时保持通风。
2.经常洗手:手的触摸最易感染病毒。
感冒患者的飞沫中,仅8%有感冒病毒,大多的病毒传染仍通过手。
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4、感冒顾客接待流程模拟G:有感冒药吗?D:是成人还是儿童?G:成人的D:那您是想吃西药还是中药,西药起效快,中药好的彻底,对身体几乎无副作用,当然也可以中西结合。
________(诊断、确诊、推荐药品、健康提示)第三节呼吸系统其他常见病、症1、发热发热又称发烧。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又称为发热。
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2℃可定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门店中一般遇到的发热范围在37.2~38℃,38~39℃37.2~38℃38~39℃成人对乙酰氨基酚或冷敷对乙酰氨基酚+冷敷儿童柴胡或退热贴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儿童用抗生素,布洛芬混悬液+退热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退热药品常见规格有以下几种对乙酰氨基酚1、片剂:每片0.16g;0.3g;0,5g。
2、泡腾冲剂:小儿用100mg/包,成人用500mg/包。
布洛芬1、布洛芬片:①100mg;②200mg;③400mg。
2、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
3、布洛芬缓释片:200mg。
4、布洛芬泡腾片:100mg。
5、布洛芬搽剂:5ml:250mg。
3、两者常规服用剂量每次口服0.25~0.5g,1日3~4次。
1日量不宜超过2g,疗程不宜超过10日。
儿童12岁以下按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5g分次服。
按年龄计:2~3岁,160mg;4~5岁,240mg;6~8岁,320mg;9~10岁,400mg;11岁;48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