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年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统计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2015年公布了施行二胎政策,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少了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一起来了解吧。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
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
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年龄比例研究报告

全国年龄比例研究报告2019年04月23日14:21:181、国内人口增速逐步下滑我国人口总量将近14亿,增速持续降低,城镇化率接近60%。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5.4亿人,增长至2018年13.9亿人。
从增速来看,70年代人口总量的增速迅速下滑至1.3%-1.5%左右,9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速持续缓慢下滑,近年保持在0.5%左右,但2018年增速进一步降低至0.4%。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到2018年已经达到59.58%。
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3.9亿人,同比增长0.4%,城镇化率59.58%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出生率与经济社会环境、计划生育政策和育龄妇女人口数有关。
自1949年以来,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大约在1500万-3000万之间。
1959-1961年全国粮食短缺导致年出生人口骤减,而后7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计划生育,同时,叠加其他历史原因,再次导致年出生人口与出生率逐渐降低。
1982年,计划生育写入宪法,但同时全国育龄妇女总数及占人口比重增加使得年出生人口有所回升。
自9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步入正轨,年出生人口逐渐降低,21世纪以来基本维持在1500-1600万人左右,而出生率基本在12‰左右。
从死亡人数来看,除粮食短缺年份以外,近年来稳步增长,目前在900万左右,死亡率在7%左右。
出生人口数、出生率与经济社会环境、计划生育政策和育龄妇女人口数有关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死亡人口数量及死亡率在除粮食短缺时期以外较为稳定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我国2017年人口中,0-34岁占比接近一半,男性比女性多3200万。
2017年我国男性人口7.11亿人,女性人口6.79亿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按照年龄层划分,19岁以下人口占比最多,男性为30.75%,女性为28.45%,对应年代95后(为了方便后续研究,年代和年龄的对应可能会有几年的偏差,但绝大部分是对应的,对研究结论影响甚微);20-34岁男性占比23.56%,女性占比23.49%,主要对应80、90后(不包括95后);35-49岁男性占比24.28%,女性占比24.84%,主要对应65后、70后。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的全球癌症统计(GLOBOCAN 2018)估 算,2018年全球结肠、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以 下简称“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85万例,位 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3位,因结直肠癌死亡约 88万人,位居恶性肿瘤死亡谱的第2位[1]。结直 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家仍在快速增长,处于流行最高水平的发达国家 则呈现出稳定或下降的趋势[2]。 本研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收集的2015年全国 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资料,估计中国结直肠 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科学制定大肠癌预防和 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in China, in 2015, based on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quality review and assessment, the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from 501 cancer registries in Chin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hich included new cases and deaths during 201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data in 2015, the nationwid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estimated. Results: The data from 368 cancer registries were qualified, which covered a total of nearly million populations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22.52%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There were 387.6 thousand new colorectal cancer cases (225.0 thousand males and 162.6 thousand females) estimated in China in 2015.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ASRC) was 18.02 per 100 000 (male: 21.36 per 100 000; female: 14.79 per 100 000).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by World Segi′s population (ASRW) was 17.81 per 100 000 (male: 21.21 per 100 000; female: 14.54 per 100 000). There were 187.1 thousand colorectal cancer deaths (109.5 thousand males and 77.6 thousand females) estimated in China in 2015. The ASRC of mortality was 8.21 per 100 000 (male: 10.08 per 100 000; female: 6.47 per 100 000). The ASRW of mortality was 8.12 per 100 000 (male: 10.01 per 100 000; female: 6.37 per 100 000). When comparing ASRW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stratified by gender, all rates of urban areas were higher than rural areas, and those of eastern areas of Chin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areas and the western areas. The differences in rates between the middle areas and the western areas were less than 1 per 100 000. The age-specific r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all increased with age. The growth trends of different genders were similar. Conclusion: 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ancers in China with significant gender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ASRW of incidence among female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rate of worldwide. The other ASRW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er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rates of worldwide.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Cancer Registry; China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光棍潮来袭 深度老龄化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 光棍潮来袭深度老龄化图片来源 / 图虫摘要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
Leslie 模型主要做两大方面的预测,一是利用各年龄群体的死亡率来推算下一年的人口结构,二是利用女性生育率测算每年新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婴儿数量。
在测算中,我们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意愿的差异,也考虑了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测算使用的结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趋势一:最快 10 年后,我国总人口将现负增长。
我国人口数量在全球的占比也将逐步下降,印度人口数量有望在 5 年后的 2024 年超过中国。
3、趋势二:中青年加速减少,高峰时每年超千万。
未来 5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每年减少 300 万以上,在 2028 年 -2039 年间,年均减少数量将超千万。
4、趋势三:二胎影响已过去,新生婴儿很快破 1300 万。
预计今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将降至 1400 万左右,五年内大概率跌破 1300 万。
5、趋势四:2 年后进入深度老龄化,2050 年或接近日本。
我国或在 2037 年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到 2050 年或将与日本当时的老龄化水平相接近。
6、趋势五:结婚率继续下滑," 光棍儿 " 数量增多。
2015 年我国 15 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 4000 万人,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的一代还没有大批量进入婚姻市场,未来结婚率会进一步下降。
7、挑战和机会并存,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长期人口趋势的变化,会持续对我国经济增速构成压力,其可能带来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需我们做出政策准备和反映。
但挑战背后,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例如老龄化对养老、医疗等相关行业的需求会增加," 光棍潮 " 会催生 " 单身经济 " 需求。
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我们预测人口采用的是经典的 Leslie 模型,该模型是 1945 年时由澳大利亚学者Leslie 首次提出,属于考虑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离散模型,在人口预测中也被广泛运用。
2015年末人口数据及芜湖发展数据信息2016.4.18

2015年中国总人口达13.7亿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366万人。
统计显示,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达2.12亿,占总人口比例15.4%,);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全国农民工[7]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
2015年天门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15年天门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摘要】目的:了解天门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慢性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关键词】死因;监测;构成【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227-03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国际上都用死亡资料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现将天门市2015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结果摘要1.1 人口资料分析天门市2015年年底人口数为1445899人,其中男性747429人,女性698470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数是15828人,死亡人口数为9000人,出生率为10.95‰,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3‰。
男性出生人数为8780人,死亡人数为4889人,出生率为11.75‰,死亡率为6.54‰,男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女性出生人数为7048人,死亡人数为4111人,出生率为10.09‰,死亡率为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3‰。
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5:1,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19:1。
1.2 主要卫生指标1.2.1期望寿命:2015年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是74.77岁,男性为73.40岁,女性为76.29岁。
1.2.2老年系数:2015年全市老年系数是9.08%。
1.2.3婴儿死亡率:男女合计为5.45‰。
男性为8.47‰,女性为2.24‰。
1.3 全人群死亡情况1.2.1总死亡率 2015年天门市死因监测点总死亡率为6.22‰。
1.2.2死因顺位 2015年天门市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其它循环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
长寿风险对基本养老保险影响的测度

长寿风险对基本养老保险影响的测度姜增明;单戈【摘要】本文借鉴投资组合管理或偿二代资本需求VaR的思想,首先通过联立有限数据双随机Lee-Carter模型预测不同退休人群基本养老金领取水平,并将长寿风险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界定为:由长寿风险引起的基本养老保险总的支出上限与总的支出均值之差,在全口径下测算出2015—2050年长寿风险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未来36年长寿风险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长寿风险引起的支出增加,从2015年的148.22亿上升到2050年的7.47万亿元.考虑到这部分支出主要由公共财政进行补贴,因此,长寿风险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冲击在未来将会给公共财政造成不小的支付压力.【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37)011【总页数】9页(P30-38)【关键词】有限数据;双随机Lee-Carter模型;长寿风险;基本养老保险【作者】姜增明;单戈【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2长寿风险是指生存寿命超过预期寿命所带来的风险,它主要源于预期死亡率水平的非系统性波动以及偏离预期死亡率水平的系统性风险。
对基本养老保险来说,可通过大数法则消除预期死亡率水平的非系统性波动,但无法解决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的系统性长寿风险。
长寿风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年金以及企业年金长寿风险的量化和风险管理上。
在长寿风险量化方面,奥利维耶里和皮塔科(Olivieri & Pitacco,2003)通过构建风险调查与偿付能力评估模型,测算了长寿风险对寿险年金组合和企业年金系统的影响[1]。
史蒂文斯(Stevens,2011)创建了一个(部分)内部模型,并采用破产概率的方法分析了长寿风险对不同年金组合资本需求的影响[2]。
普拉(Plat,2011)则通过把基于久期和凸性概念的近似方法引入随机死亡率模型中,对长寿和死亡率风险的一年期在险价值(one-year value-at-risk)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采用一年期在险价值度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资本需求的合理性[3]。
2014年末中国人口数据

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
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
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