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1八、桂林山水课前谈话:课前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出示)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生十),不对,特别像此刻汉字的十,但这是一个甲骨文,再猜。

(出示)它在篆书里是这么写的。

(生田),特别像,但也不是,再猜。

(出示)它在隶书里是这么写的,这次猜到了吗?恭喜你,答对了。

这就是一个“甲”字。

知道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吗?是指动植物外面坚硬的外壳。

老师考考你,知道乌龟背上的壳叫什么吗?恩龟甲。

后来,人们在战争中为了保护自己就发明了——铠甲。

因为“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记数年月日的时候,人们把甲排在在天干第一名,知道第二位是什么吗?第三位,第四位呢?因为甲排在第一名,因此也就引申为第一的意思。

咱们班念书最好的是谁?恩你念书是甲。

跑步最快的是谁?你跑步是甲?……那你以为咱们桓台的风光哪里属第一。

(生红莲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真是红莲湖水甲桓台)(生:芦苇飘荡荷花摇曳马踏湖景甲桓台),那你以为哪里的风光甲山东?()那你又知道哪里的山水风光甲天下吗?(桂林)有句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节课,咱们就去欣赏那里的美景。

上课。

一、检查预习出示第一组:(汹涌彭湃水平如镜峰峦宏伟红叶似火)师:一般这样的词语都是和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搭配利用的,比如,出示:(汹涌彭湃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宏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出示第二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师: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桂林的山的,比较难理解,谁能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课前检查同窗们作业的时候啊,发现攀登的攀字错得比较多,咱们一路来写一写。

攀要想写好上面的部首必然要写的扁,离横中线要有一段距离,大的撇捺要放开,撑住上面,盖住下面。

同学们在课堂收获一栏里写一写。

二、设境激趣、整体感知师:字词预习的真不错,想不想此刻就起身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呢?可是有话在先,回来后可要告知我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演示《桂林山水》风光片)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讲一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生:(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绿如翡翠、波平浪静、晶莹透亮)师:用一句话说。

《桂林山水》的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的课堂教学实录

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媚,怎样倒映水中。
课文结构相像,幸免重复的讲解。〕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色彩明媚就是颜色鲜亮,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媚?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概很雄伟。这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色彩明媚就是很美。色彩明媚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
生:明媚。
的山(生:甲天下)。
师:丽才是美。“明〞呢?
如今我们看课文最终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生:艳丽。
生:(念课文)
Hale Waihona Puke 生:明快。师:最终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不断的山),桂林的山似乎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 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 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教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 情境中,获得鲜亮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样子像什么?
师:对了。明快,色彩明快、秀丽。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还有---
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
生:还有迷蒙的云雾。
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
生:奇。
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桂林山水》课堂篇1教学《桂林山水》,通常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读,读出情感。

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些特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任务,通过指导读,可以说已经初步实现。

第二课时,主要是师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读、议、勾划,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一步: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文章。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哪一个如果没有了,另外两个也就不存在了?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再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读)(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

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

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泥沙,就不清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

漓江水静静地流淌,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行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如果也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就会变得不清也不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浊水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还是那问题,大家再讨论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标本的特点。

也就是说,哪一个特点决定着另外两个特点。

(学生细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生:我认为“险”是最根本的特点。

因为山很险,必然是形状奇特的。

师: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是因为险才奇呢?还是因为奇才险呢?生:我认为因为奇,形状奇特,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才觉得险,从地上突然冒出来,互相不挨着,孤零零的同山峰,才会让人觉得“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水风光片) 师:想说说此时你的感受吗?
生:我真想马上去桂林,亲自领会那里的风光。
师:刚刚我们观赏了描写桂林山、漓江水的写法,如今你能用这样
生: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
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
生;桂林是祖国风景库中的珍宝。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
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气氛,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的情感,
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在中,我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
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

第2页共2页
生:介绍鞍山几大广场的改变。
衬托,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桂林山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介绍鞍山新开发的旅行线路。
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林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
生:歌曲表演《鞍山美》。来自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到达了情感、看法、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独
生:漓江的水真迷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 情极高,纷纷举手,十分兴奋)
不忍去破坏它的安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
生(齐):情愿。
生: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
生:介绍千山的传奇及美景──千山大佛。
高低低,各不相让。
生:介绍汤岗子温泉。
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互相
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的所见,描述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这篇课文运用了对比、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下面是由我共享的《桂林山水》课堂实录,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更好的学习。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巡游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信任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足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美丽的音乐,来观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观赏。

观赏同时老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漂亮啊!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认真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似乎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漂亮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漂亮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犹如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始终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漂亮,是由于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同学回答[板书:(静、清、绿)]同学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方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楚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留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精选5篇)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精选5篇)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精选5篇)“桂林山水” 篇1(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师:昨天晚上,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看着,读着课文,感觉桂林山水确实风光旖旎。

越读越有味。

不知你们看后、听后会有什么感受?(放课文录音,同步演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片)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对漓江水的感受?生:静生:清生:绿生:秀师:用一个词说。

生:水平如镜生:清澈见底生:绿如翡翠生:波平浪静生:晶莹透亮师:用一句话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师:了不起!下面我们能不能同样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呢?生:奇生:秀生:险生:怪生:形态各异生:连绵不断生:怪石嶙峋生:危峰兀立生:形态万千生:绚丽多姿生:奇峰夹岸生:峰峦叠嶂生:桂林的山看上去像是神秘的仙境。

生:桂林的山奇丽独特。

生:桂林的山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生:桂林的山峰峦叠嶂,引人入胜。

生:桂林的山,一时孤峰直树,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

(评:通过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诱发学生对山、水的固有体验,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学生不仅获得了视觉美,领略到自然美,更感受到生活美。

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有关的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

)(二)、潜心品读,品味生活,体验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荡舟漓江,领略了秀丽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后,发出了一句赞叹。

打开书找一找,然后读一读。

师: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三名学生读,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航行,人好象在画中游览一样。

生:小船在碧绿的漓江上滑行,人就好象在画中游览。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优秀9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优秀9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优秀9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

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二。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

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

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背诵全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美景圣地,其中桂林山水以它雄奇秀逸的风采被誉为天下第一。

那里山清水美,似一幅锦绣的画卷。

到底是怎样的画卷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桂林山水》,再次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

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师:桂林美,描绘那里山水的词更美。

你还记得她们吗?快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无暇攀登峰峦雄伟泰山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翡翠)师:这些词语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不仅我们读得朗朗上口,在作者的妙笔下也闪闪生辉。

初读课文后,桂林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生:桂林水美,桂林山美。

生:在上节课学习中,桂林山水最美。

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说说这节课你想学会什么?怎样学?生:我想亲眼看看桂林山水。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在哪?有什么特点?生: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桂林山水写得很美丽?生:我想用边读边想,画出重点词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生:我想多读、大声读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请老师和同学们多给我一些评价。

师:多好的想法啊,没问题。

老师希望你们在与伙伴合作学习中不仅完成自己的目标,还要互相学习,多方面来提高和锻炼自己,好不好?二、品读感悟1、感受漓江水之美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下面就让我们踏上作者的.游船一起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播放漓江水的图片)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生:好美啊!生:水面可真平啊,就像一面镜子。

生:漓江的水太美了。

师:这么美的漓江水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中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师:昨天晚上,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看着课件,读着课文,感觉桂林山水确实风光旖旎。

越读越有味。

不知你们看后、听后会有什么感受?
(放课文录音,同步演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片)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对漓江水的感受?
生:静生:清生:绿生:秀
师:用一个词说。

生:水平如镜
生:清澈见底
生:绿如翡翠
生:波平浪静
生:晶莹透亮
师:用一句话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师:了不起!下面我们能不能同样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呢?
生:奇生:秀生:险生:怪
生:形态各异
生:连绵不断
生:怪石嶙峋
生:危峰兀立
生:形态万千
生:绚丽多姿
生:奇峰夹岸
生:峰峦叠嶂
生:桂林的山看上去像是神秘的仙境。

生:桂林的山奇丽独特。

生:桂林的山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生:桂林的山峰峦叠嶂,引人入胜。

生:桂林的山,一时孤峰直树,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

(评:通过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诱发学生对山、水的固有体验,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学生不仅获得了视觉美,领略到自然美,更感受到生活美。

心通
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有关的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


(二)、潜心品读,品味生活,体验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荡舟漓江,领略了秀丽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后,发出了一句赞叹。

打开书找一找,然后读一读。

师: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三名学生读,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航行,人好象在画中游览一样。

生:小船在碧绿的漓江上滑行,人就好象在画中游览。

师:促使作者产生赞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句子说明。

生:是因为作者看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这样的山”是指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指怎样的水?找出句子。

(学生分别找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


(评:紧紧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品味着作者的意趣,从而得到美的体验,感到课文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屏幕上的这些句子,
把前后意思关联的话连起来。

课件:桂林的山真奇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