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模式vs东亚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
一、基本情况
巴西全称是巴西联邦共和国,其货币为雷亚 尔。在1984年前其货币为克鲁塞罗,后改为克鲁 扎多,1994年又改为雷亚尔。巴西在16世纪初沦 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882年独立。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中部和东部,面积为854.7 平方公里,为世界第5大国。除了厄瓜多尔和智利 外,巴西与所有的南美洲国家相邻,北部与法属 圭那亚,苏里南,圭拉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接壤;西部与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接壤;南 部与阿根廷,乌拉圭接壤,东临大西洋。
(一)理论基础 •劳尔·普雷维什 •发展主义 “中心-外围”论
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由普通工业消费品过渡到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 品、最后实现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
(二)政策体系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建立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 强化国家干预
(三)弊端
属于内向型战略; 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形成的产业竞争力不足; 易形成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持续衰退
财政极 端恶化
危机爆发
与IMF谈 判失败
银行挤提和资本外逃
严厉的金融管制 2001年12月
金融危机
削减公共支出, 加大税收力度 暂停支付所 有外债
大规模的骚乱和抢夺事件,政局混乱
5、2002:金融危机后经济改革
放弃联系汇率制,推行浮动利率 较缓和的金融管制
改革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
压缩政府开支
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1960s-1990s,3%;拉美地 区:1950s-1980s,10%; 东亚地区:1960s-1990s, 9%.
2、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对外依赖度高
拉美地区:1980s后转为开 放型经济; 东亚地区:1960s即为开放 型经济
3、产业结构升级迅速
拉美地区
东亚地区
资源开发型 初级轻工业 重化工业
特点 强调政府干预 以赤字刺激需求 借债发展
1、国有化运动:大规模收购
a 收购成本过高
b
收购后政府无管理能力
c 政府补贴维持以保证大量就业。
2、限制私营经济发展
a 对私人产权保护不利,对私 营企业长期歧视
b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私营企 业逃税和资本外流
3
推行进口替代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营造全民就业 5 不切实际的高福利高工资
经济调整时期——雷亚尔计划 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1993年 通货膨胀为2567% ),巴西进行了经济调整,其 中以1993年卡多索总统的“雷亚尔计划”效果明 显。该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底开 始,主要任务是平衡国家预算,消除赤字;第二 阶段从1994年3月1日起,时间为4个月,是新货 币雷亚尔出台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在 国家货币体系内引入一个新指数LRV(意为“实 际货币单位”);第三阶段从1994年7月1日起, 新货币雷亚尔正式取代旧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 与美元等值,但美元仍不能自由兑换或在流通中 使用。雷亚尔计划给巴西经济带来了转机,它有 效地遏制了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国民经 济也得到了发展。
拉美模式VS东亚模式
第一节、形成与特征
一、形成 1、拉美地区: 2、东亚地区:
1950s以进口替 代、工业化战 略启动经济
1960s以进口替 代及随后的出 口导向战略启 动经济
二、基本特征
1、经济 增长的 时间长、 速度快
2、出口贸易 迅速增长
3、产业 结构升 级迅速
4、政府高 度干预
1、经济增长的时间长、速度快
二、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在16世纪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到现在经过了400多年 的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的。 巴西经济总体来讲经过了几个阶段,
二战前的单一经济时期。
蔗糖(十六世纪30年代)
金矿(十七世纪末) 咖啡 (十九世纪50年代) 橡胶 (十九世纪80年代与咖啡并重)
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时期(1948——1979)
在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的台阶之后, 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可能是 一个矛盾突显的时期,中国在发展经济过 程当中要避免因社会矛盾浮现而出现“拉 美病”。 讨论:我们国家从”拉美病”吸取那些教训?
1.改善收入分配。 2. 防止区域发展严重失衡和城市化无序扩张 3.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利用外资 4.完善的市场机制,需要完善的政府监管
兑换计划, 强制性停 止滥印货 币
主要措施
汇率改革 经济复苏 通胀率下降
减少政府补 贴,提高企 业效率
国企私有化
3、1999:新自由主义改革陷入困境
出口下降
政府赤字
无 法 以 发 行 货 币弥补
汇率政策的影响,Biblioteka Baidu1997、1999年东亚 和巴西金融危机的 冲击
引资困难
投资环境 的恶化
金融 危机
4、2001:金融危机
二、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1870-1930年 1930-1982年 1982年后
初级产品 出口战略
发展了资源 加工、日用 品制造业
进口替代 工业化战略
从落后的农业 经济过渡为先 进的工业经济
新自由主义 外向型战略
自由化、国有 企业私有化和 市场化
断裂式发展
三、近年来拉美经济形势
1980 1990 1999 2003
二、新自由主义模式 减少政府干预 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 贸易自由化
改革 措施
金融体 制改革 大力引进外资
国有企业私 有化
评价
制度 作用显著 •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发展战略的 转换 经济
作用较小 •宏观经济失衡恢复; •对经济增长无显著 作用
三、城市化模式
中小城镇和农村边 缘化 城市贫民区现象普遍 存在
南美VS东亚,谁更值得学习? 东亚(不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 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拉美丰富,在20世 纪60年代以前,东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拉 美。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两个地区 经济发展发生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成为拉美“失去的10年”,而东亚经济持 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 迹”。
(一)资源条件良好
市场 规模 自然 资源
资源
人口 资源 地理 位置
(二)政治环境欠佳
无稳定的政治环境
无连续的经济政治政策。
(三)庇隆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背景
1946 年,庇隆亲手创立的“正 义党”赢得大选,庇隆登上总 统宝座。庇隆式的民粹主义实 践,以激情的表白、对美好未 来的简单勾勒和画饼充饥式的 许诺打动听惯了坏消息的普通 民众,使其获得了阿根廷中下 层
西班牙《改革十六》周刊今年8月19日一期发 表题为《破产中的拉丁美洲》一文中指出,美 洲大陆南锥体国家正在震颤。 文章指出,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巴 西、乌拉圭和阿根廷欠下IMF的债款正在大 口大口地吞噬着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 DP)。据阿根廷有关部门今年7月份的统计, 在这36个月期间,巴西的外债总额已经从相 当于GDP的53%上升到71.9%;乌拉圭从 34.2%上升到55.6%;阿根廷从42%上升到 61.2%。
工业内部的升 级换代
加工制造业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升级更为迅速、 适应能力更强
4、政府高度干预
拉美地区:庇隆主义; 东亚地区:日本模式的扩 散。
第二节
拉美经济发展
一、拉美经济概况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包括北美洲 ( 墨西 哥 ) 、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包 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 亚、委内瑞拉、智利、古巴等33个独立国 家和12个未独立地区。从15世纪开始,先 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纪 以后,陆续获得独立。
“东亚发展模式”PK“拉美发展模式” 两个地区都利用外资。但是区别在于: (1)东亚重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外债所 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严格控制短期债务。 (2)在利用外资和内资的关系上,立足于内部积 累资金,集中表现在储蓄率长期大大高于拉美。 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 与公共政策》报告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 是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高度积累和较好地配置各 种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一些东亚国家大举借债, 特别是短期债务急剧增加,这也成为1997年东亚爆 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这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仍 需从拉美债务问题中吸取教训。
出口导向
寻求外援,债务重组
货币政策的 失误
财政政策 的失误 外债政策的 失误
6、对阿根 廷危机的 反思
未达成反危 私有化改造 机共识 的失误
“拉美陷阱”
所谓的“拉美陷阱”,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 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不 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 “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 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 长的一种现象。
巴西人口为1.7亿,居世界第五位。其人口中主 要是白人(约占54%)和混血人种(约占40%)。 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约占80%,这对于发展中国 家来说是相当高的了。(我国为34%) 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北部是圭拉亚高 原,南部是巴西高原(500万平方公里),两高原 间则是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 有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流),巴拉那河(伊泰 普水电站),圣弗朗西斯科河。 巴西主要资源:森林和铁矿(世界第三)以及其 他稀有金属;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三大河流 上。
奇迹:工业年均增长8%以上,国民经济年均 增长6.5%。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经 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 国家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有的 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在短短的 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 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000多美元, 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
政府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口 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素, 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 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了牺牲“三农”利益、 扶持“幼稚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国资 本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
4
国内矛盾向外转移
6
(四)债务危机及其后的经济发展
2002:金融危机后经济改革
2001:金融危机 1999:新自由主义改革陷入困境
1990s: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
1980s:高通胀
1、1980s:高通胀
财政 政策 失误
政府发行货币弥补赤字,形成 恶性通胀
2、1990s: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
在这段时间内,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达7.2%,被称为“巴西奇迹”。人均GDP达1000多美 元. (这时期的代表)
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
进入8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 现出来。巴西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举债,借 助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至1982年,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 163亿美元,国际储备减少到40亿美元,外债总额达701亿美 元。 另外由于7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发达国 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当中,巴西经济增长缓慢,每年出口创 汇的基本用来还本付息,终于在1987年爆发了前面的债务 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至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拉美病 -拉美陷阱)
结果:然而,“拉美奇迹”背后,存在着严重 的社会问题。(1)最突出的是经济与社会的畸 形发展,城乡二元矛盾突出;(2)分配不公,社 会两极分化严重;(3)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去 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 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4)以及严重 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增 长速度急速下滑,进入80年代出现了持续的 衰退。以致被称为“失去的10年”,出现了 世界经济的“拉美陷阱”。
1999年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巴 西金融动荡,外汇大量流失,资金外逃, 雷亚尔急剧贬值,为了维持汇率,巴西动 用了国际储备,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引起 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恐慌,爆发了巴西金融 危机,1998年,国内生产中值仅比上年增 长0.1%。直到现在巴西经济仍进行调整。
四、阿根廷经济
城市化 速度快
1、农业现代化模式
保持传 统大地 产制
资本主 义经营 方式
农业 改革
技术 变革
中小农业 生产者破 产,集中 到少数大 中城市
规模化 程度高
•“人口城市化” •“贫困城市化”
2、进口替代模式
农业资金向工业转移,农业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大 农业倾 斜,小 农经济 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少 数中心 城市倾 斜,农 村边缘 化
失 去 的 十 年
经 济 恢 复
经 济 衰 退
经 济 上 升
2003年后拉美经济开始走出衰退的阴影, 2003年增长率1.9%;2004年5.8%;2005年 4.5%;2006年5%。
良好的国际环境 1
投资环境 2 有较大改善
出口贸易 增长迅速
3
4
宏观经济稳定
第三节、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及问题
一、进口替代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