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冼夫人文化在粤西地区的影响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广东高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冼夫人文化作为高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当地人民引为自豪,成为了这个古老城市的一张名片。
冼夫人文化源远流长,是高州市民的骄傲和传统,也是广东省乃至整个南中国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现象。
以下就介绍一下【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是一位古代女性,她的传说和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传,冼夫人出生于南宋末年,她出身高贵,却不愿过豪门生活,而是选择了隐居于高州的一座小山中。
在那里,她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种花养鸟,与自然相处。
她喜欢穿着一袭白衣,头上扎着发髻,手里拿着折扇,一副文雅的气质使她成为了当地的传奇人物。
据传,冼夫人喜欢在清晨时分到山上观看日出,她对自然的热爱使她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师,人们纷纷前来向她请教。
冼夫人还擅长诗词书画,她的作品被当地人民视为珍宝。
冼夫人的美丽和才华让人们对她敬仰备至,她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高州的一段经典传说。
在当地人心中,冼夫人不仅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更是一位智慧、善良的仙女。
她的形象经久不衰,成为了广东高州的一种代表性文化符号。
每年,当地都会举办冼夫人文化节,以纪念她的传奇人生和影响深远的文化意义。
冼夫人文化节是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穿上古装,扮演当时的冼夫人和她的仆人,热闹欢快地举行各种文化表演和传统活动。
当地还会举办冼夫人美丽诗意的花展、书画展,以及文化讲座、讲故事比赛等传统文化活动,为当地人民传承和弘扬冼夫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除了文化节,冼夫人还在当地许多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美食方面,当地有一种以冼夫人命名的传统小吃——冼夫人砂锅粥,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这道粥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特殊的烹饪工艺而闻名,成为了高州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常常以冼夫人的形象为设计灵感,这些包括冼夫人扇子、冼夫人刺绣等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赞誉。
冼夫人文化在建筑艺术传承的调查报告-最新资料

冼夫人文化在建筑艺术传承的调查报告-最新资料冼夫人文化在建筑艺术传承的调查报告一、冼夫人文化的现状和传承(一)冼夫人文化现状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是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全世界女性的榜样,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与她“爱人民,爱和平”的人生观具有永恒的价值,于当代尤显重要。
冼夫人也深受人民民众的信任、尊敬、拥护和爱戴,在粤西地区,为了世代纪念和祭祀冼太夫人,人们在人群活动的中心地方都为她立庙。
各个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乃至其他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均修建有祭奠洗夫人的庙宇。
人们对洗夫人敬仰崇拜,已构成了一种广泛的生活风俗。
(二)对于岭南文化而言,洗夫人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内容,整体而言,洗夫人文化资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层面的,其二是精神层面的,可是其大多借助某种事物加以表现,具体而言:1.文物古迹洗夫人由于其突出的成就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在她生活的地区流传着诸多诗词歌赋、古董字画、传说故事与祭祀其的庙宇等文化古迹。
建筑特点是建筑文化的灵魂,同时是建筑文化中最突出的要素,以需要以建筑为依托,无法独自存在。
冼夫人庙作为冼夫人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目前,全世界有2500座冼夫人庙,茂名占1/8,有380多间,遍布城乡。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电白电城山兜娘娘庙(即冼夫人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州冼太庙、高州旧城冼太庙和电白霞洞诚敬夫人庙。
从到这些庙宇中实地调研看到有很多冼夫人的信息,让人感受到冼夫人就在身边。
2.民俗、信俗方面冼夫人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冼夫人信俗是以信奉和弘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由祭祀仪式、日常生活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
对冼夫人的信仰、崇拜和纪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粤西各地数千万信众以及他们后裔的生活当中,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文化纽带。
冼夫人 洗太夫人,在广东、海南、东南亚等地有广泛影响。后人为

冼夫人洗太夫人,在广东、海南、东南亚等地有广泛影响。
后人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洗太夫人庙。
洗太夫人。
在广东。
海南。
东南亚等地有广泛影响。
后人为纪念冼太夫人而在各地兴建了许多冼太庙。
仅在茂名地区就超过200 座。
高州冼太庙为最大。
其中最正宗的是冼夫人故里娘娘庙。
全国只有一座冼太庙称为娘娘庙。
只有冼夫人故里才有。
高州冼夫人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全庙分前殿。
中殿。
正殿和冯公庙四部分。
殿内冼太夫人雕像。
石刻。
碑刻等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洗太夫人庙。
影响地区,广东。
海南等。
最有影响力,电白区电城镇娘娘庙。
高州冼太庙。
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事迹。
洗夫人。
高凉郡。
是六世纪我国越族杰出的女领袖。
以善谋。
勇敢著称。
梁大同元年。
冼夫人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喜结良缘。
她一生坚持与汉族团结友爱。
保障地方秩序安定。
被尊称为圣母。
隋文帝时册封为谯国夫人。
她出身于首领世家。
“幼贤明。
多筹略”。
善于“抚循部众。
能行军用师。
压服诸越”。
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她常规劝亲族为善。
以“信义结于本乡”。
且为人秉公处事。
不徇私情。
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
冼夫人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
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
割据一方。
梁大宝元年。
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
平定了侯景之乱。
陈朝建立之初。
政局不稳。
号令难行。
陈朝政权时时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
冼夫人又挺身而出。
支持陈朝扑灭了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
由于她协助破敌有功。
陈朝册封她为中郎将。
石龙太夫人。
并以刺使之仪礼遇之。
在封建社会破格册封一个妇女仪同刺史。
是极为罕见的。
隋开皇九年。
隋文帝进军岭南。
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
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
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
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
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影响。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
冼夫人文化价值域“好心高凉”文化统战探索

冼夫人文化价值域“好心高凉”文化统战探索通过文化统战发挥道德模范作用,身体力行践行以“冼夫人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打造以为例的“好心高凉”文化特色。
冼夫人文化具有传统普适性,充分挖掘冼夫人文化价值以及冼夫人道德精神,在弘扬“好心高凉”道德楷模、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标签:冼夫人文化;好心高凉;道德模范;文化统战冼夫人文化是粤西地区、南海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冼夫人是公元6世纪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茂名,古称“高凉”,作为冼夫人故里,冼夫人文化的影响力在以茂名为代表的粤西地区尤为明显。
美丽富饶的广东茂名,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
为了更好地传承茂名千年古渔港民俗文化、弘扬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高尚品格。
“冼夫人文化”作为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树立社会道德模范的思想引导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
打造“好心高凉”文化品牌,融合冼夫人文化统战,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是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冼夫人好心事迹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生动历史素材“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其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弘扬“好心高凉”道德楷模、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以及因地制宜打造地区特色品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冼夫人文化价值以及冼夫人道德精神,将冼夫人造福于人民的“好心精神”及其具体事迹整合成为进行道德模范教育的生动历史素材,让冼夫人文化传播以及道德模范教育有牢固的历史根基。
至今,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伟大功绩,提倡男女平等、与人为善、造福于人民的道德精神,仍然是后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内容,冼夫人仍然是我们后辈尊重和学习的道德楷模。
在社会上、校园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将冼夫人的“好心精神”及其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其中,作为道德模范教育的生动历史素材,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冼夫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人物,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贤惠的女性,代
表了中国优秀女性的品质和榜样精神。
冼夫人传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她是高阳君周勃的妻子,因为有着卓越的才学和过
人的智慧而闻名于世。
据传说,她曾经为丈夫解决重重难题,帮助周勃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她的故事经过多年的口耳相传,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和榜样。
在广东高州,冼夫
人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代表人物,被人们视为文化的骄傲和民族的精神宝藏。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才德、尚礼貌、讲究人情世故、注重家庭和谐等特点。
冼夫
人的美德和榜样形象对当地人民的道德教育和精神修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冼夫人文化也是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价值观念的文化符号。
冼夫人的品性、人格
和行为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她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需要这种
具有正面价值的文化符号来激发自己的向上精神和道德风尚。
因此,冼夫人文化的传承和
弘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深刻的内涵和广
泛的社会意义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自己
的精神财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文化传统,使其在现代社会有着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论冼太夫人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论冼太夫人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尽管提起冼太夫人的时候,不少人对她的了解都相当的深入,但这里还是希望可以给她来个简短的介绍。
冼太夫人(又称冼夫人、岭南圣母),名英,公元522年出生于今广东高州一带。
一个世代为南越首领的家庭,公元602年于海南巡视途中辞世。
冼太夫人“幼贤明,多筹略”,且“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还经常规劝亲族为善,以解仇息兵,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百姓拥护爱戴,以至海南一千多洞黎族人都来归附她。
北燕王裔罗州刺史“闻其志行”聘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妇,冼夫人婚后,为了帮助因为是“他乡羁旅”而在本地“号令不行”的夫家推行政令,便“诫约本宗”以服从政令,又常协助丈夫断决案件,秉公无私,从此使到“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法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
她生逢全国时局最混乱之时,作为南越首领,拥有自己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能完全地顺应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
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她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爱戴,屡得皇朝褒扬。
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尽心尽力,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社会相对百年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岭南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多年来,岭南之所以能不断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创造如此光辉的历史,是因为千百年来岭南历史中沉积了具有开创性的文化——岭南文化,它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反对保守,反对僵化,展示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敢于超越自我的品质。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许许多多的老前辈不断地用他们的一生的所作所为去为我们的岭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

广东高州的冼夫人文化广东高州地区素有“千年古邑、文化之乡”的美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其独特的文化——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又称冼夫子或冼佛爷,是广东高州人民崇拜的神灵之一,她不仅是高州地区的保护神,还是当地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的核心。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冼夫人文化的由来和内涵。
冼夫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冼唐的高州人士,他曾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冼侯。
后来,他的后代中有一个女子就嫁到了陈朝的太守家中,因为她的美貌和聪慧,深受太守喜爱,甚至被授予了“夫人”的称号。
这位女士就是冼夫人。
冼夫人非常聪明,能够占卜预知未来,大家都非常敬她爱她。
据说她死后,就成为土地神,为高州人民保佑祈福。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高州人就会举办冼夫人节来祭奠这位神灵。
当天,人们会在市场广场上展开盛大游行,祭拜冼夫人的牌位,并向她献上各种香烛和鲜花。
此外,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舞蹈,让节日更加隆重热闹。
这也成为高州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冼夫人文化不仅表现在节日活动上,更融入了当地的建筑、食品和文艺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高州市区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叫做“冼夫人庙”的文化遗址。
它是冼夫人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州市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该庙会每年举行冼夫人主神的交替仪式,每两年一次,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在饮食文化方面,冼夫人的庙会上也会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
比如,传统的“冼夫人饭”,就是用糯米和芋头一起煮成的,味道非常香甜可口。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美食,例如河粉、地瓜饼和南瓜酥等等,都是高州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文艺方面,冼夫人文化也融入了许多当地传统的表演艺术。
例如,高州的木偶戏融合了粤剧、潮剧和木偶艺术的特点,被誉为“华南木偶戏之冠”。
此外,高州还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合唱团体和乐队,他们演唱的曲目都是关于冼夫人的传说和故事,体现了当地人对冼夫人的崇拜和敬意。
总之,冼夫人文化是广东高州人民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高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冼夫人传说的艺术特色

的历史情感 和心理结 构 。如 传说 《 冼
太夫 人 》 ,讲述 了冯 宝与 冼夫人结 亲 的来龙去脉 ,称颂 冼夫人 有勇有谋 ,
和 丈夫及子 孙一起平 定叛 乱 、发展 生
业 。后 人 有 诗 云 : “ 占 三 秋 压群 独 芳 ,何 夸桔绿 与橙 黄…… ” J 冼夫 人
【 关键词 】 冼夫人;传说 ;艺术特 色
冼 夫人 是 6 世纪 岭 南 杰出 的俚 族 述 了冼夫人在 陈朝 灭亡后 ,内心 也充
索 ,但 是 ,民 众不会 限于历 史本身 来
满彷 徨 。这 时 ,隋朝 使 臣带 来了 陈后 维护民族 团结 、国家统 一作 出了很大 主 的亲笔 书信 和她 献给陈 后主 的扶 南 的贡 献 。历 代 封 建 王 朝 对 她 多有 册 樨杖 ,冼夫 人读信 后得 知 ,陈朝确 实 封 。周恩来 总理称 她为 “ 巾帼英雄 第 已经 灭亡 了。陈叔 宝受隋 晋王杨广 之 人” 。2 0 年 ,时任 国家主席 的江 请 ,写信给冼 夫人 ,让她归附 隋朝 , 00 并将她 以 前送 给 自己的扶 南樨 杖作 为 泽民 同志视 察高 州冼太庙 时 ,称 冼夫
南方论刊 ・ 0 1 2 1 年第7 期
文 化 长 廓
试论冼夫人传说的艺术特色
罗远 玲
( 东石 油化 工学院文法学院 中文 系 广 东茂名 广 5 50 ) 2 0 0
【 摘要 】 粤西地区流传的冼夫人民间传说是 当 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因冼夫人在民众中备受尊敬,冼夫人传说有着深厚
的传承基础 ,体现 出历史性和传奇性相结合 、浓厚的地缘 色彩 、富有 生活气息、人物 形象个性 鲜明等艺术特 色。
用笔 不多 。而 在传说 中 ,扶 南犀杖 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冼夫人文化在粤西地区的影响冼夫人是我国南朝时代的著名人物。
周总理赞誉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她的事迹流传到民间,成为崇拜的对象,已经形成一种信仰。
现想试谈冼夫人文化在粤西地区的影响。
(一) 什么叫做文化所谓文化,广义上认为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我国的图腾、壁画和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诗经》是古代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我国《周易》的贲卦,已记载天文和地理的配合形成了人文即人类文明的现象。
贲,是文饰。
所谓文饰,是指文采和修饰。
文饰之道,是指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
(二) 形成冼夫人文化的社会条件1、商周以来,岭南的越族及其先民,便以商王朝特别是吴、楚、越等国的经济和文化密切往来。
当时除东南的福建通道外,粤北、粤西的“湘桂走廊”也有陆路和水路的通道。
2、战国时期,广东境内出现过“番禺”、博罗县的“缚娄”和粤北阳山县的“阳禺”三个小国。
粤东小国臣服于楚。
有的在兼并战争中消失了。
3、公元前223年,秦国派60万军队消灭楚国,并驻军湘、桂、赣、粤边境;后又派屠睢带兵进军岭南。
于公元前222年,秦军攻占部分岭南地区,但是遭到当地南越人民的强烈抵抗。
为了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秦朝派“监”史禄开凿长达60里、宽2丈的水道叫做“灵渠”,引湘江入人工运河,沟通了湘江与珠江的水系。
4、秦军因不适应当地的丛林战,后来在一次夜战中失败。
秦朝接着派出五万军队增援,由任嚣、赵佗率领,采取分化越人的策略,最后击败南越人,在岭南设立桂林、象和南海三郡,任嚣首任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
5、公元前209年,北方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岭南人心浮动。
龙川县令赵佗乘时崛起,接替已去世的任嚣为南海郡尉,派兵封锁大庾岭、阳山和连江口,断绝南北交通,并用武力合并林郡和象郡。
6、公元前206年,赵佗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地方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
7、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到番禺,说服赵佗接受皇帝给他的南越王的称号,臣服汉朝。
汉朝开放边境贸易,以换取南越的特产贡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
8、赵佗王朝在当政的70多年间,采取了一些使岭南和平安定的积极措施:①坚持秦汉的多项制度,如实行县郡制等;②注意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尊重南越人的社会习惯,如穿越服等等;③长期与汉朝友好合作,使中原的先进工具和先进生产技术进入岭南,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秦又把岭南作为强制迁徙的基地:①公元前214年,“发渚亡人、赘婿、贾人……以适遣戌,人数约50万”;②“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③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10、西汉以后,中原人南迁的几种方式:①汉军留戌落籍;②贵族官僚的流放;③人民避乱。
以王莽簒汉时期和三国纷争时期居多。
秦汉年间,南迁的中原人民带来了铁制农具的生产技术,例如牛耕、制砖瓦和冶炼等文化科学技术知识。
他们在长期的汉越融合过程中,对岭南的早期开发,对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冼夫人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三) 冼夫人文化的内涵一、什么是冼夫人文化所谓冼夫人文化,是指冼夫人在她一生中的言论和实践对后世的教育和影响。
二、冼夫人文化的主要思想内容:1、爱国忠君,维护国家统一①支持陈霸先北伐侯景。
公元548年(梁太清二年),侯景诈降叛乱,于公元549年攻陷建康(南京),梁武帝在禁闭中死去。
侯景又暗中勾结广州刺史元仲景进行叛乱。
西江督护兼高要太守陈霸先先发制人,攻破广州,并从番禺北上大庾岭,准备讨伐侯景。
冼夫人配合施计击败谋叛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并在赣石(江西南康)与陈霸先会师,支持陈霸先北伐。
三月,联军光复建康,侯景出逃,于长江口被执,使江南一度动荡的政局安定下来。
同年,陈霸先受禅于梁,改元永定,是陈朝武帝。
②支持隋朝统一中国。
陈亡。
隋军压境,人心浮动,岭南数州拥护冼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公元589年,隋军行军总管韦洸驻师大庾岭。
冼夫人与时俱进,顾全大局,派孙儿冯魂北上迎候,于是隋军顺利南下。
同年,王仲宣反,围广州,韦洸战死。
冼夫人派孙儿冯盎出兵解围,又协助隋朝大使安抚各州俚人,岭南局势遂告稳定。
③教育后代,赤心报国。
晚年,冼夫人把隋皇后所赐的首饰及宴服,盛于金箧,并将梁、陈赐物各盛于一库,每年开会陈列于庭,告诫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
念汝皆思念之。
”2、丰富发展了军事理论冼夫人在军事方面,《隋书·谯国夫人传》说“夫人幼贤慧,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这说明她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才能。
例如在她的战争历程中:①设立假象,迷惑敌人,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梁太清年间侯景造反,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也阴谋叛乱。
冼夫人“遣使诈之,卑词厚礼,”率“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
”李迁仕见“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
”迁仕走保宁都,后被杀。
②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稳定后方,支援前线,夺取胜利。
冼夫人击败李迁仕后,稳定了后方,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又派孙儿冯魂领兵北上与陈霸先会师于赣石,集中力量,击败侯景,完成江南统一大业。
③先围后攻,以逸待劳,事半功倍,击败对方。
隋开皇九年王仲宣造反,韦洸战死。
冼夫人派冯盎出兵,先讨伐仲宣爪牙陈佛智,佛智兵败被杀。
再进军广州,又与南下援军陆愿合围王仲宣,最后王仲宣兵败,广州光复。
冼夫人的军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创造和发展,丰富了兵法上的军事理论。
3、发展了生产①冼夫人仕梁、陈、隋三个朝代,在新旧交替、江南动荡的时期,岭南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战事发生,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特别在陈亡之际,岭南空虚,人心浮动,冼夫人坐镇高凉,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使人民休养生息,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②在冼夫人时期,岭南广泛采用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使用牛耕,并推广铁犁等,因而生产得到稳定和发展。
③在岭南,有番禺、徐闻和合浦等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特别徐闻处于番禺、合浦近海航线必经之地,又与产珠、贝、玳瑁的珠崖隔海相望,因而产业贸易比较活跃。
《舆地纪胜》记载当时谚云“欲拔贫,诣徐闻”。
合浦盛产珍珠,水边居民多以采珠换米为生,素有“合浦珠还”之说。
番禺、徐闻、合浦更其重要的是因其位置优越而成为到达南海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港。
汉武帝时官方商船多从徐闻起程远航。
在冼夫人时期,徐闻等口岸和东南亚国家的商业贸易得到持续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文学和艺术得到相应的繁荣。
4、仁爱待人,维护民族团结。
①冼夫人广施仁爱,多次调解部落间的怨隙,又规谏阻止其兄掠夺旁郡,因而得到附近部落十余万家的拥护,海南一千多洞俚人也慕名归附。
②冼夫人同冯宝联婚后,她“约诫本宗,使从民礼。
”劝俚人接受汉人封建礼教,改造旧习。
在此影响下,交州之北的乌浒人腊头食人遗风也得到改造。
③冼夫人的一切活动,有利于民族隔阂的消除。
由于长期汉、俚通婚和封建礼教的执行,使俚人大量融合到汉人中去。
所以,南朝是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5、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①冼夫人“幼贤慧、多筹略”就是德才兼备;②冼夫人“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她又规谏其兄以德服人,因而获得俚人的拥护。
③婚后,冼夫人“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她依法办事,公正廉明,岭南从此大治。
6、继往开来,积极扬弃。
对越人前期的文化,冼夫人也继承下来。
例如:①铜鼓文化。
铜鼓是越族首领用来鸣号通知开会议事的,又是作战时作为动员的号令。
冼夫人在世时,把铜鼓文化保留下来,直到唐代还很流行,但只是作为社祭活动的一部分。
②继发纹身文化。
纹身是俚人的旧习俗。
唐代诗人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时曾写过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汀漳连封四州》,其内容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拈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可见唐代俚人纹身还是很普遍的。
冼夫人在世时,也把纹身文化保留下来。
直到现在,雷州半岛和海南一带,还有少数人有纹身的习惯。
至于断发,则一直保留到现在。
③喜食蛇、蚌、蛤贝文化。
古代俚人喜食蛇和水产品。
在冼夫人时代一直继承下来。
至于食蛇,现在仍是广东人食文化的一部分。
(四) 冼夫人文化在粤西地区的影响在粤西地区,流行着一本《冼太夫人真经》手抄本。
该书成为书在何年代,已无从稽考。
但据文字来看,估计大约成书于冯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公元621至650年左右),内容主要是依据《隋书·谯国夫人传》写成的。
后来在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高州南盛(现化州)劝善堂把该书补充整理,成为现在这个样本。
另一篇是《歌颂冼夫人新歌》,其内容和文字,大概成书于清末民初。
这些经书和新歌,在高州城和长坡旧城、石鼓和南盛一带比较流行。
冼夫人的文化内涵,在粤西地区,其影响力是较大的。
无怪乎在高州和茂名一带,无论大人或小孩,对冼夫人是较为熟悉的。
冼太庙之多,在全省是罕见的,这是一种信仰。
现在,高州和茂名一带,民风纯朴,这和冼夫人文化影响是有关的。
所以,冼夫人是越、汉民族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冼夫人的形象和文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粤西地区,其影响是较深的。
但在某些地方,有些群众在敬仰冼夫人的同时,又把冼夫人当为神来膜拜,因而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一点是应当注意的。
China University Ranking Photography Tips for Beginners Best Language Learning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