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措施

眩晕中医护理措施

简介

眩晕是指人在没有任何旋转或运动的情况下感到头晕或世界在旋转的错觉。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不足、津液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等引起的。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眩晕症状。

中医护理措施

1.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眩晕患者应注意饮食平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和过量咖啡因。适量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增加营养和调理身体。

2. 心理调适:眩晕症状往往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中医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心理抵抗力。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对眩晕症状有良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护士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中药,如天麻、白芍、川芎等,用于调理气血、安神止晕。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对眩晕症状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眩晕不适感。

5. 良好生活惯:中医强调良好的生活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眩晕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暴露在电子屏幕前。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活力。

注意事项

- 中医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 如出现眩晕症状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更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是一些眩晕中医护理的常见措施,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状等。常见于高血压。,眩晕辩证分为: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 3.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服从医师的安排,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5..病情观察: (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3)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4)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二、辩证施护 1、肾气亏虚证证候: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风痰上扰证)证候: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证候: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证候: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三、护理: 1、注意保持病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氧气吸入。 2、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3、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4、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四、健康教育 (1)因本病每遇疲劳、郁怒等诱因而反复发作,故应使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节制房事,戒烟酒,养成起居规律的良好习惯。(2)病愈后仍需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可口为宜,禁忌酗酒和恣食辛辣厚味。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证论治护理。 一、病因病机 眩晕病变主要属肝,但可涉及肾、心脾等脏,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和痰浊,虚证为阴精或气血的亏耗。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病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这此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证治疗。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⑦眩

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③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会引起血压波动,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病症。④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⑤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LT

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3. 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4. 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5. 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如生姜枇杷叶粥或生姜陈皮饮,忌食生冷、肥甘、甜腻生痰之品。 一、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 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1) 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 2 小时左右,肾气亏虚证中药宜温服,肝火亢盛证宜凉服。( 2) 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 3) 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2. 注射给药( 1) 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立即平卧。 ( 二) 五音疗法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如肝火亢盛者,可给予有商调式音乐,有良好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作用,如《江河水》、《汉宫秋月》等; 如阴虚阳亢者,可给予羽调的音乐,其柔和清润的特点可有助滋阴潜阳的作用,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等。 ( 三) 中药药枕: 将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晚蚕砂匀量装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头部,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息风化痰之功效。 ( 四) 特色技术1. 中药泡洗( 详见附录2)。2. 穴位贴敷( 详见附

录2)。3. 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 详见附录2)。4. 穴位按摩( 详见附录2)。 二、健康指导 ( 一) 生活起居1.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 2. 眩晕轻者可适当休息,不宜过度疲劳。眩晕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晃动,切勿摇动床架,症状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动作宜缓慢,防止跌倒。 3. 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4.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如实做好记录,以供临床治疗参考。5. 指导患者戒烟限酒。 ( 二) 饮食指导1. 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清淡、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2. 肾气亏虚证: 饮食宜富营养,如甲鱼,淡菜,银耳等,忌食煎炸炙烤及辛辣烟酒。日常可以黑芝麻、核桃肉捣烂加适当蜂蜜调服。 3. 痰瘀互结证: 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等。 4. 肝火亢盛证: 饮食以清淡为主,宜食山楂、淡菜、紫菜、芹菜等,禁食辛辣、油腻及过咸之品。5. 阴虚阳亢证: 饮食宜清淡和富于营养、低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萝卜、海带、雪梨等,忌食辛辣烟酒、动物内脏等。可配合菊花泡水代茶饮。 ( 三) 情志调理1.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有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案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 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 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肾精亏损型、气血两虚型、痰浊中阻型。 护理措施如下: (1)肝阳上亢型: ① 患者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眩晕,应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注意克制情志变化,并努力创造幽雅和谐的养病环境,使其心情舒畅。 ② 病室应通风,光线柔和,整洁安静,避免噪音刺激。 ③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用山楂、淡菜、紫菜、芹菜、海蜇、荸荠,香菇等,禁食辛辣、油腻及过咸之品。 ④ 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⑤ 眩晕严重时,不能起床活动,需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当眩晕缓解后,还需休息一段时间,起坐动作不宜太快,少作旋转、弯腰动作,行走时可用拐杖扶持。 怕光线刺激的患者可戴太阳镜,以减少眩晕发作。 ⑥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 1/ 4

(2)肾精亏损型: ① 根据证型安排病床。 阳虚者宜住温暖处,阳光充足,避免风寒;阴虚者应注意室内通风良好,光线不可过强,保持安静。 ② 使患者睡眠充足,失眠时可针刺神门、内关、或口服琥珀胶囊 4 粒等镇静剂。 ③ 中药早晚温服。 若眩晕发作有定时,可于发作前 1 小时服药,或能缓解症状。 若伴呕吐时,可将药液浓缩,少量多次频服,必要时用鼻饲给药。 ④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胡桃肉、红枣、山药、甲鱼、羊肝、猪肾等血肉有情之品。 阴虚患者忌食羊肉、辛辣。 ⑤ 针刺肾俞、肝俞、三阴交、脾俞、百会,也可耳穴埋针,疗效均可。 (3)气血两虚型: ① 注意保持病室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② 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③ 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④ 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 状。(二)生活自理能力。(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摘要 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为了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中医学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缓解眩晕病。本文以中医护理方案为基础,对眩晕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护理建议。 1. 眩晕病的病因和症状 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头昏 等感觉,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中医理论,眩晕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阳虚型、阴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等。每种类型的眩晕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症状。 2.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认为,眩晕病不仅是身体的问题,也与人的精神状况、生活习惯有关。因此,中医护理方案注重综合治疗,包括调理身体、舒缓情绪和改善生活习惯。 2.1 调理身体 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脏腑功能。具体 方法包括: •饮食调理:根据眩晕病的类型,中医建议患者调整饮食,适当选择温补性食物,如鲫鱼、山药、红枣等,同 时忌辛辣、油腻之物。 •经络调理:中医推拿、艾灸等疗法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病。 •中药调理:中医草药有很好的调理功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配制中药,如当归、白芍等。

2.2 舒缓情绪 中医护理强调人体的情绪对眩晕病的影响。积极、乐观的 情绪可以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以下是一些舒缓情绪的方法: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人体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轻音乐:柔和的音乐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精神状态。 •情绪释放:患者可以通过写日记、倾诉等方式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减轻内心压力。 2.3 改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眩晕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改善生活习惯的建议: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眼睛和脑部有刺激作用,容易引发眩晕病。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环。 3. 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提供多种治疗眩晕病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缓解眩晕病。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开具合适的中药,调理身体,缓解眩晕病。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眩晕病。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 [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骞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一.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 二.分型的临床表现及临证,饮食,用药的护理: 1.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1)情志护理,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燥,心情舒畅,肝气条达,以除风阳妄动之源。 (2)饮食宜清淡,低盐素食为佳,多食蔬菜水果,如,芹菜,西瓜,梨,豆制品类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及辛辣刺激之物。 (3)中药汤剂宜温服。 2.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懒言,纳呆乏味,舌质淡,脉细弱。 (1)应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蛋类,瘦肉,猪肝猪血,红枣,山药,黄芪粥,党参粥等健脾益气养血之品。忌食生冷。

(3)中药归脾汤宜温服。 3.肾精不足 临床表现: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 (1)应慎房事,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3)中药左归丸,温水冲服。 4.痰浊中阻 临床表现: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1)适当休息,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湿度。 (2)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以防助湿生痰。如西瓜,红小豆,冬瓜,竹笋等,清热利湿之品。 (3)中药汤剂热服,呕吐者应少量頻服。 5.瘀血阻络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1)注意休息,重症者卧床休息。若外伤所致,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神志等变化。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 肾气亏虚证: 腰脊酸痛( 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和足跟痛, 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 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 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 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 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 三) 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 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 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2. 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

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20 分钟,每晚睡前1 次。6. 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 次。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 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 二) 头痛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4.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 次,双耳交替。7. 遵医嘱穴位贴敷: 贴敷两侧太阳穴。8. 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 三) 心悸气短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 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四) 呕吐痰涎1.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 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与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与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与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简介 眩晕是指感觉周围环境或者自身在旋转或摇晃。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颈椎病、中风等。中医通过扶正祛邪的原则来治疗眩晕,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1. 调理气血 气血的调理是中医治疗眩晕的关键。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柴胡、黄芪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的症状。 2. 刺激穴位 中医注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对于眩晕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来刺激一些特定的穴位。例如,可以按摩风池穴,位于两侧颈椎大椎突下,有助于舒缓眩晕的症状。另外,悬髎穴、足三里穴等也是治疗眩晕常用的穴位。 3.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眩晕患者来说,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等。同时,多食用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可以帮助促进身体的康复。 4. 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的重要性。眩晕患者可以通过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例如,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眩晕。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眩晕的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病因和症状可能都 不完全相同。 2.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应该先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诊断,以确定病因和 辨证施治。

3.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长期规律治疗,不要急于求成, 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如果中医治疗没有显著效果,或者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 步的检查和治疗。 结论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通过调理气血、刺激穴位、饮食调理和整体调理来治疗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进行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及时就医等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体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其摆脱眩晕的困扰。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 、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 呕吐痰涎,胸痛( 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 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 脉涩。 ( 三) 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 目赤,口干,口苦, 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 阴虚阳亢证:腰酸, 膝软,五心烦热,心悸, 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眩晕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 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 避免声光刺激。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 并做好抢救准备。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

堂等穴位, 每次20 分钟,每晚睡前 1 次。 6. 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 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 次。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 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 每日1次。 ( 二) 头痛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4.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5. 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 次,双耳交替。7. 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8。目赤心烦、头痛者, 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 三) 心悸气短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2.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 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4。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 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四) 呕吐痰涎1.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 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 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转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开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开声光刺激。 2.观看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消失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猛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马上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预备。 4.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依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看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特别准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赐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转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开劳累、心情感动、精神紧急、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遵医嘱予中药熨烫。 9.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观看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惊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赐予心理劝慰。必要时遵医嘱赐予冷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四)呕吐痰涎 1.急性发作呕吐猛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赐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消失恶心呕吐者准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实行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4.呕吐停止后帮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如生姜枇杷叶粥或生姜陈皮饮,忌食生冷、肥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