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抽样检验.doc

合集下载

(抽样检验)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抽样检验)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第三章 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 联系:3.1 样本均数的分布·从同一总体中独立抽取多份样本, 他们的均数常大小不一, 这说明样本均数存在变异。

通过电脑实验来认识样本均数的变异规律一、正态总体样本均数的分布实验 3.1 从正态分布总体抽样的实验 假定正常男子的红血球计数服从正态分布N(4.6602, 0.57462),随机抽取1000份样本, 每份含n =5个个体。

样本均数依然是一个随机变量, 且(1)(2)(3) 样本均数的分布很有规律,围绕着总体均数,中间多、两边少, 左右基本对称(对称、正态?);(4)(5) 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表3.1 从N(4.6602, 0.57462)中随机抽样, 样本量为5, 100份独立 12图3.1 从正态分布总体抽样的实验结果 23.7 4.1 4.5 4.9 5.3 5.7 3.7 4.1 4.5 4.9 5.3 5.7 3.7 4.1 4.5 4.9 5.3 5.7(a) (b) (c)* 由这份样本估计的95%置信区间实际上并未复盖总体均数表3.2 从N(4.6602, 0.57462)中随机抽取1000份独立样本, 其均数的频数分布组段下限(1012 /L) 频数 频率(%) 累积频率(%)3.60- 1 0.1 0.13.80- 5 0.5 0.64.00- 32 3.2 3.84.20- 117 11.7 15.54.40- 229 22.9 38.44.60- 304 30.4 68.84.80- 218 21.8 90.65.00- 76 7.6 98.25.20- 15 1.5 99.75.40- 3 0.3 100.0合计 1000 100.0·理论上可以证明, 从正态分布N(μ, σ2)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 的样本,其样本均数X ~N(μ, σ2 /n)。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习惯上又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简称标准误。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抽样检验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并按照规定实施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四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承担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的技术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承检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检验活动。

承检机构进行检验,应当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承检机构的抽样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检验能力缺陷或者有重大检验质量问题等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六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定期分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完善并督促落实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及时报送并汇总分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

第七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

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

[1]第二章计划第八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制定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年度计划。

质量工程师第三章抽样检验

质量工程师第三章抽样检验
产品单元。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 考察的事物。 2. 检验批:是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 检验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通常检验批应 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 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 品组成。 根据生产方式或组批方式的不同,检验批又分为 孤立批和连续批。
第三节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一、概述
1.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定义:是根据过去的检验情况,按一套规则随时调
整检验的严格程度,从而改变(或调整)抽样检验 方案。计数调整性抽样方案是由一组严格度不同的 抽样方案和一套转移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连续批检验,在某些情况下 可用于孤立批的检验(如GB/T 2828.1中的12.6)。
时,需要高概率地拒收检验批,而误接收检验批 的概率为β。
第二节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二、抽样程序(以GB/T 13262-91为例)
1. 确定质量标准
2.
对于单位产品,应明确,p1值 ① p0的选取 考虑不合格品类别与对顾客损失的严重程度
α=0.05
p0(A类)< p0(B类)< p0(C类) ② p1的选取
第一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6. 批质量:指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通常用 p表示。
7. 6.1 在计数抽样检验中衡量批质量的方法:
批不合格率p是批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批量N,即
p=D
N
批不合格品百分数是批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批量
N,再乘以100,即
100p =
D 100 N
这两种表示方法常用于计件抽样检验。
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测试与判断样本中每个
产品合格与否,记下样本中不合格品数d。
第二节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

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

附件1: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规范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以下简称抽检)工作,有效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通环节食品抽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开展抽样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论依法进行处置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抽检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及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照本级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度抽检计划和要求,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

定期抽检是指按年度抽检计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对确定的食品品种进行的抽检。

不定期抽检是指针对本辖区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交办的、监管执法中发现的、相关部门通报的、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社会舆论披露的以及问题较多、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品种,适时开展的抽检。

第五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规范、指导全国范围内的流通环节食品抽检工作,并汇总相关统计数据和信息。

涉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向国务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称省级工商局)负责制定本省年度抽检计划,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本辖区范围内的流通环节食品抽检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范围内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信息管理工作,汇总、分析和报告相关统计数据和信息,向本级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提出工作建议。

市(地、州)、县(区、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根据本级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度抽检计划,制定管理并实施本辖区流通环节食品抽检工作;根据本级政府或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要求开展不定期抽检工作;汇总、分析和报告相关统计数据和信息,向本级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提出工作建议等.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根据工作计划和安排负责配合在本辖区开展的抽检工作。

第三章建筑结构的检测抽样方法

第三章建筑结构的检测抽样方法
(6)计量抽样检测批的判定,当设计要求相应数值 小于或等于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要求相应数值大于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低于 设计要求。
28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
29
3.3 检验批中异常数据的判断处理
检验批中异常数据的判断处理
1 .依据标准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3
500 1250 2000
281-500 20
50
80
-
-
-
-
检验批的容量和检测类别分为A、B、C 类 A 类: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 B 类:结构质量和性能的检测 C 类:结构质量和性能的严格检测。
明显不合格的个体可不纳入检验批,但必须进行处 理,使其满足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对处理的情 况应予以记录并重新验收。
2
3.0 基本术语
错判概率:合格批被判为不合格批的概率,即合格批 被拒收的概率,用α 表示。
漏判概率:不合格批被判为合格批的概率,即不合格 批被误收的概率,用 β 表示。
一次抽样检验:只需抽取样本一次,就可以作出是否 接收一批产品的判断。
二次抽样检验:先抽第一样本,若能作出是否接收的 判定,则检验工作终止,否则再抽取第二样本,然 后作出判定。
(1)2-6
0
1
(1)-50 (2)-100
3 9
6 10
(1)-5
0
2
(1)-80
5
9
(2)-10
1
2
(2)-160
12
13
(1)-8
0
2
(1)-125
7
11
(2)-16
1
2
(2)-250
18

(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最全版

(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最全版

(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第三章抽样检验大纲要求和内容提要壹、基本概念1、掌握抽样检验、计数检验、计量检验、单位产品、(检验)批、不合格、不合格品、批质量、过程平均、接收质量限及极限质量的概念1.1抽样检验(p130)——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壹批或壹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的检查,根据样本检验结果判定壹批产品或壹个过程是否能够被接收。

1.2计数检验(pp.130-131)——包括计件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计点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1.3计量检验(p131)——通过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且和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和否。

1.4单位产品(p131)——为实施抽样检验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

……1.5(检验)批(p131)——提交检验的壹批产品,亦为检验对象而汇集的壹批产品。

——它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又分为孤立批和连续批:孤立批——指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而不属于当前检验批系列的批;连批批——指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1.6批量(p131)——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表示。

1.7不合格(p132)——单位产品的任壹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常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其由重到轻分类为A、B、C类不合格。

1.8不合格品(p132)——具有壹个或壹个之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对应于不合格分类而为A、B、C类不合格品。

1.9批质量(p132)——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

由于质量特性值——计数值、计量值的属性不同而对之表示方法有别。

a.计数值有:i)批不合格品率(计件)——批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批量N:P=D/N,ii)批不合格品百分数(计件)100piii)批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计点):批的不合格数D除以批量N:u=D/N b.计量值有:i)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平均值;ii)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

第三章 抽样检验(3)抽样检验

第三章  抽样检验(3)抽样检验

第三章抽样检验第三章 抽样检验oc曲线的性质(1)抽样特性曲线和抽样方案是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有一个抽样方案就有对应的一条oc曲线;相反,有一条抽样特性曲线,就有与之对应的一个抽检方案。

(2)oc曲线是一条通过(0,1)和(1,0)两点的连续曲线。

(3)oc曲线是一条严格单调下降的函数曲线,即对于p1l(p2)。

既然改变参数,方案对应的oc曲线就随之改变,其检查效果也就不同,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检查效果好,其oc曲线应具有什么形状呢?下面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1)理想方案的特性曲线(1)理想方案的特性曲线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时,总是首先对产品批不合格品率规定一个值p0来作为判断标准,即当批不合格品率。

其抽样特性曲线为两段水平线,如下图所示: 错检或漏检的,所以,理想方案只是理论上存在的。

(2)线性抽检方案的OC曲线(2)线性抽检方案的oc曲线 所谓线性方案就是(1|0)方案,因为oc曲线是一条直线而得名的,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见,线性抽检方案是从产品批中随机地抽取1个产品进行检查,若这个产品不合格,则判产品为批不合格品。

这个方案的抽样特性函数为:因为它和理想方案的差距太大,所以,这种方案的检查效果是很差的。

理想方案虽然不存在,理想方案虽然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把它作为评价抽检方案优劣的依据,一个抽检方案的oc曲线和理想方案的oc曲线接近程度就是评价方案检查效果的准则。

为了衡量这种接近程度,通常是首先规定两个参数p0和p1(p0<p1),p0是接收上限,即希望对p≤p0的产品批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接收;p1是拒收下限,即希望对p≥p1的产品批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拒收。

若记α=1-l(p0),β=l(p1),则可以通过这四个参数反映一个抽检方案和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当固定p0,p1时,α、β越小的方案就越好;同理若对固定的α、β值,则p0和p1越接近越好;当α和β→0,p0→p1时,则抽检方案就趋于理想方案。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抽样检验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指导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并按照规定实施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依法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库,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完善并督促落实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

第六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依法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承担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的技术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承检机构进行监督评价,发现存在检验能力缺陷或者有重大检验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处理。

第九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二章计划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性、代表性的要求,制定覆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计划,实现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的有效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抽样检验大纲要求与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掌握抽样检验、计数检验、计量检验、单位产品、(检验)批、不合格、不合格品、批质量、过程平均、接收质量限及极限质量的概念1.1抽样检验(p130)——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的检查,根据样本检验结果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收。

1.2计数检验(pp.130-131)——包括计件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计点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1.3计量检验(p131)——通过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1.4单位产品(p131)——为实施抽样检验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

……1.5(检验)批(p131)——提交检验的一批产品,亦为检验对象而汇集的一批产品。

——它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又分为孤立批和连续批:孤立批——指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而不属于当前检验批系列的批;连批批——指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1.6批量(p131)——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表示。

1.7不合格(p132)——单位产品的任一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

常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其由重到轻分类为A、B、C类不合格。

1.8不合格品(p132)——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对应于不合格分类而为A、B、C类不合格品。

1.9批质量(p132)——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

由于质量特性值——计数值、计量值的属性不同而对之表示方法有别。

a.计数值有:i) 批不合格品率(计件)——批的不合格品数D 除以批量N: P=D/N,ii) 批不合格品百分数(计件)100piii)批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计点):批的不合格数D 除以批量N:u=D/Nb. 计量值有:i)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平均值μ;ii)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标准差σ或变异系数/V C σμ=等。

1.10过程平均(p133)——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平均的过程质量水平,即一系列初次交检批的平均质量。

——过程平均表示的是在稳定加工过程中一系列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而不是某个交检批的质量。

GB/T2828.1-2003,33.1.26中注:“ 在GB/T2828的本部分中,过程平均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期间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由之过程平均有:(1)不合格品百分数11100,(20).k i i kii D P k N ===⨯≥∑∑ 其中,(1,2,,)i i N D i k =L 分别为第i 批的批量及其中的不合格品数。

(2)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11100,(20).k i i ki i C P k N ===⨯≥∑∑其中,(1,2,,)i i N C i k =L 分别为第i 批的批量及其中的不合格数。

P 估计: µ11100,(20).k i i kii d P k n ===⨯≥∑∑其中,(1,2,,)i i n d i k L 分别为第i 批的样本量及其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

1.11接收质量限(AQL )(p133)——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它是对生产方的过程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允许的生产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最大值。

1.12极限质量(LQ )(p133)——对于一个孤立批,为了抽样检验,限制在某一低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

——它是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批质量(不合格品率)的最小值。

2、 掌握一次与二次抽样方案及对批接收性的判断方法(pp.134-135)2.1一次、二次等抽样方案按抽样的次数——抽取样本的个数(不是指抽取的单位产品——样本量),抽样检验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以至序贯抽样检验。

1)一次抽样检验——从检验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就对该批产品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2)二次抽样检验——是一次抽样检验的延伸,它要求对一批产品抽取至多两个样本即做出批接收与否的结论。

当从第一个样本不能判定批接收与否时,再抽第二个样本,然后由两个样本的结果来确定批是否被接收。

3)多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的进一步推广,如五次抽样,则允许最多抽取5个样本才最终确定批是否接收。

4)序贯抽样检验——不限制抽样次数,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直至按规则做出是否接收批的判断为止。

2.2一次、二次抽样方案对批接收性的判断方法抽样方案——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合。

一次抽样方案——样本量、接收数和拒收数的组合。

二次抽样方案——两个样本量、第一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及联合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的组合。

1)计数一次抽样方案记号表示((N ), n | A c , R e )(( 批量), 样本量 | 接收数 ,拒收数)其中e c R A 。

( N ,n | A c ,R e ) 的可接收性(接收与不接收或拒收) 的确定,即实施(N, n | A c , R e )方案的判定规则,有如下判断过程的流程图:(,,)c e N n A Rc ed A An d d R R →≤→→→→→≥→图中d 为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 数,A 表示判定该批接收,R 表示判定该批不接收或拒收。

2)计数二次抽样方案及其对批接收性的判断方法计数二次抽样方案记号111222,,,c e c e A R n N A R n ⎛⎫ ⎪⎝⎭, 其中n 1 、n 2 分别为第一、第二样本量;11,c e A R (以下简记为,1(1,2,,4;1,2)i i i j j A R A i R A j >+==+≥L ) 分别为第一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22,R c e A 分别为联合样本(第一、二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且有R 1>A 1+1,R 2=A 2+1,其实施的判定规则,有类似如下五次(或≥三次)方案判断过程的流程图:(图中的S 表示再抽取下一个样本) 11122233311444555,,,,,,n A R n A R N n A R n d n A R n A R ⎛⎫ ⎪ ⎪ ⎪→→ ⎪ ⎪ ⎪⎝⎭1111111d A A A d R S d R R→≤→→→<<→→→≥→ 22n d →→→ 1222122122d d A A A d d R S d d R R →+≤→→<+<→→→+≥→3344n d n d →→→→→→L L 55155551i i i i A d A n d d R R ==→→≤→→→→≥→∑∑ 对于二次、多次(≥三次)抽样方案的设计,一般可使“二次与多次抽样方案与对应的一次抽样方案的抽检特性曲线[即OC 曲线] 基本一致”---待见下。

3、掌握接收概率的计算方法(135-137)3.1接收概率——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p )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a P p 。

3.2实施 (N, n | A c , R e ) 方案的接收概率P a 1)概率论的一个基本典型的概率计算问题: 若从N 件产品中---其中不合格品D 件, 其余的N-D 件为合格品,按随机不放回方式抽取n 件, 则发现其中恰有d 件(随机变量X=d)不合格品的概率为(常称之为“超几何分布律”)(),0,1,2,,min(,).d n d D N D n N C C P X d C d n D --===L由上式显然可得2)( N, n | A c , R e ) 方案的接收概率0()c A d n d D N D c n d NC C P X A C --=≤=∑ 当取p=D/N,此即取批“不合格品率”时, 则(1)0()c d n d A Np N p c n d NC C P X A C --=≤=∑ 注:对于“放回”情形,上式中的X 则服从参数为n , p=D/N 的“ 二项分布”,即有()(1),0,1,2,,.d d n d n P X d C p p n n -==-=L此时, 在实际应用中, 当抽样比/0.1n N ≤,即可用此二项分布去近似超几何分布。

对于“不合格”(即“计(缺陷)点”情形)数X=d ,则按“泊松分布”计算:0()().!np d Ac c d e np P X A d -=≤=∑4、 掌握一次抽样方案的OC 曲线及其规律(pp138-139)抽样方案的OC 曲线——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a P p L p A 作为随批质量p 变化的函数的曲线,亦称抽检特性曲线。

——表示出一个抽样方案对一个产品的批质量的辨别能力。

计数(计件)一次抽样方案(,,)c e N n A R 的OC 曲线如下图所示:(,,)c e N n A R5、熟悉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的基本概念(pp.138-139)在抽样检验中下述两类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

抽样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生产和使用双方承担的风险和经济的平衡。

可参见上图所示的有关情形。

生产方风险——生产方所承担的批质量合格而不被接收的风险——此即假设检验中犯α。

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的概率使用方风险——使用方所承担的接收质量不合格批的风险——此即假设检验中犯第二类错误——存伪错误的概率β。

6、熟悉平均检出总数ATI、平均检出质量AOQ、平均检出质量上限AOQL的基本概念以及ATI与AOQ的计算公式(pp.140-141)6.1平均检出总数ATI——平均每批的总检验数目(单位产品数),包括样本量(n)和不接收批的全检量(N)。

——该指标是衡量检验的经济性的。

——此时的检验显然是不带破坏性的。

显然,相应于计数一次抽样方案(;,)c e N n A R 的ATI计算公式为:()[1()]()[1()].a a a ATI nP p N P p n N n P p =+-=+--其中的接收概率()a P p 显然是批质量p的函数(下同)。

实际上,可将任一批可能检验的单位产品数T视为一随机变量,则有(),;()1(),.()()1().a a a a P p k n P T k P p k N E T n P p N P p =⎧==⎨-=⎩∴=+-ATI 的表图见pp.140-141, 表3.1-2,图3.1-7; 例见[例3.1-10]。

6.2平均检出质量AOQ(p141)——检验后的批平均质量。

——是衡量抽样方案质量保证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衡量的就是检验合格入库的所有产品的不合格品率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