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吡啶钌,发光
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精胺的研究

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精胺的研究赵丹;赵叙;徐恩宇;杨梅【摘要】基于精胺对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显著增强效应,利用池内停流技术,建立了精胺的电化学发光测定法.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在最优条件下,相对电化学发光值与精胺浓度在5×10-8~5×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5×10-8mol/L浓度的精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03%,检出限为2.31×10-8mol/L.【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1(039)008【总页数】3页(P64-65,82)【关键词】电化学发光;精胺;联吡啶钌【作者】赵丹;赵叙;徐恩宇;杨梅【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精胺 (spermine,Spm)属多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N,N-双 -3丙氨基 ]-1,4-双胺,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研究发现,精胺水平与肿瘤增长密切相关[2]。
所以,分析和检测精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精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紫外检测法[3]、荧光检测法[4]、色谱法[5]和电泳法[6-7]等。
电化学发光 (ECL)是利用电解技术在电极表面产生某些氧化还原物质而导致的化学发光,所以该方法具有装置简单、重现性好、可进行原位检测以及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8]。
联吡啶钌 [Ru(bpy)2+3]是一种常见的 ECL试剂,由于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稳定性,在生化分析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
本实验研究发现精胺对 Ru(bpy)2+3电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效应,且增强程度与精胺浓度呈线性关系。
三联吡啶钌和草酸共反应电化学发光反应步骤

三联吡啶钌和草酸共反应电化学发光反应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联吡啶钌和草酸共反应电化学发光反应步骤介绍在化学分析领域,电化学发光(ECL)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而备受关注。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
三联吡啶钌是一种发光材料,其发光原理主要是通过激发态的
电子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能量。
具体来说,三联吡啶钌分子在受到
激发能量的作用下,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现象。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的核心在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结构。
三联吡啶钌分子的结构中含有钌离子,该离子具有特殊的电子能级
结构,使得在受到外界激发能量作用下,电子能够跃迁到高能级的
激发态。
当电子处于激发态时,会处于不稳定状态,随后电子会迅
速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三联吡啶钌作为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
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器件中。
通过控制激发能量的输入和分子
结构的设计,可以调控三联吡啶钌的发光颜色和亮度,从而实现不
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这为OLED显示屏、照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技术支持。
除了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还被应用于生
物成像、化学分析等领域。
通过将三联吡啶钌标记在生物分子或化
合物上,利用其发光特性可以实现对生物样本或化合物的检测和成像,为生命科学和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总的来说,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是基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电
子能级结构,通过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能量而实现的。
其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
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对其发光原理的深入研究和
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三联吡啶钌发光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
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4年 苏州大学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生姓名饶海英指导教师姓名李建国专业名称分析化学研究方向分离科学与谱学分析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5月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三联吡啶钌,一种新兴的发光试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近年来,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电子等学科领域。
而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集成了发光分析高灵敏度和电化学可控性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
将两者结合,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以三联吡啶钌为发光试剂,构建了不同的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别对术前用药酚磺乙胺、阿托品、曲马多、利多卡因进行了检测。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阐述了三联吡啶钌的性质,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Ru(bpy)32+ -Nafion-CPE),结合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酚磺乙胺胺进行检测。
基于三联吡啶钌和酚磺乙胺在传感器表面的氧化反应,传感器的ECL信号与待测液酚磺乙胺的浓度成比例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酚磺乙胺的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7ng/mL。
该方法可以减少昂贵试剂Ru(bpy)32+的使用,无试剂损耗,增强ECL信号和简化实验装置,大大拓宽了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
3.基于Ru(bpy)32+体系的阳极ECL信号,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实现对尿样中的阿托品,酚磺乙胺,曲马多和利多卡因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同时检测。
β-CD在一定浓度下,能使阿托品,酚磺乙胺,曲马多和利多卡因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并且发光强度与四种药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同时检测术前用药的新方法。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三联吡啶钌是一种发光材料,其发光原理主要是通过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释放能量而产生的。
三联吡啶钌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在生物标记、光电器件和光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其结构、发光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三联吡啶钌的结构是由钌离子和三联吡啶配体组成的配合物,其结构稳定,能够在激发态下释放光。
在激发态下,钌离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变化,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激发态的电子。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吸收了外界能量,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当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其次,三联吡啶钌发光的原理是通过荧光和磷光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荧光是指激发态的电子在短暂的停留后回到基态释放能量,产生短暂的发光现象。
而磷光是指激发态的电子在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在停留期间与周围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长时间的发光现象。
这两种发光方式都是通过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释放能量而实现的。
三联吡啶钌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在生物标记、光电器件和光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标记方面,三联吡啶钌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和蛋白质检测等领域。
在光电器件方面,三联吡啶钌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层,用于制备高效的有机发光器件。
在光催化方面,三联吡啶钌可以作为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和有机物的光催化反应等。
综上所述,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是通过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释放能量而实现的,其发光方式包括荧光和磷光两种方式。
三联吡啶钌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在生物标记、光电器件和光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三联吡啶钌的发光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材料,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

三联吡啶钌发光原理
三联吡啶钌的发光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发光反应。
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中,三联吡啶钌作为发光底物,通过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被用于标记抗体或抗原。
在反应过程中,强还原剂将二价三联吡啶钌还原为三联吡啶钌,同时释放光子恢复为基态发光底物。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转移使得三联吡啶钌和TPA(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
此外,在免疫分析中,磁性微粒被用作固相载体包被抗体或抗原。
在结合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之后,磁性微粒、抗体-待测抗原-抗体、三联吡啶钌复合物被吸入流动室。
在流动室中,磁性微粒被电极下的磁铁吸附在电极表面,而未结合的物质被缓冲液冲走。
随后,电极加压,三联吡啶钌和TPA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子转移,从而产生光信号。
这些光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对待测抗原的定量检测。
联吡啶钌,发光

联吡啶钌固定化
Nation由于和联吡啶钌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很早就被用于联吡啶 钌的固定。但是联吡啶钌容易扩散到Nation的疏水区而导致联吡啶钌失 去活性。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展多种替代固定材料,如Nation和氧 化物纳米粒子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的复合物材料、其它离子聚合物或 其复合物、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和氧化物纳米粒子等。目前文献上报 道对Ru(bpy)32+及其衍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已经有很多,像LangmuirBlodgett、自组装、离子交换聚合物薄膜和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但 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固定化方法来发展更稳定而灵 敏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众多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由于联吡啶钌Ru(bpy)32+具有水溶性好,化
学性能稳定,氧化还原可逆,发光效率高,应用的pH范围较宽,可电化学再 生和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ECL的研究中。所以该体系一直是电 化学发光领域研究的热点。
Your company slogan
中心离子
配体
联吡啶钌类螯合物的配体共轭程度越高, 发光效率越高。
衍生物。据文献报道,联吡啶钌类配合物的配体共轭程度越高,发光效率越高。
由于联吡啶钌水溶性非常好,由此带来了固定化较难的问题。用邻菲罗啉取代
一个联吡啶,并在邻菲罗啉配体上引入了卤素取代基,实验结果证明该衍生物
能够降低配合物的水溶性。
Your company slogan
针对[Ru(bpy)3]2+-胺类共反应结构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对一直沿用的 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基于分子内电子转移的[Ru(bpy)3]2+一电
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
钌联吡啶-硫酸铈铵化学发光法测定果蔬中的甲胺磷

F j nA a s &T sn ui nl i a y s et g i
3 3
钌联 吡啶一 酸铈铵化学发光法测定果蔬 中的甲胺磷 硫
胡海 华
( 浙江 大学城 市学院 , 浙江 杭州 30 1 1 0 5)
摘
要:本文研究了在碱 性介质 中, 甲胺磷对R (p )*C ( 化学发光体系发光淬灭 的现象 , u b y3一 e I 2 V) 结合流动注射技术 ,
Che i m l umi e c n e n s e c
Hu Ha- u ih a
( hj n nvri i oee H n zo , hj n3 0 1 ,hn ) Z ei gU iesy t C lg, aghu Z eag 10 5C i a tC y l i a
Ab t a t Ma e r s a c n te p e o n n o t a d p o u n h n ee e t f h h mimie c n es se o sr c : k e e r h o h n me o f h ma h mi o h sq e c ig t f c ec e u n s e c y tm fRu h ot
基胺基硫代磷酸酯 , 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 、 杀螨剂, 属高毒杀虫剂, 曾适用于水稻、 果树和蔬菜。因 20 08
年初 的毒饺 子 事件 , 磷 又一次 进入 公众 的视 线 , 甲胺 其在果 蔬 中 的残 留 , 更加 引起广 泛 的关 注 。
1 实验 部 分
11 主要 仪器和试 剂 .
(p )*C ( , t l hd a nw f w i etn c e i mn cne m to o dt m n a a d p o.n e e b y ̄- e I e a i e e o -n co h ml ie ec e d t e r ie m t mioh.U d rt V) s b s l j i u s h e h s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性能稳定,氧化还原可逆,发光效率高,应用的pH范围较宽,可电化学再 生和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ECL的研究中。所以该体系一直是电 化学发光领域研究的热点。
Your company slogan
中心离子
配体
联吡啶钌类螯合物的配体共轭程度越高, 发光效率越高。
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
2010.12.08
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体系
1
电致化学发光
2
联吡啶钌
3
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机理
4
联吡啶钌衍生和固化
Your company slogan
电致化学发光
电致化学发光也称电化学发光,其基本过程是在电极表 面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经历电子转移反应形成激发态,之后激 发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联吡啶钌固 相电致发光
联吡啶钌衍 生和固定
发光较强,价格昂贵,不 能重复使用
联吡啶钌水溶,目前各种 固定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水溶性低的衍生物,发展 新的固定方法
Your company slogan
联吡啶钌衍生物
(bpy)2Ru(phenCl4)(PF6)2
近年来,人们为了寻找具有更优异ECL性能的物质,合成了很多联吡啶钌
Your company slogan
联吡啶钌固定化
Nation由于和联吡啶钌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很早就被用于联吡啶 钌的固定。但是联吡啶钌容易扩散到Nation的疏水区而导致联吡啶钌失 去活性。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展多种替代固定材料,如Nation和氧 化物纳米粒子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的复合物材料、其它离子等。目前文献上报 道对Ru(bpy)32+及其衍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已经有很多,像LangmuirBlodgett、自组装、离子交换聚合物薄膜和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但 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固定化方法来发展更稳定而灵 敏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Your company slogan
电纺丝聚丙烯腈-丙烯酸纳米纤维膜(PAN-co-PAAnfm)通过静电作用富集[Ru(bpy)3]2+
电纺丝聚丙烯腈-丙烯酸纳米纤维膜(PAN-co-PAAnfm)成功聚合在玻碳电极
(GCE)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电纺丝膜由直径约为160nm相同的交织
4000 3000 2000 1000
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Time(s) Your company slogan
ECL intensity(a.u.)
电化学发光试剂
常见的ECL试剂有9,10-二苯基蒽、光泽精、联吡啶钌、过氧化草酸酯、 鲁米诺和量子点等。
Your company slogan
发光类型
生物发光 光源激发发光 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Your company slogan
Jablonski diagram
S2
S1
Absorption
3
S0
2 1
Internal conversion
Fluorescence or Delayed luminescence
电化学发光信号。
Your company slogan
循环伏安图
Your company slogan
The end,thank you!
的纳米纤维组成,阳离子发光探针[Ru(bpy)3]2+ 首次通过静电作用力固定在带负电的 聚丙烯腈-丙烯酸纳米纤维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将([Ru(bpy)3]2+ 固定在聚丙烯腈-
丙烯酸纳米纤维膜上与固定在普通聚丙烯腈-丙烯酸沉积涂层上相比,大大提高了其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信号(ECL) ,也就是说,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获得100多倍的
子供体结构,借助分子内电f转移实现氧化态三联吡啶钌[Ru(bpy)3]+)的还原,产生
ECL。
Your company slogan
图为设计合成的不同长度碳链连接的双核[Ru(bpy)3]2+配合物。用共轭 基团将两个活性中心连接构成的双核钌金属配合物由于电子偶合作用的存在 显示了较高的电化学发光强度。
T1
Phosphorescence Or afterglow
Your company slogan
电化学发光原理图
TPA+●
TPA
R
u
(
b
p
y
)3+ 3
R u ( b p y )32+
●
R u ( b p y )3 *
光 子(620nm)
Your company slogan
联吡啶钌液 相电致发光
衍生物。据文献报道,联吡啶钌类配合物的配体共轭程度越高,发光效率越高。
由于联吡啶钌水溶性非常好,由此带来了固定化较难的问题。用邻菲罗啉取代
一个联吡啶,并在邻菲罗啉配体上引入了卤素取代基,实验结果证明该衍生物
能够降低配合物的水溶性。
Your company slogan
针对[Ru(bpy)3]2+-胺类共反应结构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对一直沿用的 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基于分子内电子转移的[Ru(bpy)3]2+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