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 柳永写作蝶恋花的背景是怎样的-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古诗原文及鉴赏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前言】《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翻译】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鉴赏】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柳永《蝶恋花》诗词详解:情感、背景与艺技特色

柳永《蝶恋花》诗词详解:情感、背景与艺技特色1. 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极目远望,无尽的春日离愁,从天际黯然升起。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打算放纵自己喝个一醉方休,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勉强寻得欢乐,然而欢乐终觉无味。
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3.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伫倚:长时间地依靠着。
●危楼:高楼。
●黯黯:迷蒙不明。
●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4. 作者介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
柳永在词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音律谐婉,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5. 背景故事关于《蝶恋花》的创作背景,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此词是柳永在漂泊异乡、思念意中人时所作。
他通过登高远望,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达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另一种说法则与柳永的爱情经历有关,据说他曾与一位青楼女子相爱,但因身份不配而遭到家庭反对。
后来,柳永在万花楼遇到了擅长弹琵琶的可晴,两人情投意合,柳永便写下了这首《蝶恋花》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6. 古诗讲解《蝶恋花》一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柳永《蝶恋花》鉴赏

柳永《蝶恋花》鉴赏柳永在《蝶恋花》中,叙景刻画,叙情侧写相思之苦,主题虽然是写“羁旅途中的相思”,但全词未现“相思”二字,这是写作此词的绝妙之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強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危楼:高楼,阑:通栏,拟把:打算,強:勉强,消得:值得,)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词只有开句的“伫立危楼风细细”是叙事的,其余都是意象抒情。
但只这一句如同剪影一般,把词中主人公在高楼之上,远眺中的所思、所想,都跃然于纸上。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黯然伤神的“春愁”油然而生,以″芳草茵茵,划尽还升"的意象,来表达自己春愁无限之意。
“草色烟光残照里”,用景点明时间,写主人公孤单凄凉之感。
草色烟光本来就是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便带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
“有言谁会凭阑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只能默默无言,从而说明他此时没知心人,也说明他太痴情。
— 1 —词的下片中写主人公,为了丢掉“春愁”,不再“伤感”,以酒解脱。
主人公在追求“一醉”中,他“疏狂”,不拘形式,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洒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大有非要抑制住“春愁”与“伤感”的气势。
但结果如何呢?“強乐还无味”,他失败了。
那强乐“无味”,正说明“春愁”缠绵的执着,排遣不去。
究竟是什么使得主人公钟情如此呢?直到最后才一语点破:“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她!故而,也就很容易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含义了。
阅读这首词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所谓“春愁”,就是意味着“相思”二字,但他迟迟不肯道破,只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
这个悬念直到最后一句,才把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抖开,使真相大白,构思巧妙,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蝶恋花柳永》课件

《蝶恋花》在艺术手法方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 响,如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为后世文学家所 借鉴。
文化内涵
《蝶恋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影响,如对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06
《蝶恋花》的现代解读
《蝶恋花》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情感表达
柳永的《蝶恋花》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之情的深深感慨,这种情感表达与现代社 会中人们对情感的态度和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染力。
语言风格的形成
柳永在创作《蝶恋花》时,受到了 民间歌谣、乐府诗歌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的影响
柳永的《蝶恋花》在宋词中具有很 高的地位,其语言风格对后世词人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情感表达
情感主题
《蝶恋花》的情感主题是表达对 恋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通 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情
春景
词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绿树”、“红花”、“莺歌燕舞”, 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氛围。
秋景
柳永在词中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落叶”、“秋雨”,表达出 一种凄凉、哀婉的情感。
词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01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通过他的
视角展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自然景色的启发
柳永在游历过程中,深感自然之 美,这也成为他创作《蝶恋花》 的灵感来源之一。
爱情主题的引入
在北宋时期,爱情是一个备受关 注的主题,柳永在《蝶恋花》中 通过描绘爱情的悲欢离合,表达 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03
《蝶恋花》的文学特点
词牌特点
词牌定义
词牌的起源与流传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 有不同的格律和韵脚要求。
《蝶恋花》柳永词作鉴赏

《蝶恋花》柳永词作鉴赏自宋朝以来 , 产生了许多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 像宋朝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 , 都是历代持久不衰的绝唱。
以下这首《蝶恋花》词是北宋有名词人柳永暮年的作品 , 有对逝去生命的无穷感慨 , 也有对自己认定的生活的无悔无怨的执着。
【作品介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朝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惹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光景描绘衬着出凄楚悲凉的氛围 ;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畅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宁愿为想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倅。
全词奇妙地把飘泊他乡的落魄感觉,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想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原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黯黯生天际⑶。
草色烟光残照里⑷,无言谁会凭阑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 (7) 强乐还无味 (8) 。
衣带渐宽终不悔⑼,为伊消得人憔倅⑽。
【说明】⑴伫 (zh 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眺望。
⑶黯黯 ( ànàn) :心情丧气忧虑。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当:与 " 对" 意同。
⑻强 (qi ǎng) 乐:牵强欢笑。
强,牵强。
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⑽消得:值得。
【白话译文】屹立高楼倚着栏杆微风细细,极目眺望春愁无际心里难过。
斜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赖栏杆时的思路 ?我想尽情痛饮直到一醉方休,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兴趣。
即使衣袋逐渐宽松平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倅。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蝶恋花-柳永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下阕,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对 酒当歌”,指借此放纵身心,把苦涩的愁 绪抛到九霄云外。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 具波澜。作者运用含蓄的手法,层层铺垫, 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块堤防 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 ,惊心动魂, 感人至深。进一步反衬自己对远方的情人 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和强烈,更重要的是, 为下一句起到转承的作用。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前一句 既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也是他内心愁苦的写照。 “草色烟光”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 景,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 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而"无 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 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 若有万千思绪。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 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 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作者介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 变,字耆(qi二声)卿,崇安(今福建崇安 县)人,世称柳屯田。当时他和兄长三复、 三接被世人誉为“柳氏三绝”。 他是北宋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父亲柳宜身 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 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 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 花丛,怜香惜玉。使得他成为婉约派的代 表词人。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 当时“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蝶 恋 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 照里,无言谁会凭 阑意。
柳永《蝶恋花》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④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⑤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⑥会:理解。 ⑦阑:拼音:lán,字较难写 同“栏”。 ⑧拟把:打算。 ⑨疏狂:狂放不羁,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⑩强(qiǎng)乐:勉强作乐。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 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 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 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 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 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 深沉含义? 打算让放荡不羁的心情喝得醉醉, 举杯高歌,勉强作乐反而觉得毫无意 味。他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 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 悴。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 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④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⑤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⑥会:理解。 ⑦阑: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 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④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⑤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⑥会:理解。 ⑦阑:拼音:lán,字较难写 同“栏”。
蝶恋花~柳永 解释赏析作者介绍等等

中心
• 这首词是怀人词。表达了柳永漂流异乡的落魄感受以及怀念意中人的 相思之愁。 • 忧伤,凄凉是整首诗的基调。 • 这首词以“春愁”展开。 • 上片写景(登高望远,表达离别之愁),用词人所看见的周遭景象来 描写“春愁”的愁苦滋味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 遥远的天际生出,除了要表达“春愁”是触景而生,还要把“愁”这 种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体的、可看见的“天际”之中,增强实际感。 • 下片抒情(为了离愁而饮酒及狂歌)。表现“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 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 所以“对酒当歌”来抒发离愁,但强颜欢乐后 却顿时感觉“无味”,证明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反而进入了 “春愁”的缠绵。 他的“春愁”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 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 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语道破 了他的忠贞不渝与坚毅性格。
蝶恋花
伫(zhù)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lán)意。 无言谁会凭阑(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介绍
•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 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以进士出生。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故世称柳屯田。他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 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 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 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 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 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代表作有 《蝶恋花》、《雨霖 铃》、《八声甘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蝶恋花柳永写作蝶恋花的背景是怎样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柳永蝶恋花
柳永蝶恋花写作背景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是前朝旧臣,后归顺于宋。
少时柳永家境颇丰,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常常一掷千金。
从小,他对于文字就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十分受范仲淹地赏识。
柳永
柳永偏爱婉约秀丽之词,人长得也是白净秀气,范仲淹曾劝阻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靡靡之词上。
后来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年少时原本的意气风发都被时光慢慢地腐蚀,他只得以卖文为生。
后来,又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后来幸得范仲淹的帮助才能与那女子结为连理。
然而,好景不长,上天似乎总是这样,在某一方面给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总是亏欠
你。
柳永有天生的文学之才,写得一手好词,自小生活无忧,年少时声名也曾大噪于天下。
然而,成人之后的柳永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屡屡遭受挫折。
第一个爱的女人,为了救他而牺牲了自己。
第二个好不容易爱上的女人,却因早产而死。
两个妻子的相继死亡,第二个妻子死后的窘迫之境,令他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绝望的理解。
他时常留连于烟花之地,他与那些青楼女子虽是交好却是只和她们一起吟诗做对,笑谈岁月,一切都止于君子之礼。
一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词被更多人的知道,二是为了帮助那些青楼女子,他作了很多迤逦之词,供青楼女子们弹曲演唱。
蝶恋花是一个风格婉约的词牌名,其间流露的愁思很符合青楼女子的心境,它作于柳永仕途受挫后流连烟花之地之时。
柳永的词
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多是婉约秀丽的。
词人的
作品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柳永写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家道中落之后,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之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
所以他的词又带有许多人生哲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柳永画像
柳永的词的意象大多是高远的,他的词突破了自晚唐以来陷于闺阁亭园之间的狭小空间。
如他的名作《八声甘州》,这首词,以一个“对”字起头,领起后面的十三个字,笔力遒劲,文字洗练,读之便令人觉得深处在刚刚被雨水清洗过后的干净澈然的寥廓江天全景图之中。
他的词在境象的表现上,总是生动而高远寥阔。
不仅能表现开阔博大的景物形象,还能将那雄浑矫健的声音一同勾勒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之中,以文字描写状物是相对容易的,但若要用文字将一首诗词描绘得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对于在文字的
表达上,听觉是相对弱势的,而柳永的词在表达景物形象之后,对于声音也有不错的表现力。
对都市生活的繁华盛况的出色描写也是柳永词的另一特色,他长期生活在大都市之中,见惯了风月之地,看够了官宦之居,也踏遍了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
所以他对于都市生活有着巨大的热情和丰富的体验。
他笔下对都城汴京的繁华盛景以及古城苏州多彩的市井风情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社会的太平气象。
他的词不断的诗词的世界里开拓新的疆域,为宋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
柳永原名刘三变,是福建崇安人。
柳永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那么柳永是宋朝的吗?可是宋朝又有着南宋和北宋之分,那么柳永是哪个朝代的呢?
柳永画像
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
960
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
1125年的时候,金国进攻宋朝,宋朝覆灭。
之后,赵构在南京继位,沿用宋朝的国号。
为了区分这两个宋朝,便将之前的宋朝称为北宋,赵构建立的宋朝称为南宋。
1276年的时候元朝攻占了临安,自此南宋灭亡,进入元朝。
对于柳永的出生年份并不是非常的确定,大约是在984年的时候。
他去世的时间大约是1053年,所以是处于北宋期间,所以柳永是北宋的词人。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便学习诗词。
在1002年的时候,柳永离开了家乡,在苏杭之间流转,一直沉醉在莺歌燕舞的生活之中。
柳永蝶恋花他进京参加科举,几次三番均没有中第,便开始沉浸在填词之中。
一直到1034年的时候,已经暮年的柳永才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
但是对于柳永来说,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仕途,而是在词。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在词中加入了敷陈其事的赋法
和俚词俗语,更加的容易理解。
虽然平淡无奇,但是这确是他的独特风格。
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在词中运用词调最多的人,为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虽然本人地位卑微,一生历经坎坷,而且还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之类的烟花之地,与当时社会最低层的青楼歌女相交。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柳永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于可说是受人鄙视的。
但是柳永作的词,在当时虽为靡靡之音,但对后世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柳永
在词的形式上,他将小令发展到了长调慢词。
在柳永之前,慢词虽早已在民间流行,但是却不被文人之士认可。
柳永从官宦之家的少爷到成为市民阶层中的一员,他常年与当时的歌女乐师交往,受他们的影响,他大量的创作慢词。
一方面,他将旧调名翻新,把小令和中
调变为慢词;另一方面,他还自己创作出了许多的新调慢词。
此外,在单调和双调之上,他还创造了三叠的形式。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毫不起眼的民间慢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柳永开拓了词的题材。
自晚唐以来,诗才是上层社会的主流方向,词只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一项工具。
诗论政治,词谈风月。
而柳永却另辟路径,他将乐府诗中的各种情感题材,比如男女之间的爱恨别离,游子思乡的羁旅之愁等等。
转而融入词牌之中,脱离了五言、七言、绝句等的束缚,可以被歌唱的词进入大众的生活,令人觉得耳目一新,给当时已经僵硬的文学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柳永在形式、内容和艺术上都作出了很大的变革,他的词标志着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时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