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西欧中世纪建筑

合集下载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西欧地区兴起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代表,更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罗曼式建筑是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开端,它在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时期达到了巅峰。

罗曼式建筑注重稳重和实用,它的特点是厚重的墙壁、圆拱门和圆柱形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罗曼式”。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蒙圣米歇尔修道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罗马式建筑被哥特式建筑所取代。

哥特式建筑兴起于公元12世纪,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细长的尖顶、突出的飞扶壁和複杂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强调立柱的垂直性和阳刚之美,与罗马式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法国的圣母院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当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教堂和修道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是灵魂的庇护所,也是艺术和知识的中心。

因此,教堂建筑成为了当时建筑师们施展才华的场所。

通过建筑风格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西欧中世纪建筑还展示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进步的追求。

尽管中世纪欧洲经历了黑暗时期,但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改进,不断创新,使得建筑更加宏伟、稳固和美丽。

他们使用了石头、砖块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品。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教堂和修道院,也包括城堡、市政厅和私人住宅等。

正如建筑反映社会和文化一样,建筑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教堂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城堡的建造则是为了保护贵族和当地居民免受入侵者的侵害。

在中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建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对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建筑是人类历史上的珍贵遗产。

欧洲中世纪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它外观封闭、类似城堡,门窗均为半圆形拱券,艺术造型常常通过连列券廊表现,光影生动。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95年),西部帝国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帝国为拜 占庭帝国 。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古罗马竞 技场
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马采 鲁斯剧场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95 年),西部帝国在内忧外患 中走向灭亡,东部帝国直 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 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
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
在罗马帝国分裂后的长 达1000年的中世纪欧洲, 在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 上有延伸出很多不同的建
筑风格。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 罗马风建筑于11-12世纪 在西欧发展至巅峰。它外 观封闭、类似城堡,门窗 均为半圆形拱券,艺术造 型常常通过连列券廊表现, 光影生动。
❖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
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
英国兰姆大 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 教堂 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
比萨建筑群
威力的化身。
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欧洲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威尼斯的总督府

欧洲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威尼斯的总督府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 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 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 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 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 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 堂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 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 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 现出来。
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 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 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 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 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 存。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统一,教堂的整体和局部的匀称和谐等也大有进步、
砌工精致多了。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 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
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建筑
按国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 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 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二、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
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
欧洲中世纪建筑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各自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继承古罗马的建筑风以外, 两个新帝国的教堂建筑都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有哪些吧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一、拜占庭(Byzantine)建筑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主要有四个特点: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建筑特点: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建筑物:圣彼得堡的康斯坦丁堡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二、罗马风格(Romanesque)建筑古罗马的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城规122 洪强 1120530050 一、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欧洲中世纪建筑-拜占庭

欧洲中世纪建筑-拜占庭
显见得匠师们灾结构所受的力已经有相当准
确的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施工过于匆忙,
质量不好,穹顶一度倒塌,修复后,增加了 扶壁。
空间自由
雕饰
马赛克装饰
华丽装饰的拜占庭柱头
拜占庭建筑的四个主要特点:
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高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 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 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 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 4.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 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式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 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奥斯曼国王穆罕默德率领20万大军包围君 士坦丁堡时,他在地中海的战舰上望着圣索 菲亚大教堂的巨大拱顶时,对臣下说,一定 要血战君士坦丁堡,要将教堂变成世界伊斯 兰圣殿的中心。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 终于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大教堂。他下令将豪 华的罗马宫殿艺术珍品化为灰烬,将大教堂 改为清真寺,并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清 真寺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教堂的 面貌。
聂耳利河, 波客洛夫教堂
弗拉基米尔 圣德米特里乌斯教堂
其它拜占庭建筑实例赏析
主要的新特点: (1)穹顶的外廓越来越饱满,以致被称为战盔式或葱头
式,穹顶成了教堂体形最重要的构图因素。 (2)穹顶下造了圆 柱形鼓座,把穹顶 高高托起,五个成 簇,而以中央的最 高最大,统率全局。
克里姆林宫的乌斯平斯基教堂
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它合法。 325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召 集,在尼西亚城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是基督教 历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会议确立了一些 为现今大部分基督教会采纳的基督教教义,影响极 其深远。 380年,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 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欧洲中世纪建筑-罗马风

欧洲中世纪建筑-罗马风


查理曼大帝
当时欧洲普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除 了教士以外,几乎没有人会读书,而低级 教士的水平也是很低的,同样缺乏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查理曼大帝广纳欧洲 的优秀学者来到帝国,恢复和兴办学校与 图书馆 。 查理曼大帝初步确立欧洲的封建制度。支 持基督教。当时的教堂建筑受古罗马建筑 和拜占庭建筑的双重影响。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Charles the Great,742-814),或称伟大的野蛮人查理 曼等,是中世纪800年左右的法国国王,也 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任君主。查理曼勇武 善战(被形容成20尺的巨人),善恶分明。 他在位期间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版图,并在 天使的指引下挑起了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任。 800年,查理曼加冕成为新时代开始的标志。

专业工匠推动教堂结构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教堂成为当时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 2.专业的建筑工匠从农民分离出来,四处流动 推动了经验的交流、积累和传播。 3.长时期的技术中断,失去了券拱技术,木屋 架容易着火,开始尝试采用石材券拱结构。 4.拱顶使用不久,骨架券也开始使用了。减少 拱形顶的侧推力。
洗礼堂正面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 32 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 上 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 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 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 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 面。
比萨斜塔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 比萨主教堂圣坛东南20 余米处, 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 楼。它于1174年开始建造,是作 为主教堂钟楼而设计的。原设计为 八层,塔高54.5米,全部采用大理 石,重达1.42 万吨。造型古拙而 又秀巧,为罗马建筑的范本。但由 于设计者忽略了地质情况,结果塔 在砌到第三层时,开始出现倾斜现 象,虽采取了补救措施,如加大基 础、分散重力、增大张力,但仍无 济于事。1350年塔建好时,塔顶 已与地面垂线偏离2.1 米,60 多米 的塔身继续缓慢地向外倾斜,故称 “斜塔”。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

拜占廷建筑

拜占廷建筑

6 世纪强盛的拜占庭地图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基督教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30年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耶稣基督升天后,他的门徒 奉耶稣的命令以巴勒斯坦地区为中心想各地传扬福音。他们遭到罗马政府的 迫害,很多基督徒被钉上十字架,被砍头,被送去喂狮子。但这却不能阻止 福音的传播,基督徒人数不断增加,许多罗马社会的上层人士也信了基督教。 终于,君士坦丁皇帝在一次与蛮族的战争中看到天上的十字架像并写着“凭 此得胜”,于是他下令在每个士兵的盔甲上印上十字架的标记,最终战争取 得胜利。君士坦丁皇帝停止了罗马政府对基督教长期的迫害,并在不久自己 信教,并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随着分裂成两帝国,基督教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 为中心的西派。君士坦丁和罗马遂成为东西教会的宗教中心。文化与政治也 产生了差异性在文化上,由于时代的交替和帝国的衰弱,罗马帝国时代的地 中海世界也逐渐消失。由于以前各民族屈服在帝国的统治下,人人大多都懂 希腊文及拉丁文,因此教会易于从事教会活动。帝国衰弱,造成语言统一不 在,东西方教会各自以希腊文与拉丁文钻研宗教问题,忽略双方的交流,因 而造成更大的宗教隔阂,进而发生了历史上的基督教大分裂。东方教会自称 为正教,因教区位于地中海东边,因而又称东正教。西方教会则自称公教, 是为罗马公教。
基辅罗斯公园城中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的中央,教堂墙面抹着白 灰,上面耸立着五个大穹顶,外观庄严、简朴
国务院于1998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国家大剧院,1999年7月 最终选取了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 的建设方案,其设计 方案经过两轮三次修改。 安德鲁将他的大剧院方案形容为“湖上仙阁”。这是一座坐 落在近乎方形的大水池中的椭球体建筑,在冬天水池可作为滑 冰场。大剧院的主要入口在北面,与地铁的出站口相连通,通 道的玻璃顶则是水池的池底,观众在进入剧场前就能体验一下 在水面下行走的奇妙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西欧中世纪建筑(公元9—15 世纪)一.概况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二.早期基督教建筑(4—9 世纪)1.建筑特点·早期基督教建筑是与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它包括罗马帝国迁都后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长达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

2.建筑类型主要是基督教堂。

3.实例·梵蒂冈圣彼德老教堂(Basilican Church of St.Peter,333 年),教堂形制为巴西利卡式。

三.罗马风建筑及其代表作1.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公元10--12 世纪)·建筑规模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的风格。

2.建筑类型基督教堂,封建城堡,教会修道院等。

3.实例·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 11—13 世纪)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

·卡昂圣爱提安教堂(St.Etienne,Abbaye-aus-Hommes 1068—1115 年)法兰西北部罗马风教堂之一。

四.哥特式建筑及代表作1.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公元12--15 世纪)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

·建筑类型教堂为主,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人工会及关税局等。

2.建筑风格·完全摆脱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为其特点。

3.哥特式教堂的形制及结构1)教堂形制拉丁十字式2)结构特点·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

·骨架券把拱顶货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处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4.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处理·中厅不宽,但较高且长,12 世纪下半叶后,高达30 米以上,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强烈。

·尖拱券、骨架券从柱头向上散发,有强烈的升腾动势。

·暴露近视框架式的结构,条理井然。

·宗教气氛仍占主导地位。

5.彩色玻璃窗·玫瑰窗·花式窗棂(tracery)哥特式窗户上部用石制成的图案式窗棂。

早期用石板穿洞而成,13 世纪后用石条拼结成各种几何图案,非常精致。

6.哥特式教堂的外部处理·西立面的典型构图: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地分为三部分。

·向上动势强烈。

7.哥特式教堂代表作1)巴黎圣母教堂(Notre Dame, Paris, 1163—150 年)法兰西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

2)兰斯主教堂(Rheims Cathedral,1211—1290 年)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

3)亚眠主教堂(Amiens Cathedral, 1220--1288 年起建)中厅为典型的法国哥特式。

4)科隆主教堂(Cologne Cathedral, 始建于1248 年) 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5)米兰主教堂(Milan Cathedral, 1385--1485 年) 意大利哥特风格,较保守,仍保留巴西利卡式的特点。

8.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衰落15 世纪以后·英国垂直式哥特建筑:骨架券在拱顶上弯曲盘绕,交织成综错的网,工艺精绝,图案优美,但是并非建筑本身,没有结构作用,反而成为累赘。

·法国辉煌式哥特建筑: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了,装饰堆砌过多。

五.罗马风教堂与哥特教堂的比较1.剖面比较2.中厅比较3.罗马风与哥特建筑的拱顶六.意大利中世纪其他建筑1.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旧宫2.威尼斯公爵府(The Doge’s Palace1309—1424 年,顶层建于16 世纪)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七.西班牙中世纪伊斯兰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

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

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

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

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

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

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

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

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

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封建制建筑大体上分二个时期:一、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二、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罗马风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廷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

包括古罗马迁都后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长达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

公元9世纪左右。

西欧一度统一后又分裂成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并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

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早期的教堂的建筑者主要是修道士,教堂不事装饰,也不讲求比例,反对偶像崇拜,连耶稣基督的雕像都没有。

墙垣和支柱十分厚重,砖筑很粗糙,沉重封闭,毫无生气。

后期,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和兴起,出现了由世俗工匠建造的城市教堂,表现出追求感性美的强烈愿望。

教堂内的装饰逐渐增多,追求构图完整统一,教堂的整体和局部的匀称和谐等也大有进步、砌工精致多了。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罗马风建筑西欧分裂成法、意、德、英等十几个民族国家,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

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起来。

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封建领主)。

但规模远不及古罗马,设计施工较粗糙,但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风格,故名(准古典细部,19c命名。

另译:似罗马、罗曼、罗曼奈斯克、罗马式、罗马)。

由于古罗马拱券结构技术的失传,结构上不成熟,比较沉重。

外观上力求运用表面处理以减轻实墙的沉重感。

如:假门洞、扶壁。

主要建筑特点(同济)1、设计施工较古罗马粗糙,但建筑材料大都来自古罗马废墟上拆除的旧料;2、建筑的技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3、建筑形式上略有古罗马的建筑风格;4、教堂建筑的平面多采用巴西利卡式;5、创造了扶壁、肋骨拱和束柱,对后来的哥特建筑有很大影响。

Gothic Architecture 哥特式建筑·结构技术:拱顶体系的框架化骨架券技术比较:拱券、拱顶(筒拱、十字拱等)、骨架券、穹隆·通往大厅和殿堂的大门呈拱形,被视为“通向天堂之门”。

这些庄严的大厦被视为“上帝的住所”或者“上帝之城”。

大教堂的空间结构还体现出时间的意义:世界的未来(“世界末日”)在西门,而神圣的过去被保存在东门。

·前仆后继的建造者·石匠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同济)1、主要建筑类型为教堂和城堡。

反映城市经济特点的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人公会以及市民住宅也有很大发展;2、在教堂建筑中大量采用尖券、束柱、肋骨拱顶、飞扶壁等结构构件;3、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均强调尖形和垂直感,由尖顶、尖饰、尖塔、尖券、束柱、飞扶壁、雕花窗棂和彩色玻璃窗等共同组成了哥特建筑的造型特征。

中世纪建筑总结1、教堂建筑形制与结构:①拉丁十字;骨架券飞券—开窗减少侧推力尖券、尖拱②结构技术特点解决交叉拱的交接高度是技术的标志H=101~161m玫瑰花窗也标志了技术水平d=12.8m室内处理:效果比外观更重要①空间特点:窄、深、高——视线引向祭坛;②墙面垂直线条突出;神秘感③采用玻璃花窗——“不识字人的圣经”外观处理:①典型构图——三段式(特有的西立面);②向上的动势感强烈——垂直线条、尖塔、透雕石网;③装饰华美,色彩鲜艳。

2、世俗建筑意义:当人们回过头来看这时期的世俗建筑时发现,中世纪建筑具有地方性,因地制宜,使人们注意到建筑的本质,对后世的设计工作具有启发性。

特点:①因地制宜,不强求布局对称;②就地取材,使用地方性建筑材料。

3、衰退:一个时期、一种风格,总有兴盛与衰落,随时代和场所而变。

原因:①市民内部发生明显分化,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同教会的神学教条作更进一步斗争,更多的世俗化已不能为哥特教堂所容,势必要完全突破它的框框;②王权已经统一全国,形成了宫廷文化。

影响哥特式教堂逐渐走向烦琐,丧失许多健康的原则。

特点:陷入装饰的追求①出现了伞形拱顶等,加强了美感,但使结构沉重;②外立面过分装饰,垂直线条被装饰“缓和”掉了;③减少侧推力的尖券,变成了四圆心的尖券,没有结构意义。

古代罗马建筑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

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

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简介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建筑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