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第二册隋唐文学重点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涵盖了诗、词、曲、赋、文言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主要涵盖了唐代和宋代这两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唐代文学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包括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
杜甫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李白则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和美酒佳人,给人以豪情万丈的感觉。
白居易则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文坛巨擘,他的作品包括了诗、赋、骈文等多种文体,尤以其诗歌作品最为卓越。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人外,唐代还涌现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继承了唐代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代文学强调了实用性和现实主义。
宋代文人以文化的功用为重,注重文学对社会的实际作用。
他们关注社会变迁、人情世故,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宋代文学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表达。
宋代文人追求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
他们以巧妙的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宋代文学兼收并蓄,吸收了前代文学的精华,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诗歌有了新的变革和突破,如陆游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如苏轼的《东坡居士文集》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隋朝--唐朝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隋朝--唐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隋朝--唐朝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隋朝--唐朝一、隋唐科举制度、(P2 —P6)大运河的开凿(P3-4)1、隋唐科举制度:(1)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隋唐2唐朝前期的繁荣旧人教版

2、旧人教一轮复习隋唐(2):唐朝前期的繁荣1、 唐史轨迹 唐朝兴衰轮廓:建立 •灭亡*鼎盛 4衰落 *发展 唐朝前期发展纲要 2、 盛世一、唐朝的开国 1、唐朝建立(1)建立条件 农民起义的打击, 农民军中原作战, 隋都长安守备薄弱 李渊早已作好代隋的打算 ; 点拨: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瓦解隋朝统治的时机起兵夺权 ① ② ③ ④ 隋亡已成定局 牵制了隋军主力 (2)建立概况 ① 617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 ② 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点拨:建都长安的政权 政权 认 识 西周 奴隶制政权 时间较长的强盛政权 西汉 第一个封建政权 隋朝短命封建政权 唐朝封建政权时间较长的强盛政权:624年,唐朝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和农民军,统一中国: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结束短暂战乱;唐朝统一 隋朝统一 唐朝统一二、贞观之治:盛世开端1、 基本含义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 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
2、 出现之因(1) 隋朝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朝初年,统治者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点拨:① 目的是为了巩固唐朝的统治; ②这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源;(3)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 :吸取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探链接材料: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要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 乎?”《贞观政要》(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成社会繁荣的基础:唐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协理朝政 :利用庶族官僚,打击士族势力 :武则天政治才能突出 ; :开放性社会,思想较自由 ;三、武则天的统治:盛世发展1、称帝之因 (1) (2) (3) (4)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四、开元之治:盛世之巅1、 唐玄宗:李隆基;2、 出现之因(1) 结束动荡政局,社会相对安定;(2) 即位前积累了政治经验,即位后励精图治 (3) 重用有才干的人 ; (4) 人民的辛勤劳动 ;2、开元政绩3、开元之治的概念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712年至741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探点拨: ① 经济繁荣是盛世最突出的表现;② 开元盛世是继西汉前期之后中国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 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交往出现盛况 ;2、主要政绩3、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倾陵园变土田; 没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郭沫若探总结归纳 1、封建盛世(1)盛世表现 ① ② ③ ④(2) 汉唐盛世:① 汉朝盛世:文景之汉,汉武鼎盛 ,光武中兴; ② 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 盛世实质: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也不能消除封建剥削和奴役,所以封建盛世并非人间天堂。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隋唐五代文学-唐传奇与变文、俗讲1、唐传奇有哪些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唐传奇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
(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
(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1)对小说的影响:唐传奇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2)对戏曲的影响: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
(3)对散文的影响:形成了较骈文自由、较“古文”辞藻华美的独特的散文体式。
唐传奇一.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二.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变文一.“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用。
所谓“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
二.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
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
三.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教案高三复习隋唐(二)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一、教学内容:复习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二)二、教学目的要求:讨论隋唐制度革新与盛世场面的关系;掌握“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的反作用〞这一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三六部制、科举制度、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四、主要教法:分析、提问五、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设计:投影仪三六部制设问:〔1〕三六部制的创立者。
〔2〕明确三六部制的职责;工作流程;提问其互相关系。
〔3〕提问三六部制的意义。
进步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
为历朝所沿用。
〔4〕分析三六部制的特点。
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了新开展,从由集权方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开展到用分权的方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5〕思维拓展: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根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通过分散宰相权利解决〕。
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的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宰相制;隋唐宋元时——君主宰辅制;明清时期——废除宰相制度,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
〔6〕提问北宋时期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的详细做法科举制度〔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开展〔1〕两汉、魏晋时期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隋炀帝时期建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那么天时期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制度。
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3〕北宋乡、、殿三级考试制度形成定制。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录取名额增加。
〔4〕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极端。
〔5〕近代以来。
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制。
〔二〕分析科举制度初创时期的历史意义。
例题训练:科举制度的起因有哪些?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复习教案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2、通过对阎立本、吴道子绘画成就的介绍,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3、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介绍,认识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在壁画和彩塑方面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以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二、复习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三、知识点梳理:(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1、书法: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和。
①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②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他的字、。
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成为。
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新书体)。
2、绘画: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
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画、画、画大量出现。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朝的、等。
①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线条像,人物。
代表作有《》和《》。
②画技高超,开后世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
他的代表作品是《》。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和无数形象生动的,窟内保存的大量、也极为珍贵。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呈现出、、、的盛世特色。
代表作品有《》《》等。
四、中考命题分析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书法家、绘画家的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方面;再就是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以图片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考查已成为当今命题的一大趋势,对于本课的图片应特别掌握的《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值得注意的时政方面是2008年春晚上的双人舞《飞天》的创作是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展现唐代敦煌艺术的舞蹈珍品。
五、中考试题分析1.(2008年四川)圣人往往指某一行业的创始人,或者这一行业中成就最高的人。
古代文学史隋唐部分复习资料

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
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
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
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
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
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
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
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基本知识1隋代文学的作者,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卢思道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史臣们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识。
4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抄》、《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5上官仪的五言诗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体物写景颇有技巧。
他地位很高,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许多人模仿取法他的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6“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有文才者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8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
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9杜审言五言律有较高水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写出了春的气息。
10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
11元稹的《唐故工部外郎杜君系铭序》是最早关于“律诗”定名的记载。
12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13陈子昂诗歌创作理论为“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隋唐宋文学完整笔记

隋唐宋⽂学完整笔记【唐代】盛唐诗坛1、李⽩的地位和影响(1)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崇⾼地位远古时代⼈民⼝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战国时期,屈原吸取前代⽂化和⽂学的成就,以宏富博⼤、奇情壮采的形式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个⾼峰——同时期,庄⼦在哲理散⽂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对浪漫主义传统有贡献——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陌上桑》、《⽊兰诗》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等进步⽂⼈,以及六朝志怪⼩说中的优秀传说丰富了浪漫主义传统——盛唐出现了以李⽩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潮李⽩的诗歌,继承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量,扩⼤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法,在⼀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使其诗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新的⾼峰。
(2)李⽩的地位:中晚唐诗⼈推崇李⽩,宋⼈之后推崇杜甫,论诗者并称李杜A)对唐代诗歌⾰新的贡献:继承陈⼦昂诗歌⾰新的主张,以⾃豪的精神肯定唐诗⼒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批评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曲斐然⼦,雕⾍丧天真”;创作实践上,多写古体,少写律诗,学习乐府民歌和⼤⼒开拓七⾔诗的成就超过陈⼦昂,为诗歌⾰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的作⽤。
B)对后代的影响:诗歌中所表现的⼈格⼒量(“天⽣我材必有⽤”的⾮凡⾃信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格)和个性魅⼒(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芙蓉的美影响了中晚唐,甚⾄宋代后的诗⼈)(2)杜甫的地位和影响A)杜甫是承前启后的⼈物。
杜诗兼备众体⼜⾃铸伟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术经验,为后来者进⼀步发展提供各种可能:中唐以后,元⽩继承缘事⽽发、写民⽣疾苦的⼀⾯,受五⾔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孟、李贺受奇崛、散⽂化和炼字影响(炼字在晚唐发展成苦吟⼀派);李商隐的七律得⼒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跳跃性极⼤的技法B)本着汉乐府“缘事⽽发”的精神⾃铸伟词,即“即事明篇”、“因事命题”,直接开导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开展,影响直到清末C)⾼度的爱国精神影响历代⼠⼈⼈格形成;创造性发挥各种诗体的功能,树⽴典范,⽣动⽽真实地反映现实(⽤七律反映民⽣疾苦和国家⼤事⽽不是歌功颂德或酬唱应和);表现⼿法上开⽰法门(学习民歌运⽤对话和⼝语,提⾼诗的表现⼒和俗语地位,更接近⽣活和⼈民;千锤百炼创造“字字不闲”的诗句,影响江西诗派以奇句硬语惊⼈的舍本逐末的作法)【唐代】中唐诗坛(⼀)⼤历诗歌的意象类型1、⼤历诗⼈群体(1)以长安和洛阳为中⼼的钱起等“⼗才⼦”诗⼈,多为题赠送别之作(2)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官诗⼈,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多为描写⼭⽔风景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成就:拓宽了律诗的表达范围和表达手法。
以律诗写组诗。
高超境界和出神的技巧。
善于锤炼字句。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多样。
萧散自然。
思想:“奉儒守官”的出身,忠君恋阙。
忧国忧民。
李白:思想:多元复杂。
庄子放达避世。
屈原忠君爱国。
儒家积极入世。
道家无为。
儒道侠纵思想杂糅,以道家为主性格特征: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志的追求。
对人性、人权的追求。
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
自信自负豁达。
狂荡不羁飘逸洒脱。
诗歌特征: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揭露现实的黑暗,抨击时弊。
五言:清新朴素,有谣谚之风,多以白描的手法,显现出情真意远的画面。
反复吟咏,耐人寻味。
艺术成就:主观色彩强烈。
想像奇特。
明丽爽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诗歌风格:反应现实。
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
注重写实提倡通俗。
艺术特点:(1)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2)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3)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韩愈:字退之,“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思想:韩愈以儒家道统的传人而自居,一生弘扬儒学,排斥佛老,不遗余力。
诗风和艺术特征: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以文为诗。
他的五、七言绝句中,不乏情韵缠绵、轻灵有致之作,他七言古诗则写得古朴浑厚、平淡自然。
影响:诗刻意求新致使语意晦涩,意象过于丑陋怪诞,大量使用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
高适:字达夫。
诗歌特点:高昂的爱国情怀,奋发的时代精神。
仕途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
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尚和习俗。
总体:沉熊悲壮,多胸臆语,尚质主理艺术特色:善于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
反应生活现实,同情民生疾苦。
酬赠、送别之作。
岑参边塞诗特色: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多变的节奏。
写景奇丽: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与色彩之丽,给读者流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传情别致:或正面烘托,或反面映衬,使全诗情意深蕴,耐人寻味。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风格比较相同点: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一向被并称为“高岑”,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
二人在艺术风格上也确有相近之处。
不同点: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高适内容较为丰厚,于沉郁中见豪迈雄健,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诗则多写军中上层人士的活动与边地风物,在俊爽中见奔放奇峭。
高适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充满浪漫气息。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初唐后五十年: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唐代诗歌特点:数量众多,艺术精湛,题材全面,影响广泛。
从风格(流派):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唐代散文:散文代替骈文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标志着散文在唐代的巨大发展。
唐文的基本特点:富于变化,风格多样。
更务实切用,贴近政治。
“古文运动”开创了古典散文发展的新时代。
唐代小说:内容为现实生活。
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
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鲜明的人物形象。
唐文学繁荣原因:社会原因:1.政治统一。
2.经济发达。
3.思想开放。
4.开明、开化的文化政策: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
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5.文人影响:经济繁荣为诗人创作提供保障。
文人生活丰富,游历广泛。
文学自身发展:1.中国文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独立发展,内容上,题材上和形式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
2.南北文风的合流。
唐代诗歌发展轨迹:初唐: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
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
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
后期:“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盛唐: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
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盛唐之音)。
李、杜: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顿挫。
中唐: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
代表诗人有:“大历十才子”。
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等。
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
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元白诗派:诗风平易浅近,韩孟诗派:诗风奇崛险怪。
独具个性的诗人: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晚唐:诗歌发展总体趋于衰落,但仍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唐代散文: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
唐代小说:初盛唐: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
中唐:繁荣期,佳作竟出。
(量多质高)晚唐: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
唐五代词:初盛唐:处于民间词阶段中唐:文人词出现,词开始自民间步入文坛。
晚唐:依声填词已形成风气,并出现了一位以词名世的大家:温庭筠五代时期:词体呈现片面的繁荣。
出现了两大词坛:西蜀词坛:以“花间派”为主,代表词人:韦庄南唐词坛:代表词人:李璟、李煜、冯延巳宫廷诗:1.帝王的审美趣味:唐太宗(599—649),力革浮华文风,提倡务实精神。
其诗文很难完全摆脱六朝以来绮丽文风的影响,但有些作品呈现出通脱朴实、浑灏雄拔之气。
2.历史的积习与传统:唐王朝建立之初,力求巩固,当时宫廷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议讽喻两个方面,诗风开始由六朝绮靡浮艳向典雅中和转变。
3.作家队伍的构成:太宗——虞世南、许敬宗。
高宗——上官仪。
武后——“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
中宗——宋之问、沈佺期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初唐四杰的贡献: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转变了初唐诗风。
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陈子昂: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
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田园山水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后世又称“王孟诗派”,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兴盛原因:(1)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庶,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各地,或生活于农村,优游林下,寄情山水。
(2)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不少文人受佛、道出世思想影响,喜欢清静,爱好自然。
(3)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主要成就: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丰富诗歌的意境。
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意与画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扬长避短。
孟浩然:本名不详,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思想:前期的人生观,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后期则受佛老思想的浸染更深。
儒家的“独善”思想和释道的消极出世哲学,在晚年孟浩然的人生观中占了主要地位。
诗歌风格:清幽淡雅(自然平淡)。
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超妙自得之趣。
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艺术特色:⒈写景生动,气势强劲,对仗工整,写景宏阔,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
⒉结构上用“欲济”把前景与后面的抒情连结在一体,承上启下非常巧妙,绘景与述志、抒情相结合。
⒊语言精于锤炼、传神,特别是写景,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一首代表作。
王维:王维(701—762),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山水诗艺术特色: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运用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
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
将绘画中“经营位置”之法运用于诗。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大历十才子诗风特点:风格淡远、意境清幽。
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古文运动:定义:唐贞元至元和年间,在韩愈、柳宗元和一大批作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散文革新运动,文学史上称为“古文运动”。
原因:1.社会原因: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儒学思潮及其所触发的文体文风改革2.文学原因:骈文发展到唐代,已统治文坛400多年,其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唐代散体文的缓慢发展过程,李白、王维的书信和抒情小文,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之文”,独具特色。
3.韩、柳的开拓: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传统。
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散文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基本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
重道也重文。
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文气”说和“不平则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