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表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官职大全(收藏)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官职大全(收藏)
官职,指在国家机构中所担任的某种职位。
像我们知道的太守、主簿、御史、尚书、侍郎等,都属于中国古代官职。
不同朝代,官职名称不同,内容也不一样,所行使的权力范围也不一样。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官至自远古尧时期就出现司空、后稷、工师等,秦时出现了郎中令、御史大夫等;到了汉朝及三国时期,官职逐渐多起来,出现了执掌文史、星历的太史令,统领皇帝侍从的中郎将等官职。
还有宋代的兵曹、武经郎等;明朝的尚书、侍郎等。
那么,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官职呢?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古代官职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当然,以上并非全部官职,某些官职目前尚有争议,对于一些官职,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官职大全(收藏)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官职大全(收藏)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地方官职: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三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洗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土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土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古代秘书官制简介主书:占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
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
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
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
”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
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
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
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
古代官职表大全简单

古代官职表大全简单1.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 太尉:汉武帝元狩四年,分天下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
军事归中央都尉管。
东汉时都尉专兵权,唯拜罢三公才得专,这样三公有兵权的局面结束了。
后来又设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卫将军,秩禄都是二千石,下面骠骑都尉光禄大夫二千石,捕骑都尉六百石,都尉比二千石,亭长六百石。
东汉只有这四种官职。
3. 司徒:西周始置。
地官之长。
西汉哀帝时罢丞相改三公,是为司徒。
东汉时又改称司徒。
4. 司马:殷商时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
春秋、战国沿置。
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
隋唐以后为兵部的尚书。
唐高宗李治时曾改为太尉,旋又恢复为司马。
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亦以称兵部侍郎。
5. 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6. 县令:战国时三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
商鞅变法后,并小乡为县,均令治一县。
新置县令以军功叙封。
县令本直隶于郡,县令别置郡守,是开平王吴三桂的杰作。
7. 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
刺史相当于太守,或作为太守的加官,掌管州的军政大权。
后来,刺史又称部刺史、州刺史、挂印刺史、都刺史。
清废州置府,亦置通判。
民国废府置道,亦置通判。
事实上行同虚设。
8. 巡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掌一省的军政和民政,与总督同级,品级为正部级。
实际略低于总督。
清沿明制,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者为总督,为兼管地方上的军事和行政的官员。
单设者为巡抚,与总督同级,品级为正部级,略低于总督。
清末又把一省内的道改为府,同时置三品级的道员为中丞(专使)。
巡抚以下设都御使衔的有:总督(管数省)、都御史(管一省)、巡抚(管一省)、中丞(管一省)。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如下:
1.秦时的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卫尉、中尉、廷尉、博士、奉常、郎中令、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郡守、郡丞、郡尉、监御使、县令(万户以上)、县长(万户以下)、县丞、县尉。
2.汉朝官职: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
3.三国时期:魏: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
蜀:丞相、尚书令等。
吴:太尉、大司马等。
4.隋唐官职:太师、太傅、太保文散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武散官。
5.宋元明清官职:枢密使、节度使文散官,同平章事武散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建议查阅历史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代官职一到九品对照表

古代官职一到九品对照表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
3、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4、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5、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职是一种重要的职位。
从古代到现代,官员的职位以及官员们拥有的权力和义务都有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对应表:古代官职:现代官职:相国:总理太尉:总理大夫:总理助理假使:国务院院长太仆:副总理骠骑将军:军队司令司马:国防部长司空:民政部长司徒:司法部长司礼:国家教育部长中书令:印刷及出版局局长大司徒:统计部长少府:税务总局局长武帝:元首太守:省长都尉:知县县令:县长军师:军队副司令管军:师长以上就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对应表,可以看到,从古代到现代,官职的权力和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古代的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完善政治封建社会文化体制而设置的,旨在实现诸侯之间的统一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秩序安顿,所以君主享有最高权力而官员只能配合执行。
相对而言,现代官职则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行政级别,由政府机构领导实施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活动,官员们应当担负着保障公民权利、构筑社会福祉等重任。
古代,官吏的权力主要是由君主授予他们的,他们被要求严格遵守封建法律,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而现代官员则要求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为准则行使公权,执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责无旁贷。
比如总理有责任领导政府的工作,国务院院长则要执行总理的政令,司法部长则要保护公民的权利,教育部长则要提供优质的教育等等。
所有的这些官职都赋予官员们特定的权力,使他们有能力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从古代到现代,官职的意义和权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让官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而且它也改变了官员们的社会地位,使公众实现了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古代与现代官职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变迁,以及官员们在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

古代常见40个官职一览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总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赞,辅助20.都事: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羽林中郎将、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中都护、中领军、中护军,骑都尉、散骑常侍、军师中郎将、武锋中郎将、荡寇中郎将、立武中郎将、立节中郎将、绥南中郎将、中典军、中监军,
七品
裨将军、偏将军、军祭酒,别部司马、佐军司马、郡尉,参军、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门下督
八品
典军校尉 、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城门校尉、屯骑校尉、虎贲校尉、射声校尉、折冲校尉,县尉、翊军校尉、鹰扬校尉、奋武校尉、骁骑校尉、平虏校尉、赞军校尉、督军校尉、军议校尉、昭信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中垒校尉、护羌校尉,戊己校尉
五品
军师将军,冠军将军、护军将军、领军将军、绥军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翊军将军,昭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立义将军、奉义将军、扶义将军、宣义将军,横江将军,横野将军、横海将军、凌江将军、楼船将军、怀集将军、材官将军、辅义将军,辅国将军,翊武将军、镇远将军、威远将军、绥武将军、副军将军、贰师将军、轻车将军,建威将军,建信将军、建武将军、建义将军、建德将军、建忠将军、安远将军、安国将军,奋武将军,奋威将军、宣威将军、虎威将军、威烈将军、中坚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振军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扬烈将军、越骑将军、骁骑将军,讨逆将军,平狄将军、破羌将军、殄夷将军、伏波将军、抚戎将军、抚夷将军、游击将军,折冲将军,安汉将军、辅汉将军、兴业将军、宁朔将军、武卫将军、都护将军、秉忠将军,破虏将军,征虏将军、讨虏将军、平虏将军、捕虏将军、威虏将军、荡寇将军、灭寇将军,牙门将军,虎牙将军、鹰扬将军、龙骧将军、强弩将军、积射将军、厉锋将军、执慎将军
八品
县丞、太史丞、 尚书丞,中书丞、少府丞、符节丞、明堂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卜丞、太仆丞、太宰丞、光禄丞、宗正丞、卫尉丞、太常丞、廷尉正、廷掾
九品
有秩、督邮、主事 ,书佐、谒者
古代官职表
武官
一品
大将军,太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大都督,
从一品
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执金吾,廷尉、卫尉
五品
长史、黄门侍郎、光禄大夫,门下侍郎、郎中、功曹、司金中郎将、典农中郎将、谏议大夫、考工令、尚方令、钩盾令、若卢令、御府令、太史令、太乐令、符节令、太卜令、太医令、太宰令、东观令
六品
主簿、左长史、右长史 议郎、从事中郎,:郡丞、丞相征事、侍御史、丞相长史、廷尉史
七品
县令、文学掾、五官掾,大长秋、丞相少史、曹掾、典农校尉、司盐校尉、太常掾、贼捕掾、市掾、导官、钟官
文官
一品
丞相,太傅,太师、太保、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
从一品
尚书令,大司农,大鸿胪,大司寇,光禄勋,太常,中书令,御史大夫
二品
少傅,司士,少府,少师,少保,太仆,宗正,左仆射,右仆射,中书侍郎,御史右扶风,左冯翊
四品
治中,从事、尚书郎、秘书郎、著作郎、中散大夫、太中大夫、礼官大夫,别驾,太守
六品
司乐、司簿、司珍、司闱、司仪、司正、司宝,司记、司言、司籍、司宾、司赞、司衣、司饰、司仗、司灯、司彩、司计、司制、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织、司苑、司侍
七品
典服、典乐、典簿、御侍、浣城司、灵院司,典宝、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
八品
掌司、曲乐师、乐正、乐史、案女、执宾、楚秀、琴秀
九品
才女 采女
九品
啬夫、游徼、亭长,塞尉、部曲督
女官
皇后
王后
廷一品
长公主,贵妃
廷二品
公主、郡主
廷三品
县主、翁主
廷四品
郡君、大司命
廷五品
县君、少司命
一品
内司、女相、羽之丞、女尚书
二品
作司、女侍中、女才人、美人
三品
月师、雅心、书女、女史、羽梦
四品
令师、彤史、箴官、华芷 女史
五品
尚宫、宫正、司宫令、洛霜,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尚功
二品
抚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龙骧大将军、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西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 镇东大将军 镇南大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征东将军
从二品
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
三品
安东将军,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
四品
平东将军,西域副校尉,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