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课件第3课时

合集下载

2022秋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第3课时 跷跷板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

2022秋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第3课时 跷跷板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第3课时 跷跷板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312022/1/31January 31,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312022/1/312022/1/311/31/2022 18 、 人 自 身 有 一 种 力 量, 用 许 多 方 式 按照 本 人意 愿 控 制 和 影 响这 种 力量 , 一 旦 他 这 样做 , 就会 影 响 到 对 他 的教 育 和对 他 发 生 作 用 的环 境 。 2022/1/312022/1/3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跷跷板PPT模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跷跷板PPT模板
跷跷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目录
Content
01 复 习 巩 固
02 新 课 导 入
03 课 堂 检 测
04 延 伸 拓 展
01 复 习 巩 固
新知讲解
说一说,谁重?谁轻?
比重
新知讲解
说一说,谁重?谁轻?
比轻
新知讲解
谁 入
牛刀小试
谁最重?谁最轻?
×

新知讲解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新知讲解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巩固提升
在重的一边画“√”


04 延 伸 拓 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比较 轻和重,最轻 和最重
跷跷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小狗最重,小白兔最轻
新知讲解
估一估,掂一掂
哪个重?
轻 重


新知讲解
称一称
哪个重?
掂不出来, 怎么办?
轻 重
称一称
新知讲解
怎样比较轻重?



新知讲解
圈一圈
比 大、小 比 轻、重
大的物体不一 定重,小的物 体不一定轻
新知讲解
轻的画√重的画 ×

×
03 课 堂 检 测
巩固提升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3课时 跷跷板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3课时  跷跷板

二年级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第一章:认识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倍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倍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将这个数重复相加几次。

2. 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倍数的概念。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将10个苹果分成2组,每组5个,理解5是10的一半,即10的1倍。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其他倍数的概念。

练习题目:1. 请用实物或图片展示20的2倍是什么?2. 30的3倍是多少?第二章: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倍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倍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索倍数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将15个橘子分成3组,每组5个,感知15的3倍是45。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思考倍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目:1. 请用实物或图片展示12的2倍是什么?2. 20的4倍是多少?第三章:通过数学游戏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一个数学游戏,例如“找倍数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2. 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实际操作,找到指定数的倍数。

3. 学生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练习题目:1. 请用实物或图片展示8的3倍是什么?2. 15的4倍是多少?第四章:通过故事理解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倍数的概念。

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2-3跷跷板课件(15张)

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2-3跷跷板课件(15张)

笑笑右手拿 的日记本重, 左手拿的尺 子轻。
称一称,说一说,谁重?谁轻?
梨重,苹果轻。



圈一圈。
大,反而轻, 怎么回事?
课 一二点点头,
三四伸伸手,
间 五六弯弯腰,
休 七八抬起头,
息 口 令:
左手拍右肩, 右手拍左肩, 两手前平伸, 大家快坐好。
轻的画“√”,重的画“×”
×

×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
在重的一边画“√”。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比较物体轻重的方
法这:1节、借课助你跷跷学板比到较了(看什)。么2、?通过
观察或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掂)。3、 借助称重工具测量(称)。
下课了,别着急, 书本摆好,再出去。 不追不跑不打闹, 站好队,上厕所, 操场玩耍休息好。
上课铃,丁丁响,我们快步进课堂。 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 用心听,仔细想,身子坐正向前方。 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
说一说,谁重?谁轻?
轻重


举手发言
小学生,爱学习, 课堂纪律莫忘记, 上课发言先举手, 回答问题要起立。 说话声音要响亮。
掂一掂,谁重?谁轻?
淘气右手拿 的书重,左 手拿的书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3 跷跷板精品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3 跷跷板精品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圈一圈。
大,反而轻, 怎么回事?
巩固练习
轻的画“√”, 重的画“⚪”


巩固练习
最轻的画“√”, 最重的画“⚪”

巩固练习
在重的一边画“√”。


巩固练习
最轻的画“√”, 最重的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比轻 重了吗?
2 比较
第3课时 跷跷板
课时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 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 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 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
说一说, 谁重?谁轻?
探究新知
掂一掂, 谁重?谁轻?
探究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称一称,说一说。 谁重?谁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