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高分子共混和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ppt课件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ppt课件
2 复合材料的性能: 具有_强__度__高__质__量__轻___耐__高__温__耐__腐__蚀_______等 优异性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
复合材料玻璃钢
玻璃钢冷却塔 玻璃钢游艇 玻璃钢产品在化工 石油 建筑 体育 国防 航空航天工业包括神 州五号载人飞船等高端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 橡胶
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 烯
天然橡胶 通 丁苯橡胶

用 橡
顺丁橡胶

胶 氯丁橡胶
合成橡胶 特 种 橡 胶
聚硫橡胶 硅橡胶
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 nCH2=CH-CH=CH2催→化剂[ 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主要成 分的结构:
聚异戊二烯
想一想
根据天然橡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结构特点;说说它的性质可能有哪些不足
聚合反应而成
黏胶纤维
醋酸纤维 涤纶 锦纶 睛纶 丙纶 维纶 氯纶
各种合成纤维制品
科学探究
灼烧情况
纯棉 布
容易燃烧;有烧纸的气味;灰烬用手一触即破碎
羊毛
接近火焰时先卷缩 有烧毛发的焦糊味 灰烬为黑色 膨胀易碎的颗粒
尼龙 布
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 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聚氯乙稀PVC
聚乙烯PE
聚丙烯PP
生产生活中的塑料
聚苯乙烯PS 脲醛塑料电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四氟乙烯PTFE
二 纤维
棉花 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天然纤维
羊毛 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利用自然界里不能

人造纤维 纺织的纤维经过化 学处理和机械加工

【化学】3.3.4《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教案(苏教版选修1)

【化学】3.3.4《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教案(苏教版选修1)

【化学】3.3.4《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教案(苏教版选修1)的一种新型材料。

)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导电材料、光敏性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如:膜材料、吸附分离功能材料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如: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卤化剂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1)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本身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与水接触时能在短时间内可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上千倍,最高可达5300倍的水,即使挤压也很难脱水,被冠于“超级吸附剂”的桂冠,因此可用作农业、园林、苗木移植用保水剂。

高吸水性树脂与苯、乙醇、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醋酸等化学试剂混合时,可使试剂脱水,却不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

它吸收试剂中的水分后,变成一种凝胶状的物质。

(2)导电性材料如果在高分子中加入各种导电物质,如铁粉、铜粉、石墨粉等,就可制成导电橡胶、导电塑料、导电涂料、导电胶粘剂等。

(3)医用高分子材料a.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b.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

【过渡】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每种材料都有它的优缺点。

如普通金属材料强度大,但易被腐蚀;普通陶瓷材料耐高温,但易碎裂;合成高分子材料强度大、密度小,但易老化。

航天工业需要强度大、耐高温、密度小的材料。

海洋工程需要耐高压、耐腐蚀的材料。

有没有兼具它们优点的一种材料呢?复合材料的出现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板书】二、复合材料【板书】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其他的材料作为增强剂。

【讲解】由于复合材料克服了单一材料的不足,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任一单一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讨论】P109有一个“交流与讨论”栏目,请同学们举出实例来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复合材料。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高分子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结晶高分子/无定形高分子共混材料的熔体或非晶相的相容性
可以用熔点降低(通过等温结晶动力学测定):
高分子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高分子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高分子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8.3.5.3 磁性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8.3.5.4 吸波(隐身)复合材料
电磁辐射的反射系数

高分子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1)介电吸收材料
高分子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2)电磁吸收材料 8.3.5.5 光功能复合材料 (1)高分子分散液晶
高分子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②与高分子增容剂的反应
③加低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促进交联或共交联反应
高分子材料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高分子材料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马来酸酐和氨基反应在聚丙烯和聚酰胺之间形成了
化学键连接:
高分子材料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高分子材料
8.2.4 工程塑料系共混材料
高分子材料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1 概述 2 高分子共混材料 2 高分子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8.1 概述
高分子材料
8.2 高分子共混材料
1
2 3 4 5
高分子材料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增容剂、反应增容和反应加工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工程塑料系共混材料
热固性树脂系共混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各章习题总结

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各章习题总结

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各章试题总结第一章绪论1【单选题】材料研究的四要素是?∙A、合成/加工、结构/成分、性质、实用性能∙∙B、合成/加工、结构/成分、性质、使用性能∙∙C、分子结构、组分、性质、使用性能∙∙D、分子结构、组分、性质、实用性能∙我的答案:B2【多选题】未来新一代材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既是结构材料又具有多种功能的材料∙∙B、具有感知、自我调节和反馈等能力的智能型材料∙∙C、制作和废弃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污染的绿色材料∙∙D、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循环作用的可再生材料∙我的答案:ABCD3【判断题】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称之为功能物性,另一种是通过外场刺激所转化的性能称为特征性能。

∙我的答案:∙4【判断题】材料的特征性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对材料施加某种作用时,通过材料将这种作用转换为另一种作用的性质。

例如许多材料具有把力、热、电、磁、光、声等物理量通过“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进行相互转换的特性。

∙我的答案:∙5【判断题】材料的功能物性是指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包括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光学等。

∙我的答案:6【简答题】材料科学的内容是什么?∙我的答案:一是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健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规律;二是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述材料的组成原子,分子及其运动状态与各种物性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为材料的合成,加工工艺及应用提出科学依据。

∙7【简答题】材料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我的答案:1,一定的组成和配比∙2,具有成型加工性∙3,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并能够保持∙4,回收,和再生性∙5,具有经济价值∙8【简答题】材料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的答案:就是以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间结合力,晶体及非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结构缺陷等观点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以及材料在制造和应用过程中的行为,了解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规律关系,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发挥材料的潜力并探索和发展新型材料以满足工业,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现代技术发展对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土木工程材料第八章合成高分子材料教材教学课件

土木工程材料第八章合成高分子材料教材教学课件

高性能合成橡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非 常广泛,主要用于制造桥梁支座、建筑 隔震支座、建筑减震支座等。这些支座 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的
破坏。
高性能合成橡胶还用于制造土木工程中 高性能合成橡胶在土木工程中还用于制 的密封材料,如建筑密封胶、玻璃密封 造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胶等。这些密封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空 这些防水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 气和水的渗透,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和水 到建筑物内部,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土木工程材料第八章合成高分子材 料教材教学课件
目 录
•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概述 •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特性 •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 •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
01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概述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定义
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由单体通过聚合反 应合成的具有高分子量的有机聚合物。 这些聚合物具有长链结构,由重复的 单元组成,通常是通过加聚反应或缩 聚反应合成的。
烧速度和热稳定性。
力学特性
强度与韧性
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 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
弹性模量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较低,具有较好 的弹性。
耐磨性
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够承 受摩擦和磨损。
疲劳性能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能够保持 一定的疲劳性能。
环境适应性
耐候性
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够适应一定 的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
未来将不断涌现出新型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 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医用领域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开 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化学知识点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化学知识点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化学知识点
高二
聚合物和复合化学的知识点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化学知识点一、塑料
1.聚合:加成聚合(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制备)
缩聚反应(如制酚醛树脂)
聚氯乙烯薄膜不能用于包装食品,但应使用聚乙烯
不粘锅内壁涂敷的是聚四氟乙烯
2.单体:用于制备聚合物的材料。

两种以上单体之间的加成聚合反应为共聚。

二、纤维
1.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如棉花,由纤维素组成,属于糖)
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成分为蛋白质)
2.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天然纤维加工,如粘胶纤维)
合成纤维(完全由人制造,如尼龙),尼龙又称锦纶,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

三、橡皮
1、天然橡胶:以天然乳胶(主要从橡胶树取得)为原料,成分为聚异戊二烯,是线形分子。

含有二硫键的硫化橡胶将线性分子变成网络分子。

它有弹性,不容易变形。

2、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等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种合成材料
四、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吸水性材料有很多种,可用于制造纸尿裤、农林保水剂和石油化工脱水剂
五、复合材料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通常比原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

如钢筋混凝土、石棉瓦和FRP
2、组成: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如碳纤维增强材料。

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知识点

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知识点

1、名词解释:单体、单体是可与同种或他种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生成聚合物的小分子。

聚合度、大分子链上的结构单元的数目n结构单元、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称为结构单元或重复单元。

链段、链段是指高分子链上划分出来的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单元。

构象、由单键的内旋转而引起的分子在空间上表现的不同形态。

构象是由分子内部热运动而产生的,是一种物理结构。

塑料、塑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塑成一定形状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习惯上也包括塑料的半成品。

橡胶、橡胶是有机高分子弹性化合物。

在很宽的温度(-50~150℃)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弹性,所以又称为弹性体。

硫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橡胶产生交联的物质,也叫交联剂。

胶粘剂、胶粘剂又称为粘合剂、粘接剂,简称为胶。

是一种能把各种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2、写出下列聚合物的结构式:聚丙烯、(C3H6)n pp聚氯乙烯、:[-CH2 -CHCl- ]n o pvc聚苯乙烯、-FCH—CH2-]-n ps尼龙-66、pa66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天然橡胶、丁苯橡胶3、聚合物的结构。

(1 )大分子链的近程结构,(2 )大分子链的远程结构,(3 )聚合物聚集状态结构。

4、试述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三态。

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5、试述聚合物的性能特点?(1)强度:大分子链的主价力、分子间的力、大分子的柔韧性、聚合度、结晶度、取向情况、添加填料等。

高弹性:处于高弹态的聚合物表现出高弹性能。

粘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是指聚合物既有粘性又有弹性的性质。

电阻率:聚合物是电阻率非常高的绝缘体。

介电常数: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一般1〜10之间。

介电强度:聚合物处于高电压下,每单位厚度能承受到被击穿时的电压称为介电强度。

静电现象:聚合物的高电阻率容易积累大量静电荷。

形成较高的静电压,造成灰尘及其他污物吸附、产生静电放电与电击现象。

(2)耐热性:高聚物的软化,高聚物的热裂解热导率:聚合物的热导率范围较窄,一般在0.22W/(m-K)左右,比金属材料低得多。

高分子材料_第一章_绪论汇总.

高分子材料_第一章_绪论汇总.

8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讲授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4h) 第二章 通用塑料……………....(6h)
第三章 工程塑料…………..……(6h)
第四章 合成纤维………………. (6h) 第五章 橡胶………………………(6h) 第六章 涂料和粘合剂…………..(4h) 第七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4h)
5
高分子材料
人造器官组织
在 体 内 的 分 解 过 程
缓 释 长 效 阿 斯 匹 林
6
高分子化学
【光致变色高分子 】螺苯并吡喃类衍生物是一类典型的光 致变色化合物,将其引入纤维素类聚合物分子链上,用这种 聚合物仿制的纤维就具有光致变色功能。变色反应式如下:
共轭链变 化引起颜 色变化
通过上述反应实现了人们的服装可以随光线强弱变化而变化。
第八章 高分子共混和复合材料..(4h)
9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常 用的高分子材料,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性能及使用要求,在实践中会选用合适的材料, 并初步具有工艺实践的能力。 教学要求:熟悉各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 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 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选择性薄膜等的种类与性 能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各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 及应用。 考核:平时30% 考试70%
14
1940年 英国人T. R. Whinfield合成出聚酯纤维 (PET)。 1940年代 Peter Debye 发明了通过光散射测定高 分子物质分子量的方法。 1948年 Paul Flory 建立了高分子长链结构的数学 理论。 1953年 德国人Karl Ziegler与意大利人Giulio Natta分别用金属络合催化剂合成了聚乙烯与聚丙 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共混和复合材料
摘要: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精细化、功能化和发展新品种的重要途径。

许多聚合物共混物具有性能优异、加工周期短、价格低廉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纺织业、建筑业等方面。

发展速度非常快。

据报导,80年代塑料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4%,而聚合物共混物的年增长率为9%-11%,工程塑料共混物的年增长率为13%-17%。

以1987年为例,有60%-70%的聚烯烃和23%的其他聚合物是以共聚物的形式进入销售市场的。

80年代末以来,塑料合金增长率为11%,单1997午产量就有200万吨左右。

关于聚合物共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4年,当时Hancock将天然橡胶与古塔波胶混合制成了雨衣,并提出了两种聚合物混合以改进制品性能的思想。

正文:
一、高分子共混物的制备方法
高聚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共聚-共混法两类,此外还有IPN(互穿高聚物网络化)法。

各种共混法所得高聚物共混物的理想形态结构大多应为稳定的微观多相体系。

影响高聚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最根本因素是其共混物组分的热力学相容性;但并非相容性好的共混体系就一定能形成理想的形态结构,它还要受共混方法及工艺条件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研究各种共混方法及相应的设备以及工艺条件。

这里着重介绍物理共混法和共聚-共混法。

1物理共混法
物理共混法是依靠物理作用实现高聚物共混的方法,工程界又常称之为机械共混法,共混过程在不同种类的混合或混炼设备中完成。

大多数高聚物共混物均可用物理共混法制备。

在混合及混炼过程中通常仅有物理变化。

但有时由于强烈的机械剪切作用及热效应使一部分高聚物发生降解,产生大分子自由基,继而形成少量接枝或嵌段共聚物。

这类化学反应应不成为该过程的主体,否则将不属于物理共混的范畴。

从物料形态分类,物理共混法包括粉料(干粉)共混、熔体共混、溶液共混及乳液共混四类:
(1)粉料(干粉)共混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不同的细粉状高聚物在各种通用的塑料混合设备中加以混合,形成各组分均匀分散的粉状高聚物的方法称为粉料(干粉)共混法。

用此种方法进行高聚物共混时,也可同时加入必要的各种塑料助剂(例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填充剂等)。

经干粉混合所得高聚物共混物料,在某些情况下可直接用于压制、压延、注射或挤出成型,或经挤出造粒后再用于成型。

可见,干粉共混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

其缺点为:①所用高聚物原料必须呈细粉状,若原料颗粒较大,尚需采用粉碎设备制粉;②干粉混合时,高聚物料温低于它们的粘流温度(<Tf),物料不易流动,故混合分散效果较差。

可见,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使用干粉混合法。

(2)熔体共混法熔体共混法又称熔融共混,此法系将共混所用的高聚物组分在它们的粘流温度以上(>Tf)用混炼设备制取均匀高聚物共熔体,然后再冷却、粉碎(或造粒)的方法。

初混合的设备和操作情况类似于前述之干粉共混。

但由于熔融共混法中的初混合并非最终的共混操作,所以高聚物原料在粒度上的要求不很严格。

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经初混合而直接在混炼设备中熔融共混。

熔融共混法具有如下优点:共混的高聚物原料在粒度大小及粒度均一性方面不象干粉共混那样严格,所以原料准备操作较简单;共混物料成型后,制品内相畴
较小;在混炼设备强剪切力作用下,导致一部分高聚物分子降解并可能形成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从而促进了不同高聚物组分直接的相容。

选择熔融法共混时应注意如下问题:①各原料高聚物组分的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应相近,以免在一种高聚物组分的熔融温度下引起另一种高聚物组分的分解。

这一问题对于热敏性高聚物的共混尤其需要注意。

②各原料高聚物组分在共同混炼温度下应具有相近的熔体粘度,否则难于获得均匀的共混体系。

熔融共混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高聚物共混法,它与初混操作配合一般可取得较满意的混合效果。

其中,挤出共混具有操作连续、省劳动力、设备简单、维修方便、体积小等优点,因而应用最广泛。

2 共聚—共混法
共聚—共混法是制备高聚物共混物的一种化学方法,这一点与机械共混法显然不同。

共聚—共混法又有接枝共聚—共混与嵌段—共混之分,在制备高聚物共混物方面,接枝共聚—共混法更为重要。

接枝共聚—共混是首先制备一种高聚物(高聚物组分1),然后将其溶于另一高聚物(高聚初组分2)的单体中,形成均匀溶液后再依靠引发剂或热能的引发,使单体与高聚物组分I 发生接枝共聚,同时单体还会发生均聚作用。

上述反应产物即为高聚物共混物,它通常包含着三种主要高聚物组分,即高略物I、高聚物Ⅱ以及以高聚物I为骨架接枝上高聚物Ⅱ的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组分的存在促进了两种高聚物组分的相容,所以接枝共聚—共混产物的相畴较机械共混产物的相畴微细。

影响接枝共聚—共温产物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原料高聚物1和2的性质,它们的比例、接枝链的长短、数量等。

接枝共聚—共混法生产高聚物共混物的设备与一般的聚合设备相同,即间歇式聚合工艺,釜式、塔式等连续操作设备。

对于聚合工艺除本体法外,还有本体、悬浮法等。

接枝共聚—共混法制得的高聚物共混物,其性能通常优于机械共混法的产物,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应用范围逐步推广。

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橡胶增韧塑料,例如抗冲聚苯乙烯及ABS树脂在早期虽然曾用机械共混法制取,但现在几乎全被接枝共聚—共混法代替。

另外橡胶增韧聚氯乙烯等也开始研究用此法生产。

二、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或不同结构的材料,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较高的比张度、比模量、较好的延展性、抗腐蚀、导热、隔热、隔音、减振、耐高(低)温,独特的耐烧蚀性、透电磁波,吸波隐蔽性、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制备的灵活性和易加土性等特点,被大量地应用到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中,是制造飞机、火箭、航天飞行器等军事武器的理想材料。

国内飞机使用的先进复合材料(ACM ):3家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研制的某歼击机ACM 垂尾壁板,比原铝合金结构轻21kg,减质量30%。

北京航空制造土程研究所研制并生产的QY8911/HT3双马来酞亚胺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及其ACM已用于飞机前机身段、垂直尾翼安定面、机翼外翼、阻力板、整流壁板等构件。

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PEEK/AS4C热塑性树脂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及其ACM,具有优异的抗断裂韧性、耐水性、抗老化性、阻燃性和抗疲劳性能,适合制造飞机主承力构件,可在120 oC下长期土作,已用于飞机起落架舱护板前蒙皮。

1、ACM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美国通用电器飞机发动机事业集团公司(GE-AEBG)和惠普公司等,都在用ACM取代金属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舱系统的许多部位推力反向器、风扇罩、风扇出风道导流片等都用ACM制造。

如发动机进气罩的外壳是由美国聚合物公司的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混料(E707A)叠铺而成,具有耐177 0C高温的热氧化稳定性,壳表面光滑似镜,有利于形成层流。

又如FW4000型发动机有80个149 0C的高温空气喷口导流片,也是碳纤维环氧预浸料制造的。

2、ACM在机用雷达天线罩上的应用
机用雷达罩是一种罩在雷达天线外的壳形结构,其使用性能要求透微波性能良好,能承受空气动力载荷作用日保持规定的气动外形,便于拆装维护,能在严酷的飞行条件下正常土作,可抵抗恶劣环境引起的侵蚀。

ACM具有优良的透雷达波性能、足够的力学性能和简便的成型土艺,使其成为理想的雷达罩材料。

目前制作雷达罩材料较多采用的是环氧树脂和E 玻璃纤维,低介电D玻璃纤维,是一种硅硼纤维(72 % - 75%的Si,23%的B),主要用十制造雷达罩,目的是改善电性能和减少电气厚度以降低实心罩的质量。

随着对雷达罩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D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等增张材料及改性双马来亚胺树脂、DAIP树脂、氰酸脂等具有更好介质性能的ACM也投入了使用。

在了解了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具体应用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新兴材料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极高的运用价值。

随着制取方法的日渐成熟与实际应用的逐步完善,高分子共混和复合材料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更多的不可思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